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不吃藥 第37章 順應天時養生 (6)
    首先,隨著氣溫升高,人體皮下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3倍∼5倍,容易加重心髒負擔,血液黏稠度也會升高,易導致缺血或心腦血管堵塞。因為天氣熱,人體為散熱會擴張體表血管,血液集於體表,心髒大腦血液供應減少,加重心腦血管患者的缺血缺氧反應,心腦細胞損傷和壞死增加,往往加重病情。

    其次,這是由於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時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大,而含氧量降低。由於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從中醫學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氣候炎熱,會使人正氣虛衰,耗氣傷津,造成“氣血經絡凝塞不通”,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會因顱內出血或心肌梗死,而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第三,更季天氣悶熱,人的情緒較容易煩躁,容易導致植物神經紊亂,從而引發心律失常、腦梗塞、心梗等疾病。

    第四,由於悶熱的天氣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使病人容易急躁不安,且易怒。情緒無法穩定,便會讓血管內的活性物質分泌增加,接著引起全身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升高,使已經變硬變脆的動脈內壓力驟然增大,而薄弱處和已有畸形生長的血管便會發生破裂,這就造成了腦血管疾病空氣中的濕度大,含氧量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腦動脈硬化的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狹窄,患者會感到胸悶、頭暈、煩躁等。

    進入5月份後,中風、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顯增加,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上升,所以高溫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危害很大。

    哪些患者應該提高警惕?

    冠心病:悶熱天氣會加劇冠狀動脈硬化病人的心肌缺血、缺氧,致使部分心肌細胞損傷或壞死。

    風濕性心髒病:濕熱的環境會加劇病情。

    肺原性心髒病:悶熱天氣會導致呼吸不暢、心髒難受,加重病情。

    高血壓性心髒病:夏季高溫、悶熱天氣使動脈血壓持久增高,將使心室壓力負荷過重,心室舒緩功能低下,從而導致高血壓心髒病。

    其他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粘度的高危人群:高血壓可引起多種並發症,對於心髒來說它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血壓長期過高後會導致心肌肥厚與擴大,病情進展可出現心衰。同時會加速粥樣硬化形成,導致冠心病的產生。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的人群在夏季非常容易形成血栓,所以要做好特別防護。

    如何飲食調養

    要想不犯病,就需要改變不良生活行為方式。飲食上,應戒煙,適量飲酒,應特別注意防暑降溫,飲食要清淡,少吃肉,多喝水。心態要平和,保持生物鍾的規律性。飲食調養,有多有少,多少合適呢?

    多是要保證水分充足攝入,提倡每天清晨喝一杯溫開水;米面雜糧都要吃,還要適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確保充足的睡眠。

    少是要適當減少動物脂肪的攝入量,多吃水果、蔬菜、魚類、豆制品和乳制品,要注意飲食清淡;每天食鹽應減少至5克。務必控制體重。

    防止“情緒中暑”

    天一熱,人容易顯得煩躁,還要防止“情緒中暑”,就要特別注意“靜心”養生。應該讓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精神愉悅,對生活充滿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切不可“以熱為熱”,導致心火內生,情緒失控,過度憤怒或緊張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在盛夏還應盡量少講話,不做緊張的腦力思考,以免勞神傷氣。這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藥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醫認為,夏天應是老年人“靜養”的季節,不宜大量運動。很多老年人由於夏季天亮得早,都願意早起晨練,但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是在早晨6-l0時,這段時間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病的多發時間,因此鍛煉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近年來,使用空調的家庭愈來愈多,居室內外就形成了溫差,如果正午走出戶外,溫差會更大。心腦血管病人對於這種變化很難適應,因為溫差的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血管不斷收縮和舒張,直接導致血壓變化,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誘發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人應注意減少戶外活動,多在室內休息,且午後最好能小睡1小時,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

    雨季清除濕熱

    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八個節氣。它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小滿節氣是收獲的前奏,也是炎熱夏季的開始,“滿”是形容水的,這個時候,自然界的水裝得滿滿的,人體內的水也有可能裝得過滿。盛夏陽熱下降,水氣上騰,濕氣充斥,在這個時期,感受濕邪的人較多,濕熱對身體危害很大。在中醫學中,濕為陰邪,損傷陽氣,食療藥膳應當以清熱解暑為宜。當人們生活無規律,飲食不定或過食辛辣油膩之時,就會產生內熱,如口舌生瘡、便秘等。

    皮膚病的食療

    小滿期間是皮膚病的高發期,如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應特別注意飲食調養,宜常吃具有清熱健脾利濕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預防內熱病

    夏季容易感染暑熱,熱氣郁結於內,飲食預防內熱病有兩種方法:一是多飲水,以溫開水為好,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內熱的排出。但不要用飲料代替,尤其是橙汁,因為橙汁多喝可生熱生痰,加重內熱。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絲瓜、蘆筍、水芹、黑木耳、藕、蘿卜、西紅柿、西瓜、梨、香蕉等,這些都有清熱瀉火的作用,還可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蛋白質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鮮魚類、生蔥、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狗肉等。

    飲食清淡少焦慮

    大暑節氣是大熱天,人體生理和精神情緒會隨著自然氣候的變化發生微妙的變化,人的神經細胞對夏日的氣溫、氣壓、濕度和氣流等變化高度敏感,高溫氣候會影響人體的神經活動和激素分泌,使人產生一系列類似“中暑”的多種症狀。高溫酷熱還容易讓人動“肝火”,產生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急躁焦慮等異常行為。

    上述情況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尤其是對老年體弱者,易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等。心靜自然涼,人們應特別注意靜心養生,注意調整起居,保證充足睡眠,中午午休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飲食最好清淡一些,補氣清暑。清淡類的食物有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補氣清暑類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

    喝粥也是一種較好的養生方法,可以多吃綠豆粥、扁豆粥、蓮子粥、薏米粥等。同時,大暑養生還要多吃營養豐富的果蔬和蛋白質,適當食用姜、蔥、蒜、醋殺菌防病、健脾開胃。

    仲夏宜清補

    立夏之時,雨量較少而大風天氣較多,故而氣候干燥。人體的水分容易通過出汗、呼吸而大量失去,再加上天氣變化反復無常,使人體的新陳代謝不能保持平衡和穩定,導致生理機能失調,進而使大腦指揮失靈而引起“上火”症候,諸如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發黃等。

    這個時期要順應夏季晝長夜短的特點,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工作計劃和生活節奏,勞逸結合;多飲水,促進體內致熱物質從尿、汗中排出,達到清熱排毒之目的,合理安排膳食,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可多喝些粥,吃新鮮蔬菜、水果,平日裡除多喝水外,可常飲些清涼飲料來清暑消渴,清心醒腦,生津除煩。具體到膳食調養中,應以低脂、低鹽、多維、清淡為主,忌吃辛辣食物。

    芒種節氣後,雨量增多,氣溫升高,空氣十分潮濕,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霉,所以,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把這種天氣叫做“黃梅天”。

    由於芒種時節天氣濕熱,所以飲食一定要清淡,不要食用過鹹、過甜的東西;同時,由於天氣炎熱,古代人們就很講究在這個節氣沐浴,最好是藥浴,方法多種多樣,常用的浸浴、熏浴、燙敷,作為保健養生則以浸浴為主。浸浴的具體方法是,以五枝湯(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為例:先將等量藥物用紗布包好,加十倍於藥物的清水,浸泡20分鍾,然後煎煮30分鍾,再將藥液倒入浴水內,即可浸浴。

    從營養學角度看,飲食清淡在養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蔬菜、豆類可為人體提供所必須的糖類、蛋白質、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及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是人體新陳代謝中不可缺少的,而且可預防疾病、防止衰老。

    在飲食清補的同時,食勿過鹹、過甜。飲食過鹹,體內鈉離子過剩,年齡大者,活動量小,會使血壓升高,甚者可造成腦血管功能障礙。吃甜食過多,對人體健康也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碳水化合物的代謝能力逐漸降低,宜引起中間產物如蔗糖的積累,而蔗糖可導致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症,嚴重者還可誘發糖尿病。

    夏季飲食也可進補,關鍵在於選准補品。比如鴨肉就是很適宜夏季的補品,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營養,而且能防疾療病。奧妙在於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腫等,而這類疾病多見於夏季。如鴨與火腿、海參共燉,燉出的鴨汁善補五髒之陰;鴨肉同糯米煮粥,有養胃、補血、生津之功,對病後體虛大有裨益;鴨同海帶燉食,能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可防治動脈硬化、高血壓、心髒病;鴨肉和竹筍燉食,可治痔瘡出血。可見夏季應多吃些鴨肉類食品。

    夏至不可貪涼

    夏季人們喜愛飲用啤酒。啤酒素有“液體面包”之譽,在墨西哥召開的世界第九次營養食品會議上被正式列為營養食品。不過,啤酒並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則不宜喝啤酒。如痛風患者絕對不能喝啤酒。痛風是嘌呤代謝失常,使嘌呤核酸的最終代謝產物尿酸增多,引起高尿酸血症,導致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結石、腎功能減退。而啤酒內含大量嘌呤核酸,可誘使痛風急性發作。另外慢性胃炎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原因是啤酒進入人體後,會使胃壁減少分泌可保護胃粘膜的前列腺素E2,造成胃粘膜損害,引起食欲減退,上腹脹滿。所以萎縮性胃炎患者絕對不能喝啤酒。還有心髒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宜喝啤酒。因為啤酒含有大量水份,會增加心髒負擔,使心髒組織出現脂肪細胞,引起心肌肥厚,會造成人的心力衰竭。

    天熱愛吃涼的,尤其是年輕人,吃什麼都要先冰鎮,涼透了吃著才舒服。冰爽了食道和胃,心髒外表受到太強的刺激,很容易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所以,夏天不要貪涼,更不能一次痛飲太多的冷飲,否則只會傷身。

    “上火”不可隨意喝涼茶

    有些人由於出現了牙疼腫痛的現象,就開始買一些涼茶來喝,而涼茶不適合所有人,喝不對反而會影響人體健康。下列人群不適宜喝涼茶。

    陽虛體質的人:現代人陽虛體質居多。現在許多人終日坐在辦公室裡,面對電腦,體力勞動強度減小和戶外活動減少,陽氣的推動功能得不到鍛煉;此外,空調的使用使人體的季節性變化不如過去那麼明顯,造成了體內陽氣隨季節的升發而乏力。因此,許多人的體質在向陽虛過度,已經不能再承受寒涼物質的大量刺激。經常有一些辦公室白領出現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的現象,就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涼茶喝得過多了。

    苦夏的人:苦夏的人脾胃陽氣的推動運化功能較弱,食物攝入的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對較低。夏季裡汗液分泌較多,而中醫認為,汗為人體的“陽液”,出汗過多,陽氣會隨著汗液外洩,如果此時再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傷到脾胃,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正氣受損,不但加重苦夏的症狀,也會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其他疾病。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