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育兒書 第7章 寶貝一天一個樣 (6)
    俗話說得好「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所謂「坐有坐相」即坐要坐得端正,上身坐直,兩肩放平,手放在兩腿上,挺胸稍向前傾,抬頭目前視。寫字時,胸要距桌子保持一拳左右,眼與被視物保持30∼40厘米的距離。而「站有站相」,是指站的時候要像挺拔的松樹那樣不彎腰、不側彎,兩肩平面對稱,兩手自然下垂,兩足靠攏,這有利於胸腔擴大,腹壓減少,使體態美觀。

    爸媽要讓寶寶從小養成正確的行走姿勢。剛開始時,寶寶走不穩,爸媽要幫助扶一把,此時要扶腰背,採取對稱幫扶。當寶寶略會走後,盡量不要扶他,適當地注意安全即可。走時兩肩稍向前擺,腰背挺直,兩肩展開放平,頭部保持端正,步態穩重均勻,若長期採取這樣的走路姿勢,對保持體形健美有很大益處。

    多運動打造健美寶寶

    由於寶寶可塑性大,所以在新生兒時期就可以進行被動運動。寶寶稍大一些,可以練習爬、坐、站立,要注意衣服不要穿得過多,以免妨礙他的自由活動。到了6∼7歲後,下肢開始迅速增長,此時可以給寶寶安排一些跳繩、跳高、打球等能促進下肢骨生長的運動。此外,還可以帶寶寶參加游泳、棍棒操等鍛煉胸背部肌肉的運動課程,讓他們在各式各樣的運動中發展自己。

    預防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腎臟疾病等都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高及胸廓發育,因此要積極治療,並培養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遵守嚴格的生活規律。因為晚10時後是生長激素分泌高峰,所以寶寶不要睡得太晚,要早起早睡。另外,要給寶寶及早接種疫苗,多曬太陽,可以防治佝僂病。

    訓練寶寶排尿的學問

    豆豆12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小琳就開始為他進行排尿訓練了。當和他一樣大的小朋友還在使用尿不濕的時候,豆豆已經可以自己找便盆了,這讓豆豆媽很是驕傲。可是鄰居小朋友小雨的媽媽就有點著急了,小雨比豆豆還大一個月,可是每次家裡人讓他坐罐子尿尿,大便的時候,他都打挺、哭鬧不肯配合,放下後就尿褲子,打屁股、語言嚇唬、罰站都不管用,還用各種方法反抗。

    事實上,在一歲左右的年齡段上,寶寶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有的寶寶早就可以不用尿布了,有的寶寶卻遲遲離不了尿布。一般得等到一歲半至兩歲左右,寶寶有大小便時才會主動叫人。這是與寶寶神經系統發育密切相關的。

    所以說對寶寶的排尿訓練不必過早,因為要想讓寶寶懂得自己控制尿尿,必須等到腦、神經、肌肉都完全發育後才可以,而且,每個寶寶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如果寶寶太小不願坐便盆,媽媽若是採取強制方法,就會使寶寶感到這件事很難做,使日後形成無助、沮喪等不良個性。

    寶寶12個月左右時,在短時間內還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但他通常在吃過東西後就要尿尿,可以讓寶寶先熟悉便盆。這一階段的孩子已經能夠聽懂媽媽對他的要求了,所以從這時起,就可以對他進行排尿的訓練了。

    媽媽可以讓寶寶在尿盆上坐上一陣子,但不一定指望他能尿。便盆不要太輕或底部太小,這樣寶寶坐上去會因不穩當而摔倒,使寶寶從此逃避便盆。也不要讓寶寶坐得太久,這樣寶寶會覺得這件事很討厭。便盆周圍的光線要充足,使寶寶有安全感,且不要有容易讓寶寶磕碰的物品。寶寶坐在便盆上時,媽媽要鼓勵他排尿,如果寶寶真的尿在便盆裡了,媽媽一定要及時稱讚他,若寶寶在剛一離開便盆時就尿出媽媽也不要責罵他,一定要有耐心。

    到了寶寶13個月的時候,如果吃過東西讓寶寶就去坐便盆,寶寶很可能會排在便盆裡,但並不是每次都能這樣,因為他還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媽媽要注意的是,每當寶寶吃完東西,就讓他在便盆上坐一會兒,以養成排尿的意識和習慣,盡量讓寶寶自由發展,排不排在便盆裡都無所謂。

    寶寶15個月時,開始有尿急的感覺,但仍不能控制住,很快就會尿出來了。媽媽要不時地問寶寶要不要尿尿,如果寶寶說「不」,通常是他不想;當寶寶向媽媽表示要尿尿時,說明已經很急了,很可能不能忍耐多久就尿了褲子。當媽媽認為寶寶應該尿尿時,而寶寶卻通常會說「不」,這樣的媽媽也不要生氣。

    18個月寶寶的控制排尿的神經及膀胱已經發育得差不多了。寶寶可以向媽媽發佈更多的排尿信息了,但還會出現失誤。如果他對如廁有興趣,可以讓他進行觀摩,對寶寶的成功加以稱讚,失敗表示淡化。寶寶夜裡還不能整夜不尿,需要媽媽叫醒他尿尿。

    到了21個月,這個時候的寶寶排尿次數增多,但發生「意外」的機會也增多。建議媽媽要對寶寶增多的「意外」感到自然,不要因此增加坐便盆的時間。因為寶寶還小,當意外尿在褲子裡時,應該趕快給他換褲子,而不是責罵,並應告訴他下次一定注意。

    寶寶2歲左右就已經懂得使用便盆排尿了,而且為此感到驕傲,他會要求媽媽離開他,獨自一人排尿。如果寶寶提出要上衛生間的大便器方便,父母剛要在馬桶上放置一個較小的坐圈,可能的話,最好在馬桶周圍放扶手,或放一個高度適宜的凳子,讓寶寶感到很新奇。給寶寶所需的自由和支持,允許寶寶錯誤,這將會培養他的自尊心和獨立性,繼而加快控制排尿的能力。爸爸和媽媽可以在寶寶的不遠處進行觀察,以便在他需要幫助時幫忙。

    2歲半左右的寶寶對自主排尿已有自信心,白天不會尿在褲子裡。需要提醒媽媽的是,在睡前2小時盡量不要讓寶寶喝水,在臨睡前,帶他上廁所,放個便盆在床旁,以便寶寶需要時使用。此外可以在寶寶的床單下鋪一張塑膠布,在寶寶3歲左右,培養他一夜不尿或少尿床。

    從大便裡看健康

    一次在醫院裡,一位年輕母親向我咨詢,她說自己的寶寶一大便的時候就會鬧肚子疼,而且寶寶的大便是先硬後軟。她擔心是寶寶的身體出了問題,問我是否需要治療。

    由於排便時腸蠕動會增強,孩子常會說「肚子痛」,這與成人排便時感覺相同,媽媽只要鼓勵孩子拉出來就好了,因為直腸具有回吸收的作用。當糞便在直腸存留時間較長時就會出現這種先硬後軟的情況,對這樣的孩子建議媽媽可以增加孩子的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在直腸的停留時間,這樣症狀就會緩解。

    而且,一般母乳餵養寶寶的大便相比人工餵養的有著獨特的酸臭氣味,人工餵養的寶寶的大便氣味比母乳餵養的寶寶的氣味重;寶寶吃肉多或食物中不消化的蛋白質多時,大便會比較臭,還愛放屁。食物中糖分多時,因在腸道發酵的原因,孩子的大便會在氣味發酸同時伴有泡沫出現。當患上細菌性腸炎和細菌性痢疾時,大便會有特殊的惡臭味。

    還有一位媽媽發現給孩子吃什麼後大便裡就可以見到未消化的食物,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實際上,大便中帶有食物殘渣很正常,這主要是與咀嚼不充分有關。很多時候大便顏色的改變與吃的食物有關,比如吃西瓜、西紅柿,大便就會帶紅色;吃韭菜、芹菜、橘子瓣等粗纖維的食物,就容易出現食物殘渣,媽媽們不要緊張。即使是除此之外其他顏色的大便,只要不同時伴有黏液、膿血、發燒、腹痛等不適症狀,都可視為正常,沒有必要為此緊張。

    在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大便顏色與寶寶的飲食密切相關,瞭解這一點很多媽媽就不用著急了。一般吃母乳的孩子大便稀軟,不成形,顏色呈新鮮的金黃或者黃褐色。而吃配方奶粉混合餵養的或是添加輔食後的孩子,大便會成為淺黃色、黃褐色到茶色,可成形,也可以不成形。小嬰兒大便出現綠色很常見,這與膽汁中的膽紅素氧化成膽綠素有關,氧化的過程發生在腸道寶寶就會直接排綠便,如果是發生在體外就可以先黃後綠了。但當寶寶大便出現紅、黑、白改變時,請注意觀察寶寶的全身表現,並看醫生(注意除去食物因素引起的顏色變化)。如果大便顏色是紅色(血色)、柏油樣黑色同時伴有腹痛、發熱等,需要警惕各種原因導致的腸道出血。大便均勻白色即粉筆樣大便,常因為膽汁不能順利進入腸道所致。

    另外,從孩子大便的次數來判斷是否正常,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些問題。

    正常情況下大便的次數與孩子的飲食內容、運動多少和孩子的排便習慣有關,吃母乳的小嬰兒,因為母乳易於消化,吃的次數又頻繁,每天6∼8次大便也正常,因為小嬰兒存在著胃結腸反射,食物一進胃裡就反射性腸蠕動增強,所以邊吃邊拉也很正常。而人工餵養的孩子在適應了奶粉以後,就可以每天一到兩次。

    無論哪種餵養方式一般到了孩子2、3個月,或者更大的時候,都會形成自己的規律,多數為每天一兩次,也有孩子一兩天甚至兩三天一次,如果寶寶大便順暢,不需要特別的幫助就能排便,吃得香、睡得著、生長發育良好,即使一天3次或3天一次都無關緊要,當然培養寶寶每天一次大便的習慣會對寶寶的成長更好。

    小嬰兒腸道益生菌數量少,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促進腸蠕動,緩解便干的情況,如果孩子大便次數比平常明顯增多,水分增多,或伴其他不適,媽媽需要帶大便去醫院化驗,看醫生。

    寶寶大便干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爸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寶寶緩解:增加水分攝入,除了喝水外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對不愛喝白水的孩子可以喝菜水、稀釋的果汁、米湯等有味道的流質;增加食物中纖維素的攝入,比如蒸胡蘿蔔、南瓜、土豆、紅薯、山藥等,可以把粗纖維的蔬菜切碎,包成小餛飩、小餃子、小包子,也可以在蛋羹中加碎菜;木瓜是幫助孩子消化的好水果,去核的西梅,無花果干,也利於寶寶緩解便秘的情況,可以把孩子能吃的果蔬切碎拌到酸奶裡,不但味道上孩子容易接受,也能夠幫助孩子排便。有習慣性便干的孩子的媽媽可以增加孩子的排便次數,減少孩子因排便困難帶來的恐懼。益生菌是調理孩子腹瀉和便秘的好幫手,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考慮用開塞露。

    寶貝兩週歲

    自命不凡的兩週歲

    豆豆已經兩歲了,媽媽發現他越來越淘氣了。每天眼睛一睜就開始製造無休無止的麻煩事,不是把自己反鎖在臥室裡哇哇大哭,就是爬凳子時摔倒或拿水杯時燙傷自己,害得媽媽成天提心吊膽。最讓媽媽頭疼的是,豆豆的脾氣突然變了,過去他像一個「玩具娃娃」,任憑大人們怎麼擺弄都行,可現在吃飯要自己吃,上樓梯要自己爬。洗澡時把沐浴液塗在自己身上抹來抹去,用上四五遍沐浴液,媽媽說了半天還是不肯從澡盆出來,最後免不了一頓打罵,強制性結束洗澡。有時候即使同意他的要求,他仍會哭鬧。

    這不,豆豆今晚為睡覺的事又耍性子了。晚飯後媽媽陪豆豆一起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看完第三遍已經9點了,豆豆自己也困得眼睛都睜不開,可就是不肯睡覺。媽媽只好把他交給爸爸。過半小時後卻發現這個倔強的小傢伙縮在床邊的角落裡睡著了。面對任性的豆豆,媽媽不知如何處理,一味地滿足他的要求,怕養成孩子任性和執拗的壞毛病,可強行限制又怕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從小就變得太馴服,缺乏自立能力。小琳無奈地向我抱怨說:這實在是「令人討厭的兩週歲」。

    難道豆豆真的變得任性、執拗?不是的。其實,兩週歲正是孩子心理發育的第一個轉折期,也可以說是他們人生中第一個反抗期,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耐心地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時期,要努力在限制和妥協之間找到適宜的平衡,既不能把他嬌慣成說一不二的「小皇帝」,也不能處處限制這個「小科學家」對世界和自我的探索活動。

    這個階段的寶寶處於口頭語言學習的爆發期,能從台階上跳上跳下,身體非常靈活。寶寶已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學會刷牙,扣扣子,能自己穿簡單的衣服,知道愛美,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寶寶知道冷、餓、渴、困該怎麼辦。寶寶處於關注細小事物的敏感期,開始關注事物的細節,並對細小的事物感興趣。

    在這期間一個重要的心理發育特點就是自我意識萌芽。過去他沒有任何認識能力和社會經驗,必須依賴媽媽去從事一切活動,而現在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可以像媽媽一樣控制身邊的東西。這使他感覺新奇並且興奮,於是他開始嘗試脫離媽媽,按自己意願進行活動,嘗試做一個獨立的人,而語言能力的發育又使這種可能性得以很好地表達,這類嘗試幾乎是他在兩歲時的最大快樂。

    但同時在他的眼裡世界也是可怕的,他那微乎其微的社會經驗和能力根本無法解釋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出現的新事物,因此自行做決定和反對他人意見時,他心裡也很緊張。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兩週歲的寶寶會同時具有許多明顯矛盾的特點:「他們既有依賴性又有獨立性,既可愛又可惡,既沉溺於媽媽懷抱裡那個溫暖安逸的過去世界,又渴望充滿刺激、獨立自主的未來世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