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訓Ⅳ:脫穎而出的哲學 第31章 會有天使來吻你 (1)
    心靈創可貼

    給別人送去光明,光明也會照亮自己。

    ——亞里士多德

    伊莎貝拉和丈夫漢諾奇寫了一本書《善舉:怎樣發動一次「善舉革命」》,引起了很多美國人的關注。在芝加哥某廣播電台的脫口秀節目中,一個不知名的人通過電話與他們分享了下面這個故事:

    「嗨,媽媽,你在做什麼?」蘇茜問。

    「我在給鄰居史密斯太太做一個焙盤。」她媽媽說。

    「為什麼呢?」年僅6歲的蘇茜問道。

    「因為史密斯太太很傷心,她失去了女兒,難過得心都碎了。我們應該照顧她一段時間。」

    「為什麼呢,媽媽?」

    「你看,蘇茜,當一個人非常非常傷心的時候,他甚至會在一些像做飯這樣的小事上有麻煩。因為我們都是社區中的一員,而史密斯太太又是我們的鄰居,所以我們應該做些事情幫助她。史密斯太太再也不能和她女兒聊天、擁抱女兒,或者做一些媽媽和女兒一起做的愉快的事情了。你是個聰明的姑娘,蘇茜,也許你會想出一個辦法來幫助照顧史密斯太太。」

    蘇茜很嚴肅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她怎麼才能為照顧史密斯太太出一份力呢?幾分鐘之後,蘇茜敲響了史密斯太太家的門。史密斯太太開門說:「嗨,蘇茜。」

    蘇茜注意到史密斯太太的語調不如以前和人打招呼時那麼熱情動聽了。而且,史密斯太太看上去好像一直在哭泣,因為她的眼睛很濕,還有些腫。

    「我能為你做些什麼,蘇茜?」史密斯太太問。

    「媽媽說你失去了女兒,所以非常非常傷心,傷心得心都碎了。」蘇茜害羞地伸出了手,手中是一片創可貼,「這是為你受傷的心準備的。」史密斯太太哽咽了,淚水有些止不住。她蹲下來抱住了蘇茜,含淚說道:「謝謝你,親愛的,這很管用。」

    史密斯太太接受了蘇茜的善舉,而且格外地珍惜。她買了一個帶有玻璃鏡框的小鑰匙環——既能掛鑰匙又能驕傲地展示家裡人照片的那種。史密斯太太把蘇茜給的創可貼放進了鏡框裡,以便每次看到它時都能提醒自己,要讓心靈的傷口癒合一些。她很清醒地知道心靈的康復需要時間和支持。那個創可貼已經成為治療她心靈創傷的良藥,儘管她永遠不會忘記曾和女兒一起分享的愛和歡樂。

    善良的回報

    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仁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羅素

    在一個小鎮上,饑荒讓所有貧困的家庭都面臨著危機,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小鎮上最富有的人要數麵包師卡爾了,他是個好心人。為了幫助人們度過饑荒,他把小鎮上最窮的20個孩子叫來,對他們說:「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籃子裡拿一塊麵包,以後你們每天都在這個時候來,我會一直為你們提供麵包,直到你們平安地度過饑荒。」

    那些飢餓的孩子爭先恐後地去搶籃子裡的麵包,有的為了能得到一塊大點的麵包甚至大打出手。他們心裡只想著要得到麵包,當他們得到的時候,立刻狼吞虎嚥地把麵包吃完,甚至都沒想到要感謝這個好心的麵包師。

    麵包師注意到一個叫格雷奇的小女孩兒,她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每次都在別人搶完以後,她才到籃子裡去拿最後的一小塊麵包。她總會記得親吻麵包師的手,感謝他為自己提供食物,然後拿著它回家。

    麵包師想:「她一定是回家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分享那一小塊麵包,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第二天,那些孩子和昨天一樣搶奪較大的麵包,可憐的格雷奇最後只得到了昨天一半大小的麵包,但她仍然很高興。她親吻了麵包師的手後,拿著麵包回家了。到家後,當她媽媽把麵包掰開的時候,一個閃耀著光芒的金幣從麵包裡掉了出來。媽媽驚呆了,對格雷奇說:「這肯定是麵包師不小心掉進去的,趕快把它送回去吧。」

    小女孩兒拿著金幣來到了麵包師家裡,對他說:「先生,我想您一定是不小心把金幣掉進了麵包裡,幸運的是它並沒有丟,而是在我的麵包裡,現在我把它給您送回來了。」

    麵包師微笑著說:「不,孩子,我是故意把這塊金幣放進最小的麵包裡的。我並沒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給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這塊金幣,是你選擇了它,現在這塊金幣是屬於你的了,算是對你的獎賞。希望你永遠都能像現在這樣知足、文雅地生活,用感恩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回去告訴你的媽媽,這枚金幣是一個善良文雅的女孩兒應該得到的獎賞。」

    枕頭與毛毯

    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像甘露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

    ——莎士比亞

    故事發生在很久以前。

    一天晚上,一個有錢人家的小女孩,正準備上床睡覺。當女孩做睡前禱告的時候,她聽到窗外傳來一陣壓抑的哭聲。女孩有一點點害怕,於是走到窗邊,探出身子察看。她看到一個和自己差不多年齡的無家可歸的女孩,正站在她家房子外面的小巷裡哭泣。她的心一下子抽緊了,因為這是冬天的夜晚,而窗外的女孩衣衫單薄,她沒有毛毯御寒,身上只披著幾張別人扔掉的舊報紙。

    有錢的女孩忽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她叫住那個女孩:「嗨,你到我家前門去,好嗎?」

    無家可歸的女孩嚇了一跳,慌亂之中只是胡亂的點了點頭。

    有錢人家的小女孩以最快的速度穿過走廊,從母親的壁櫥裡取出一條老棉被和一個破舊的枕頭。抱著被子和枕頭,她走不了剛才那麼快,因為被子從手中垂下來拖在地上,她要格外小心才能不讓它給絆倒。她終於走到門口,放下這兩樣東西,打開了門。那個無家可歸的女孩站在門口,看上去很瑟縮的樣子。有錢人家的女孩熱情地朝她笑笑,將被子和枕頭遞給她。當她看到對方接過東西時,她的笑意更深了——無家可歸的女孩臉上洋溢出吃驚的神情,歡樂在瞬間燃亮了她的眸子。

    那天晚上有錢人家的女孩睡得心滿意足。第二天上午,門外響起了敲門聲。有錢人家的女孩飛奔到門口,她希望敲門的人是昨晚的女孩。她拉開大門往外望,果然是她。那個小女孩快樂地笑著說:「我猜你會把兩樣東西都收回去吧?」有錢人家的女孩正要說她可以把它們留下,這時一個念頭在腦子裡冒出來。「對,我要收回去。」

    無家可歸的女孩臉突然變得蒼白。這不是她希望得到的回答。她有些不情願地放下手中破舊的被子和枕頭,然後轉身離開,這時有錢人家的女孩朝她大喊:「等等!先別走!」她一轉身,看到有錢人家的女孩跑上樓梯,跑進了一條長長的過道,但這個可憐的女孩認定,不管這個有錢人家的女孩做什麼,她都不值得等待。於是她重新轉身離開。就在她邁出第一步的瞬間,她感覺到有人拍她的肩膀,回頭一看,是那個有錢的小女孩,將一條新毛毯和一個新枕頭塞進她懷裡。

    「拿著。」她平靜地說。

    那是她自己的枕頭,面子是絲綢,裡子是羽絨。

    等到兩個女孩長大一些,她們不常見面,但她們在彼此的心中從未分開。那個有錢的女孩已經是有錢的婦人了。一天她接到一個電話,電話是一個律師打來的,說有要事告知。她來到律師辦公室,律師將整件事情告訴了她:

    40年前,當她還是個9歲的小女孩時,她幫助過另一個需要幫助的小女孩。後者長大後進入中產階級的行列,結了婚,有了兩個孩子。前不久她去世了,在她的遺囑中,她將一些東西留給了她童年的朋友。「不過,」律師說:「那是我見過的最奇特的東西。她留給你一個枕頭和一條毛毯。」

    感恩的謝柬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嚶嚶地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泰戈爾

    依琳娜、莎拉和德魯還小的時候,每當他們要向人家致謝,就口述感謝詞句,由他們的母親貝德福德書寫。但是到孩子長大一些,有能力自己寫謝柬了,他們卻必須三催四請才肯動筆。

    貝德福德會問:「你寫信給爺爺,謝謝他送你那本書沒有?」或問:「陶樂思阿姨送了你那件毛線衫,你可向她道謝?」他們的回應總是含糊其辭,或聳聳肩膀。

    有一年,貝德福德在聖誕節過後催促了幾天,兒女們竟一直毫無反應,她大為氣惱,便宣佈:「在謝柬寫好並投寄之前,誰也不准玩新玩具或穿新衣。」

    但他們依舊拖延,還出言抱怨。

    貝德福德忽然靈機一動,說:「大家上車。」

    「要去哪裡?」莎拉問,覺得好奇怪。

    「去買聖誕禮物。」

    「聖誕節已經過去了。」她反駁。

    「不要囉嗦。」貝德福德斬釘截鐵地說。

    待孩子都上了車,貝德福德說:「我要讓你們知道,人家為了送你們禮物,要花多少時間。」

    貝德福德對德魯說:「麻煩你記下我們離家的時間。」

    來到鎮裡,德魯記下抵達的時間。三個孩子隨貝德福德走進一家商店,幫她選購禮物送給她的姊妹。然後他們回了家。

    三個孩子一下車便向雪橇走過去。貝德福德說:「不許玩,還要包禮物。」孩子們垂頭喪氣地回到屋裡。

    「德魯,記下到家的時間沒有?」

    德魯點點頭。

    「好,請你記錄包禮物的時間。」

    孩子們包禮物時,貝德福德替他們沖泡咖啡。終於,最後一個蝶形結也繫好了。

    「一共花了多少時間?」貝德福德問德魯。

    他說:「到鎮上去用了28分鐘,買禮物花了15分鐘,回家用了38分鐘。」

    「包這幾個盒子用了多少時間?」依琳娜問。

    「你們倆都是兩分鐘包一個。」德魯說。

    「把禮物拿去郵寄,要花多少時間?」貝德福德問。德魯計算了一下,答道:「一來一去56分鐘,加上在郵局排隊的時間,要71分鐘。」

    「那麼,送別人一件禮物總共要花多少時間?」

    德魯又計算了一陣,說:「2小時34分鐘。」

    貝德福德在每個孩子的咖啡杯旁放了一頁信紙、一個信封和一支筆。

    「現在請寫謝柬。寫明禮物是什麼,說已經拿來用了,用得很開心。」

    他們沉默構思,接著響起了筆尖在紙面上的聲音。

    「花了我們三分鐘。」德魯一面說一面把信封封好。

    「人家選購一件情意濃厚的禮物,然後郵寄給你,所花時間也許超過兩個半小時,我要你們花三分鐘時間道謝,這難道是過分的要求嗎?」貝德福德問。

    三個人低頭望著桌面,搖搖頭。

    「你們最好現在就養成這習慣。早晚你們要為很多事情寫謝柬的。」

    擁抱法官

    如果忘卻自己而愛別人,將會獲得安靜、幸福和高尚。

    ——列夫·托爾斯泰

    李夏普洛是個已經退休的法官,他天性極富愛心。終其一生,他總是以愛為前提,因為他明瞭愛是最偉大的力量。因此他總是擁抱別人。他的大學同學給他取了「擁抱法官」的綽號。甚至車子的保險槓——都寫著:「別煩我!擁抱我!」

    大約6年前,他發明了所謂的「擁抱裝備」。外面寫著:「一顆心換一個擁抱。」裡面則包含30個不干膠的刺繡小紅心。他常帶著「擁抱裝備」到人群中,藉著給一個紅心,換一個擁抱。

    李因此而聲名大噪,於是有許多人邀請他到相關的會議或大會演講,他總是講與人分享「無條件的愛」這種概念。一次,在洛杉磯的會議中,地方小報向他挑戰:「擁抱參加會議的人,當然很容易,因為他們是自己選擇參加的。但這在真實的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人們要求李在洛杉磯街頭擁抱路人。大批的電視工作人員,尾隨李到街頭進行探訪。首先李向經過的婦女打招呼:「嗨!我是李夏普洛,大家叫我『擁抱法官』。我是否可以用這些愛心和你換一個擁抱。」婦女欣然同意,地方新聞的評論則覺得這太簡單了。李看了四周,他看到一個交通女警,正在開罰單給一台寶馬車的車主。李從容不迫地走上前去,所有的攝影機緊緊跟在後面。接著他說:「你看起來需要一個擁抱,我是『擁抱法官』,可以免費奉送一個擁抱。」那女警接受了。

    一位電視時事評論員出了最後的難題:「看,那邊來了一輛公共汽車。眾所皆知,洛杉磯的公共汽車司機最難纏,愛發牢騷,脾氣又壞,讓我們看看你能從司機身上得到擁抱嗎?」李接受了這項挑戰。

    當公車停靠到路旁時,李跟車上的司機攀談:「嗨!我是李法官,人家叫我『擁抱法官』。開車是一項壓力很大的工作哦!我今天想擁抱一些人,好讓人能卸下重擔,再繼續工作。你需不需要一個擁抱呢?」那位身高六尺二,重二百三十磅的公車司機離開座位,走下車子,高興地說:「好啊!」

    李擁抱他,還給了他一顆紅心,看著車子離開還直說再見。採訪的工作人員,個個無言以對。最後,那位評論員不得不承認,他服輸了。

    一天,李的朋友南西·詹斯頓來拜訪他。他是個職業小丑,身著小丑服裝,畫著小丑的臉譜。

    他來邀請李帶著「擁抱裝備」,一起去康復之家,探望那裡的朋友。

    他們到達之後,便開始分發氣球、帽子、紅心,並且擁抱那裡的病人。李心裡覺得很難過,因為他從沒擁抱過臨終的病人、嚴重智障或四肢麻痺的人。剛開始很勉強,但過了一會兒,南西和李受醫師和護士的鼓勵之後,便容易得多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