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五自學成才
對策——「三人行,必有我師」
自學的誤區
根據調查研究:在世界上3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當中,其中有一半以上有名師指引,沒有名師指引的諾貝爾獎得主,要比他們所花費的時間多7倍左右。
自學能否使人成才?說不能——這自然是不客觀的,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樣,自學可以成才,但應該怎樣來看待這種情況,是很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問題。學習要以人為本。學習自身是一種個體化行為,但也不是說它就要形成封閉式特徵,學習吸收的知識大多是群體智慧的產物,而獲得知識以後,也將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學習可能是個體化進行的,但並不意味著就是排它的,自學可以成才,但是決不能當作普遍使用的規律。
我們看任何事物都要看它的主流,也就是它所體現出來的本質內容,任何單一的或少數的或偶然的現象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即不能以偏概全。人們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說的是水具有某種反射太陽的功能。但是並不能說明水就是湖、海、洋等。
自學成才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如教育大師孔夫子、一代偉人毛澤東、數學大師華羅庚、天才軍事家拿破侖、傑出發明家愛迪生、美國之父華盛頓及敢於在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原子彈的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等,都沒有上過大學,意思是他們主要靠的是自學,而最後成為大人才的。
但是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古今中外所有的傑出人士即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大多還是經過正規教育培養出來的。如革命導師馬克思、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兩次獲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開國總理周恩來等,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成為綜合素質很好的典範。
自學成才在人們的普遍印象、概念中是指獨立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將它的內涵加以拓展,把它看成是在有人指導的情況下進行學習,那是比較客觀的,問題是人們大多數並不這麼認為。尤其是它和在學校裡有正規的教育體系教出來的學生是相對而言的,要不然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思了。我們並不是說,在正規的教育中沒有自學,而且我們認為這種自學在學習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這種自學的確不同於游移於學校之外的學習人士使用的學習形式。這兩者具有明顯而本質的差異。
學校的價值不容忽視。
眾所周知,世界各國辦了數不勝數的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院等,這些學校的功能主要在於教育,也就是教人學習。正是因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所以各國才普遍採用這種學校教育的方式培養人才。在我國這種帶有學校性質的教育,早在幾千年前就已存在,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極其完備、成熟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年培養出大量的人才。
如果完全自學可以成才的話,那麼國家只要多發展出版機構,多印製一些書籍,人人可以拿著這些書去讀,自學成才,就不需要花費每年那麼多的教育經費去辦這些學校,學校的存在就沒有價值了。這事實上是錯誤的,也做不到,也不可能這樣去做。
教師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我國具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教師隊伍。這些教師在各級各類學校中擔負著主要教學任務,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在他們教學的指導下,各級各類的學生在按部就班地受到良好的教育與培養,不斷地茁壯成長。教師的角色是永遠不可能被取代的,即他們在任何時候都會發揮積極的授業解惑的作用和功能。如果不要教師,完全可以自學成才,這些教師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呢?
所以說,學校和教師是國家、社會中的教育的主體,學習者絕大多數都是在這個體系中按照相應的程序接受教育與開發人才。看到這一點,就應該知道,學習應該有教師或專業人士的教育、指導、輔導,這樣的學習效果,絕對不是自己在那裡悶著頭苦讀苦學所能達到的。自學者應該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自覺主動地接受他人的指導和幫助。
孔子大師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對於滿腹經綸、學力深厚的一代大師來說,他都虛心地向別人學習,拜人為師,且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位可以學習。他這裡說的是指若干人,並不是真正的三個人,但他這種學習思想和精神,被傳為千古佳話。
有沒有教師或較高水平的人士指導,學習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有人指導,效果相對要好得多;沒有人指導,則效果就要差得多,甚至有的人越學越不想學,越學越怕學,最後乾脆半途而廢,既讓前面的學習勞動付諸東流,又讓自己的能力不能發揮出來,而且影響到自己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造成終身遺憾。
在學校裡,都安排有輔導教師幫助學生,碩士生、博士生都要輔導教授,有的教授是博導,即使是他們,也還要和同行們進行交流,有時要參加討論會,有的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目的還是在於看看別人的研究思路,幫助自己更進一步地深入研究。就是說不管什麼人,都應該走出封閉的圈子,需心向他人學習,最好能夠經常性的或者是較為固定的接受指導,而不是在學習時盲目亂抓亂撞。求教的過程,也就是借力發力的過程,即用他人的智力來有效的幫助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智力,而在使用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實力。
自學者請教水平較高的人士,具有哪些優點呢?
第一,幫助自己明確方向。自學者在學習的時候首先要明確方向,學什麼?怎麼學?學多少?往往自己是模糊不清的,一旦有人點撥,頓時豁然開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光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否則拉了半天,拉反了方向,還不如不拉。學習同樣如此。在明確的目標指導下,扎扎實實自學,就會獲得較好的效果。
第二,提高自學質量。自學的時候,自己由於沒有經驗,或者經驗不足,或者方法不夠好,使自學的效果不顯著,有的地方難以抓住重點和實質,造成以偏代全,或者浪費精力與時間。有人指導就會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加快自學速度。自學人士往往不能很好把握時間或進度,影響了自學的速度,有人指導,就可以讓自己少走彎路,直奔縱深,因而速度較快。
第四,隨時幫助糾正、調整。自學者學習的效果、效率等如何?要經常自我評估和調整,但這種評估是否準確,有人幫助指點,就可以更好地看清楚。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何況「旁觀者」是較高水平的人士。
第五,開闊眼界。自學者往往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和局限,眼界相對不開闊,而較高水平的人士,因為學得多,聽得多,看得多等,自然可以幫助自己不斷地豐富和提高。
第六,因人而異,幫助自己。每個人學習的特點不同,採用的學習方法也應該有所不同,這樣才可以獲得較好的自學效果,指導人士可以幫助發現自己所長與所短,以便揚長和避短,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自學等。
此外,較高水平人士的指導還能幫助自己制定計劃、參加討論、解惑答疑等。常常有許多求學者,前往北京,尋求名師指點,著名歌唱家閻維文就是一位善於拜師求教、自學成才的例子。
自學者應該主動請教,虛心向他人學習。但是更主要的還是要自己掌握自學規律、方法與策略等,行之有效地進行自學,而讓自己逐步成為一位人才。
自學
自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自學是學習者按照自己的目標、計劃進行學習,從而獲得知識與技能。狹義的自學是在學校教師講課之外,由自己獨立完成知識學習。
自學是獨立完成獲得知識的活動,要高質量、高效率,所以就應該具備相應的自學能力。自學活動,有多種智力因素與心理機智參與,所以是一個較為複雜的智力活動。
一、時間安排
自學與學習一樣需要很好的策劃,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最好的自學效果。對時間的安排同正規學校的不太一樣,尤其這裡說的時間大多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安排的。它們要注意總體時間即長度,也要注意單位時間與長度,還要注意一天中的時間具體安排,以及在受到必要的干擾下,怎樣有效的調劑時間等,最好要列出表,以幫助自己按計劃進行自學。
以下幾個原則,應該在時間策劃上加以注意:
首先,盡可能安排固定的時間用以自學,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好安排精力旺盛、頭腦思維活躍時自學。
其次,自學內容要有主次之分和輕重緩急,先學重要內容,後複習與做作業,以及閱讀參考資料。
再次,合理安排學習時段與長短,例如可以用早晨學外語,白天讀書,晚上複習與做作業。
第四,自學單位時間如果較長,要交替安排內容,加以調節大腦,不要一口氣連上來,造成精神緊張和思維呆滯。
第五,每次持續時間不宜過長,如果時間較長,可以安排中間休息或活動,然後再接著自學。
第六,抓住邊邊角角的時間,發揮作用,在等人、等車或坐車時,都可以用來學習,要善於擠時間,做時間的主人,而不要讓時間牽著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