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寶寶爬行可以從寶寶6個月以後開始,多給他提供爬行的機會,而不要總是把他放在手推車裡。經常讓他俯臥,並在面前放個玩具逗引他,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開始時寶寶不會爬,這時父母可以站在寶寶身後,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隻腳,當他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隻腳,如此協助,幫他渡過爬行關。家長也可用兩手輕輕地托起孩子的胸脯和肚子,幫助他的手和膝蓋著床,然後再向前稍微送一下,讓他有一個爬的感覺。不斷地練習俯臥,反覆鍛煉、雙腿的力量及重心和移動,寶寶很快就能學會爬。當然,不是會爬幾步就行了,光使用床是不夠的。可買幾塊地毯鋪在地上,或者讓寶寶穿厚一點的褲子在地板上隨便爬,這對寶寶非常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在爬行時,一側身體無力,需要另一條腿拖著向前移,並伴有其他動作發展遲緩時,媽媽就要小心了。最好去醫院做個檢查,排除神經系統發育障礙和一些腦損傷狀況。
寶寶流口水是長牙的前奏
一次一位媽媽向我描述,她的寶寶4個月時開始不斷流口水,到6個月時流得更厲害,有時一天要換十幾條圍嘴。寶寶的嘴老愛一撅一撅的,有時候還玩唾沫,感覺寶寶在抿上牙齦,而且吃手的現象也比較嚴重。給他圍上圍嘴,也不怎麼見效,他繼續用手把圍嘴往嘴裡塞,弄得圍嘴都是濕的。最近,因流口水太多,寶寶的小嘴兩側和下巴都出現了濕疹,讓她很是頭痛。
其實,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說明他要長牙了。
正常寶寶一般在前3個月以內口水比較少。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口腔內的消化液分泌明顯增多,但由於寶寶口腔容積相對較小,吞嚥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尚不能及時吞嚥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而6個月時,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恰好處在寶寶的出牙期。因為乳牙萌出時要頂出牙齦,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也可激發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發育較快的寶寶18個月左右就會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寶寶在兩歲前也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嚥動作,停止流口水。但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多,或是時間過長,就要到醫院檢查,看看口腔有無病症、吞嚥功能是否正常。為防止口水引發濕疹,家長要讓寶寶的皮膚保持清潔、乾爽。
寶寶的出牙時間及順序
寶寶的牙齒從無到有,出牙時間的早晚及出牙的順序,都是做父母非常關心的事,因為這是評價寶寶生長發育狀況的一個指標。
一般來說,正常的寶寶平均6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一顆的速度,大約1歲(12個月)時長出6顆牙。在兩歲半左右,20顆乳牙都會長全。但有的孩子出牙較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能算異常。只要幼兒的飲食均衡,其他發展正常,到1歲3個月才長牙,仍可以認為屬於正常範圍,而且也不會影響到日後的咀嚼能力。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請不要因為寶寶出牙慢而太過擔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壓力。因為再過上一段時間觀察,你就會發現寶寶已經長出第一顆牙、第二顆牙了。
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個月還沒出牙,心裡非常著急,認為孩子可能缺鈣,牙長不出來。於是,有些家長就給孩子服魚肝油和鈣粉,並且加量地服用。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雖然鈣質是骨骼及牙齒發展的要件,然而只要飲食攝取均衡,寶寶的生長發育正常,就沒有鈣質缺乏之虞。反而是過量地添加鈣片,會使過多不必要的鈣質經腎臟排出,增加腎結石的機會。即使是因為缺鈣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補鈣,而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還有少數嬰兒在出生後不久便可見到長「牙」的,即是在牙齦上出現一些米粒大的白色小突起,其實這並不是牙齒,而是牙胚發育過程中剩下的殘餘角化物被排斥出來,故既可讓其自行緩慢脫落,也可請醫生挑除。
反觀我們所接觸、所認識的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髮、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只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寶寶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然後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後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凶,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後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之內,所以父母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你的寶寶在14個月或超過14個月以後還沒長牙,應到醫院做一下測試,但是也不用太擔心寶寶不會長牙了(牙是一定會長的,只是早晚問題),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然後對寶寶做適當的調整。
萬一寶寶真的不長牙則可能是先天牙苞就沒有形成,這時可使用X光追逐檢查。若是所有的牙齒都出現延遲生長的情形,則要考慮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或有嚴重的營養不均衡問題,如腦垂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是唐氏症等。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上述的病症並不常見,且牙齒的問題並不會是唯一的症狀。
如果寶寶提早長牙,此時父母親就必須格外的注意寶寶乳牙的清潔和衛生,因為乳齒若是發生蛀牙,將會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發展,假使忽略了口腔保健,「太早長牙」反而是弊大於利了。
體重不達標的原因
社區裡的小朋友晨晨快一週歲了,細心的媽媽發現寶寶最近食慾下降,體重明顯比同齡的小朋友低了好多。「怎麼回事呢?寶寶的體重達不到標準!是不是生病了?厭食了?」晚上,大家一起到小區散步的時候,她趕緊向我咨詢起來。讓我幫助她好好找找寶寶瘦弱的原因。寶寶瘦了嗎?對於父母來說,總是怕寶貝發育不良。如果真的擔心,醫生是最好的幫手,從醫學角度來看寶寶的身體狀況,才是正解。
醫學上一般認為,新生兒出生時的平均體重為3公斤,但出生時體重達2.5公斤就屬正常。到了5個月大時,寶寶的體重能達到6公斤左右,到了一歲時,平均體重為9公斤,以後體重增加的規律為:
體重(公斤)=年齡×2+8
但由於個體差異,若體重與平均標準有偏差,最好咨詢醫生,以便科學地看待寶寶的健康。
如果寶寶真的達不到標準體重的最低值,爸爸媽媽也不要慌張,更不要盲目給孩子吃高營養的補品。仔細找到癥結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解決問題。一般來說,以下幾個方面是可能導致寶寶體重較輕或者體重下降的原因:
◎是不是還在單純母乳餵養
孩子一歲以後,母乳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身體發育的需求了,單純的母乳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應做好母乳、輔食以及其他食物的合理配比。
◎你的寶寶飲食規律嗎
寶寶需要定時的喂哺,等到餓了再喂,寶寶的胃口已經受到了傷害。有時飲食時間延遲過長,也會讓寶寶的胃口沒了知覺。所以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讓寶寶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吃飯。
◎寶寶的食物營養夠嗎
寶寶的食物沒有足夠的營養和能量,就無法幫助他正常發育。比如說脂肪過低食物,低熱量食物(比如人工甜品),低營養食物(比如垃圾食物,過分加工過的食物)。為此一定要關注食物熱量與營養的均衡搭配。另外,建議多用煮、蒸、燉等以水為介質的方式來烹飪食物。
◎吃飯時間是不是太急促
有些寶寶還沒有做好自己吃飯的準備,掌握吃飯技巧的同時,還要滿足食慾,這對寶寶來說是個難題。所以,父母要盡可能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寶寶吃飯。如果一味催促,寶寶不會為自己考慮,即使還很餓,也會離開桌子。
◎餐前寶寶吃很多零食嗎
吃飯前的零食會讓寶寶的小胃口沒有心情再去品嚐美食,好好調整零食的添加時段:早中餐之間、中晚餐之間、睡覺之前。
◎喝太多水也會讓寶寶變瘦哦
有些寶寶因為喝了太多的液體(牛奶、果汁、水),小肚子再沒有位置放更多的固體食物,營養跟不上,體重自然有差異。
◎最近是不是活動量太大
寶寶慢慢地會走了,活動能力不斷增強,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補充體力,有時會因為父母的忽略而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所以要計劃添加足夠熱量的食物。
◎寶寶最近情緒如何
在吃飯前後,如果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寶寶遊戲不開心,或者被父母責備,或者就餐環境不愜意(凳子不舒服、勺子不好拿)都會影響到他的小胃口。
◎寶寶吃飯的時候有哪些不良習慣
有的寶寶習慣於邊看電視邊吃飯,或是邊玩邊吃,總要家長追在身邊餵飯,這樣不僅飯吃得少,還不利於消化吸收。因此吃飯的環境一定要安靜,盡可能避免外物打擾,便於寶寶安心吃飯。
◎寶寶是不是病了
很多生理疾病都會導致寶寶體重過輕,比如耳部感染、哮喘、消化疾病、新陳代謝紊亂、鐵鋅缺乏、寄生蟲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寶寶會表現出飢餓,或者吃得多,但體重還是下降,而且體質虛弱。同時還有一些藥物——比如抗生素,也會損害寶寶的胃口。向醫生咨詢這些問題,找到正確治療方法,保護寶寶的胃口。
寶貝會是O型腿嗎
在醫院裡,常常有些家長們向我詢問孩子是否會是O型腿的問題,還有的問給孩子包尿布會造成O型腿嗎?過去很少有家長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只是在近幾年受到的關注比較多,我想可能是社會大眾的審美提高了吧。特別是新一代80後的父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審美觀,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漂亮、大方。
所謂的O型腿是指兩側對稱的膝外翻,小寶寶的小腿通常較短胖,所以其骨弓的幅度會看起來更明顯。而這種膝外翻的程度,在小朋友走路時會更覺得像O型腿。一般而言,O型腿依據其成因可分為生理性O型腿、不對稱生長所導致O型腿、代謝疾病所引起的O型腿、骨骼發育不良所造成的O型腿四大類。
通常兩歲以前見到兩側對稱的膝外翻,大多為生理性O型腿,但若有不對稱或角度過大,或是不合乎生理年齡的變化者,在懷疑是病理性O型腿時,家族史、詳細其他部份的體檢、照X光、驗血、驗尿等,都可以提供醫生做正確的鑒別診斷。
事實上,寶寶包尿布看似O型腿,但這只是暫時性的現象,對每個寶寶而言,隨著不同年齡的成長,為了配合肌肉骨骼的成熟度,寶寶都會有不同的下肢形態,是正常現象。一般而言,兩歲左右出現O型腿的寶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漸漸好轉,因此父母不必過於擔心。順其自然是很重要的,如果寶寶都還坐不穩就硬要他坐車、學站立甚至學走路,寶寶幼小的軀幹及腿的力道還不能承受體重,長期這樣的話,腿部承受太多的負擔,就會導致體態扭曲,就有可能造成寶寶O型腿的狀況。
還有,准媽媽擔心自己在孕期坐的時間太長了,怕導致寶寶長成O型腿,其實這是杞人憂天。O型腿一方面是遺傳,另一方面是寶寶學走路的時間太早,要不就是學走路的時候缺鈣。但是孕婦還是經常運動些好,這樣寶寶也比較健康,准媽媽生孩子的時候也比較順利。
如果發現寶寶已經有O型腿,那可以採用穿矯正鞋或支架來矯正,但必須要針對確定的原因,且需要極長的時間來矯正。平時家長可以幫寶寶做適當的腿部按摩,也有助於O型腿的改善。若是病理性O型腿應盡早找出原因,改變飲食習慣,可多吃含鈣高的食物、補充維生素D、多曬太陽、勤於運動等方法,都有助於改善。此外,若腿彎得太厲害了,可考慮以手術來矯正。但大多數的寶寶其腿的彎曲是屬於正常範圍,不需特別治療,只要多注意觀察即可。
不要用手機逗孩子玩
有時在公共場所,特別是公交車上,會看到一些年輕家長為了使小朋友安靜地到達目的地,就讓寶寶拿著手機玩,或者播放音樂鈴聲逗寶寶玩。其實這種做法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寶寶來說,會產生很多不良影響,輕則會造成抵抗力降低、生長發育遲緩;重則可能引起身體的病變,增大白血病以及惡性腫瘤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