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好健康來 第11章 愛牙護齒,健康成長 (4)
    在大多父母看來,帶孩子看牙醫並不是件愉快的事情。曾經在醫院碰到一位小患者,從剛進醫院大門就就開始哭,一直哭到科室門口,一見到大夫哭的更起勁了。家長好說歹說,他還是抱著媽媽不肯放手。爸爸只好把事先準備好的玩具給他,這才連哄帶騙地把他抱上了牙椅。孰料這小傢伙忽然聽到隔壁鑽頭發出「吱吱」聲,嚇得把玩具一扔,連哭帶鬧地從牙椅上跳了下來,跑到走廊裡不肯進屋了。「軟硬兼施」地折騰了半天,家長精疲力竭,孩子痛哭流涕,醫生也無計可施了。

    其實,不只是孩子,許多成年人都很害怕去醫院看牙醫。很多人只要一提醫院,就會聯想到冰冷的醫療器械、穿白大褂的嚴肅醫生以及空氣中瀰漫的消毒水味。其實,這與我們平時牙醫看得少、不瞭解有關。其實,看牙醫是一個習慣問題,在外國孩子眼中,看牙和去鄰居家串門區別不大,他們可以坐在牙椅上和醫生輕鬆說笑,甚至很樂意去看牙醫。所以,讓孩子更多地接觸牙醫,並幫助孩子克服看病時的恐懼,是家長必須要關心的問題。那麼如何消除孩子就診的恐懼心理呢?

    寶寶多大應該看牙醫?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媽媽應該在寶寶滿1週歲時帶去做第一次牙科檢查。其實,1歲大的寶寶去看牙醫,也就是帶他去牙科玩一玩,熟悉一下兒科牙醫和裡面的環境,讓牙醫瞭解一下寶寶牙齒生長的情況,同時每隔3個月就應該再去檢查一次。當然,如果寶寶的牙齒每天都能保持清潔,也可以等到3歲,待寶寶的乳牙全部順利完成生長後再看牙醫。

    為了提起給寶寶一個看牙前的心理準備,媽媽可以與寶寶玩「模擬醫生看病」遊戲,買個造型逼真的玩具醫療箱,媽媽先假裝做醫生給寶寶檢查牙齒,再換寶寶扮演醫生試試,讓寶寶逐漸瞭解這個過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買一些家庭可用的器械回家讓寶寶當玩具玩,並且試著用器械碰觸寶寶的嘴巴和牙齒,等寶寶熟悉了這些器械和動作,再去醫院的時候就好像在家裡玩遊戲一樣,不會排斥了。

    兒童牙科醫院的選擇

    寶寶在剛接觸牙醫時難免會有緊張及恐懼感,而且寶寶常說不清楚哪裡蛀牙、哪裡痛,有時可能只是嘴巴破皮或喉嚨痛,也搞成牙痛,因此醫師的詳細檢查和耐心是很重要的。一個專業的兒童(小兒)牙科醫師具有耐心和技巧可以讓幼兒乖乖合作,因此建議選擇醫院或診所的兒童牙科,或是有耐心的一般牙科也可以。

    第一次見牙醫,可以讓牙醫逗逗寶寶,同時裝作遊戲的樣子碰觸一下寶寶的嘴巴和牙齒,讓寶寶和牙醫之間建立一種親密且信任的感情。可以一直讓這位牙醫給寶寶看牙齒,能夠消除寶寶的恐懼感。一般來說,消除孩子就醫的恐懼應該是兒童口腔科醫生最基本的技巧。比如孩子最害怕電鑽頭,就把電鑽取下來,給孩子看看,並告訴他,這個像淋浴頭一樣的工具能出水,好像「電動牙刷」一樣可以把牙齒洗乾淨,並在孩子的指甲上洗給他看。這樣使用親切的語言與兒童進行交流,獲得孩子的信任,可消除患兒的不安情緒……

    第一次看牙醫家長別暗示

    「寶寶,媽媽帶你去看牙醫,如果你乖的話,媽媽就給你買奧特曼。」一大早,媽媽就提前給寶寶打了「看牙預防針」,並承諾寶寶可以給予獎勵。其實,家長擔心孩子不配合治療,事先應該和孩子溝通,但是這種溝通如果有了負面心理暗示,相當於告訴孩子看牙醫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是需要通過獎勵來補償的。還有的父母為了嚇唬孩子,讓孩子聽話,說一些「不聽話就讓醫生用老虎鉗把你牙齒拔掉」,「不刷牙醫生就會用鑽子鑽掉你的牙」等等的話。這都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負面影響,讓孩子產生「牙科恐懼症」。

    口腔疾病多數都需要對牙齒進行處理,所以少不了使用各種切削、研磨、噴氣、噴水等器械,進行局部麻醉等,這些都容易讓人產生恐懼、焦慮、緊張的情緒。但隨著醫療人性化的發展,很多口腔醫院兒科都裝修得非常溫馨,寶寶們檢查牙齒的時候還能看動畫片呢。裡面的器械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有著寶寶們特別喜愛的粉紅色、粉藍色。醫生常常會邊示範,邊用生動的語言解釋各種醫療工具的作用,這樣孩子躺在牙椅上,一邊看卡通片,一邊接受治療,整個過程並不是家長想像的那樣難捱和痛苦。所以,即使家長曾經有過不良就診經歷,看牙醫之前千萬不要給孩子任何不良的心理暗示。

    第一次就醫時間不要太長

    第一次看牙醫的經歷對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醫就在精神、心理上對口腔治療留下不良陰影,將會使兒童終身害怕牙科治療。但如果孩子第一次看牙醫輕鬆無痛,那麼定期看牙醫就自然會成為一種習慣。

    牙醫在給孩子做牙齒保健時,應以不痛為首要原則,尤其是第一次就醫時間不要太長,更不要做複雜治療。文文今年6歲了,最近有兩顆牙齒鬆動了,吃蘋果或啃排骨,牙齒就會隱隱作痛。文文的媽媽就帶她去看牙醫。醫生檢查之後說,文文要換牙,建議把這兩顆牙拔掉,並把拔牙的時間安排在下一次。由於此次檢查牙齒的過程讓文文絲毫沒有感覺害怕,醫生熱情的態度讓她一點都不緊張,所以很爽快就答應下次來拔牙。

    寶寶已經對醫院有了恐懼怎麼辦?

    2歲以下的寶寶99%都不會乖乖聽話,為了讓寶寶合作通常會採取兩種行動,一是固定板,用來固定四肢、限制動作;二是依治療需求使用局部或全身麻醉。2—4歲的寶寶比較能夠溝通,這時用循循善誘、哄騙或是恐嚇的手段,大多可以奏效。但假若寶寶之前曾在別間牙科診所看過,心裡已留下不好的印象,即使再換去別家牙科,寶寶也不願意再去看了。此時建議家長們要有耐心,多陪寶寶幾個的療程,讓孩子知道不管他再怎麼耍賴、逃避,也是沒有用的,您會發現,只要用對方法、堅持立場,其實孩子是可以溝通的。

    家長要信任醫生

    醫生對寶寶實施牙齒治療時,家長要對醫生有充分的信任,不要過多地參與治療過程。事實上,80%的牙科醫生都不希望在治療過程中,有家長在一邊陪同就診。這就好比在幼兒園一樣,如果有家長在旁邊給予孩子過多的關注,孩子就會變得很「嬌氣」,有時反而不利於治療。現在的兒童牙科一般都設置有透明玻璃的診室,醫生給孩子做保健和治療時,家長完全可以在室外等候,沒有必要一定要站在醫生旁邊,在孩子的視線裡。

    看牙醫,父母要做榜樣

    為了讓孩子不怕看牙,父母在自己定期洗牙或做口腔保健時,也可以帶著自己的孩子一同前往,讓他們也坐上牙椅,摸摸看看自己的牙齒,更多地瞭解口腔保健的信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平時做什麼,怎麼做,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作為負責任的父母,不僅要關愛孩子的口腔健康,自己也要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飯後漱口,有牙病及時到醫院診治,然後要求孩子也跟你一樣。相信有了父母做榜樣,孩子的良好習慣會很快養成。

    不可忽視的兒童牙齒外傷

    曾經有一位小朋友被送到醫院時,上嘴唇腫脹,還發著燒。經過醫生檢查,發現他的前門牙已經變色,並有些鬆動了,可是這顆牙既無齲齒也沒有牙體的缺損,這炎症是怎麼造成的呢?在醫生詳細地追逆病史後,才由孩子的姥姥想起,孩子八歲時曾磕碰過這顆牙,而現在孩子已經十二歲了。

    其實,在牙齒受外傷後,即使外部沒有損傷,牙內部如牙神經也有可能受到傷害,它當時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有的可在受傷後數月甚至數年後發生牙神經的自行性壞死,這就出現了上文中提到的小朋友所出現的情況。

    常見的牙外傷包括牙碰傷、牙折和牙脫位三種類型

    牙碰傷,是指牙齒受到碰撞或打擊的力量不太大時,只影響牙周膜和牙髓組織,沒有造成牙齒折斷或硬組織缺損。牙碰傷後的的牙釉質可能有裂紋。牙碰傷有輕有重,輕症一般較少有臨床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重症會出現牙齒酸痛,上下牙咬頜時有不適感或疼痛。由於牙碰傷無牙齒外形的損傷,牙體無缺損,特別是症狀較輕時,往往被患兒和家長忽略而很少在受傷當時就醫。

    牙齒受傷後發生折斷,出現牙體缺損,由於影響美觀,患兒一般都能就診。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牙體缺損較小又沒有什麼症狀,家長也要帶小孩來就醫。因為兒童與成人不同,兒童牙齒尚未發育成熟,牙本質小管粗大,牙齒受傷使得牙本質暴露,感染就會通過牙本質小管進入牙髓而使牙髓發炎,甚至產生根尖炎和牙髓壞死。如果冠折露髓,患兒會感到明顯的疼痛。此類患者要及時就診,盡可能保留活髓。如果冠髓已被感染而牙根尚未發育完成的年輕恆牙,可行活髓切斷術,即去除感染的冠髓,保留活的未感染的根髓,這樣可使牙根繼續發育。

    如果牙齒摔傷完全脫出,應盡早就診將脫出體外的牙植入,爭取時間是再植牙成功的關鍵。臨床病例顯示,再植時間越早則成功的幾率越大,有報道顯示牙脫出後在30分鐘內再植,成功率可達90%;在30分鐘後90分鐘內植入成功率約為40%;超過90分鐘植入,成功率只有7%。如果牙脫出後不能立即就診,則應將脫落的牙妥善保存,再到醫院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將牙齒進行嚴格的處理後,重新植入原來的牙槽骨內,再將該牙齒與旁邊的牙齒結紮固定在一起1到2個月,牙齒就可以保存下來。

    兒童牙齒外傷包括乳牙外傷和恆牙外傷

    乳牙外傷好發於1—2歲的幼兒,因其剛學會走路平衡能力差,易跌倒自傷或監護者疏忽而導致牙齒碰傷,其中乳前牙外傷最為多見。

    恆牙外傷多發於8—9歲的兒童,男孩多於女孩,多見於前牙。這個時期的孩子活動性強,戶外活動較多,愛跑、跳、打鬧,所以常有將新長的門牙摔傷摔斷的情況發生。因此,兒童和監護者、教師一定要注意保護和預防兒童前牙外傷,一旦發生牙齒的外傷,尤其是剛剛換完的牙,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及時帶孩子到專業的兒童口腔門診就醫,才能將對牙齒損傷的程度降到最低。

    兒童牙齒外傷後的創傷護理

    媽媽要記住在任何時候最重要是保持冷靜,不要慌張,及時對寶寶進行安撫,使寶寶盡快平靜下來。這時,媽媽不要責怪寶寶,更不要把自己的緊張情緒傳遞給寶寶。待寶寶情緒穩定一點的時候,媽媽可以讓寶寶張嘴來瞭解寶寶牙齒的情況,根據牙齒損傷的程度,並採取適當的處理辦法,爭取在第一時間帶寶寶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

    如果發現寶寶的牙齒折斷或撞碎,要盡可能帶全部碎片立即去看牙醫,讓牙醫重新將碎片組合。如果是寶寶的乳牙出現脫位,千萬注意不要讓寶寶輕易拔掉牙齒。因為不論是胎生齒還是新生兒齒,一般都是由牙齦邊緣長出,較少有牙根,除非太鬆動,不然這些牙齒並不是那麼容易脫落,進而造成嗆入,所以,多數並不需要拔除。如果寶寶的牙齒真的搖搖欲墜,可以請專業的兒童牙醫師仔細檢查評估並拔除,以避免造成組織的傷害和出血。

    如果寶寶被碰掉恆齒,最重要的是立即將牙齒正確地放回原位。如果不知道正確的位置,可先用鹽水或牛奶(不可用水)沖淨牙齒,把牙齒放在牛奶中或者含在舌下,在半小時內趕到醫院,醫生還有可能把牙齒植回,成活率也較高。千萬不要把牙齒包在紙裡,因為這樣會使根面軟組織或牙髓因脫水乾燥、變性而影響手術的成功。而且也不要接觸或洗刷牙根,因為如果損壞了牙根上的細胞,會大大減低牙齒植回牙床的機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