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創造力 第13章 創造力魔法 (6)
    根據這個原理,我們建議讀者能主動地找一、二個問題進行認真的、緊張的、連續的以及不懈的思索,在此期間最好不要干其他事情以便全力以赴,至於思索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以疲憊不堪為原則,然後,「間歇」一下,最好是去娛樂,找你自己平時最喜歡的娛樂項目(但你切不可老是想著奇跡的出現,這樣反倒會「壓抑」下意識中直覺的「奉獻」)。當然,有時候休息了好多時候並沒有直覺出現,這也不足為怪,因為直覺本來就不是一個必定出現的東西,如果你還有興趣,並且也有條件,不妨再重新「緊張工作」一段時間,再休息,循環往復,相信功夫是會不負有心人的。我們試以例證之:阿基米德百思難得其解之後,居然在沐浴時「湧現」了他那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浮力定理)就是「間歇法」一個特例。有許多科學家都有意無意地運用「間歇法」從事研究工作。例如,著名科學家傑克遜就一直勸說他的學生們,在一天工作完畢之後,坐在一把舒適的椅子上,任思想圍繞白天有趣的事物去遐想,隨手寫下所產生的念頭。

    「藝術」法

    藝術,是通過個別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現實的本質方面、典型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形象地揭示已發生的事件所具有的真實含義。藝術具有認識的意義,它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的創作,目的是將人們所能感受到的感情呈現出來讓人觀賞。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說的,藝術品是「情感生活」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投影」。由於藝術本身的雙重特點(認識的和情感的),它對人類智力活動的鬆弛過程就能發生獨一無二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極大地有助於直覺的出現。因此,為提高你的直覺能力,請你努力地培養自己的藝術情趣和藝術愛好,並盡可能地進行藝術實踐(當然,你的目標決不是成為藝術家,否則就會本末倒置)。許多科學、大師都有藝術方面的嗜好和擅長,這使得他們具有得天獨厚的成功條件。愛因斯坦是一個頗有才氣的小提琴手,普朗克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鋼琴家,巴斯德和貝爾納都具有繪畫和戲劇方面的天才。本世紀七十年代末,設在斯德哥爾摩的「世界未來研究聯合會」還曾進行過一個引人注目的計劃,該計劃要人們通過藝術、繪畫等形式來發展自己的直覺思維。

    隨記法

    直覺是一種突如其來、又突如其去的心理現象,它產生的影響是「爆發性」的,頃刻之間「湧上心頭」,所以我們平時必須隨時隨地捕捉自己的直覺,並記錄下來。因為如果不記,這些直覺的內容很快就會「淡漠」,甚至忘記了,這樣就不能夠對自己產生什麼顯著的影響。我們最好是身邊都放一個小本,隨身帶一支筆。每天晚上臨睡前對自己的這些「直覺記錄」琢磨琢磨,養成一種習慣,這或許能使你終生受益。據說,愛迪生習慣於記下自己幾乎是每一個念頭,不管這個思想在最初看起來是多麼微不足道。這也許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個因素。有人計算過,他享年八十四歲七個月二十七天,平均每十五天就有一項發明。

    ·直覺輔助法訓練:

    訓練1:

    做你的夢,並且清楚地做夢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的拉伯奇描述了自己「清醒地做夢」的現象,並說明他是如何讓自己控制夢的。他解釋道:「清醒地做夢的人可以積極地參與解決夢境中的衝突,並且使情節有一個滿意的結局。」他專門設計了一種稱作MILD法,即清醒的夢的記憶誘導法,使自己「完全隨願望」做清醒的夢。這種方法是以一個人心目中要求記住的應該做的事與他打算採取行動的未來情景之間的種種聯想的形成作為基礎的。具體地說,在睡眠之前,先對自己說,「下次做夢時,我要記住我是在做夢」。然後,想像自己躺在床上做夢,與此同時,他將自己置身於夢中,並意識到他確實是在做夢;他本人運用MILD法使他每月平均做21.5場清醒的夢,有一夜這樣的夢競長達四次之多。其實,控制自己的夢並不是拉伯奇的發明。馬來西亞的塞諾伊人屬於沒有文化的部落,他們訓練自己的女兒做神志清醒的夢,結果該部落中差不多每個成年人都是神志清醒的「做夢者」,並且善於在夜夢中解決個人的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問題。

    心理學家烏爾曼指出,夢的直覺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夢能構思出新事物。英國著名作家斯蒂文森回憶,他的故事在夢中夢到過,如果故事結尾不完滿,以後會在夢中出現更好的結尾。

    第二,夢能把分散的印象(表象)組合成一種完整的新形式。德國藥物學家洛伊,早在一九零三年就對傳統的心搏理論持有異見,但苦於思想凌亂,統一不起來,直到一九二O年在一個夢中方才完成這個「統一大業」。後來,—他進十步用實驗證明了心搏的控制受到神經釋放的化學物質影響這一理論,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第三,夢名目使做夢者聯想到事物的實質。波爾研究原子模型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站在充滿熱氣的太陽上,行星從旁呼嘯擦過,它們似乎靠細絲繫在太陽上繞著太陽轉。波爾醒來以後認為這就是原子模型的實質所在。

    第四,夢能產生一種不自覺的經驗反映——一種和非夢境的創造過程截然不同的反映。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正是在夢中「聽」到一首優美的曲於,產生一種奇妙的創作衝動,譜成了不朽的奏鳴曲《魔鬼的顫音》。心理學家卡薩特金,從事夢的研究三十餘年,積累了一千四百一十入的二萬三千七百個夢的資料,他認為睡著的人的大腦活動不同於醒著的人,前者各種感覺器官「靈敏度」都大大降低了,惟獨視覺神經例外,因此,外界的或人體內部的哪怕是極微弱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視覺神經的興奮,幻覺化成圖像,形成夢境。

    科學研究經常從夢中得益匪淺。笛卡爾在一個非常生動的夢中想像到數學與哲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而創立一門新學科。牛頓經常在夢中解決問題。德國科學家羅威就是根據夢中的一個想法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劍橋大學的一份關於各類科學家工作習慣的調查中,有70%的科學家回答說他們從一些夢中得到幫助。日內瓦大學報導過一項對數學家的調查,六十九個被調查的數學家中有五十一個回答說,在睡眠中能夠解決問題。苯環的發明人凱庫勒因此提議:「先生們,讓我們學會做夢吧!」這一提議也真有久響應,有個稱為「公爵大學」的機械工程材料科學家系專門開設了一個力求發展創造才能的設計研究班,課程中有一部分就是幫助他們如何有效地去運用夢;英國的《諾菲爾德科學教學方案》(相當於高中程度)的,化學部分的「緒論」中勸告讀者:「必須為有利的『作夢』提供機會」——凱庫勒的精神。

    滋情育思法

    人類的「情」是一種很微妙的東西。每當自己感到愉快、興奮、心曠神怡的時候,世上萬物彷彿也是喜氣洋洋,這便有「藍天白雲悠悠」、「春風得意」之說;反之,當自己心灰意冷、抑鬱或愁悵時,世上萬物頓時也變得猙獰可惡起來。

    俄國著名演員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圖熱夫有一次在演話劇《天鵝絨和破衣爛衫》時完全被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感染,以致於忘記了這是在演戲。在一場廝打戲中,他居然假戲真做,把另外一個名叫庫茲涅夫的演員的手臂給擰斷了(儘管他事後深表歉意和內疚)。

    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在一般情況下,情和思是相互滲透、結為一體而彼此牽制、彼此影響的,認識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關於情和思的相互關係,很早以來人們就有所認識。像黑格爾在其宏著《美學》中就指出過:「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命的情感。」

    古往今來,不乏有人在情感處於十分熱烈的狀態時思維能力大增,從而取得偉大成就。

    貝多芬1806年同苔萊斯·特·勃注絲維克訂了婚,愛情的巨大力量打開了他的創造性思維之閘,第四樂章、第五樂章和第六樂章這三部交響樂的傑作就是在這種熾熱的情感狀態下完成的。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是在瑞士專利局供職,在此期間他組織了一個共有五名成員的「學術團體」,即奧林匹亞科學院。「奧林匹亞」是古希臘神話中諸神雲集之聖山,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具有「自由快樂」的意思。他們五人也的確很快樂,每次在業餘的學術討論時,一個特別之處就是緊張學習、激烈爭辯和體育文娛相交叉而進行。比如有一次他們討論哲學家休謨的一篇論文,在緊張討論中途,他們曾「開」過兩次短暫的「音樂會」。一次是由愛因斯坦獨奏小提琴;另一次是由另外一位成員長笛獨奏。在這樣一種「快樂」的環境中,他們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情」能育「思」,這種功能尚須大量的科學研究。初步的結論是:人的情緒、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情緒或情感方面的缺乏會導致思維功能的障礙。基於這一研究成果,人們現在正採用加強情感活動的方法來提高人類、尤其是智力落後兒童的智力。例如:

    斯基爾斯提出一份實驗報告,他比較了兩組人在成年時的情況。這些人在出生後頭兩年中,由於各種原因被送到一個缺少社會接觸的孤兒院裡撫養。其中一組以後又被移到一個為智力遲鈍的人設立的機構中。這組人在大約兩歲時的平均智商是64,在實驗中他們被分配給一個自身智力遲鈍而年齡較大的姑娘天天照料,一個兒童分配給一個姑娘。另外一組人相對要聰明一些(平均智商為87)但將他們留在孤兒院裡。等到他們都成年以後,斯基爾斯發現兩組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所有的人能自食其力,受教育的平均年數超過十二年(中學畢業水平),這意味著不少人還上了大學;而後者有40%的人仍然不能自理,需要社會照顧,他們中間只有一個人讀完中學。

    此外,人們還發現,音樂和聲音能改變人的腦電波活動的節律。

    保加利亞心理學家洛札諾夫利用實驗的方法認真地研究了許多人們所喜愛的曲子,他在實驗結束時報告道:這些曲子中的許多部分能誘導出一種冥想心理狀況,使人的軀體肌肉活動變緩,而使大腦變得更加敏捷活躍起來。繼而,洛札諾夫又深入研究了「巴羅克音樂」,即自十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音樂家巴赫、維奧蒂、特勒曼、科瑞利、亨德爾等人所創作的音樂,特別研究了巴羅克協奏曲的緩慢樂曲,發現每分鐘六十拍的巴羅克音樂,其節奏通常具有一種神奇的效力,當人們在傾聽這種音樂時,軀體常常按照音樂的節奏活動,全身鬆弛,頭腦則更加機敏。洛札諾夫以這個發現為依據之一,創造了現在風靡世界、在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的「暗示教學法」。

    「催情育思」訓練法就是建立在上述理論之上的一種思維訓練方法,它的根本任務是致力於人們情緒和情感狀況的改善,向著積極向上的、健康的方向發展,通過這種努力,來對思維能力產生影響。具體來說,「催情育思法」有如下的幾種要求。

    佈置一個良好的思維訓練環境

    思維訓練必須有一個令人神怡的環境條件。在一個烏七八糟、喧聲不絕的場合中是很難產生良好的訓練效果的。對於環境條件,總的要求是賞心悅目。我們在這裡要想著重強調的是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即色彩的選擇,這是影響人的情緒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科學家們發現,各種色彩在人心理上的反映是不盡相同的。暖色(紅、黃以及傾向於紅、黃的橙色、黃綠色、紅紫色等)往往使人心理活躍、能產生熱烈、興奮的情緒;冷色(藍色以及傾向於藍色的青綠色、談紫色等)常會使人心理穩定,使人產生怡靜、安定的感覺,這是大致的分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