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大學習 第13章 全腦自修攻略 (1)
    人的一生要想像海綿吸水那樣永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

    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有的同學說:「自學是社會青年的事,是成人的事。」其實不然。任何人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都需要自學。就是在校學生,課前預習是自學,課後複習也是自學,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更是自學。而離開學校大門步入社會之後,又要結合你所從事的工作不斷地學習,吸收新的信息,充實自己的頭腦。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自學。

    學習成才雖須名師指點,但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主觀努力卻又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古今中外許多名人是靠自學走上成功之路的。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是靠自學讀完了《筆說》苦練而成的;南北朝時代的數學家祖沖之,是在「華林學省」中讀了大量的書之後才做出科學成果的;發明大王愛迪生、小說巨將莫泊桑、園藝家米丘林、戲劇家肖伯納也都通過自學取得輝煌的成就。我國當代青年中未走上大學之路而自學成才的更是數不勝數。所以,有人說:自學是登科學之堂,入學術之林的主要手段。自學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們這個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世界知識總量在成倍增加。知識更新過程空前加快,學生在學校學習掌握基礎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自然是必要的,但只滿足於傳授的現成知識,就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不能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所以在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在教師指導下著重開發智力並切實學會自學,為將來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使自己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獨立地、主動地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頭腦中的知識體系,以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在四化建設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原清華大學教授現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錢偉長曾對青年們講自己的經歷。

    他說:「我出生在江南無錫農村,家裡很窮,因此中小學沒有很好地念過……但是有一點我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大學畢業後,我沒有停止過學習,我相信我可以打個賭,我現在每天學習的時間還比你們多。每天晚上八點開始,這是我的學習時間,不到凌晨兩點我是不停止自己的學習的。我大學畢業是在四十六年前,那個時候,沒有計算機、沒有火箭、沒有原子彈、沒有宇航、沒有半導體、沒有激光,按道理我對這些應該一竅不通;不過你們在學,我也在學,我全把它們學來了。我雖然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全懂,我是靠自學,靠不斷地自學,所以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現在有個新名詞叫作『知識老化』,知識不會老化,知識老化的人是不學習的人,學習的人知識不會老化。」

    同學們,讀了這段話,你們有何感想呢?

    學習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學,自學可以成才,在社會上自學成才的人比比皆是。對於學生來講,雖然有教師指導,在課堂上聽講,但大部分時間還是要自己積極從事個體學習活動。

    有句話叫「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學習也是這樣。很多學生超過老師,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決定一個人的成績不單純是教師和學校,而主要是在學習主體個人身上。大家可以隨意訪問一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們絕大部分自學能力都很強,成績來自他們自己的努力,而不是教師。

    這就是同一教室裡人與人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我們這裡所講的自學是指在教師的教學和指導下自學的人士,而不是特指那些無師自通的校外人士。但是這裡的自學方法既適合於在校人士,又適合於校外人士。

    這裡有一個嚴重誤區,有的人覺得用功、刻苦、勤奮就可以學好,很多人受了愛因斯坦的「成功=99%汗水+1%靈感」公式的影響,誤認為汗水多了就可以成功,其實這個公式是不能成立的。

    許多成功既要有汗水,更要有方法,沒有方法,汗水再多都沒有用,至於靈感,很多成功靠的都不是靈感,再說,沒有平時自學積累的成果,就不會有靈感的出現。這個公式的可取之處僅僅在於強調努力的重要性。並非大科學家說的每一句話,給的每一個公式都應該當真理來對待。

    以前人們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主張的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並不是真正科學的理論。愛因斯坦還有一個公式:「成功=努力+正確方法+少說空話」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我們要學習好,除了用功之外,一定要加上好的自修方法。什麼是自修呢?人們在讀書學習過程中以個人為主體,認知學習材料的學習方式,就叫自修。

    自修一定要用全腦自修學習的原則,全部調動語言、數學、邏輯、內省、身體運動、視覺空間、人際社交、音樂、觀察八個智力區域參與學習,讓學習生動活潑,效果顯著。例如,自修時可以運用音樂的「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功能直接幫助記憶、調整狀態、減輕壓力等。每多一種智力區域的運用都會帶來巨大的收穫。

    自修可以獨自進行,也可以請他人輔導或教師指導,就連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在校學習,相當大的部分靠的還是自修,自修的內容選擇非常重要,因為不像在校時有教師的指定和安排。選擇內容應該遵循兩個原則:

    其一,實用性原則。學習的內容是為了加強自己的知識體系。

    其二,適用性原則。學習內容符合自身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

    自修中最關鍵的是策劃自修,擬定計劃,然後加以實施。

    首先要制定目標,目標就是要達到的結果,目標有大目標、小目標,也就是長期目標、短期目標。還要有計劃,計劃有總體計劃、階段計劃;長期計劃、短期計劃。目標和計劃也是有所區別的,目標是一種方向,計劃是具體步驟。計劃在行動之前就擬定了,便於實際操作,但再周密的計劃也難說是合理完善的。

    因為計劃趕不上變化,具體實施過程中有許多偶然因素,會影響計劃進行。所以有時要根據現實情況略作調整。同時,計劃是督促自我的大綱,要符合自己的特定情況,制定計劃應該盡可能科學,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宏觀計劃。宏觀計劃就是總體計劃,這種計劃的制定基於下列兩個因素。

    其一,是否有充分的精神準備,客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超過了大腦的負荷,是否透支腦力和體力,如果超過了,顯然是不合適的。

    其二,物質條件能否具備,時間或物質可否支持,必備條件是否達到等,否則該計劃就難以完成。

    第二,微觀計劃。微觀計劃是指具體計劃,合理的安排學習和時間,應該說制定學習計劃的過程就是合理選擇學習內容和分配學習時間的過程,將選擇內容同分配時間搭配協調,只有合理了,才能進行,才會有效。

    因此,制定微觀計劃要正確處理如下幾種關係:

    其一,內容和時間的關係。正確估計所選擇的知識和用來學習的時間,看看是否時間夠分配,如果時間不夠,安排的內容不妥,計劃執行起來就困難重重,雖然計劃的時候頭頭是道,但做起來寸步難行。

    因此要學習哪些內容,用多少時間,每科目所佔的時間比重為多少,學完知識要佔用多長時間,用什麼時間不定期學習,每天花費多少時間等,都要考慮到,盡可能制定出比較合理的各科學習計劃。

    其二,各科之間的關係。在自修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把握輕重緩急。如果在有限的時間裡想要面面俱到,同時拿下幾門功課,並非易事,依據輕重、緩急、主次,先完成階段性目標,然後再往下順延,應該集中精力和時間主攻一科,攻下一科,再攻第二科,以此類推下去。

    但也要根據情況,如果只有相對的一段時間,又要把幾門功課都搞上去,那就要在制定計劃時,合理分配時間。

    其三,穩定和調整的關係。制定計劃先開始不一定要排得太緊太密,讓自己有一個心理調試的適應過程,自修的初期階段可以先擬定一個試用計劃,待摸索出經驗之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靈活改進,以收到最好的學習效果、達到學習目的。

    制定自修計劃既要合理,又要堅決執行,不要讓計劃變成一紙空文,更不要隨意變來變去,「朝三暮四」,否則這樣的計劃就不是計劃。只有保持計劃的相對穩定性,才會收到好的自修效果。

    時間的安排和利用,計劃的執行和方法的掌握,對於自修的效果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自修過程中,要依據學習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要適當地選擇學習內容,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拜師求教,往往人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好的教師可以指導自己更好地完成自修任務,名師出高徒,能拜到名師最好,拜不到也沒有關係,有許多能力較強的人都可以幫助自己自學成材。

    方法是成功的捷徑

    人只所以成為高級動物,是因為人有大腦,會思考,無論幹任何事都不是盲目地幹,都是要講究方法的,因此學習也不能例外。自修只有在具體的方法指導下,才會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全腦學習中的自修方法多種多樣。

    眾所周知:授人以魚,只享一餐,授人以漁,終身受用。在教學中老師們應該深深的體會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要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只有學生主動地去學,自學能力才會逐漸增強,才能達到以師生的最少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的目的。

    下面的列表法、編提綱法、概括法、歸納法等是幾種效果較好的自修方法,供大家參考使用。雖然與傳統的學習方法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的不同,運用得當,效果較好。

    列表法

    列表就是把知識中的重要部分加以整理、分類與加工,然後把它們按圖表的形式列出來,看上去一目瞭然,便於記憶。在列表的過程中,左右腦參與工作,容易吸收有關知識。

    列表的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得相當廣泛,在綜合、整理、歸納、概括、填寫表格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都很常見。

    圖表可以由自己繪製,可以用電腦設計,也可以在網上下載等。不過,要制定一個合適的圖表,需要花費一番心血,這個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有興趣的學習者可以嘗試繪製各種圖表,以幫助學習和記憶。

    圖表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有大腦圖表、系統圖表、一覽圖表、比較圖表、網絡圖表、形象圖表、示意圖表等。

    下面我們著重介紹一下大腦圖表:

    大腦圖表是由英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托尼·巴贊發明的。巴贊曾經在加拿大溫哥華的5BC(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習,他為了更好地學習,到圖書館中找尋學習方法的資料和圖書,結果大失所望,幾乎找不到有關書籍。他感到學習一定要有方法指導,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失望之下,他自己開始了對學習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畢業以後,一直沒有停止。有志者,事竟成。他最後發明了這種高效、神奇的學習方法。他在《大腦地圖》一書中,把這一方法命名為「學習地圖」,現在世界上很多人採用這種方法來學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這種方法的理論根據是:人類大腦接收信息之後,是以中心球體立體結構呈放射性形狀存入記憶庫中,它同大腦的放射性思維特徵相「吻合」,兩者產生了和諧的「共生現象」。因而記憶內容深刻、快速、有效,具有明顯的創造性思維的特徵。

    利用大腦地圖來學習,具有如下一些特徵: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