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學習力 第4章 突破學習的技巧 (2)
    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原想按擬定計劃讀書的,卻因許多意外的事情而分心。鄰居家小狗的叫聲,本來並不介意,現在卻感到非常刺耳。桌上那怪模怪樣的泥娃娃以前看著好可愛,如今卻越看越不順眼。鋼筆沒水了,書本放歪了;就連風也來湊熱鬧,把紙片吹得到處亂飛;更不用說明天還要迎接頭痛的法文考試……真是越想越惱,越看越煩。注意力越來越難以集中,心情也越變越壞。唉!不要小看這些事情。哪怕極細微極瑣碎,有時也會嚴重地干擾你。書是讀不進去了,怎麼辦?有兩個辦法:一是心中介意的事情(尤其在心情不好時)哪怕再細小也要盡快處理完,以免引起情緒上更大的波動。另外一個便是放任不理。如對門小狗的叫聲、明天那場將來臨的考試等等,與其去想它們,不如充耳不聞,熟視無睹或另外去想一些愉快的事情。

    我們要始終保持愉快的心情,不隨便改變我們的情緒。一開始認定的好與壞,並不一定是十分客觀的。要知道蘋果好不好吃,不能單憑主觀印象,而應耐著性子細細品嚐,嘗出了味道,你就會覺得很好吃。

    讀書也一樣,背記法文單詞,你會覺得枯燥無味,但是堅持下去,當你能試著把課本上的法語翻譯成英語,或結結巴巴地用法語同外國人對話時,你對它就會有興趣了。這裡所說的展開學習有兩層意思。一是縱向,即在本科內深入學習(或多看些課外讀物),一是橫向,即把各科的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比如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物理、化學題等。

    能在學習中找到或培養出興趣來,將是一件無與倫比的樂事,會讓你在學習中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這樣的做法,猶如「先苦後甜」一樣,有助於提高讀書的興趣。逃避不喜歡的功課,專做喜歡的功課,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通病。但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你的學習。為了提高讀書的興趣,可將不喜歡的書排在前面,用「自我獎勵」法予以暗示:只有在讀完這些書,並做好自我小測驗,確實證明學到了東西以後,才可去讀自己喜歡讀的書。這種倒吃甘蔗,漸入佳境的學習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你的學習興趣。

    在實行這種學習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巧妙的控制好自己。剛剛開始時可能會感到不適應,過些日子後就會發現有了奇特的轉變。這種方法可稱之為「酬式學習法」。若能充分運用此法,必可得到雙倍的成果。

    許多考生因為壓力及科目繁多容易產生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面對眾多的學科而不知先學哪一門,造成時間的白白浪費。若能採取抽籤方式,抽到哪一科便先看哪一科的書,即可省去許多無謂的煩惱。目標已抽定就會產生一定要完成的意願。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達成動機」,而學習重新產生興趣。

    你經常會有這樣的感受,解題順利,心情就愉快,興趣自然會增加,反之則興趣索然。前面學過的知識比較熟悉,重解起來當然要比後面所學的容易。所以,重新複習,不僅能加深印象,得到鞏固,還可從中獲得啟示,為解決後面遇到的難題打開一條思路;既可增強信心,也可能提高學習興趣。我們常把複習功課安排在預習功課的前面,就是這個道理。

    讀書讀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感到疲倦、消沉,進度減慢,效果變差,不管如何努力,都感到力不從心,處於一種停滯的狀態。這種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學習的高原時期」,或稱為「學習消沉期」,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在這個階段裡,往往容易失去信心和興趣,甚至在情緒上產生大幅度的波動。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必大驚小怪,而可採用滿不在乎的態度,仍以平常姿態繼續努力。要相信,再高的山也有下坡的時候,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有轉機的。

    許多人對學習感到不愉快,甚至感到壓力重重,一點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有些壓力的產生是因為不當的時間安排所致,比如上課的時間是7點半。從起床到到達目地需要30分鐘,卻拖到7點15才起床,那一天的開始就充滿了緊張。如果因此而忘了帶該攜帶的東西或課本,又延遲了下一個行程或課程,一整天更是焦慮重重。像這種壓力就是自己的壞習慣造成的,通常只要在行程前提早10分鐘準備好,就可以讓自己一天的工作從容地度過。筆者在許多演講中指出此點後,得到不少回應說,你只要稍加提前準備行程,不但可使思考更為周到,也減少了不必要的遲到與耽擱,一天下來,學習的效果大幅增加。更重要的是,你不會感到壓力重重了,這時你對學習將持一種愉快的心情。

    另外,有些學習的壓力則來自心理的衝擊,例如一時的挫折,或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注定要失敗等。研究焦慮與壓力的心理學家沙理曼的研究顯示,增加學習者自信與樂觀的心理,會降低心理上的壓力。壓力過重的學生在接受其規劃的課程後,近六成的學生走出心理壓力的漩渦。一般而言,多研讀勵志的書籍或名人成功傳記,多接近達觀上進的朋友或師長,均有助於提升樂觀進取的力量。

    壓力經常與緊張同時出現。「緊張感」的出現,說明你已完成了應付緊急情況的生理和心理準備。「緊張」是奮力拚搏的總動量,能使你爆發出巨大的份量,從這個意義上講,緊張並非壞事。

    在緊迫的情況下(尤其是生死關頭),即使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能爆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這就是壓迫感的作用。有的學生常埋怨被大小考試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考試多也不完全是壞事。有了壓力,(或稱為壓迫感),實力才能真正發揮。明確了這一點,就不會背上壓力的包袱,心情自然也就輕鬆愉快了。

    前面提到:在緊迫的情況下,實力才能夠真正發揮。這說明,「緊張感」的出現表示心靈的作用已經開始。

    你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遇到危險時血壓上升,呼吸急促,肌肉繃得緊緊(膽小者還會渾身顫慄,四肢抽筋),全身都處於緊張狀態。這表明,「緊張」,能使人體產生攣化。而身體上的變化也會給心理狀態做好警告工作。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講的「興奮」。在「興奮」的作用下,全身開始「總動員」,做好了準備,以應付緊急情況。於是,緊張反而成了「為奮力擠搏,完成重大任務而賦予的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準備(即總動員)」。

    「不要懼怕這種緊張心理,更不要因懼怕緊張而失去自控,走向反面。緊張的出現,告訴你心靈作用已經開始,只要你能正確對待,你的實力將由此得到真正的發揮。所以,它並不完全是件壞事,你應該正確對待。

    煩躁不安時,左顧右盼、搔頭、抖腿、搓手……這都是人們用以緩和情緒的無意識動作。

    在過度緊張時,尤其是在考場上遇到了難題而慌張時,要告誡自己:大家都一樣慌張,我並不是最懦弱的。用這種居於「優勢」的感覺,給自己打「強心針」。另外,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伸伸懶腰,握握拳頭,搖頭晃腦,展臂舒腿或深呼吸等。只要能放鬆繃緊的肌肉,情緒就會自然緩解,慌亂不安的精神狀態就能無形化解,你的心情也會愉快起來。

    一般說來,面對著各種考試,只有兩種人才不會感到不安:

    一是,功課很好,非常自信的人;

    二是,非常遲鈍或破罐子破摔的人。

    比較他們在考試前後的成績,無論是好還是差,進步都不明顯。

    進步比較明顯的,往往是那些臨考前在一定程度上懷有不安感的人。這種不安感,實際上也是一種壓迫感。促使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用心記憶,成績迅速提高。成績佼佼者在名列前茅的地位受到威脅時是會感到不安的,也會因此而奮發努力。從上可見,不安感是進步的動力。我們知道適度的不安能有效地刺激腦部活動,使頭腦更加靈活。而過分地不安,則不能控制住人的情緒而妨礙人的思維。這時,深呼吸能幫助你鎮靜下來。具體做法如下:

    用腹式深呼吸法,慢慢地吸氣,使腹部鼓脹起來,再慢慢地呼氣,使腹部還至原狀,如此週而復始,反覆多次有助於智力和神經活動,使之逐漸趨向正常。更由於心臟負擔減緩,使全身能迅速進入鎮靜狀態。這種「減少呼吸次數調息法」,尤其對疲於應付考試,或必須在限定的時間內讀完限定的書而感到頭昏腦脹、心神不安的人,十分有效。

    一定要牢記,在愉快的心情中,你的學習效率最高。要善於把壓力和緊張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學習是一件很輕鬆的事,快樂是由知識帶給我們的禮物。

    卓越的學習習慣

    習慣支配人的力量超乎一般人的想像。培養學習習慣的開始有如蜘蛛的網,並沒有很強的支配性。但是,經年累月的養成後,蜘蛛網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成為堅固的鐵絲網,牢牢的地影響著你。一個一天習慣學習4小時的人,時間到了,讀書的興味自然到來,不讀還覺得怪怪的呢。

    同樣,剛開始學語言要隨身帶單詞本時,覺得多一樣東西有點麻煩,現在反而是不帶在身上會感到不習慣,好像少了些什麼似的。年輕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吧!一旦養成,你想不學都會不舒服,讓習慣主動地來推動學習,這不是很棒嗎?

    許多的學習習慣都會影響我們使用時間的效率,例如宵夜的習慣就很容易影響睡眠的品質。在農業時代,因為勞動力的強烈需求,人們開始有定時用餐的習慣,一天可能要吃個三五頓飯,才能有足夠的體力。進入工業社會後,勞動力雖然還是需要,但不及農業時代的需求。一天可能不需要三頓飯就能有足夠的體力。不過我們還是養成了一天三餐的習慣。

    到了現今社會,工作是以腦力為主而不是體力,但大部分的人還是保持一天三餐的習慣,造成營養過多,這也是為何街上有那麼多瘦身中心的原因。當我們需要的體力不比工業社會多,卻同樣維持一樣的營養攝取習慣,那麼多出來的過剩的營養往往會轉變為脂肪造成肥胖。再者,減少身體體重的負擔,維持較佳身體狀況,也會增加工作的效率。

    適應現代社會的腦力工作特質,攝取足夠的營養其實只需兩餐就夠了,節省一段用餐的時間,一天就可以增加約一個半小時,約工作時間的六分之一,一星期下來就可以比別人多一個工作天,這多出來的一個工作天將可以完成許多的工作。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