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對我們的命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成功的高度取決於我們創造能力的高低。
創造的魔力
進入創意門終生創意人,擁有創意鑰開啟成功門!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成為各行各業奉為圭臬的競爭力要素之一。對於企業來說,創意猶如企業的源頭活水,因為源源不斷,所以能夠給予企業長久的生命。而未來的社會,亦是屬於創造力的社會,在迎向創新世紀之際,每個人、每個組織都需要進行創造力訓練。
創造力真的很重要嗎?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人類自身的歷史則很好地證明:創造力對人類的命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從學會用石頭製造工具到工業革命大量創造機器來改變世界,在這一過程中創造力勿庸置疑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幾乎任何一個孩童都能在沒有事先安排的情況下即興創作一支歌曲、一個故事、一個舞蹈、一幅畫或一個遊戲。這些都表現了人類不畏嘲諷、孤軍奮戰的膽量,表現了人類坦誠的胸懷,表現了人類以毫無成見的新鮮眼光看待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創造力。但人們一旦長大以後這些優點便往往蛻化了,隱沒了。有的人沒有講稿就說不出話,沒有先例就不敢超雷池一步。可是,假如想獲得事業、愛情成功,假如想度過一個自我實現的人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就必須「重返童年」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創造史,一部向外改造世界、向內改造自身從而不斷走向自己與進步的歷史。可以說,人生的本質和價值就是創造。人類在不斷創造出新事物的同時,也在創造出一個個嶄新的自我。
歷史上的任何一個著名的人物無不具有這種偉大的創造能力。
牛頓從一個落地的蘋果,創造出著名的「萬有引力」理論;
萊特兄弟從鳥的飛翔中創造出了飛機;
瓦特由茶壺的蒸氣,發明了蒸汽機……
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創造力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難怪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一盆一流的湯的創造性遠勝於一幅二流的水彩畫。」
怎樣確定一個人的創造力水平呢?常用的方法是看他提出的創造性設想或方案的實用價值。下面介紹的是一些價值不等的創造性設想。
在加利福尼亞州,公路施工路段豎有「施工慢行」和「繞道行駛」的黃色路標,而新頒布的聯邦公路管理條例則規定路標須為橙色。原路標是鋁制的,無法重新噴漆,而製造新的橙色路標需用11萬美元。一位官員想出用一種半透明狀的紅色塑料紙沾在黃色路標上,這樣,路標看上去就是橙色的了,完全符合新條例的規定。這個富於創造性的設想,為州政府節省了11萬美元的開支,這位官員因此得到了5500美元的獎金。
當然,就憑這個創造設想,我們還不能說它的提出者具有真正的創造力,跟沃爾夫、愛因斯坦和畢加索更不能同日而語。但是這個設想對於當事人來說,是新穎的、有價值的、至關重要的。同時,每一個創造設想都是一塊鋪路石,可能是一條通向諾貝爾獎的道路。
蕭伯納說過:「人們的確懶於思考,但是內在的需要總是驅使他們從事創造,只是或多或少,或強或弱,因人而異罷了。
馬斯洛對人的需要進行了分類,把人的需要劃分為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和性)、安全的需要(平安、秩序和穩定)、愛和尊嚴的需要(自尊心和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創造發明和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能)。如果這種分類是正確的,那麼可以斷定,人可以依據不同的理由,依據眼前的種種特殊需要,從事發明創造。戰爭期間,人可以創造出新式武器,用以自衛,滿足安全的需要;孤獨傷感時,人可以創造出一種新型娛樂,滿足獲得他人的愛和安慰的需要;當內在衝動驅使創造時,人類就會發揮自己的潛力,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
史蒂文森寫道:「生活的唯一目標是實現我們之所是,使我們成為能夠成為的人。」人類創造行為的主要動機似乎是實現自己的本質,表現自己的存在。
富於創造活力的人胸懷坦蕩,開誠佈公,對自己的想法充滿信心,對別人的意見虛懷若谷。他們懂得適當推遲判斷的作用,他們的首創精神和應變能力很強。他們總是先於他人發現問題,並能及時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他們眼明手快,最先捕獲到成功的機會,佔據「先下手為強」的有利位置。在他們身上,瞻前顧後、舉棋不定的畏難心理明顯減少,代之以知難而進、勇猛果斷的銳氣。
創造力有助於發掘我們的智慧寶藏,應充分利用人腦這一地球上最豐富的資源。人們一旦獲得可靠的自我認可和堅定的自信,就會樂於兌現諾言,勇於承擔責任。創造可以增長智慧,智慧又促進創造。
激發創新潛能
每一棵橡樹都會結出很多橡樹種子,但很可能只有一、兩顆種子能長成橡樹。因為很多橡樹種子會被松鼠吃掉。創新也一樣,如果不好好維護,就會被「松鼠」吃掉。從創新的萌芽,直到變成很實用的方法,都得經過維護。希望你利用以下的方法發展自己的創新潛能。
隨時記錄
要隨時把你的創新思維記錄下來,不要讓創新潛能平白失去了。
我們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點子,因為沒有立刻寫下來便消失了,所以建議你最好養成隨身帶筆和紙的習慣。每當一種新的想法在大腦中閃現,你就立刻記下來。有豐富創新經驗的人都知道:創新會隨時隨地降臨。因此,我們不要讓它無緣無故地飛走,錯失良好的機會。
定期整理
我們可以把那些記錄創新想法的資料裝好,放進櫃子或者抽屜裡,以便定期檢查自己的所記錄的資料,扔掉那些沒有價值的,保存那些有意義的。
不斷完善
建議你不斷完善創新的深度和範圍,把相關因素聯合起來,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等到時機成熟,就把它運用到你的生活、工作以及將來的事業上。
舉個例子說,當建築師得到一個創新靈感時,他會畫一張藍圖;當廣告商想到一個促銷廣告時,會畫一系列的圖畫;當作家寫作以前,他也要準備一份提綱。盡可能的設法將創新靈感明確、具體地寫出來。由於它有具體的形象,你就很容易找到裡面的漏洞,在做進一步修改時,也很容易看到需要補充些什麼。接下來,你還要想辦法把創新的東西推銷出去,不管對象是你的顧客、員工、老闆、朋友、你自己、以至於投資人,要努力使你的創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否則創新就失去了意義。
構造靈感
創新的靈感是人類很早就具有的能力,只是至今人們還弄不清楚它究竟是怎麼回事。有很多人認為,現代人已經在科學上找到了一項新工具,能夠代替人去創造發明,這種說法其實是不合理的。當靈感出現時,你最好緊緊抓住,否則可能會失去成功的機會。
抓住機遇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有時你會得到一些偶然的發現。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它們呢?一是不要輕易放過;二是要弄清原因。有些偶然發現,正因為它不在預料之中、不屬於舊的思想體系、獨樹一幟,所以往往成為人們研究的新起點。比如:
1820年哥本哈根的奧斯特偶然發現:通有電流導線周圍的磁針,會受到力的作用而偏轉。這一發現說明電流會產生磁場,電學和磁從此結合起來了。
為了研究胰的消化功能,明可夫斯基給狗做了胰切除術,這隻狗的尿引來了許多蒼蠅。他在對尿進行分析後,發現尿中有糖,於是領悟到胰和糖尿病有密切的關係。
以上的例子告訴我們:要想獲得成功,不僅要善於發現,還要善於探究其原因。只有肯下苦功夫、大功夫的人,才會有高度的創新敏感性,才可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及時捕捉
幾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在自身現有實力的基礎上,看準時機、及時捕捉並衝向目標的。許許多多的成功範例都是由現實生活中的小事所觸發的靈感引起的。
克魯姆在薩拉托加市高級餐館中擔任廚師。一天晚上,餐館來了位法國人,他總挑剔克魯姆的菜不夠味,特別是油炸食品太厚,無法下嚥,令人噁心。克魯姆氣憤極了,隨手拿起一個馬鈴薯,切成極薄的片,罵了一句便扔進了沸油中,結果它的味道好吃極了。不久,這種金黃色、具有特殊風味的油炸土豆片就成了美國別具風味的小吃而進入了總統府,至今仍是美國國宴中的重要食品之一。
只要你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就會發現身邊的機會很多。有時候,創新機遇會自己找上門來,就看你能不能及時發現。有了創新機遇還不夠,我們還要有實力,也就是要善於觀察,要形成對生活的衝動。我們要牢記:創新機遇只垂青那些勤於思考的人。
你也能成為智者
我們許多人,往往在對偉人的豐功偉績及其超人的智慧驚歎之餘,特別羨慕他們那「與眾不同」的腦袋,甚至埋怨父母為什麼不給自己這樣一個出眾的大腦。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健康人的大腦都不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偉人、智者的腦袋遜色。現代醫學、心理學、思維學等科學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人的大腦,都有著同樣的功能,在質上沒有任何差別,在量上的差別也幾乎等於零。
讀者朋友現在可能想問:「既然每一個人大腦的生理條件是毫無差別的,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是庸才,有的人是天才?為什麼有的人一生只是庸人,有的人卻成為偉人?」
的確,雖然每一個人的大腦在生理功能上是一樣的,但實際的情形是,每一個人的智慧水平是不同的。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極其複雜,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一個人掌握和運用大腦技術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
現代心理學認為,智慧,就是指能夠迅速、深刻、正確地認識客觀事物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成果。它在某種場合也叫智力或真理,前者在思維活動和實際行動中表現出來,後者在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運用過程中顯示出來。細緻入微的觀察、富於創造性的思考、良好的記憶、豐富的想像、果斷而準確的判斷、敏捷的應變能力、深刻的哲理、超常的真知灼見等,都是智慧的表現。智慧是在知識的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發展起來的,但又不同於知識和實踐。它是先天素質、社會和教育影響以及個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產物。
無疑,智慧是後天形成的,形成的基本途徑有兩條:一是通過學習訓練,二是通過實踐探索。
形成智慧的這兩條基本途徑雖然與人類的先天素質有關,但卻與每個人的先天素質無關,起主要影響作用的,是社會和教育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努力。
世界最負盛名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由於學習不好,被人認為是笨蛋,甚至被趕出校門,被迫輟學。但是他通過刻苦的自學和勤奮的實踐探索,卻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在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路時,愛迪生深有體會地說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中國現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上小學的時候數學考試經常不及格,甚至為此曾遭到人們的羞辱。爾後他發奮學習,數學成績直線上升,令人不得不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之感,通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躋身於著名數學家行列。
愛迪生和華羅庚的成長歷程說明,每一個健康人的大腦,都有著「無限」的能力,它就如一個蘊藏極為豐富的礦區,等待著人們去開發。不善於開發者,大腦的智慧礦藏或是依舊靜靜地沉睡,或者只利用了零星的一點點,而善於開發者,大腦的智慧礦藏就會如泉水般源源不斷地湧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要善於開發我們的大腦那「無限」的功能,就要學習和訓練,並把學習訓練和實踐探索相結合。學習訓練主要是繼承人類世世代代累積的知識、經驗、智慧、技能。實踐探索主要是總結新的經驗,發展新的知識,萌生新的智慧,創造新的技能。
古代的人們,其智慧的形成,主要是在學習一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探索思維技巧的結果。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少時家貧,但卻十分好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他卻在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受此挫折,他不僅沒有灰心,反而更加勤奮地學習,結果成為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當代人稱他為「詩聖」。他的成功經驗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即:在刻苦用功、博覽群書、努力學習的基礎上,逐漸領悟到詩技、詩魂、詩境,使自我創造佳作的智慧水平日益提高。
諸葛亮也有同樣的體會。
在「草船借箭」成功之後,吳國大夫魯肅問:「先生真神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霧?」諸葛亮回答說:「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亮於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霧,因此敢任三日之限。」諸葛亮正是通過勤奮學習,積累了淵博的知識,他根據氣象先兆,預測出未來的氣候,從而利用大霧天氣,不費吹灰之力,完成「造箭」難題。
歷史上的名人、智者都把智慧和刻苦的學習、勤奮的勞作緊緊聯繫在一起。
俄羅斯著名化學家門捷列夫說:「天才就是這樣,終生勞動,便成天才!」
德國著名文學家歌德也這樣談過自己成功的奧秘:「我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工作,我也可以說,我活了75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像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
聞名於世的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說:「劃分天才和勤勉之別的界限迄今尚未能確定——以後也沒辦法確定。」
正因為智慧是後天形成的,因此,在智慧的開發、創造上沒有直路可行。如果說有所謂的「直路」的話,那也得感謝我們的先哲。通過人類世世代代的艱苦探索,逐漸地累積了許多經驗、知識和技巧。而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科學昌明的幸運時代,一門新興學科——思維學,又給我們開闢了一條專門開發、創造智慧的「直路」。
我們相信,如果你樂於學習,並通過學習和實踐掌握和運用思維科學所總結出來的思維技巧,你也一定會成為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