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特點是把理解與閱讀緊緊聯繫起來同步進行。它的第二步就是「提問」,在提問中要找答案;在找答案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進行理解。由於這種理解的針對性很強,所以,理解速度也比較快,效果也比較好。
第三個特點是把閱讀、理解、消化和記憶緊密結合起來。前面已經講過,它的第二、三步都是加深理解;到了第四步,掌握、熟悉知識;記憶就是鞏固信息、儲存信息。第五步是複習。進一步理解、消化和記憶。
把這些特點集中起來,它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把快速閱讀與一般閱讀(即慢讀)有機地結合起來,聯為一體,充分發揮快讀與慢讀各自的優點,彌補各自的不足。這種閱讀方法以快字為先導,因此,不愧為一種名符其實的超級閱讀法;在快的前提下又注重理解、消化、記憶,合理運用慢讀、精確細讀。這樣,既保證了良好的閱讀效果,又適應人們掌握閱讀方法的一般狀況。原來人們掌握的就是慢讀法,後來,為了更好、更多的獲取信息,學到更多知識,便學習、掌握快讀。因為學習的需要,慢讀法不能丟掉不用,人們還得使用它。因此,一般情況下,人們都需具有慢讀與快讀的兩種閱讀能力。
五步復讀把快讀與慢讀有機結合起來,使其聯成一體,能夠激發和調動快讀與慢讀的兩個積極性,因此,五步復讀能在國際上得到比較廣泛的重視與傳播是有緣故的。
五步復讀的各步具體內容是:
第一步:瀏覽
如果你善於瀏覽,你就有機會涉獵遠比你能詳細閱讀多得多的書和文章。然而對於有些載體,如輔助學習資料,要想對每一屏面逐一詳細閱讀之前先對其進行總體的瀏覽一遍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對一本書的瀏覽。例如,一本書大約有幾個部分是值得快速瀏覽的,比如:封面、扉頁、
目錄、序言、總結、索引、參考書目、術語表、正文本身的主要部分等等。在開始閱讀你現在正著手學習的正文以前,你實際已先看了以上所列的哪些部分?
本書除了沒有「參考書目」或者「術語表」部分,包含了所有其他的部分。如果你至少先對它們瀏覽了一遍的話,相信你在詳細的閱讀中會有更大的收益。
你也許知道一條古老的諺語:「絕不要以其封面來評判一本書。」這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對其掃視一眼,你還真能從中獲得許多珍貴的信息。它能告訴你:
·總的主題範圍——書的標題。
·具體的「傾向」或者「角度」——副標題,如果有簡介或者說明性的短評,通常被放在封底。
·作者的名字和他或者她的背景材料以及專長和履歷,這些信息能幫助你決定他或她的觀點是否是值得注意的對像。
你能從你現在正在看的書的封面(或封底)得到多少這方面的信息?如果你還沒有做這方面的工作,就請你在閱讀之前務必先注意封面和封底。
既然你現在已瞭解了這方面的信息,想必你已經看過了本書的封面和封底,如果你看不出什麼所以然來,那麼你對此書的興趣也就會減去大半。顯然你能注意到本書是與學習有關的,並且你可能感到本書的寫作方法或許是新穎的。你還會注意到作者的姓名(你或許可從封底上瞭解到他的其他一些著作,這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以及他的專長與寫本書有什麼聯繫。
有時,你從一本書的封面上所得到的信息足以使你明白該書是與你的需求不相適應的,所以你就能從閱讀單上把它劃掉,以便用你寶貴的閱讀時間去瀏覽其他的候選品種。
扉頁是下一個應注意的對像。它能告訴你一些封面上沒有提及的有關作者的內容,而且在扉頁的背面可能提供一些對你或許有用或許沒用的信息:
·該書第一版是在什麼時候;
·它是否是翻譯或者國內的作品;
·它已發行多長時間了;
·它重印了多少次;
·它最後一次修訂或再版為何時;
·你所讀版本的時間;
·它是否是最新的版本;
·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
本書扉頁的正面向你提供了一些你在封面收集不到的信息,而扉頁的背面向你提供了本書出版發行的全部歷史——這能使你確定它是否符合你所要求的時效性。它也向你標明了出版商的姓名和地址。
目錄是你在瀏覽時絕不能忽略的部分。目錄將告訴你作者安排了哪些論題。此外,它有時還將向你提供一些信息,作者是怎樣組織這些論題的——主題、子題目等等。
請回過頭去看看本書的目錄:
·本書提出了多少論題?
·是否有一些題目你認為應當包容在像這樣一本論閱讀力的書裡,然而作者卻沒有對其設置專門的章節予以論述?
·在每章裡是否設置有子題目?
·是否有一些你在第二條中發現遺漏的題目卻在子題目中有所體現?
你在看了本書的目錄之後就應瞭解本書共有10個主要的論題並且在每一章裡還有一些子論題。如果你想在你書中尋找某些論題,例如「一目十行」或「過目不忘」,而本書既沒有專門的章節也沒有單獨的部分對其進行論述,因此你就有可能決定這是一本你不想耗費更多時間去鑽研的書。
所以,你對目錄的瀏覽應當使你瞭解到書中所涉及的論題。並且能給你一些線索使你明白各論題之間有何聯繫。而且當你閱讀了一章或者更多的章節後,你或許還會回過頭來再一次瀏覽目錄。
也許你拿起本書的目的只是想尋找一些能幫助你回答一個具體問題的參考資料?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瀏覽就此打住可能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你已經能清楚本書是否包含有你所關心的內容。另一方面,有時你也許會發現目錄對你是無濟於事的,它不能幫你弄清該書是否適合你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就得看看。
序言(前言/簡介)對於大多數書籍作者都會利用前面的1∼2頁來介紹該書的內容。然而學生們卻常常忽略了它。這是非常遺憾的,因為這些介紹性的評述往往能告訴你:
·該書的主題;
·書的結構如何;
·該書與同一領域其他書的關係;
·它與其他書的不同之處;
·你是否喜歡作者的風格;
·該書的適用範圍;
·作者設想讀者可以從此書獲得什麼收益;
·你預期可以從此書獲取什麼。
簡而言之,序言有助於你決定該書是否值得一讀,甚至你可以怎樣最有效地利用它。你從本書的序言獲取了哪種信息?
陳述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反思自我的發展以及讀者需要思考的一些關鍵問題。它也描述了所預期的讀者,並且界定了些重要的術語。最後,就怎樣閱讀本書它提出了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主要被列在書後。你所學習的各種書籍常常會提及其他的書籍和文章。它們可能在全書每一頁的腳注中被得到,或者在每一章的尾注中被提及,而且更多的是把它們附在書後。作者可能提到他或她參考過或引用的材料。他或者她也許會建議你進一步去閱讀它們。這些書籍一般處在同樣的水平或者更為專業的水平。對所提及書的標題大概瞄一眼或許就能使你明白它們的適用程度。請查看一個它們所採用的形式。你認為它們對你有幫助嗎?它們為你瞭解書、對你學習的目的有所幫助嗎?
一個更為重要的可以進行概覽的部分是:正文本身。作為你瀏覽的一部分,正文本身也值得你從頭至尾翻閱一遍。當你在翻閱時,你可以注意標題和副標題;閱讀每章末尾的總結(如果有的話);注意正文在版面上是怎樣安排的;查看曲線圖、圖表、表格等;閱讀特殊的句子。
顯然,在這一階段你所讀過的大部分內容很快會被忘掉,但這無關緊要。你的目的只是取得對該書的感性認識——它的風格和結構。它是否正是你所需要的?或者某部分是否值得更加仔細地閱讀?
如果你還沒做這樣的工作,那就從頭至尾翻閱一次本書,並遵循以上的建議。從這樣的瀏覽中所得的信息可能影響你是否進一步閱讀或是不讀本書的決定。
沒法告訴你怎樣翻閱本書可能影響你的決定。例如,有些人看到本書的內容始終圍繞著訓練活動而展開,可能由此將受到鼓舞;而另一些人卻因這一特點或許反而會扔掉此書!而且你還會發現有些章節比其他章節更接近你的要求。
所以,建議你對一本書的幾個方面都就予以瀏覽。在你具體的學科範圍內的書籍不一定都有這些特徵。然而另一方面,它們或許有它們獨具的值得瀏覽的部分,例如附錄。
瀏覽或者預習一本書的意義在於決定:這本書有什麼內容為我所需?在這一過程中你還可以提出許多其他的問題。
你認為一般需要花多少分鐘來瀏覽你通常必須閱讀的書籍?
你應當花多少時間對一本書進行瀏覽或者預習這將取決於該書的大小(厚度),以及無論你是否想讀但你都不得不讀它的程度。我們的意見是對一本小型書值得用於瀏覽的時間至少需要5分鐘或者10分鐘,即使是你課程中的最重要的書也不必超過半小時。
就這樣,假如你對瀏覽全書已投入了相當的時間。你期望這對你在開始正式閱讀它時將有所幫助。你至少可以決定是否值得從第一章開始逐字逐句的閱讀(或者你認為哪一章值得你重點關注)。你可以這樣做。然而這卻不是最好的方法。或許你可以考慮在瀏覽的階段多花一倍時間……
在你開始閱讀每一章之前,是否考慮對它再瀏覽一遍?當你已對全書有了總體印像之後,這一次的瀏覽應比第一次的瀏覽更加仔細一些。這次應主要對標題方面予以特別注意:
許多作者在加標題的副標題時都非常用心,以便能使所用的標題表現出他們思想的完整性——其論證結構的統一性。可遺憾的是,許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忽視了標題的作用。他們只想讀到像小說一樣結構完美的教科書。
顯然,標題應當告訴讀者每一部分或者副標題部分在論述什麼問題,而且還不僅限於此。例如:
讀者對標題的字號的大小、醒目程度或字體有何認識(例如你看看下面幾頁的標題)?
標題還分等級以便告訴你各個題目之間的相互關係——一些大的題目內還有許多子題目。
找出「五步復讀法」或者一篇文章標題的級別。既然它們能告訴你哪一問題在哪一個標題中予以論述,這就說明它們對表達作者思想的結構是非常關鍵的。它們是作者思路的體現。
大多數文章都有兩個到三個級別的標題,從一章的標題到一節的標題再到分節的標題等等。其級別在字號和醒目程度上都是逐級降低的。如果作者把他的思想分成不同的級別,那麼一定級別的每一個標題將涉及緊隨後面的所有內容,直到你看到同一級別的另一個標題。低一級別的標題總是前面高一級別標題的一個部分。
第二步:提問
無論何時當你開始仔細閱讀正文時,你應當盡量向自己多提出些問題,提問對閱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它們能使你的閱讀具有更多的目標,並能促使你閱讀時更具批評性和警覺性,使你成為深層含意的積極追尋者而不是語句的消極吸收者。
你自己的問題。實際上,當你開始最初的瀏覽時,在你的腦子裡就已經出現問題了。並不只是一些籠統大問題,如「我要從中學習些什麼」,而且也有各種各樣其他比較具體的問題。在你瀏覽整本書時,你的問題可能更具綜合性。例如,瀏覽了扉頁、序言和目錄之後,你可能問自己:對於這一科目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這本書是新近出版的嗎?它是否像序言所說的那樣對我有幫助?為什麼作者認為對這樣或那樣的論題有必要進行大篇幅的論述?
甚至像這樣一些籠統的問題,在你決定怎樣或者是否閱讀這本書時對你也會有一些幫助的。然而,當你從瀏覽整本書轉入你準備閱讀的章節時,你的問題自然會變得更具體一些。
標題總是能在你的腦子裡產生一些問題的,哪怕僅僅是「它是什麼意思」。
有益問題的來源不僅僅是你自己。有時你的朋友在你閱讀某一章節或者一篇具體文章時,也會向你提出一些問題。朋友們對他們的章節也會提出一些問題或者發表一些評論。這些評論也容易被轉化成問題。例如,有人可能講述到:「這篇文章似乎光天化日地解釋放犯罪行為的五種方式,然而,我敢肯定,其中只有三種方式是真正所所區別的。」而你能向你自己提出類似的問題嗎?
有時,問題的最有利的外部來源是書或者文章本身。作者往往在一章的開頭提出三個或四個問題,以此種方式來點明他或她將把你引向何處。而且你將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求答案。同樣地,用一個問題來開始一段文章的敘述也是作者常用技法,然後他們再來探求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