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心解 第14章 爭勝是沒有用的 (4)
    你或許擁有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來作為你的太太,但是如果沒有愛,你可以使她成為你的太太,但是你並沒有擁有她。你可以看起來好像擁有她,你可以使用她,你可以帶著她到街上、到俱樂部,或是到任何地方走動,就那個意義而言,她是你的占有物。她是一個展示物,是你展示你的財富、你的成功和你的富有的東西,但是你並沒有擁有她。只有愛才能夠擁有,這是一個矛盾,當你不擁有的時候,你就會試著去擁有,但是當你真正擁有一個女人,你就會忘掉擁有,因為你已經不需要再去擁有,你已經那麼地擁有,所以根本就沒有想要再去擁有她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愛並不是占有的。愛本身已經是那麼全然地占有,所以那個占有的問題根本不會升起。愛完全相信,愛知道那個女人知道得那麼完全,所以根本就不會有占有的問題產生。那個女人是完全自由的,因為愛能夠給予自由,愛透過自由來擁有。

    當你沒有真正擁有一個女人,你才會想去擁有,因為你一直都在害怕、都在顫抖,害怕她隨時會離開你。她隨時都可能離開你,因為她從來沒有跟你在一起,你們從來就不是伴侶,你們或許很靠近,但是你們從來不親近。

    親近並不是一種身體的現象,靠近才是身體的現象。親近是非常不同的一回事。你可以靠近一個人,但是不親近,你也可以遠離一個人,但是非常親近。親近是介於兩個人的存在之間,而靠近是介於兩個人的身體之間;親近是存在性的,靠近只是空間性的。當你在害怕,你就會變得想占有。一個試圖去占有他的女人的人可以知道得很清楚,或者應該知道得很清楚,他並沒有占有她。一個試圖去占有她的男人的人並沒有占有他,因此她才會努力想去占有。

    愛給予完全的自由,因為愛完全知道,而且很確定地知道別人並不是別人,他們是你自己的延伸,它是同一個“自己”在別人的心裡脈動,不可能有懷疑存在。愛是一種饑餓,當有饑餓的時候就有飽足。如果你不愛一個女人,你不可能被滿足。人們來到我這裡,他們說他們在性方面沒有得到滿足,他們是不是應該換另外一個女人?我告訴他們說:你可以繼續換,但是將不會有什麼事發生。只是借著改變食物並沒有辦法創造出胃口,你必須想辦法促進你的胃口,你必須使你的胃再度變得活生生、再度變得饑餓。胃需要食物,那是身體的饑餓;心需要愛,那是你整個存在的饑餓。

    老子說:

    成為缺少的就是得到了,擁有很多就會混亂。

    擁有很多的人——他所謂很多的意思是說比他所需要的更多——不知道要怎麼樣來處理他所擁有的東西。人們非常昏睡,他們無法保持安逸,他們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他們一定要做些什麼,他們有一種感覺或是一種沖動要去做些什麼,所以他們繼續做這個或是做那個,然後就進入了不必要的麻煩。

    富有的人總是進入麻煩,因為他們有辦法去做些什麼,而那些辦法通常超出他們的需要。需要是很簡單的:一個人需要食物、需要愛、也需要被愛、需要一個住的地方,這些都是小東西,但是它們能夠給予無限的滿足。需要很簡單,而且很少,而欲望是無限的;需要可以很容易就被達到,然後你就會變得非常滿足,你的整個存在就會變成一種感激的祈禱,但欲望是無窮的,它們無法被滿足。

    如果你很有辦法,如果你擁有比你所需要的來得更多,但你並沒有好好照顧你的需要,而只是一直在追逐你的欲望,那麼你將會走錯。每當你有辦法走錯,你就會走錯。

    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愛克頓爵士有一個著名的格言:權力會腐化一個人,而且是徹底地腐化。我不同意他的說法,權力不可能腐化一個人,權力之所以會腐化是因為已經被腐化的人欲求權力。目前他們或許沒有辦法做一些錯誤的事情,但是當他們得到權力,他們就有辦法了,然後他們就試圖去滿足他們錯誤的欲望、去滿足他們被腐化的欲望。不,權力不會腐化,相反地,那些已經被腐化但是還沒有機會的人總是對權力有野心。在他們得到權力之前,他們都是聖人,但是一旦他們握有權力,他們就拋棄了所有的偽裝,因為那個聖人的風范是騙人的,他們真正的欲望是得到權力,一旦他們得到了權力,他們就拿開所有的面具,他們就露出他們的真面目,然後你就說權力腐化了他們,不,權力永遠不可能腐化一個人。

    權力怎麼能夠腐化一個人呢?財富怎麼能夠腐化一個人呢?你本來就已經被腐化了,而你只是沒有辦法來實現你錯誤的欲望而已。

    你一直都想要去找妓女,但是你很窮,所以沒有錢怎麼去?而即使你有錢,你也會被發現,因為你必須縮減預算,而你太太一定會發現。

    木拉那斯魯丁有一次去找他的老板說:請你給我加薪。老板說:那斯魯丁,你瘋了嗎?就在兩天之前,我們才將你的薪水調高兩倍,你現在居然又要來要求加薪?才加薪不到一個星期。那斯魯丁說:你說得對,但是我太太已經知道我加了兩倍薪水,所以沒有用。你必須再多加我一點薪水來作為我的零用錢。

    窮人無法去找妓女,他會被發現,窮人無法隱藏他的罪惡,他會被發現。富有的人可以隱藏他的罪惡,他不需要去找妓女,他可以召來應召女郎,他不必擔心會被抓到,因為誰能夠抓他呢?那些能夠抓他的人都可以被收買:警察可以被收買,法官可以被收買,新聞記者也可以被收買,這些都沒有問題。每一個人都有瘋狂的欲望,只是沒有機會,一旦你得到了機會,比方說財富和權力,你的真面目就會開始浮現。事實上,與其說出愛克頓的格言,我倒喜歡說:權力能夠顯露,而且徹底地顯露。

    它不會腐化,它只會顯露,在一個人還沒有當權之前,你從來無法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你想要知道賈亞普拉卡西,那麼你就要迫使他去當首相,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你永遠無法知道茵蒂拉。除非你迫使一個人去當權,否則你永遠無法知道他是怎麼樣,沒有一個例外,他們都被證明是腐化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發生?因為對我來講,打從一開始就是那些已經被腐化的人才會對權力具有野心,否則他是沒有野心的。他追求權力,他想要成為具有權力的基本欲望就已經將他內在的某些東西表現出來了,一個對他自己的生活已經很滿足的人不會去管那些有關政治的無聊事,他不會去管那些沒有用的東西,他只是過著一個滿足的生活,他的需要是很簡單的。

    如果你想要得到滿足,那麼你就要聽老子的話——擁有很多會混亂。每當你擁有很多的時候,你就會為你自己帶來很多混亂,因為那個很多,你就會誤入歧途。一個富有的人不知道要怎麼樣來運用他的財富,他必須做些事,但是他不知道要做什麼。他必須做些什麼,而不能只是無所事事,因此他就陷入了糾纏,然後他就走入錯誤的方向,而繼續往錯誤的方向走,唯有到了最後,他才會發現他所過的生活基本上是不誠實的。如果你沒有聽你自己的需要,那麼這個不誠實就會產生;如果你聽你自己的需要,你的需要事實上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太多的東西,每一個人都能夠得到滿足。如果鳥類和動物能夠生活在如此的寧靜和滿足之中,如果甚至連樹木都能夠不要腳而運作,都能夠不去任何地方,你為什麼不能呢?欲望產生出所有的混亂。首先你繼續切除你的需要來滿足你的欲望,然後一旦你的欲望讓你得到了權力、財富和機會,你就不知道要怎麼辦,因為到了那個時侯,你的需要幾乎已經死掉了。

    饑餓已經死掉了,胃口也已經喪失了,而且你已經完全忘記愛是什麼,那個愛的語言已經被遺忘了。然後突然間你就被很多權力所包圍,但是卻沒有真正的需要——這個權力要用來做什麼呢?然後就有某種瘋狂或類似瘋狂的東西會抓住你。

    因此聖人抱持著“一”,而變成了世界的模范。

    聖人要如何抱持著那個包含了兩個相反極端的“一”呢?他不選擇,邏輯是一種選擇,邏輯說:“這是錯的,那是對的。”然後你就選擇那個對的。

    老子說:因此聖人抱持著“一”。沒有任何選擇,沒有任何邏輯的區分。他選擇“一”,他選擇整體,他選擇包含所有相反極端的整體。他選擇生命,同時選擇死亡,而不是選擇生命,反對死亡;他選擇了整體,而變成了世界的模范。並不是他試著要去變成世界的模范,這只是一個自然的結果,它是自己發生的。

    他不誇張他自己,所以人們會榮耀他。

    你越是想讓別人知道你,你就變得越不明亮。一個一直在展現自己的人會變得很髒。當你到店裡去買東西,你會告訴店員再拿一個新的給你,你不要在櫥窗展示的那一個,它已經變髒或褪色了,因為它整天都在展示。

    同樣的事也發生在你身上,如果你繼續展示,就好像櫥窗裡的東西,你將會褪色,你將會變得晦暗,你將會失去所有的光澤。一個不喜歡顯露的人、一個不喜歡展示的人、一個根本不擔心人們知不知道他的人、一個不擔心人們是否曾經聽過他或是怎麼看他的人、一個只是把他自己的存在顯露給他自己的人、一個不尋求別人意見的人、一個不去管別人對他的看法的人,他因為不顯露他自己,所以他是明亮的,那麼一切包含在他自己裡面的東西——那個無限的可能性——就能夠使他發出光輝。

    一個不試圖顯露他自己的人……這是靈魂的貧乏——想要顯露意味著那個人是貧乏的,意味著那個人不知道他自己內在的財富,意味著那個人在依靠別人的意見,他不具真實的本性,他只是在尋求別人的意見、在搜集別人的意見,他並沒有直接了解他自己,他想要透過別人來了解他自己。政治就是如此:透過別人來感覺自己的力量。宗教是立刻去感覺自己的力量,閉起自己的眼睛去感覺自己內在強而有力的本性,不需要去問任何人說你是誰,你只要問你自己,你只要靜心冥想你自己的本性。……這樣的一個人,不將他的光芒到處散布,不將他的能量到處散發,他會變成一個很大的能量儲藏庫,他會變成發光的,而當他靠近你的時候,他是一道光,如果你跟他非常非常親近,不只是靠近,而是親近,你就可以被他點亮,你那未被點亮的火焰就會突然被點亮——如果你跟他親近。

    他不顯露他自己,所以是明亮的;他不自以為是,所以名聲遠播。

    他不自以為是。他從來不說:我是對的。他知道他是對的,所以再去辯護有什麼意義?感覺到自己錯誤的人總是試著去辯護說為什麼他們是對的。你可以從一個人的辯護來判斷誰是有罪的,因為他總是害怕別人會發現,所以最好先辯護來作為准備。

    有一個古老的蘇菲諺語說:如果有偷竊的事情發生,然後人們開始喊抓賊,而如果那個賊也在那裡,他會喊得最大聲:賊在哪裡?是誰偷了這個東西?這是很差勁的、不道德的!趕快把他抓起來!趕快把他找出來!他會喊得最大聲,這是他的保護措施,因為你怎麼會想到說一個剛剛才行竊的人會這麼反對小偷?但是永遠都要記住,每當有一個人喊得最大聲,你就立刻將他抓住,他就是賊。每當一個人辯護,他就將他的罪顯示出來,他知道他需要辯護。

    他不自以為是,所以名聲遠播。你無法摧毀他的名聲,你無法摧毀他的善,你無法摧毀他在不知不覺當中散播給別人的善,因為你無法反駁他。他從來不爭辯,所以你怎麼能夠反駁他?不可能說這個人是錯的,因為他一開始就沒有說他自己是對的。

    他不誇張他自己,所以人們會榮耀他;他不驕傲,所以成為眾人之首。

    因為他不爭勝,所以世界上沒有人能夠跟他競爭。

    古人所說的“謙讓就是保持完整”難道不對嗎?所以他被保持得好好的,整個世界都對他表示敬意。

    試著去了解這個矛盾的法則,遵循這個矛盾的法則,因為矛盾就是生命的邏輯。不要聽頭腦的邏輯,它會給你一個虛假的方向,它會產生出一個夢的世界。

    是的,它的確是真的,就好像古人所說的:謙讓就是保持完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