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記憶力 第4章 記憶力不是天生的 (2)
    責任感對明確記憶目標有很重要的影響。大慶「鐵人」王進喜頭腦中對各國石油發展情況記得很牢,他經常帶著一個小本子,所到之處總是細心地搜集這方面的情況。這是因為他有盡快把我國石油工業搞上去的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前蘇聯傑出的革命家斯維爾德洛夫,能夠準確地記住上千個黨的工作人員的性名、相貌、個性和其他有關特徵,有人稱他「頭腦好像一個登記分配科」,列寧也曾高度讚揚過他的記憶力。這是因為他具有高度的事業心。

    需要知識的迫切感對明確記憶目標有直接的影響。學習中遇到了疑問,同學間爭論不休,誰都想把問題弄明白搞清楚,這時的目的既具體又明確,人們無論看書,聽學術報告,學習文件,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都很仔細,想從中找到正確的答案。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很自然地把「找答案」作為記憶活動的目標,一旦發現能夠解決疑難、統一分歧的材料,會立即牢牢記住。

    記憶對象的重要性對明確記憶目標也有很大影響。哨兵記口令很準確,情報人員記接頭暗號很牢固,因為口令和暗號關係重大,不容許記不准記不牢。陰天出門人們常常忘記帶雨傘,因為這頂多是挨淋,所以並不把它時刻放在心上。

    目的又有長遠的與短近的、偉大的與平凡的、一般的與具體的之分,它們都是有利於提高記憶效率的。我們要具有遠大理想,把當前的學習和未來聯繫起來,從而具有長遠的、偉大的、一般的學習目的,以提高學習記憶的質量。

    同時,我們還要具有短近的、平凡的、具體的目標,善於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提出不同的記憶任務,確定「記什麼」、「記多久」和「記到什麼程度」。有的材料要逐字逐句地記憶,有的只需記住梗概內容,有的要嚴格記住材料的順序,有的則只要著重理解就行了。充分運用這個規律,避免盲目的、隨意的學習,可以增強記憶效果。

    調節心理狀態

    心理學的實驗表明,當人們處在心理狀態較佳的時期時,識記信息非常容易被輸入和儲存,而處於不好和有干擾的心理狀態時,信息就不大容易被輸入,甚至有時會牴觸和破壞信息的輸入。這就是告訴我們,在記憶的過程中要盡量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讀書時心情愉快就讀得進去,效果也很好;心情欠佳,就難以讀進去,效果極差,甚至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麼。即在「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時候,記憶會變得特別清晰,而當人處在心情壓抑,表現為一種沮喪的、消沉的心理狀態的時候,那麼應該能夠回憶起的一些事情好像也想不起來了。高爾基在小說《人間》裡,對恬靜舒適的心理狀態提高了各種心理機能(包括記憶機能),作了生動的描述:「樹林在我的心裡引起了一種精神上安寧恬靜的感覺,我的一切悲傷都消失在這種感覺裡,不愉快的事統統忘掉。同時提高了我的感受性:我的聽覺和視覺變得敏銳多了,我的記憶力強得多了,我的頭腦裡儲存的印象也加多了。」有一個很好的心理學實驗,實驗者享德森選擇了10個人,要他們談一生中發生的100件事。

    結果這10個人所記住的100件事分類如下:

    55%是愉快的事;

    33%是不愉快的事:

    12%是平凡的事。

    約翰遜·塞纓爾博士指出,「毫無任何理由而突然踢你的迎面骨」的人,大概你決不會忘記吧!理由很簡單,就是「踢」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件事惹怒了你大發雷霆。但是,如果對方給你的印象良好,你一定記憶得更好。如果對方是笨拙、不知趣的人,大概你很容易遺忘吧!因為他沒給你留下任何印象。就是說,你完全沒有注意。弗裡德克·威廉·尼奇先生指出,人總有想忘掉不愉快的事的傾向。他說:「我的記憶提醒我說:『我做了哪件事』,我的自豪感在表示說:『我決不會做那樣的事』,最後是記憶不起作用了。」過失和失敗容易忘記,就是由於這個原因。

    達爾文說過,當碰到與他所支持的學說有矛盾的事情就立即記錄下來。這是因為如果不把它寫下來很快就會忘掉。這一點是他親身體驗的。即使是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不願意聽那些不愉快的話,此外,戰後優秀的文學家兼敏銳的人類心理觀察家太宰治曾說:「物件的名稱如果很貼切,即使不詳細打聽也會一目瞭然。我從我的皮膚感知,直呆呆地盯著物件的詞語就會逗引我的肌體發笑。名字不悅耳的植物,如『薊』字,聽後任何反應也不會有。」

    在各種各樣的心理狀態中,人的情緒狀態和記憶效果是不同的。先給被試者記憶一組形容詞,然後將他們分為A、B、C、D、E、F6個組。讓A組被試者閱讀笑話書籍,以調整心理活動,驅散緊張的情緒;讓B組背3位數的數字;讓C組記憶無意義音節;讓D組記憶與實驗用過的無關的一些形容詞;讓E組記憶實驗用過的形容詞的反義詞;讓F組記憶實驗用過的形容詞的同義詞。等他們將這些作業全部完成以後,就請他們寫出實驗開始時記憶的形容詞。結果是A組被試者再現了45%,B組37%,C組26%,D組22%,E組18%,F組12%。可見良好的情緒確實能提高記憶的效率。

    過度興奮、緊張或悲哀、憂傷的情緒,都不利於記憶。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先讓情緒安定下來,或者散散步、聽聽音樂、看看電影、電視,讓情緒恢復了正常再來進行記憶。有時覺得壓抑感太重,還可以「放縱」一下自己,選擇一項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如玩兩個小時的電子遊戲,買自己非常喜歡吃但又很昂貴的食品,或者跑到高處大叫一通,徹底地發洩和釋放一次,然後再重新投入到學習工作中。

    如果您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一時無法解脫,在「盡量想開一些」的同時,最好的辦法是適當地調整原來的讀書計劃和發展。

    如果到了該讀英文時,可改做您所喜歡的數學題;原打算看完10頁書再喝咖啡,可改為看8頁,總之,若一味地勉強自己按原計劃去做,特別是做你不愛做的事,只會使你的心情更壞,收效更差。

    在記憶過程中失誤在所難免。如果一味地誇大失誤,只會產生更大的挫敗感和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精神頹廢,陷入惡性循環。這時候,您應該盡快冷靜下來,耐心地尋找失誤的原因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不要一味地誇大失誤,斥責自己,過分強調與之相關的某種缺點。您應當告誡自己:「我只是偶爾犯錯誤」、「我還會做得更好的」。堅持把「我總是很慌張」、「我每次都看錯題」中的「總是」和「每次」等字眼劃掉,使「自我暗示」朝向正面,下次才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使心情舒暢,把失去的信心撿回來。

    學會遺忘

    人類研究記憶與遺忘規律的歷史源遠流長,只是到了近代人們才找到其規律,其成果首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

    記憶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趨於淡薄的,這是任何人憑經驗都知道的。但是到底在什麼情況下記憶才會淡薄下去呢?換句話說,遺忘的量同經過的時間的關係又是怎樣呢?研究過這個問題的是19世紀末的德國實驗心理學家艾賓浩斯,他把實驗結果繪成圖表,這就是有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他用三個希臘字母構成「無意義」音節,以此作為記憶的對象。在心理學中做記憶實驗時,使用有意義的詞如人、語言、松、男人、俏皮話、樹梢等是不合適的。這是因為即使是同一個詞也會在個人之間引起不同的聯想。如用無意義音節,對什麼人都是無意義的,所以喚不起聯想。

    他所使用過的無意義音節是PIJ或CAZ或VEC,在兩個輔音之間加上一個元音,由三個字母構成音節,使發音容易一些。

    (畫圖)7S倍速記憶法P198

    把這些無意義音節8個作為一組,共分8組,把自己作為被試者,測定完全記住所需時間。其結果是用了約1000秒。而過了20分鐘之後,把同樣內容再反覆記一遍時,縮短為420秒。就是說快了580秒。這個快的時間,用百分率表示它就是「省時率」。所以20分鐘之後的省時率為58%,反過來說,「遺忘率」為42%。圖表表示從20分鐘後到31日之後的遺忘率。

    由此圖表可知,20分鐘後的遺忘率為42%,初期的遺忘率是很迅速的,而在這以後的遺忘率卻是緩慢的,一個月以後的省時率約為20%,就是說一周以後也好,一個月以後也好,為了恢復最初時的記憶,只要最初記憶所需時間之80%左右即可。

    這件事還告訴我們,遺忘是在學習之後急速進行的,要想防止它,必須盡早地加以複習。

    遺忘既不是記性差的標誌,也不是記憶效率低下的原因。相反,它是良好記憶力所必備的重要機能之一。正確遺忘等於想起了一半,為了確證遺忘不是「惡」,而是正常記憶功能所必備的機制之一,我們不妨來大致地分析一下遺忘的認識功能。在此必須指出,遺忘是多種多樣的,有無意的(即消極的)遺忘,也有積極的遺忘,即有意地排斥信息。就記憶力訓練而言,有意義的只是有意的即有目的的記憶工作,所以這裡只談積極排斥信息的問題。為了弄明白積極遺忘的機理和功能,必須將實際上絕不會忘記的信息和有可能忘記的信息區分開來。例如自己的名字、地址、同事和親人的相貌等等,我們是絕不會忘記的,因為這類信息是我們極其需要的、經常要使用的,因而也不斷地得到重複的信息。這類信息是永遠不可能從自覺記憶中排擠出去的。

    但是自覺記憶的容量又是有限的。對於那些雖然很重要。但並非天天要用的信息,我們必須設計保持在記憶中,而在保持的同時又要避免自覺記憶負擔過重。我們的記憶力具有一種有效而合理的手段——積極的遺忘——來執行這個任務。這種遺忘的功能就是將這種信息排擠到潛記憶(即不自覺記憶)裡去。在這種遺忘中,信息當然就不會被擯棄,即不會從記憶中消失,而只是轉入潛記憶裡去;當需要的時候,還可以使它返回到自覺記憶裡來,也就是說,還可以回憶起來。進入潛記憶中去的信息不同於從瞬時記憶中消失的信息,它一般是不會消失的。它也不同於那些記得不夠牢的或者由於使用得少而受排斥得厲害的信息。遺忘的真正原因多半在於自覺記憶保存信息的能力有限。

    而既然自覺記憶能力有限,人腦就必須具備一種避免自覺記憶負擔過重的保存信息的機制。這種機制就是遺忘。這種機制使人腦能夠把信息從自覺記憶中轉移到潛記憶裡去,從而騰出地方來接受那些不斷地進入腦子的、既極其需要而又隨時都可能要再現的信息。這樣,人腦就能夠積存大量的信息而又不使自覺記憶負擔過重。因此,積極的遺忘並不是「惡」,不是記憶力差的標誌;相反,它是使人腦獲得記憶高效率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真正的「惡」不是這種本來意義上的遺忘,而是不善於運用遺忘。是對遺忘運用不善在妨礙著我們迅速而準確地回憶忘卻了的東西。如果我們學會了自覺地運用遺忘機制,就能大大提高回憶的效率。因此,我們應當拋棄對遺忘的恐懼心理和成見,換上這樣一種思想,即:正確地運用遺忘機制等於記起了一半。由此可見,在記憶力訓練中不應當在設法避免或克服遺忘上耗費心血,而應當為學會熟練運用遺忘而多下功夫。

    在進行積極的遺忘之前,首先必須確定什麼樣的信息應當遺忘,而什麼樣的信息不應當遺忘。記憶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步工作。首先,不重要的信息根本就不應當記住。這種信息應當盡快地擯棄,沒有加以保存以備再現的必要。

    另一種不應遺忘的信息是極其重要而且經常要用的信息。這類信息要永遠保存在自覺記憶裡,以備再現。因此,這類信息要永遠「隨身攜帶」,以備「隨手拈來」使用。

    為了做好這種選擇工作,要懂得自覺記憶中的信息一般要具備三個特徵:

    1極其需要。

    2使用頻繁。

    3看作從潛記憶中提取信息的工具。

    雖然極其重要、但是並非經常要用、與你當前的活動無關的信息,應當保存在潛記憶裡。也可以說這類信息是要暫時遺忘的。

    與自覺記憶相比,潛記憶的容量要大得多,其負擔過重的危險也小得多。因此要盡量多往潛記憶裡裝信息,而讓自覺記憶保持輕裝,以便於接收最重要的信息。回憶的效率不是首先取決於自覺記憶中的信息的數量,而是首先取決於它的質量。

    常聽人說,最易忘記的是令人不快的事,而使人高興的堪稱為「美」的事記得最久。其實不然,——正是令人不快的、使人肝腸寸斷的痛苦的事情在腦子裡記得特別牢。實際上,信息是否易忘主要不是在於它令人愉快還是不快、美還是醜,而是在於該信息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人所從事的活動的目的。無論它是令人愉快的,還是令人不快的,只要它不是經常使用的,它就會被時刻處於「戰備」狀態的信息從自覺記憶中排擠出去而忘掉。這是一種自然的、合理的過程,所以應當自覺地進行。不合理的遺忘首先是指隨時都可能要派上用場的信息被忘掉了。所以,應當遺忘的只是那些重要,但用得很少的信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