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星期日鏡報》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防輻射的報道稱:西班牙科學家首次通過真人做實驗,測試手提電話輻射對兒童腦部的影響,結果發現,從手機發出的無線電波,並非只停留在耳朵,而會直透入腦部;即使是兩分鐘的通話,也足以改變兒童腦部天然電流活動(即腦電波)長達一小時之久。特別是一些過於小巧的手機,輻射可能更大,對大人對小孩都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建議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要讓孩子玩手機,寶寶睡覺時也不要將手機放在他們的枕邊。
現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個寶寶,爸爸親,媽媽愛。大人愛孩子,逗他們玩本是好事,新手爸媽學會跟新生寶寶「樂」是很重要的,但如果逗玩的方法不當則會使寶寶受到傷害。這裡列舉幾種危險的逗孩子玩的動作,提請家長注意:
有的爸爸比較大膽,和寶寶玩「坐飛機」的遊戲,就是一手抓住寶寶的脖子頸,一手抓住寶寶的腳,用力上舉,並迅速地旋轉,逗得寶寶咯咯笑,可是這樣做有一定危險性,可能會造成寶寶的頸椎脫位,嚴重時還會使寶寶癱瘓。
還有的家長用手托寶寶的屁股往上扔,然後再接住。這時寶寶自上而下跌落的力量非常大,其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不僅有可能損傷成年人,而且成年人的指骨也可能挫傷寶寶的肌肉、骨骼。更嚴重的是,一旦未接住孩子,後果則不堪設想。
有的成年人在逗寶寶的時候,愛摸寶寶的「小雞雞」,這是一種不文明、不衛生的做法,還會使寶寶養成玩弄生殖器的不良習慣。
有些人見寶寶鼻子長得扁些,或想逗寶寶笑,常常用手捏寶寶的鼻子。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沒好處,因為幼兒的鼻腔粘膜嬌嫩、血管豐富,捏鼻子會使他們的鼻粘膜和血管受到傷害,從而減低鼻腔防禦功能,易受細菌、病毒侵犯。同時,幼兒的耳咽管位置比成年人低,亂捏鼻子會使他們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誘發中耳炎。
以上這些都是可能對寶寶造成危害的動作,爸媽要盡量避免,注意「逗樂」的方法。比如當寶寶一個月大時試著和他做眼神交流,努力使他接觸到你的目光。當媽媽給寶寶餵奶時,寶寶的眼睛和媽媽的臉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30厘米左右,因為這個距離是寶寶最喜歡、最能看清楚東西的距離。媽媽在給寶寶餵奶時,要微笑並專注地看著他,這樣會讓寶寶感到非常快樂。
在寶寶仰臥時可以小心地抓住他的雙腳做跑步運動,或抓住他的雙手做輕柔的伸展體操,或者在寶寶眼前握著一個玩具慢慢移動,讓他的目光追隨著物體,儘管此時他還不會發出「呀呀」的叫聲來表達自己心裡的新奇感。不過得注意,不要選擇那些聲音恐怖或光線刺眼的玩具,以免使寶寶受到驚嚇。
給寶寶把屎把尿的關鍵點
豆豆媽在懷孕的時候看了一些國外的育兒書,國外很多專家認為大小便的訓育晚比早好,因為小孩子的括約肌還不成熟,沒有控制能力,過早把屎把尿對小孩子的身心均不利。然而我不認同這種觀點,育兒是不能完全依賴書本的,每個小孩都不一樣,還是要「讓孩子做主」。就拿把屎把尿這件事情來說,如果寶寶不抗拒的話,把把也無妨,而且可以鍛煉寶寶的自控能力。
開始我要給豆豆把屎把尿的時候,她都持反對態度。但隨著天氣暖和起來,我白天偶爾給豆豆把尿,沒想到一把一個准,每把必拉,豆豆媽也不得不服氣了。
一次,豆豆媽媽發現連續幾天早晨五六點鐘的時候,豆豆都會在床上扭來扭去,嘴裡發出哼哧哼哧的聲音,但眼睛沒睜開,拍拍睡了,過會又繼續哼哼,像是肚子痛或者脹氣不舒服的感覺,小琳給他按摩一下肚子好像也沒用。這時她突然想到是不是豆豆要拉屎拉尿給憋的,於是就撤掉紙尿褲給把了一下,這一把又是屎又是尿,拉完就舒服了,哄一哄就會繼續睡上一段時間。後來每天豆豆醒過來的時候,小琳都會給他把一下,如果他不掙扎基本都會拉,掙扎的話就不給他把了,豆豆也好像還挺享受這個過程的。
老人們常形容養孩子是「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話雖不雅,但卻是如此。「把屎把尿」這件事情任誰都逃不了,而且也很少有人能輕鬆勝任,特別是新一代年輕的爸媽,所以還得學習一下。
◎把屎
發生徵兆:一般寶寶在想排便之前,都會有特殊的表現。如小臉憋得通紅,或者本來玩得好好的,突然不動了,不配合媽媽的動作,小肚子硬硬的,兩腿挺得直直的,突然開始哭鬧等等。總之每個寶寶都會發出自己的信號,就看媽媽能不能接收到,如果媽媽長久不接收,寶寶就不會樂意再發信號了,而是直接自行解決了。
爸媽也可以每天找一個固定時間給寶寶把屎,比如說早上一起床或者中飯或晚飯前讓寶寶坐在便盆上。但是要有心理準備,剛開始幾次,成功幾率很小,所以爸媽一定要有耐心啊。
◎把尿
發生徵兆:和排便一樣,寶寶在排尿前也會有一些特殊的徵兆。比如正睡得香時突然哭起來,玩的時候突然不動了,或者不想玩了,莫名其妙地打冷顫等等。
與把屎一樣媽媽要善於找到寶寶的排尿規律,一般半歲以內的寶寶睡醒後肯定有一大泡尿,醒著的時候一般半個小時把一次,當然喝水或者喝奶後15∼20分鐘也要把一次。
開始學步:12~24個月
為寶寶邁好第一步保駕護航
豆豆已經12個月了,特別喜歡坐在學步車裡的感覺,隨著小腳動來動去,學步車成了他專屬的「滑翔機」。但是每次把他抱出學步車想讓他獨立行走時,他的膽子就變得特別小,只要扶著他的手鬆開一點點,他連站都不敢了,「噗通」一下,坐在地上,耍起「無賴」。小琳對這個小懶蟲是無可奈何了,只好來向我求助。
我耐心幫小琳分析了一下豆豆不愛走路的原因。和大部分寶寶一樣,豆豆的肌肉、骨骼、平衡和協調能力都成長得很好,問題就在於這個學步車上。因為使用學步車時,寶寶的腳跟基本不用力,靠腳尖輕輕一踮,觸地滑行,時間一長,寶寶就會習慣性地形成前腳掌著地的「欠腳」走路姿勢。此外,學步車能保護寶寶不會摔倒,這樣就會讓寶寶失去對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能力的鍛煉,實際上,對寶寶的成長造成了阻礙。
聽了我的分析後,豆豆媽決心一定要幫豆豆擺脫對學步車的依賴,準備對寶寶進行「第一步」的訓練。可是到底該什麼時候準備,又該如何準備呢?小琳又提出了問題。
◎鼓勵寶寶勇敢走出第一步
爸媽應該多陪伴寶寶進行獨立的訓練,培養寶寶走路的勇氣,而不要因為心疼、怕寶寶跌倒而不給寶寶獨立學習走路的機會。爸媽要學會勇於放手,給寶寶提供學習、鍛煉的機會。例如可以用拍手喝彩來鼓勵寶寶,說:「寶寶太棒了!」「走得真好!」「寶寶好樣的!」,為寶寶盡快邁出獨立行走的「第一步」加油。
◎安全措施做足了嗎
訓練寶寶走路,做足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前提。首先要找到一個相對比較寬敞的空間,同時,需要把寶寶可能接觸到的東西換成或包裹一層柔軟表層,盡可能將傷害發生的幾率降到最低,保證寶寶的安全。爸爸媽媽更應該在寶寶身後保護他,避免寶寶頭部磕碰到堅硬的物體。
◎讓走路變得更有趣
為了激發寶寶獨立行走的興趣,爸爸媽媽在幫助寶寶練習走路時,可以用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來引導寶寶。此外,在訓練寶寶練習走路的時候,還可以配合一些口令,如「一二一」來調動寶寶的情緒。
◎全方位營養推動寶寶「第一步」
寶寶要獨立邁步,良好的身體基礎是關鍵,首先優質蛋白攝入要足夠。蛋白質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寶寶每天需要攝入充足的優質蛋白才能滿足身體發育的需求。另外,高品質奶製品裡的鈣質,可以幫寶寶擁有強健的骨骼,讓寶寶站得更穩,也讓寶寶的小牙齒更健康。爸爸媽媽可以針對寶寶的年齡發育特點,提供精準的營養,例如選擇奶源優質可靠、營養全面均衡、適合寶寶年齡階段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這將有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嬰兒學走的幾個重要階段
「第一步」是寶寶探索世界的起點,也是寶寶學習能力發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從「第一步」開始,寶寶開始主動接觸並探索這個陌生而新奇的世界,對寶寶的體能、認知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0∼15個月左右,是寶寶進行從爬到走的偉大過渡,也是寶寶學走的最佳時機。當寶寶開始走路就代表著具備了以下三項條件:寶寶能自主性地握拳,並隨其意志使用手指及腳趾;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已經足以支撐本身的重量;寶寶已經能靈活地轉移身體各部位的重心,並懂得運用四肢,上下肢各動作的發展也已經能協調得好。可以說,這對於新媽媽和寶寶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但是只要掌握好方法,這也會變成一個快樂的過程。
寶寶學步的幾個重要階段
第一階段(10∼11個月)
此階段是寶寶開始學習行走的第一階段,寶寶一旦站穩就迫不及待走出第一步。當父母發現寶寶在放手能穩定站立時,就可以開始嘗試訓練寶寶走路了。在這一階段,父母可利用學步用的推車或是學步車,協助寶寶忘記走路的恐懼感,開始行走。
第二階段(12個月)
蹲是此階段重要的發展過程,父母應注重寶寶「站——蹲——站」連貫動作的訓練,如此做可增強寶寶腿部的肌肉力量,並可以訓練其身體的協調度。父母可以將玩具丟在地上,讓寶寶自己撿起來,以訓練寶寶學習蹲——站的方式。
第三階段(12∼13個月)
在這一階段寶寶扶著東西就能走得很好,接下來要讓寶寶大膽的放開手走上二三步,找找平衡的感覺。父母可以各自站在兩頭,讓寶寶慢慢從爸爸的這一頭走到媽媽的那一頭,以加強寶寶的平衡訓練。
第四階段(13個月)
此時父母除了繼續訓練寶寶腿部的肌肉力量,及身體與眼睛的協調度之外,也要著重訓練寶寶對不同地面的適應能力。可以讓寶寶練習爬樓梯,如家中沒有樓梯可利用家中的小椅子,讓寶寶一上一下、一下一上的練習。
第五個階段(13∼15個月)
寶寶已經能行走良好,對四周事物的探索逐漸增強,父母應該在此時滿足他的好奇心,使其朝正向發展。爸爸媽媽要小心和寶寶高度相當的東西,避免磕碰。為了鍛煉寶寶的平衡能力,爸媽可利用木板放置成一邊高、一邊低的斜坡,但傾斜度不要太大,讓寶寶從高處走向低處,或由低處走向高處,此時家長須在一旁牽扶,以防止寶寶跌下來。
學步安全環境的安排
在學步環境安全的問題上,父母可要費更多的心思。除了居家環境的安全外,父母也可幫寶寶穿上防滑的鞋襪,以防止寶寶跌倒。
寶寶一旦學會行走,「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屆時父母就要特別留意寶寶是否走到陽台上。沒有圍欄或欄杆高在85厘米以下,欄杆間隔過大(超過10厘米以上),或者陽台上擺小凳子……容易使寶寶誤爬其上,而導致危險。
傢俱的擺設應盡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父母宜將所有具有危險性的物品放置到高處或移走,並且要留意所有傢俱中具有尖銳的角,以防寶寶碰撞。
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父母可使用門防夾軟墊來避免危險;至於窗戶方面,最怕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如此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營養足,寶寶體形更健美
生長發育階段的寶寶,骨骼較軟、易變形,加之器官功能未定型,所以比較容易發生變化。若爸爸媽媽不注意寶寶的營養、坐立,以及行走的姿勢及鍛煉,就可能會產生體形上的種種缺陷,讓寶寶遺憾終身。
寶寶體形健美的標準是胖瘦適當,身高與體重成比例,上身與下身勻稱,挺胸,腰背直,肌肉發達,四肢有力,心身剛健。想要培養體形健美的寶寶要做到以下幾點:
營養均衡不過度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許多爸爸媽媽給寶寶過度的營養,造成很多孩子「小胖墩」現象。由於體形過胖,不僅影響了體格健美,還為今後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留下了隱患。其實,給寶寶補充營養無可厚非,但需適度,否則過猶不及。
寶寶每天都需要補充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和維生素。若缺乏蛋白質,會使身高和體重增加緩慢,導致身材矮小,肌肉鬆弛,精神不振;若缺乏脂肪,影響發育,體形消瘦;若缺少糖,能量不足,影響智力和體格發育;若缺乏無機鹽,會妨礙骨骼生長;若缺乏維生素,會引起佝僂病。在寶寶6個月內,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到了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要及時添加輔食品;特別在斷奶後,食物品種要多樣化,不能挑食,因為每樣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素,食用多種食物才能達到營養平衡,使體格健美。
重視寶寶坐、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