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思考力 第26章 思考力連級跳 (2)
    將自由女神像擺在埃及?那是原始構想。那原本是要充當蘇伊士運河使用的燈塔。奧古斯德·巴索狄為此而努力了許多年。設計圖已經完成了,不過因為欠缺經費,一直未能動手打造。花費在其中的藝術與設計之努力似乎就此付諸流水,直到天賜良機。這構想轉眼之間大獲成功而且名聞遐邇。

    在蓋爾·波登提出將德克薩斯州戈維斯頓全部居民遷徙至一棟冰涼的建築物內以「凍結疾病」時,鄰居全都嗤之以鼻。住在戈維斯頓附近的人都知道,這個構想並不笨,但是要許多年後才能付諸實現。然而,波登這個構想使他萌生了利用避免腐壞來防止疾病的念頭。幾年後,他在橫渡大西洋時,船上有數名孩童因為喝了腐壞的牛奶而死亡。波登下定決心要防止因為腐壞的乳製品而引起的疾病,也因而研發出濃縮罐裝牛奶,造成了乳製品業的革命。

    不好的構想仍多得如雨後春筍。幾年前電傳視訊在大多數人仍不知其已問世時,便已欲振乏力。你是否還記得什麼是電傳視訊?那是指新聞短片、購物指南、天氣預測等可透過電視收看。又是一個克裡斯概念?去跟一些電傳視訊的早期開路先鋒打聽打聽吧,他們在網絡上經營電傳視訊業,早已成為億萬富豪。

    即使是遠不及你目前的解決之道的新思維也不應捨棄。目前的解決之道或許會陷入困境,或許有朝一日會朝這些原本較遜色的解決之道的方向進展。它們對原本所要尋求的解決之道或許毫無助益。不過,若能讓它們再堅持下去,或許就成為重大突破的催化劑。今日的克裡斯概念或許很輕易地便會成為明日的寶藏。

    對於我們的想法,要進行反思和自省。反思和自省是人生自我完善的途徑和方式,也同樣適用於思考的過程。優秀的思維者是頭頂雲彩、腳踏大地的人物,他們不僅能想出大膽的、出人意料的主意,同時也能使這些主意適合現實的要求。他們不僅是空想家,而且也是實幹家。我們已研究了思維的創造性部分。現在,我們要討論推敲與斟酌,它包括四個方面:

    直視推敲

    在解決問題時,反覆考慮非常重要。原因有二:

    其一,任何主意都不完善。它也許很富有創造性,但卻有待改進。另外,即使最好的主意也需要反覆琢磨。就像好寶石,必須經過洗淨、切割、雕琢,方顯出其價值。

    其二,在很多情況下,解決方案不能馬上投入使用,得先徵得他人同意。例如,改建辦公室或工廠,需要徵得僱主或經理的同意。解決家庭糾紛得依賴其他成員的合作。社會問題的創造性解決辦法,常需得到政府領導人的支持或選舉人的同意。在這些情形下,除非能說通他人使之認識到其價值,否則世界上最好的主意也無濟於事。

    推敲與斟酌在解決爭議時也很重要。有些觀點看上去極合情理,這也是在諸多對立觀點中尋找折中的理想理由,但卻包含著缺陷。有時候,只有將這些主意付諸實踐時,這些缺陷才能顯露出來。例如:

    70年代早期,對離婚的公正解決的爭議,結果是「無缺陷」離婚的主意成了加利福尼亞洲的法律。後來,其他州也相繼採取了這一辦法。當時是想使離婚能無需經過吵鬧及痛苦的上訴就可以容易而公正地得到解決。現在,許多城市發現,「無缺陷」離婚帶來的一個後果是始料未及的——離婚之後婦女和孩子們的貧困。

    儘管即使反覆推敲也不能保證能檢查出思維的每一疏漏,但是,如果你在決定前嚴格檢查,那麼,你對爭議的意見將會更合情理。

    正視自己的主張

    此處及以下各章審視的焦點不是他人的主張,而是針對自身的主張,這是更為困難而艱苦的。像其他人一樣,你也很容易犯各種不同的錯誤。你可能從他人及宣傳媒介處接收不準確的報告。你也可能誤解了正確的報告而成為謠言或道聽途說的受害者,在判斷中加入個人感情或偏離邏輯。這些都需要一一加以糾正。

    遺憾的是,雖然你隨時準備品評他人的主張,但卻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看不清自己的主張需要斟酌推敲。這有幾個原因:

    第一,你不能正視自己的主張。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張你就會對它產生專有欲。「那是我的,」你告訴自己,「所以一定是好的。」心中有此想法後,你就會不顧一切地袒護它,使之免受各種攻擊,包括那些即使自己也同意的批評。這種狀況有點像狗對骨頭。它會不停地啃,人一靠近,它就汪汪吠叫不停。這不是因為那骨頭值什麼(也許已嚼了很長時間了),只因為那是屬於它的。

    第二,你對它太熟悉了,無法辨出它們的缺點。研究一個問題的時間越久,對其細節越瞭解。一旦獲得一個解決辦法,你就會深陷其中,難以超脫,從而不能客觀地對待。

    克服思維障礙

    看不到自己主張的缺陷,將使你對它的批評與斟酌成為走過場,而伴隨著的則是繪聲繪色的贊同。有兩個辦法可使你免犯此類錯誤。

    第一,在開始批評任何一項主張前,提醒自己:「我知道我對這個主張有好感,我會認為它無懈可擊。這是自然的,我已想出這個主意,所以,我要讓它更完善。我要拋棄那種看法,強迫自己正視它。」

    第二,發揮自我潛力。每當你發覺自己快要停止批評時,設想如果別人特別是那些你不將其放在眼裡的人指出你的主張中的嚴重缺陷,你那時感覺會怎樣?將這種情勢具體化,想想你為了保全面子而笨拙地辯解、羞愧得無地自容。這種心理活動必會刺激你繼續批評自己的主張。

    應用好奇心

    我們已知道好奇心幫助我們提高對問題或爭議的注意,使你更有意識地感到不滿足,認清其中的挑戰和機會。我們同樣也看到好奇心使你保持動力和愛因斯坦稱之為「活躍思維的基本特徵」的幽默。好奇心對批評性思維也極為有用。

    也許你有過此種經歷:對一組數據求和時總得到同樣的答案——錯誤的答案,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心理學家早就揭示了:當人們的思路重複2∼3遍後,人們就會不加考慮地因循下去。這就是為什麼求和時總得到同一錯誤答案的原因。你覺得每次求和都毫不相關,而事實上,每次你都陷入同樣的錯誤中。

    對主張進行批評時,也可能出現此種情況:你一遍遍地檢查,仍然找不出缺點。因此,僅花大量時間是不夠的,必須從不同角度來審視,打破最初的看法,這就需要有好奇心,需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自問:「實際運用此項主張時的情形怎樣?其他人的看法如何?」這樣就可以找出不足,並加以完善。

    假定、假設

    假設,是對事情的姑且認定,是因為它們的過去或因為你的需要,對事情保持原樣的期望。作假定是很自然的,每個人都會這樣做。假如,你假定上課時教授會到班級去;你假定食堂兩小時前不會供應午餐;你假定學校不會將你的房間租給別人,並換一把門鎖;你假定一直給你兌支票的銀行仍然會為你服務;你假定指示器顯示電梯正常時,就可以使用等等。作這種假定,即使偶有出入,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當你完善主張時,明智的辦法是不要作任何假設,原因不僅是發生意外會讓你難堪,而且更重要的是你認定的事情,就不會仔細檢查了。假設會阻礙完善過程。這裡不可能將你在完善主張過程中可能的假設一一列舉出來。下面的假設常會出現,而且嚴重地影響到反思和自省,有必要特別列出來:

    l、認為熟知問題或爭議的人們會像你一樣對你的主張感興趣的假定

    儘管這個假定看上去很合情理,可人們很少會這樣。人們越瞭解問題或爭議,就越會有自己的主張。

    2、認為主張有點兒小毛病不會影響人們接受的假定

    當其他人有自己的主張,而與你的主張不同時,他們就會不去真正地瞭解你的主張,將其中的不足放大而加以排斥。這是因為他們潛意識裡會尋找理由拒絕接受你的主張,那些不足就成為很好的借口。比如,你曾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解他或她所熟知的內容,而你並沒聽明白,那麼,你就會體會到並非如假定所說。說明你對自已所表達內容的理解並非都很透徹。如果你要使自已的主張及其表述都清晰,那你就得努力去做,而不是假設如此。

    3、你的主張定能使之獲益的人們一定會無須解釋而自動接受的假定

    這個假定已使許多富有才華的人們感到極大的傷心。

    當艾薩克·辛格發明縫紉機時,他清楚地知道這會給服裝業帶來很大方便,這將是服裝機械的一次革命,使服裝業獲取更大的利潤。他相信,只要他的發明一公佈,服裝業的領導將會很欣賞他和他的機器。但事實並非如此,辛格未能說服任何一家德國公司購買縫紉機,他被迫到英國去尋找市場。

    不要假設人們會承認你主張的價值,這樣可以避免失望。

    完善方案意味著使最好的方案更完美——使創造性思維的結果更有效、更實用、更誘人。儘管此階段所做的許多事情就是尋找不足,但並不是消極地挑刺兒,而是積極找到有待改進之處,不斷使之完善。

    當然,並不是任何主意都需完善。例如,對於解決運動褲的帶子掉出來的問題,就無須完善過程,也無須徵得他人同意。你有了自己的想法,就可以照此辦理。但是,你所遇到大多數重要的問題和爭議,就不像這麼簡單。

    思考力獨立化

    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認同獨立思考的價值,但實際上真正能夠獨立思考的人為數不多,人們的思想常常受到各種形式的控制而不能自由生發。為什麼許多人不能作出獨立的思考?原因至少有以下幾點: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之中,周圍許多人不但不鼓勵我們獨立思考,反而時常會妨礙我們獨立思考。

    極權統治者不喜歡人民獨立思考,他們只想代替人民思考,或者只希望人民跟著自己的思路進行思考。

    可是,除了極權統治者外,有不少父母和教師也不容許子女、學生獨立思考。他們在指導子女、學生的過程中,經常都有意無意地強調一個觀念:「服從就是美德。」於是,服從的子女就是乖的子女,服從的學生就是好的學生。如果不服從,就難免會遭受責備或懲罰了。這樣無疑就等於告訴子女或學生:「你們不必懷疑,不可批判,即無需獨立思考,只要好好地接受指示或教導便可以了。」

    因此,由於以上種種壓力,人們思想受到控制,根本不敢獨立思考了。在人們的觀念中,服從就是一種美德。

    然而,單就服從本身來說,也不一定就是美德。服從究竟是不是美德,那要以所服從的是否合理而定。服從合理的教導當然是美德,但對於不合理的指示也盲目服從,就不見得是美德了。反之,不服從也不一定是惡行。對於合理的教導也不服從,固然不恰當,但不服從不合理的指示,就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很值得稱讚和鼓勵的行為。這樣看來,「服從就是美德」這個觀念並不妥當,它應修改為:服從合理的教導或指示才是美德。

    如果父母或教師只單單強調服從,而不同時著重引導子女、學生進行明辨是非的理性思考,甚至當子女、學生提出質疑時,仍然不給予合理的解釋,而只憑借「權威」加以壓制,那麼,久而久之,就自然會對子女、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性格較強的就容易流於盲目的反叛,即使能夠獨立思考,往往也屬於非理性的;而性格較弱的就容易趨向盲目的服從,並且難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了。就後者來說,當他們長大之後,不管自覺與否,那個「服從就是美德」的觀念依然盤踞心中,並且一直起著禁錮的作用,每當遇到事情時,很自然就會抱著「聽候教導」或「接受指示」的心態,因而無法進行獨立的思考。

    所以,要想擺脫思想控制,進行獨立思考,就要求人們給那些善於思考的人少加一些壓力,讓他們合理、敏捷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且也建議那些擅長思維的人不要輕易屈服於外界不合理的壓力,自由地放飛你的思考力吧。

    ◎克服盲從

    許多人在遇到與眾人有關的事情時,就有向大多數人認同的傾向:眾人怎樣想,自己就怎樣想;眾人怎樣說,自己就怎樣說;眾人怎樣做,自己就怎樣做。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即使有,也沒有勇氣說出來。總之,就是要令自己與眾人雷同,就是要把自己的一切想法、言論和行動「群眾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