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好健康來 第8章 愛牙護齒,健康成長 (1)
    寶寶的牙齒,媽媽的責任

    儘管當寶寶出生第一次大聲啼哭時,你看不到他的牙齒,但其實它們都潛藏在牙齦中等待萌發。當媽媽懷孕的第一個月也就是4—5周時,胎兒牙齒的「胚牙」就開始發育了,第3—6個月時寶寶的牙齒也已基本成形。在這一時期,媽媽的健康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寶寶今後牙齒的健康。因此,要想給孩子一副堅固、美麗的牙齒,媽媽要學會及時給自身補充豐富的鈣、磷和礦物質,通過乳汁把這些堅固乳牙的必備物質提供給寶寶。

    媽媽孕期營養足,寶寶牙齒才健康

    在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年,是寶寶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在這期間,孕媽媽要特別注意補鈣鈣,白天要多出去曬太陽,從陽光中攝取足量維生素D,同時每天記得喝至少250毫升牛奶,還要盡量地多吃蝦皮、蝦米、蛋黃、綠葉蔬菜這些富含鈣食物。一般而言,孕婦在妊娠前期所需要熱量比未妊娠時高150千卡,比妊娠後期高350千卡,所需的鐵、鈣比未妊娠時多50%,維生素D多80%左右。

    此外,孕媽媽應拒絕吸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媽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

    准媽媽用藥影響嬰兒牙齒:很多藥物對胎兒的口腔發育有害。如利眠寧、安定、苯妥英鈉、強的松和可的松等一些鎮靜安眠藥和激素類藥物,都可能引起胎兒唇裂或顎裂;四環素除了能抑制胎兒生長發育外,還可能影響牙齒的礦化、變色;而一些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和卡那黴素都可能有致畸作用。所以,准媽媽在孕期使用藥物要特別慎重,避免有害因素侵襲而影響胎兒正常生長發育,最好不要用或盡可能少用藥物。

    准媽媽孕期口疾需早治:為了寶寶的牙齒健康,准媽媽在孕期更需要注意口腔衛生。因為孕婦的牙齦部局部發炎而產生的細菌,可以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直接導致宮內胎兒受感染而影響發育,還會導致細胞因子和抗體增高的全身繫統反應。這種反應直接影響胎兒牙胚胎的形成,使牙釉質發育不全,導致寶寶日後的牙齒美觀受損。

    所以,如果准媽媽發現口腔有疾患,必須及時治療。重點還要做好妊娠期牙齦炎的防治,並定期檢查。檢查時可以接受口腔健康教育和孕期產前教育,使妊娠期女性瞭解兒童牙齒和口腔健康發育方面的基本知識,認識孕期健康和胎兒生長發育的關係,培養良好的口腔保健意識。

    寶寶出生後,媽媽應該知道的

    首先,要盡量使用母乳餵養,採取科學養育方式。母乳是嬰兒的最好食物。儘管母乳也是甜的,但乳牙長時間浸泡在母乳裡卻不會被蛀壞,這是因為母乳不但含有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鈣質,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防止牙齒腐爛,這也是吃母乳的寶寶為什麼不會過早爛牙的原因。

    此外,媽媽的哺乳方式將直接影響寶寶牙齒的健康。母乳餵養有利於嬰兒頜面部骨質正常發育,而常見的牙齒畸形「地包天」多是由於孩子在嬰兒期餵養姿勢錯誤造成的。正確的餵養方式應該是:抱著孩子呈45度角。給孩子喂完奶後,最好能再喂一些清水,以保持口腔清潔。

    採取人工餵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餵養時,媽媽一定要注意採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於吮吸母乳,並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同時,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

    乳牙的健康悠關未來恆牙的發展,從小養成好的飲食與口腔衛生保健習慣,才能維持牙齒最佳功能與美觀。寶寶的牙齒萌出後,口腔裡的細菌就會利用飲食中的糖份產生酸,損害寶寶的乳牙。所以斷奶後,媽媽更要注意寶寶的營養均衡,每天飲食中要有五穀雜糧、牛奶、奶製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平時,要給寶寶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冰激凌、糕點、糖塊等易粘在牙齒上的細軟食物;多給孩子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

    為了鍛煉寶寶的咀嚼力,還應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蘋果、小紅蘿蔔、黃瓜、玉米。其中新鮮水果尤其應該列為優選項,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乾淨,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另外,給年輕媽媽的建議是,要特別重視長牙期嬰兒護理。乳牙生長時,寶寶正在牙牙學語,若乳牙被蛀掉或過早脫落,會影響寶寶發音的準確性,還會引起牙齒生長移位、恆牙牙列不齊、易齲壞等。所以這一時期,應引起媽媽足夠的重視。

    除上述提到的幾點,媽媽還一定要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以後,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奶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媽媽應趕快帶寶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媽媽一定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療。

    寶寶長牙太慢,是缺鈣麼?

    曾經有一位年輕媽媽來向我求助,說自己的寶寶,才三個月大的時候,就有人說像四個月的孩子,那時別的孩子都只是能抬頭的時候,可他已經能站在媽媽的腿上蹦高了。可到了五六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發育似乎慢了下來。七個月的時候才能自己坐穩而不至於摔倒,按理說到了八個月的時候就應該會爬了,可他卻還只會原地打轉。媽媽很著急,看到書上說爬對寶寶有很多好處,更是一下了班就訓練寶寶爬行,可寶寶似乎並不買賬。終於有一天回到家,爸爸說寶寶會爬了,媽媽高興的抱起寶寶親了又親,讓寶寶爬了又爬。可最近媽媽又急壞了,因為寶寶已經九個月了,牙卻安靜的很,千呼萬喚也不出來。口水流啊流,牙牙睡大覺。媽媽懷疑寶寶發育減慢,是不是在營養上出了什麼問題,會不會是不長牙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中國有句俗語是「七坐八爬九發牙」,父母親常用此來評估寶寶的發展或發育是否有問題。如果孩子到了9個月的時候還沒長牙,家長就會擔心起來。「我的寶寶長牙是不是太慢了?」「為什麼寶寶長了兩顆牙以後就不再長牙了?難道是缺鈣麼?」「他最近常常流口水,是正常現象麼?」諸如此類的問題常會困擾年輕的爸爸媽媽們。

    寶寶的出牙時間及順序

    同上面例子中的年輕媽媽一樣,寶寶的牙齒從無到有,出牙時間的早晚及出牙的順序,都是做父母非常關心的事,因為這是評價小兒生長發育狀況的一個指標。

    一般來說,正常的寶寶平均6個月大開始長牙,以每個月增加1顆的速度,大約1歲(十二個月)時長出6顆牙。在兩歲半左右,20顆乳牙會都長全。但有的孩子出牙較晚,甚至相差3—4個月,也不能算異常。只要幼兒的飲食均衡,其他發展正常,到一歲三個月才長牙,仍可以認為屬於生理範圍,而且也不會影響到日後的咀嚼能力。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媽媽,請不要因為寶寶出牙慢而太過擔心,給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壓力。因為再過上一段時間觀察,您就會發現寶寶已經長出第一顆牙、第二顆牙了。

    有些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個月還沒出牙,心裡非常著急,認為孩子可能缺鈣,牙長不出來。於是,有些家長就給孩子服魚肝油和鈣粉,並且加量地服用。這種做法是不妥的。雖然鈣質是骨骼及牙齒發展的要件,然而只要飲食攝取均衡,寶寶的生長發育正常,就沒有鈣質缺乏之虞。反而是過量的添加鈣片,會使過多不必要的鈣質經腎臟排出,增加腎結石的機會。即使是因為缺鈣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補鈣,而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還有少數嬰兒在出生後不久便可見到長「牙」的,即是在牙齦上出現一些米粒大的白色小突起,其實這並不是牙齒,而是牙胚發良過程中剩下的殘餘角化物被排斥出來,故既可讓期自行緩慢脫落,也可請醫生挑除。

    反觀我們所接觸、所認識的人,沒有長牙的真的很少見。在醫學上,長牙齒應該不是很大的問題,除了很少數的「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這種病的患者之外(這是一種包括頭髮、指甲也會同時發育不好的疾病,不難分辨),人長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別,但是都會長牙的。只是每一個寶寶長牙的快慢、次序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寶寶是下面兩顆門牙最先開始長,然後是上面兩顆門牙,再以後是上面外邊的門牙,再是下面外邊的門牙,再是犬齒。但是也有人一開始犬齒就先長出來,有人說這種人比較凶,但是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成立。也有人開始長牙的時間較晚,到了一歲左右才開始長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長出來四顆或六顆。更有些小寶寶長了兩顆門牙之後就停止很長一段時間不再長了。這些情形都可以見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範圍之內,所以父母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您的小孩在14個月或超過14個月以後還沒長牙,應到醫院做一下測試,但是也不用那麼太擔心寶寶不會長牙了(牙是一定會長的,只是早晚問題),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然後對寶寶會適當的調整。

    萬一寶寶真的不長牙則可能是先天就沒有牙苞的形成,這時可使用X光追逐檢查。若是所以的牙齒有延遲生長的情形,則要考慮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或有嚴重的營養不均衡問題,如腦垂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是唐氏症等。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上述的病症並不常見,且牙齒的問題並不會是唯一的症狀。

    如果寶寶提早長牙,此時父母親就必須格外的注意寶寶乳牙的清潔和衛生,因此乳齒若是發生蛀牙,將會影響到日後恆牙的的發展,假使忽略了口腔保健,「太早長牙」反而是弊多於利了。

    寶寶流口水就說明要長牙了

    據一位媽媽向我描述,她的寶寶4個月時開始不斷流口水,到6個月時流得更厲害,有時一天要換十幾條圍嘴。寶寶嘴老愛一撅一撅的,有時候還玩唾沫,感覺寶寶在抿上牙齦,而且吃手的現象也比較嚴重。給他圍上圍嘴,也不怎麼見效,他繼續用手把圍嘴往嘴裡塞,弄的圍嘴都是濕的。最近,因流口水太多,寶寶的小嘴兩側和下巴都出現了濕疹,讓她很是頭痛。

    其實,小寶寶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這說明他(她)已經開始要長牙了。

    正常寶寶一般在前3個月以內口水比較少。寶寶4個月大的時候,口腔內的消化液分泌明顯增多,但由於寶寶口腔容積相對較小,吞嚥調節功能發育還不完善,尚不能及時吞嚥所分泌的唾液,因此會出現口水外流。而6個月時,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恰好處在寶寶的出牙期。因為乳牙萌出時要頂出牙齦,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也可激發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發育較快的孩子18個月左右就會停止流口水,大部分孩子在兩歲前也能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嚥動作,停止流口水。但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多,或是時間過長,就要到醫院檢查,看看口腔有無病症、吞嚥功能是否正常。為防止口水引發濕疹,家長要讓寶寶的皮膚保持清潔、乾爽。

    寶寶不乖,可能是長牙時的不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