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健康書:四季養生 第1章 序言:順應天時輕鬆養生
    兩百多年前,紀曉嵐陪乾隆皇帝出巡至東海。看著江面上來來往往的船隻,乾隆突然心血來潮,有意刁難這位「大才子」,便問道:這海中南來北往的船有多少啊?

    紀曉嵐略加思索,回道:兩隻。

    怎麼只有兩隻?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紛紜萬象,勞碌人生。從古至今,人們對名利的追求從未停止過,但是只有經歷過歲月的磨礪,人們才會明白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香港著名演員、主持人沈殿霞在經歷了三次生命難關後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在病床上我就想到,名和利都是假的,只有健康最重要,有健康才有資格去享受,沒有健康,在面前有美酒佳餚,有大把錢,都未必有精力去花,生命真的很寶貴,以前沒有病,無法體會及領悟。」

    我們不希望再聽到「失去後才懂得珍惜」等諸如此類的感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幾乎人人都知道的俗語就是最樸實的真理。再大的名和利與生命相比永遠都是一個負數,人與人之間的最重要和最後的競爭,並不是名和利,而是看誰能在人世間健康地多活幾年,將人生旅程延續到最大可能和限度。所以,健康才是人類最大和第一的財富,健康養生才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健康為本,一本萬利。在眾多的防病養生法中,中醫學從人與自然這一整體出發,把順應四時放在諸法之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在漫長的生活歲月中,人類已經形成了與四時氣候相應的生理節律。傳統養生學認為,人生於天地之間,其生命活動就要與大自然的變化保持一致,需要根據四季氣候變化的規律而改變自己的日常生活規律,人體的「小宇宙」要順應自然這個「大宇宙」。《黃帝內經》強調:要「順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具體來說就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歸大地,冰雪消融,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因此春季的養生應該依據春令之氣升發舒暢的特點,應該早起鍛煉身體,舒展筋骨。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宜多食甜,少食酸,不宜大量食用油膩、油煎的食物。走出家門用陽光進補吧,千萬不要錯過大自然的豐厚賞賜。

    夏天萬物生長,茂盛華美,晝長夜短,人們早起鍛煉,不宜懶惰,要使人的精神旺盛飽滿,以與夏季陽盛的環境相適應。夏季溫度高、濕度大,因此,切忌過食生冷,適宜食用甘寒、利濕、清暑、少油的食物。另外,不要因為怕出汗而不去運動,要知道運動是可以幫助你輕鬆度夏的。

    秋天天氣涼爽,正是鍛煉的黃金時節。爬山、慢跑、冷水浴等都是很好的鍛煉項目。但是秋季也非常乾燥,人們喜食辛溫的食物。但辛溫太過,就易傷肺引發咳嗽、便秘、皮膚乾燥、「上火」等。因此秋季飲食宜選擇潤燥生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食物,如百合、蜂蜜、芝麻、蓮藕、秋梨等。

    冬季寒冷,以收藏為好。在我國有冬令進補的傳統習慣,此時宜食一些補腎之品,如羊肉、狗肉、雞肉、鴿肉、蝦、鵪鶉等,以增強腎臟的藏精作用,使腎氣、腎精旺盛,體力增強,提高正氣的抵抗能力,達到來春不生或少生溫熱病的目的。洗漱、運動都要以增強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為主要目的。

    四季養生不僅包括身體方面,還要求注重精神方面的調養。傳統養生學認為精神因素可以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強調「形神統一」,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調攝要依季而行、依時而行。春宜舒暢,夏宜歡愉,秋宜心志平和,冬宜安定收斂。白晝陽升外發,精神旺盛,生機勃勃,此時用神,符合生理;入夜陽氣潛藏,陰氣主事,人們就應該安靜休息以養神。

    以上是理論的養生法,俗話說實踐出真知,養生的真正落腳點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細節上。健康不能只靠高科技和藥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你收穫健康的靈丹妙藥。我們提倡「養生生活化」,就是要積極主動地把養生方法融於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之符合人體生理和自然的特點,從生活的細節中收穫快樂和健康。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養生,只要把養生保健的思想深深扎根生活之中,然後堅持不懈地做下去,健康和長壽就不再是夢想。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