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這次事故後,遠在英國的父親打電話給鮑勃·摩爾:你瞧,連死神都害怕希望呢!只要你的心中還有希望,那麼,再大的困難,再大的挫折你都能夠戰勝。你想,既然你已經通過了兩門考試,那就一定能夠通過更多的考試。記住,哈佛大學就是你生命的下游那棵緊貼河面生長的「大樹」。
鮑勃·摩爾心中豁然開朗。於是,他重新回到學校,走進了教室,拿起了課本。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自開辦動機激勵教育學科以來最出色的學員之一。
後來,他的代表作《你也能當總統》一書,鼓舞和激勵了成千上萬的奮鬥者,使他們由一個個平凡甚至平庸的無名之輩,最終變成了萬人矚目的社會名流。
只是教堂的雜役
堅強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驚人的事業。
——馬爾頓
一個窮人從科威諾來到紐約。當他站在美國的街頭時,才發現這裡根本不像他們那裡的人講的那樣,滿地鋪著黃金。他既沒有生意可做,也沒有職業。迫於生活的壓力,他靠販賣針頭線為生。然而付出的多,得到的少。於是他到處留心好一點的活兒。當他聽說律師大街的教堂需要一個雜役時,便匆匆趕去。
考官問他:「你有閱讀和寫作英語的能力嗎?」
小販答道:「沒有。」
考官接著說:「哦,那麼對不起,先生。你知道,紐約可不是一個小城鎮,在這裡教堂雜役需要熟練運用英語並能說會寫。」於是小販懷著失望的心情走開了。
但是後來他憑著自己的實力漸漸變成了一個富人。他轉向了房地產的投資。
一天,他投資一個房地產生意,需要25萬美金。他來到了銀行,申請借貸,願望立刻得到滿足。
銀行管理人員滿臉堆笑地遞上一枝鋼筆:「請填一下您的單子。」
這位房地產商尷尬萬分:「我,我不會寫字,我只會簽我的名字。」
「啊,您真了不起啊!」銀行家讚道,「如果說您不會讀和寫卻將生意做得那麼成功,那麼想想吧!如果您會讀會寫的話,現在一定是不可想像的了!」
「當然了!我就有可能還是律師大街教堂裡的一個雜役!」這位房地產商嘀咕了一句。
最重要的發明
信念!有信念的人經得起任何風暴。
——奧維德
為了治癒小孫女的病腿,老祖父開始研究這項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
珍妮弗·愛德華是個滿頭長著亂蓬蓬黑髮的小女孩,1972年7月17日出生在俄亥俄州鄉村的一所醫院裡。她的媽媽索尼婭從頭到腳仔細地查看了這個7磅重的早產兒,然後虔誠地感謝上帝,儘管妊娠很不順利,可孩子看來一切正常!
但是,有一天索尼婭在給3個月大的珍妮弗洗澡時,發現女兒的右腳腫得很厲害,這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查看了孩子的全身,想找到是否有蟲咬的痕跡,然後懷著不安的心情,立即帶孩子去找醫生。
醫生也不能解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腫脹。腫脹漸漸蔓延至珍妮弗的整個右腳、右腿和右臂,右手也腫得有正常的兩倍大。在此後兩年半的時間裡,愛德華夫婦就像生活在一場惡夢中,雖然不斷地請教專家,可總是一無所獲。珍妮弗的患肢裹著彈性繃帶,忍受著不時襲來的疼痛。
最後,丹弗兒童醫院的威廉·戴維斯醫生做出了殘酷的診斷:珍妮弗得的是帕克斯·韋伯綜合症。醫生還說:「這是一種很少見的淋巴水腫疾病,是天生的,原因尚不明。也可以說是一種不治之症。珍妮弗還會有更壞的情況發生,蟲咬或抓撓都可能引起致命的感染,她面臨的是輪椅上的生活,也許還要截肢。」
索尼婭和愛德華驚呆了。診斷之後,珍妮弗接受了當時唯一的治療方法——放射治療,並把患肢包在一種壓力長筒襪中,但這些都沒有減輕腫脹。
他們決心盡可能地讓珍妮弗像正常孩子那樣生活,可有些孩子常常嘲笑她。當珍妮弗從學校回來後,索尼婭總能看出她是否哭過,珍妮弗卻隻字不提這些,她鼓足勇氣對待這些事,偶爾還流露出一絲幽默。
「有時男孩子們叫我『大胖腿』或其他什麼,我才不在乎呢!」她說,「我就對他們說:『你們長著一個大頭,卻只有個小笨腦子。』要麼我就總對他們揮著我的大拳頭說:『這是我的最好武器!』於是,他們就不能把我怎樣了。」
當索尼婭帶著女兒們去商店時,珍妮弗對姐姐們能買新衣服感到很羨慕。而她因為腫脹的腿,媽媽只好自己動手為她縫褲子。她的右腳腫得有左腳的3倍那麼大,她只得買特製的鞋。
儘管有疾痛折磨和受人嘲笑的難堪,珍妮弗還是勇敢地承受了這些。她很頑皮,又很愛運動。她用左側支撐著身體,學會了騎自行車。
在學校,她參加健身鍛煉,堅持跑步,儘管拖著病腿老是跑在最後一名;她也花了不少功夫學游泳,她說:「在水裡,我的兩條腿就一樣了。」
珍妮弗的祖父——老愛德華,為孫女日趨惡化的病情深感痛苦,看著她穿著特別的褲子,腫脹的腿露在外面,老人的心都碎了。他覺得沒有哪個醫生能給孫女以幫助。
老愛德華不斷地想辦法幫助孫女。愛德華夫婦已經習慣了不時從老人那裡打來的電話,要麼勸他們試著在珍妮弗睡覺時抬高患肢,要麼勸他們用一個定型的外套阻止腿再腫大。儘管這些都無效,可老愛德華還是不斷地尋找辦法。
1980年春天,珍妮弗快8歲時,腫大的右腿出現了潰瘍。必須採取某些措施,否則如果發生了嚴重感染,就得截肢。匹茨堡的T·D·華盛頓康復醫院的邁克爾·阿歷克山大醫生建議讓珍妮弗來做兩周的實驗治療,因為該辦法對另外一些淋巴水腫的人已有療效。
愛德華夫婦同意了。珍妮弗的腿被一種袖袋交替纏裹住,袖袋連著一個泵,這個泵按設計壓力不斷送出氣流,以推動淋巴液流向心臟。但不幸的是,這種泵對珍妮弗效果不大,膝部的腫脹倒是消退了,可腳和大腿卻更腫了。
老愛德華來看望珍妮弗。當他看見孫女用這種單壓力泵時,心裡的感覺真是難以容忍。忽然他眼睛一亮:自己年輕時,曾學過工程,而且在當經理時,曾有過7項發明專利,現在第8項專利的構思已開始形成——他驕傲地稱之為「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發明」。
他建議醫生,不要把整個腿裹在袖袋裡,而是從腳到大腿向上逐漸移動壓力以推動液體向心臟流動。但是怎樣才能做到呢?老愛德華發誓:「在上帝的幫助下,我會為孫女做些事情的。」
在以後的三個月中,他一頭鑽在地下室的工作間裡,這位堅毅的老人常常工作到深夜。他對生理學知之甚少,於是頻繁地去圖書館查閱醫學書籍。其間,他的心臟病發作了兩次,但他毫不理會妻子不許他過分勞累的警告。
一個新裝置終於誕生了。1980年11月15日,當阿歷克山大醫生在自己的胳膊上試驗了老愛德華的泵的安全性後,便立刻決定讓珍妮弗使用這種泵。這種新型泵由兩個專為珍妮弗設計的袖袋和電子控制系統組成,一個放在右臂上,一個放在右腿上,每個袖袋分成三部分,每部分在特定時間接受特定的壓力。愛德華夫婦雖然滿懷希望,但也感到擔憂:因為即使泵是有效的,也可能會有副作用,腎臟和心臟能承受得了嗎?第一個星期裡,珍妮弗每天用泵8小時,效果明顯,看到患腿漸漸消腫,每個人都為之振奮。
一個月後,珍妮弗的右手出現了關節外形。她的眼睛閃閃發光,興奮地叫道:「媽媽,我手上的骨頭都突出來啦!」在以後的幾個月中,她的兩條腿漸漸變得差不多粗細。珍妮弗和祖父愉快地分享每一點進步帶來的喜悅。她學會了在自行車上重新掌握平穩,學會了不拖著腿走路。一天,珍妮弗回家,上氣不接下氣地對祖父說:「爺爺,我現在跑得比班上的任何人都快!」
老人的眼睛濕潤了,他感到再沒有哪件事比聽到這些使自己更幸福、更快樂。
在獲得專利後,老愛德華想讓一些醫療器械公司生產這種裝置,以讓其他患者能使用它。但幾乎沒有一個公司對此做出反應。於是,他組織起自己的公司。索尼婭製作袖袋,珍妮弗在辦公室裡幫忙。
現在,已有230多台這種泵用於醫院和家庭,用戶遍及全國,並遠銷至加拿大、意大利、馬哈馬、日本、南非等。在沒有更新的方法治療淋巴水腫前,珍妮弗要終生使用這種泵。但是,她現在一天只需使用1小時,其他時間都能正常生活。
就在老愛德華完成泵的研製工作後的兩個月,他的右眼視網膜出血,加上他的另一隻眼睛以前就有病,這樣,老人失明了。索尼婭說:「這堅強的意志和強烈的自信心使他能等到泵發明完成後才失明。」現在珍妮弗以百倍的關心照顧回報爺爺的恩情。她給他讀報紙,行走時總是拉著爺爺的手。
做事的必需條件
流水在碰到牴觸的地方,才能把它的活力解放。
——歌德
1907年,成為美國著名人壽保險推銷員的法蘭克·帕特剛轉入職業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來最大的打擊,他被開除了。他的動作軟弱無力,因此球隊的經理有意要他走人。經理對他說:「你這樣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場混了20年。法蘭克,離開這裡之後,無論你到哪裡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來,你將永遠沒有出路。」
本來法蘭克的月薪是175美元,離開原來的球隊之後,他參加了亞特蘭斯克球隊,月薪減為25美元。薪水這麼少,法蘭克做事當然也就沒有熱情,但他決心努力試一試。工作了大約10天之後,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隊員把法蘭克介紹到新凡去。
當到達新凡的第一天,法蘭克的一生就有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因為在那個地方沒有人知道他過去的情形,法蘭克決心變成新英格蘭最自信的球員。為了實現這點,當然必須採取行動才行。
法蘭克一上場,就好像全身帶電。他強力地投出高速球,使接球的人雙手都麻木了。有一次,法蘭克以強烈的氣勢衝入三壘。那位三壘手嚇呆了,球漏接,法蘭克盜壘成功了。當時氣溫高達39℃,法蘭克在球場奔來跑去,極可能中暑而倒下去,但他在過人的熱忱支持下,他挺住了。
這種自信所帶來的結果,真令人吃驚。
第二天早晨,法蘭克讀報的時候,興奮得無以復加。報上說:那位新加進來的帕特,無異是一個霹靂球,全隊的人受到他的影響,都充滿了活力。他們不但贏了,而且贏得了本季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由於熱忱的態度,法蘭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為185美元,比以往多了7倍。
在往後的兩年裡,法蘭克一直擔任三壘手,薪水加到30倍之多。這是為什麼呢?
法蘭克自己說:「只是因為一種自信,沒有別的原因。」
後來,法蘭克的手臂受了傷,不得不放棄打棒球。接著,他到菲特列人壽保險公司當保險員,整整一年多都沒有取得成績,因此很苦悶。但後來他又變得自信起來,就像當年打棒球那樣。
再後來,他成為人壽保險界的大紅人。不但有人請他撰稿,還有人請他演講自己的經驗。他說:「我從事推銷已經15年了。我見到許多人,由於對工作抱著熱忱和自信的態度,使他們的收入成倍數地增加。我也見到另一些人,由於缺乏自信而走投無路。我深信唯有自信的態度,才是成功推銷的最重要因素。」
在接受中改變
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地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
——高爾基
卡拉從未嘗過約會的滋味。自少女時期至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她仍視此如畏途,一想到便覺頭皮發麻,根本無樂趣可言。卡拉當然不能明白,為何其他人能夠樂此不疲呢?約會或與人交往看來似乎充滿著不安、期待、失望和心痛的感覺。
當卡拉和一名男子墜入情網後,她的戀愛恐懼症又犯了,她不停地揣測:這個週末他會打電話來邀我出去嗎?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打呢?他對我的感情一定不像我對他那樣多。為什麼這種事總發生在我身上呢?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或許是我有些地方有問題。
就這樣,卡拉會在腦中編織無數的幻想,再自下斷語,結果她開始自疑、自怨,覺得受傷或失望。
一年前,卡拉學會健康心智,生命開始有了多樣化的轉變——她在工作上更加自信,和家人更能和諧相處,只是她對約會的躊躇不安仍舊持續。約會這件事還真的像個地雷,觸碰不得。
無論如何,卡拉內心的洞察力卻巧妙地為她鋪好了約會的坦途。關鍵點在於,她不再借由分析問題而改變自己,評斷自己,或接受所有的建議,而是去接受現有的自己。卡拉發現結果很矛盾:當她接受自己特有的個性,說也奇怪,改變竟不知不覺地發生了。只要自己又陷入不健康的思考模式,卡拉就會警覺地對自己說:「嘿,老毛病又犯了,也許下次我不會這樣。」總之,卡拉不再對自身的不完美耿耿於懷,這反而讓她能從其中脫離,重獲洞察力,並借此引導她的言行。
卡拉開始接受自己不懂人際交往的事實。一旦她坦然接受,而且不帶任何批判的態度後,卡拉反而學會了謙恭。她知道她對兩性相處十分陌生,也不懂該如何跨過這個門檻,但她並不因此而氣餒,卡拉虛心學習人際關係之道。她說:「如果我在兩性關係上的盲點像是路中央一個25噸重的石頭,那麼自我接受就像是炸藥的導火線,足以把石頭炸得粉碎。接下來的步驟才是學習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