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學習100% 第17章 加速學習的策略 (1)
    一、讓想像飛起來

    「在學校裡,我們所做的事情並不多。理解的最大敵人是覆蓋。只要你決定去隱藏什麼事情的話,你必須確保大多數的孩子不能理解這些事情。你已經花費了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深陷於一些事情,因此,不僅在學校,而且在家裡、在街上等等,他們都能以一些不同的方式來考慮它、應用它。」

    ——霍華德·加德納,教育領導階層,ASCD,1993年

    將學習者已經知道和理解的東西聯繫起來是加速學習的先決條件。大腦堅持不懈地尋求意義的模式,而這一模式是建立在那些已經知道和理解的模式,以及對舊有模式的認識和學習新模式的能力基礎上的。萊斯利·哈特說過這種傾向,「模式的識別很大程度上說明了所謂的洞察力,促進了對新環境和新需要學習的轉移,即所謂的創造性。」

    當我們開始教授或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認識和建立天生的模式是一個強有力的始發點。學習者經過深思,產生對將發生什麼的假定,這不但提醒你在大腦中尋找熟悉的模式和聯繫,而且提高了解決新情況的可能性。學生帶著已有的知識、帶著弄清那些知識的精神模式走向我們,這就是承認。我們需要發現他們已經學習和理解了什麼,在此基礎上建立新模式。在某些情況下,在建立更穩固的基礎之前,可能還要取消他們的一些錯誤的理解,挑戰他們已有的精神模式。教學從來沒有,也從來不會涉及信息的轉移。

    舉例來說,蘇珊·柯娃裡克在她1994年的作品《統一主題說明》中引用了來自英國語言理解課本的短小的摘錄,並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CayardforcedAmericatotheleft,fillingitssailswith『dirty』air,thentackedintoarighthandshiftThatprovedtobethewrongside.America,flyingitscarbonfibreliquidcrystalmainandheadsails,foundmorepressureontheleftCayarddidnotinitiatedueluntilILMorogotheadednearlyamiledownthelegCayardditnotinitiateajibingdueltoimprovehispositionheadingdownwindandinsteadoptedforamorestraight-lineapproachtothefinish.

    1.WhoforcedAmericatotheleft?

    2.WhatkindofAmerica』ssail?

    3.Whichboathadcarbonfibreliquidcrystalmainandheadsai?

    這個例子明確地指出了「正確地回答問題就意味著你理解了短文的內容了嗎?」它恰恰表明,不理解上下文、沒有對新知識進行概括的能力、沒有將新知識運用於不同情況的能力,也能夠正確地回答問題。換句話說,沒有「正在說什麼」的線索,也很有可能正確回答這些問題。

    如果不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不考慮現存的精神模式,即允許或不允許學生整合新知識的模式,不讓新知識與「他們的世界」發生聯繫,我們就繼續轉移信息,那麼,從一開始就注定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的。

    基礎數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用來解釋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問一個低年級的數學老師,不考慮能力,「每個」孩子離開學校前,在數學上應該學會的基本知識有哪些?沒有嚴重缺陷,他們應該能做什麼,記住什麼和在每天的生活中運用什麼?知識應該如何來教,才能被永遠記住?下面是講到的一些事情的摘錄:

    加法和減法——沒有計算器運算的四個基本規則,根據變化進行實踐。

    認識數字——對數字有相對大小的感覺,通過簡單的遊戲,像「哪個更大」和「有……是否更好?」,來強調這種感覺;

    表格——如何搞清表格中信息的意思;

    基本的乘法和除法——在外匯市場上兌換錢;估計你的汽車能裝多少升或加侖的油;

    面積——給臥室鋪新地毯,估計地板面積;

    利率和百分比——為了買新立體音響系統,賒帳借錢,計算增值稅;

    公制單位和度量衡單位——如何得到數量的好「感覺」;

    大致的兌換——旅行;

    24小時的鐘錶——實時意味著什麼;

    收入和支出——考慮是否為了一個新工作而離開,如果離開,你的經濟狀況變好還是變壞;

    家庭財務管理——你的錢去向何處;

    稅、國家保險和退休金——它是為了什麼,它流向何處?

    這裡有一些知識可以教給學生,讓他們牢記:需要將已知的東西和尋求可認知的意義模式的天生趨向聯繫起來。

    理解在公制單位和度量衡單位的大體數量。「這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應該對每個單位的比例有一個恰當的『感覺』,我主要使用下面這些方法:

    厘米——拇指指甲的長度;

    米——一『大』步,邊走邊說『大、步、米』;

    千米——選擇學校附近的地方,邊走邊唱千米、千米、千米;

    升——一瓶可樂;

    克——5英鎊的鈔票;

    千克——一袋糖。

    我使用類似的例子來讓學生理解度量衡單位,盡量使它們變得形象一點。我們有一個一盎司的茶匙,兩包一磅的黃油和一個石頭貓。然後我讓他們記住用16茶匙的糖和14磅的黃油喂貓,我們創作歌曲,他們不得不進行練習:『只要一茶匙的糖就使盎司下去』,進行『有趣的測試』和持續不斷地競爭。」

    記住稅、國家保險和退休金的重要性,理解它們是用來幹什麼的。「在這裡,我總是用一個故事將這三件事情以及它們需要支付多少聯繫起來。這是講述一個學生的故事,這個學生因為欺騙失業金而被警察從醫院帶到30千米外的監獄。在路上,他經過白金漢宮,看到穿著制服的皇后。在拘留所裡,按照30%的稅率為教育、健康、警察、監獄、忠誠的家庭、防衛設備和退休金支付了稅,但是在學校一年時間裡,考試中沒有涉及到排序知識!對於退休金,我認為它聽起來更像超級奶奶和所有的奶奶不同一樣,有人沒有,因此沒有標準的比率,它形式不同,你甚至不用為它支付什麼。」

    將學習到的知識聯繫起來有五個關鍵原則:

    ·在學習內容前,始終給出一個大圖表的概況;

    ·始終使用參與性回顧策略將已經學過的內容聯繫起來,然後開始新的學習;

    ·從學習者容易認識的例子中進行擴建;

    ·鼓勵獨立的、預言性的和深思熟慮的思考;

    ·通過描述和使用「聯結」學習者的工具,發展元認知意識。

    在下一部分裡,我們將更多地談到大圖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相互聯繫的行動建立起大圖表來。參與性回顧行為,允許每個學生以不受威脅的方式參加,能夠以較高的水平保持信息,也存在保留的信息轉移到一些新的背景中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它們幫助學習者在已經知道和理解的知識基礎上建立新的知識。

    參與性回顧策略包括:

    「三件事情」

    「我希望你講一下上節課裡很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後和你的同桌交換這三件事情,這樣兩個人至少知道五件重要的事情。」

    給他們一分鐘,給兩人兩三分鐘,然後,在全班中總結成果。通過他們的講述和交談,來鼓勵他們參與和促進思考,然後用表揚和幽默加以強化。在這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

    「三件最重要的事三件最有用的事三件教給別人的事」

    「有人能回答的三個重要問題」

    「同意什麼是關鍵詞——用它們造句來說明你的理解」

    「一、二、四、八」

    「從我們上次學過的功課中,想出一條重要的信息,現在與別人交換,這樣你就有了兩條重要信息。現在你們兩人和別人再次交換,這樣你就有了四條信息。最後,只要你能控制得了,每個同學都可以再找八個或接近八個的人進行交換!」

    談話圖

    「至少和其他三人進行交談,從每人身上發現他們認為上節課裡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然後複習一下你和同伴的發現。」

    從參與性回顧開始,我們鼓勵對輸入的內容、本質進行思考。

    二、大圖表的魔力

    「首先我要知道工作的時間長度,然後知道可將它分成幾部分(或者幾個階段),知道運作的結構和手段的種類,這時才開始工作。直到這個過程盡可能地展開,我才更喜歡為過程進行詳細的註解。最後這個註釋出現了。」

    ——密歇爾·梯佩特

    在北威爾士的波裡市高中,副校長馬丁·梅克蓋瑞重新設計了加速學習圈的形象譯本。新的、改善了的譯本是彩色的,它是在學習圈裡被推薦的策略的一個jigsaw(JIGSAW是萬維網協會的一個WEB服務器,是為展示其它新的WEB協議和其他特徵而設計的。)。當我們去教室時,每個教室裡都有加外框的A3版,鼓勵大家檢查,A4版本是教職員手冊,幫助老師制訂結構性課程計劃。

    在聖約翰的侵信會學校裡,在課程開始時提供大圖表已經是學校政策的組成部分,在教職員手冊中,包含著改善學習質量的10條建議性的策略。每個老師開始上課時會把課堂上將要學的知識進行概括,講述這些知識如何和以前學過的知識聯繫起來,如何和將要學習的知識聯繫起來。在課程結束時進行回顧也是學校政策。

    莫菲爾德自由語法學校的校長洛林·巴克(LorraineBarker)用她稱作的「白襪原則」(theWhiteSocksRule)來幫助教職工和學生理解提供大圖表的重要性。她說,它不是通過命令來指導學生集中精力,而是,比如「在上午課間休息時,讓學生們走出課堂,20分鐘後,問他們看到多少人穿著白襪子。或者通過一個更有用的途徑,就是在出去之前,提醒他們願意知道有多少人穿著白襪子。」這個原則被稱為預處理,是建立在大腦持續不變地尋找意義模式這一事實基礎上的,這樣做也是學習的組成部分。

    保羅·捨勒(PaulScheele)開發的「十倍素影像閱讀法」利用預處理原則來刺激大腦的無意識預處理結構。他指出,大腦有一個強大的工具,不集中有意識的注意力就能處理視覺信息。舉例來說,這個方法將鼓勵平穩而快速地瀏覽文章,不是盡力「閱讀」或有意識地吸收和記憶資料。利用外圍視覺,我們完成工作,把握結構,收集到關鍵點。捨勒認為,在每頁上,4-11%的單詞承載了內容的意義。尋找這些「觸發」(trigger)文字,我們在積極地、有意識地開始學習這篇文章前就能有效地為理解提供線索。

    如果在單元開始時提出問題,那麼學習者到單元結束時就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預處理了。通過鼓勵學習者快速瀏覽課文,熟悉它的結構和組織,將這些方法進行擴展,在閱讀細節前,讓他們迅速從「引發」詞中走出來,用這些引發詞來鼓勵學生思考這篇文章講什麼內容,然後我們閱讀細節。

    在萊斯特郡的勒特沃思社區語法學校、肯特的威廉·諾蒂奇(WILLIAMNOTTIDGE)學校,學生經歷了許多不同類型的實踐「白襪原則」的預處理行動。學校鼓勵老師為學生提供課程綱領的總看法,把總綱領分成塊融入到短一點的學習單元中。

    在勒特沃思學校,鼓勵老師在每一個主題區域把課程綱領分解成小模塊,在分塊的時間單元裡教給學生。在每一個模塊中,提前給學生一張大綱,準確地概括出他們將要做什麼,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在威廉·諾蒂奇學校,在開始每一個單元前,都會給學生提供學習概要,概要中明確了工作單元、學習目的、使用的關鍵詞和在單元結束時學生要回答的問題。在每個單元裡,為學生留出一部分時間來根據內容做記號,看他們學習之前和學習以後是否已經知道和理解了。

    在南倫敦聖心學校,克瑞斯·安迪吉爾認為對於好的課堂實踐原則的理解是第三關鍵階段自然科學教學的協調基礎。下面提供了在總結今年成績基礎上的明顯改善的大圖。

    「一年後,為了響應達林報告(DEARINGREPORT),我們制定了詳細的、分類的工作計劃,這一報告最終使我們在教學策略中處於一個能夠更全面集中精力的位置上。為了在團隊中分享最好的實踐,我們召開會議來回顧每個單元。特別是,我們盡力使教學方法多樣化,接近學生的學習偏好。通過VAK,老師們把自然科學教給了學生,但是老師還需要經常提醒他們的偏見,教學團隊和同事也幫助矯正這些缺點。有時課程提綱把老師壓得身心俱疲,但我堅持他們必須花費時間來全面地教授這種觀念——『做課程提綱』,不像教授自然科學一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