禮儀金說6:社交禮儀 第6章 問候別人的你
    各位好!以下我們來談談有關問候別人的禮儀。

    熟人相見,自然少不了相互打一個招呼。寫信或打電話,怎麼也免不了首先向對方問好。在社交場合,陌生人之間的第一次直接接觸,往往也是以向對方主動招呼一聲作為開場白的。這些就是我們所說的問候。所謂問候,也就是向他人問好。我們問候別人,往往是想以此對對方表示熱情與友好。顯然,它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文青剛剛進入一家外企的寫字間工作,承蒙頂頭上司吳儷小姐的關照,她的一切都非常順利,因此文青打心底裡感激吳小姐。只是她隱隱約約地覺察到,每逢她向吳小姐主動問候之時,對方的反應不僅不熱情,反而還有一點兒勉強的意思。她不明白,對自己關心得無微不至的吳小姐,幹嘛在這兒同自己「過不去」?

    問題原來出在文青的問候語上。按照老習慣,每逢她見到吳小姐,總是這樣問候對方的:「大姐,您忙什麼呢?」有時,她還進一步地在問候語中表示出對對方的關心:「大姐,您身體怎麼樣?」然而文青的這種問候方式實在叫吳小姐「承受」不起。

    來自香港的吳小姐雖說也是中國人,但自小接受的卻是西方式的教育,在年齡上喜少忌老,在個人生活上崇尚尊重隱私權。所以,你完全能夠想像到,每當文青以尊敬、親近的口吻稱其為「大姐」時,在吳小姐看來卻如同一種嘲諷:你不太年輕了。「您忙什麼呢?」這句問候語在內地僅僅是問候語而已,被問候者完全不必當真,更不用「從實招來」,來點兒「所答非所問」,甚至「全盤照搬」用以「回敬」對方,都是許可的。可吳小姐的理解就不同了,她認定:文青品味不高,熱情過度,要不為什麼想管不歸她管的事情呢?

    至於「您身體怎麼樣」這句問候語,在內地體現的是摯友之間的真誠關懷,然而在海外它卻萬萬使不得,因為它不吉利。如此這般去關照一位海外來客,是會讓對方非常「難過」的。

    以上這一事例表明,要想使自己對他人的問候,恰到好處地傳達出真心實意的友好與尊重,還有不少竅門值得推敲。

    根據社交禮儀的慣例和規範,要讓自己對他人的問候得體而合「禮」,需要注意問候語的選擇、問候時的稱呼,以及問候時的神態表情等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需要注意問候語的具體選擇。

    選擇問候語,最重要的是要看場合與對象。任何一聲問候,都是在特定的情景、場合中發出的。要想使之發揮功效,就必須與特定的情景、場合相符合。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你總不會在洗手間裡問候別人:「你吃飯了嗎」?或者,你也不會在好友新婚大喜之日去問她:「你真的感覺幸福嗎」?

    只有當你的問候語合乎此時此刻具體的、特定的場景之時,才會使你的好意被被問候者理解和接受。

    對一個剛剛結束長途旅行的人,或是一個剛考完試的學生,問一聲「累壞了吧?」顯然合情合理。可是對一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人,當然就不能這樣去「罵」他。

    對一個來去匆匆的上班族,問候一聲「您很忙吧?」既表示了對對方的關心和理解,還能夠引出適當的話題。然而同是這麼一句話,卻讓「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離退休人員「受用不起」。

    對來自海外的人士,在正式場合問候一聲「你好!」或「見到你很高興」,是符合國際慣例的。而對於同自己工作在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則無此必要。對後者而言,問候語還是「具體」一些為好。要是對天天照面的同事說:「見到你很高興」,不是沒話找話,就是有意拉開「距離」,甚至還會顯得很滑稽。

    選擇問候語,還應當視被問候的對象而定,即應根據被問候對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問候一個久未謀面而關係普通的朋友,可選擇「您一向可好」這一類泛泛的問候語。

    問候一位至交老友或是自己的家人,從對方的身體、工作,到對方配偶、孩子,幾乎不存在任何問候的「禁區」。

    問候在校生:「學習忙嗎?」問候熱戀之中的朋友:「你朋友好吧?」問候剛剛生育不久的年輕母親:「孩子乖不乖?」不但做得恰如其分,還有助於讓對方心甘情願地主動打開話匣子。

    問候外國朋友,照樣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問候一位國外的異性朋友,不要忘了同時問候其配偶或戀人。這是一種禮貌,也是暗示對方自己別無他意。

    在涉外交往中,互致問候的雙方可以使用相同的問候語。比如,被問候「你好」時,可答以「你好!」而對方的問候是「見到你很高興」時,則可以「見到你也很高興」作答。

    在中東、巴基斯坦等國,人們信奉伊斯蘭教,所以見面打招呼的頭一句必定是「真主保佑!」在東南亞一帶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裡,人們打招呼的頭一句話通常是「願佛祖保佑!」

    而在某些人民主要以遊牧為生的國家裡,最通用的問候語則是「牲口好嗎?」

    我們對於這類問候通常不必從字面上深究,只要理解其含有吉祥、祝福之意就行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交場合,你對所有與自己會面的人都不應該略去問候,不論遠近親疏都是如此。同時在問候他人時宜顯得莊重虔誠,不應該打哈哈,或是一見面就亂開玩笑。像「你還認識我嗎」、「你能猜出來我叫什麼名字嗎」等等一類的問候,都是很不禮貌的。

    其次,我們需要注意問候他人時的具體稱呼。

    問候他人之際,少不了要以適當的方式稱呼對方。在問候中省掉稱呼,或是直接以「哎」來代替稱呼,均不大合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被他人尊重的願望,而稱呼是否得體往往與對他人尊重與否緊緊聯繫在一起。

    有些年輕朋友,為了對他人表示特別地親熱,喜歡以「哥們兒」、「姐們兒」之類粗俗的稱呼相稱。還有人愛給熟人起外號,用「唐老鴨」、「柴禾妞」、「小眼鏡」相稱。其實,這樣做的人,不僅有可能得罪被稱呼者,還有可能被他人視為品位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稱呼他人,應當堅持因人而異。例如,在一般情況下,對彼此之間較為生疏的人,不論其年齡、性別、職業、地位如何,均可以「同志」相稱。與對方稍稍熟悉一點,在「同志」之前加上對方姓氏作為稱呼,也是可以的。

    在商務往來中,應以「先生」、「小姐」或是被稱呼者的職務作為稱呼。對於從事賓館、餐廳、商店、銀行、郵局、娛樂場所的工作人員,也應以「先生」或「小姐」相稱。

    對知識界、教育界人士,如教授、醫生、律師、法官、博士等等,可直接以此類頭銜相稱,也可以在它的前面冠以被稱呼者的姓氏。對軍界人士,則以稱其具體的職務、軍銜為宜。

    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或是令人欽佩的師長,稱其為「先生」,是比較習慣的一種做法。

    有時遇到才結識不久的朋友,而且對方年長於己,並學有所長,要是不知道怎樣稱呼對方才恰當的話,可以「老師」相稱。對文藝界人士尤其可以這麼做。

    同事之間,可在姓氏前面加上「老」、「小」,作為稱呼。如對年長於己者稱「老陳」,對年幼於己者稱「小何」。在平輩之間,有時候也可以沿用此法相稱。

    關係極好者之間,有時為了表示親密無間,可以不稱其姓,而直呼其名。長輩對晚輩經常這樣稱呼;但關係普通者,特別是關係普通的異性之間,直呼其名,甚至叫小名,是不合適的。

    遇到外賓時,問候中的稱呼應合乎禮儀,體現尊重與友好。諸如把外國女士稱為「洋妞兒」,把黑人朋友稱為「黑哥們兒」,把俄羅斯人叫「北極熊」,把日本人叫「日本鬼子」,等等,都屬於失禮的稱呼。它們粗俗無禮,統統都絕對不能使用。

    在正式場合,稱呼外賓可選用其職務,或是對方引以為榮的頭銜,如「部長先生」、「尊敬的教授」。在日常生活中,對男子應稱「先生」,對未婚女子應稱「小姐」,對已婚女子應稱「夫人」,以上稱呼可以連同姓名一起使用。要是遇上不瞭解其婚姻狀況的女子,應根據外國女士「崇尚年少」的特點,稱其為「小姐」。

    外國人姓名的構成比較複雜,稱呼哪一部分才合乎禮儀,是有不少講究的。在一般情況下,唯有在十分正式的場合,才稱呼其姓名的全稱,即連姓帶名一起稱呼。平常以姓相稱,是常規做法。除非得到對方允許,或是與對方是至交或親屬關係,不宜直呼其名或愛稱。

    如同其他許多事物一樣,人們在其日常交往時所使用的稱呼,也帶有明顯的時代痕跡。曾經有一段時間,社會上流行以「師傅」稱呼所有行業、所有階層的人士。現在看來,這種稱呼親熱有餘,文雅不足,已不再廣泛使用。特別是在一些佛教流行的區域,「師傅」一般屬於僧、尼的專稱,更不可濫用。

    「戰友」這一稱呼也曾廣為流行,現在除了軍人之外,用的人也不多了。你要是管不太熟的人叫「戰友」,弄不好對方還會懷疑你想「套近乎」了。

    過去女士們把自己的配偶叫什麼的都有,「外子」、「老頭」、「老公」、「掌櫃的」、「當家的」、「孩子他爹」等等,不一而足。城裡的女士把配偶叫作「愛人」,曾被當作有文化的表現。不過現在「愛人」這種稱呼在年輕人中間已不再流行。因為「愛人」一詞在海外被理解為「情人」,即「第三者」。現在人們見多識廣,跟外賓打交道的機會也不少。誰願意因為用詞不當,而使自己被人誤解為「不正派」呢?!現在稱配偶為「先生」,在已婚女士中是一種時髦。

    在問候語中,特別是在稱呼被問候者時,適當地使用一些謙辭和敬語,能夠體現出問候者本身的文明修養,因而是必要的。

    其一,謙辭。它是向他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詞語,有時也叫作謙語。它的一種最常見的用法,是在他人面前謙稱自己以及自己的親屬。例如:可以稱自己為「愚」、「在下」、「不才」、「鄙人」,等等。

    稱輩分或年齡高於自己的親屬時,可在其稱呼前加以「家」字,如「家父」、「家嬸」、「家兄」、「家姐」,等等。

    稱輩分或年齡低於自己的親屬時,可在其稱呼前冠以「捨」字,如「舍妹」、「舍侄」,等等。

    稱自己的子女及其配偶時,則可在其稱呼前加上「小」字,如「小女」、「小婿」,等等。

    其二,敬語。它是用來對他人表示尊敬與禮貌的專用詞語,被廣泛地運用於公務場合與較為正規的社交場合,特別適用於會晤師長、上司、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際。

    與謙辭書面化程度較高恰好相反,敬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謂屢見不鮮。例如,我們稱讚他人的見解稱為「高見」,委託他人代勞稱為「拜託」,因故麻煩他人稱為「打擾」,感謝他人給予方便稱為「勞駕」,初次與人會面寒暄稱為「久仰」,等等,都是常用的敬語。

    在稱呼他人的親屬時,使用敬語也是一種慣常做法。例如,對他人的長輩,宜在其稱呼前加以「尊」字,稱之為:「尊父」、「尊母」,等等。

    對他人的平輩或晚輩,應在其稱呼前加以「賢」字,稱之為:「賢弟」、「賢妹」、「賢侄」、「賢侄媳」,等等。

    唯有對他人的配偶稱呼時,「尊」、「賢」方可通用。對友人的夫人,既可以稱之為「尊夫人」,也可以稱之為「賢嫂」。

    另外,對他人的親屬,還可以不分輩分、長幼,在其稱呼前冠以「令」字,稱其父為「令尊」,稱其母為「令堂」,稱其子為「令郎」,稱其女為「令愛」,等等。

    在問候他人以及日常交談中,有意識地使用謙辭與敬語,能夠更好地表達出我們的自謙與敬人,是一個人文明禮貌的充分寫照。然而凡事都有一個限度,過猶不及,使用謙辭與敬語也不可「過分鋪張」。假設一個20出頭的年輕人在社交場合剛被引見給他人,馬上就獻給對方一連串敬語,諸如「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幸會,幸會……」之類,恐怕不大合乎時宜吧?

    最後,我們需要注意,在對他人表示問候時自己具體的神態表情。

    問候他人時,我們必須盡可能地使之顯得真心實意、專心致志,並且充分地向被問候者表達出我們的關懷與敬重之意。

    其一,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用詞簡單、準確,而不要羅列詞句,過分囉嗦。像「你好」、「忙嗎」、「最近怎麼樣」等一類的問候語言簡意賅,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它們比用一連串問候語去「砌牆」,肯定要強得多。

    其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問候他人時一心一意,面帶微笑,顯得專注認真,和藹可親。如果在問候他人時面無表情,勉為其難,或是嘻皮笑臉,左顧右盼,即使使用的問候語無與倫比,恐怕也會令人懷疑其誠意吧?

    其三,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在他人向自己表達任何問候時給予熱情的回應。只要對方的問候出自善意,就該有所應答,而不可顯得事不關己,毫無任何反應。在一般情況之下,與人見面時最好首先問候對方。要是對方率先問候了自己,應立刻問候對方,必要時還應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謝意,並具體答覆一下對方在問候自己時提出的問題。

    有關問候他人的禮儀規範,我們暫且談到這裡,謝謝大家!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