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與境界 第8章 文化通詮 (7)
    這裡有兩方面的意思,在政治生活方面,對外來侵略決不屈服,對惡勢力決不妥協、堅持抗爭、直到勝利。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人格獨立。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也講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代儒家強調培養這種偉大人格。這種精神,應該肯定。《易傳》中還有一句話:「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說,要有淳厚的德性,能夠包容萬物,這是中華民族兼容並包的精神。在西方有宗教戰爭,不同的宗教絕對不相容。佛教產生於印度,卻不為婆羅門教所容,結果佛教在印度日漸式微。在中國,儒學、佛教、道教彼此是可以相容的,這種現象只有中國才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個是奮鬥精神,一個是兼容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兩點可以看作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現。《易傳》中的這兩句話,在過去的時代中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第四個問題:當代中國的文化形態及其發展趨勢

    當今20世紀80年代,新中國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已經不是封建文化,這是人所共知的。那麼,當代中國的文化形態如何呢?對此,我想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工作方式的依舊。這是一個矛盾。生活方式的變化表現得很顯著,以衣、食、住、行而言,現在穿的衣服是西方的樣式,不是我們過去時代的衣服;住的樓房是西式的,已經不是中式的四合院。現在中國的城市房屋建築基本採取了西方的方式。在行的方面,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也是西化了的。只是在食的方面,不僅中國人吃中國菜,在西方也有許多人吃中國菜。這方面保持了中國原有的特點。現在號召分餐,這點我也完全贊成,在食的方式上實行西化,更符合衛生的原則。總之,在生活方式方面,中國較之過去變化是很大的。

    可是,另一方面,有許多社會習慣、工作作風,封建遺風相當嚴重,最突出的就是尊官貴長。這是一個封建傳統,與社會主義精神不符合。

    二、社會制度的先進和經濟管理的落後。應該肯定。我們的社會制度比資本主義制度高明,因為我們已經廢除了人剝削人的制度,可是我們在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方面有許多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不夠民主。因為我們歷史上沒有經過資產階級民主階段。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是經歷了二三百年才確立起來,而我們從五四運動算起,也還不到一百年,民主傳統還沒有健全。這是我國現在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高尚精神的發揚和民主法制的不足。現在社會上出現許多先進人物、忘己濟人、捨己救人、大公無私、自我犧牲,體現這種精神的事情很多,超過了過去的時代,這是應該肯定的,也是令人敬佩的。另一方面,我們缺乏民主傳統、法制傳統,到現在法制還不夠健全,這是一個大缺點。還有不講信義的不正之風也很嚴重,這些矛盾現象也應該看到。

    四、科學技術已具備初步基礎,可是對科學技術重視的氣氛還較淡漠。從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以後,我們已有了自己的科學,不能說我們現在還缺乏科學傳統,西方科學那一套辦法我們基本上學會了,這是應該承認的。但是,社會對知識重視的程度還不夠,這主要表現在重視知識分子還不夠,所以在肯定知識的價值方面還要造輿論。

    下面我想對社會主義新中國文化的發展道路談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談談中西結合的必然性。

    先講一個具體例子,比如中西醫結合。中國的古代科學到現在還能站得住的,可以和西方科學並列的,就是醫學,中國醫學是有獨特成就的,西方人也承認這一點。中國醫學講陰陽五行,非常難懂,也比較神秘,但中醫治病確有療效,這是大家公認的。中醫的經絡學說,關於整體看問題的觀點是有價值的。醫學應該走中西結合的發展道路。就科學技術方面而論,我們尚落後於西方,我們還有一個現代化的問題。西方社會已經現代化了,不存在現代化的問題,但卻又出現「現代化後」的問題。例如,西方現在出現的家庭解體,就屬於這方面的問題。無論是中國現代化的問題,還是西方現代化後的問題,我們都要研究,找出科學的答案,作出正確的決策。

    其次,談談關於文化的體用問題。

    清朝末年張之洞宣揚「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嚴復提出批評,指出:牛有牛之體,牛有牛之用;馬有馬之體,馬有馬之用。不能牛體馬用,馬體牛用,認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根本行不通。嚴復的批評是正確的。

    這裡首先要解決體用的意義問題,這裡所謂「體」是指原則,所謂「用」是指原則的應用。我們現在講體用,應該確定: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是「體」,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是「用」。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我們要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可以說民主為體,科學為用。現在不應該以中西分體用,無論講中體西用或西體中用都是錯誤的。

    概括起來說,中國文化的發展有三條道路:

    第一條道路,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像過去那樣,以大國自居,以高明自居,這是做不到的,也是危險的,沒有前途的。清朝末年頑固派拒絕西學,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應該牢記。看來這條道路是走不通的。

    第二條道路,全盤接受外國文化,全盤否定民族傳統,這也是不可取的,喪失了民族獨立性,就會淪為殖民地。西方每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立性,我們學習西方,如果沒有自己民族的獨立性,也不是真正學習西方。這同樣沒有前途,同樣是十分危險的。

    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正確的道路,就是主動吸收世界先進的文化成就,同時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立性,認識本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發揚創造精神,創造自己的新文化。創造就是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客觀規律,製造出別人沒有製造出的新機器、新工具、新產品。這樣才能對世界文化有所貢獻,這樣才能自立於世界文化之林。這是我們唯一正確的道路。

    中國文化的回顧與前瞻

    關於中國文化的問題,在20年代至30年代,曾經有過熱烈的討論,當時我也寫過一些文章,談自己的看法。現在又過去五十多年,由於種種原因,我沒有能作更多的研究。近來有一些感想,也只是一些初步的看法,分三個問題來談。

    一、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

    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中國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從上古時代,從黃帝、堯、舜以來,中國文化,在延續發展、長期演變的過程中,表現出一些規律性。這裡,我提出三條來,我以為這三條對於我們認識中國文化都是比較重要的。

    第一、中國文化是一個包含多方面、多層次內容的體系,其中哲學思想居於主導地位。

    文化是個範圍很廣的概念。文化是政治經濟的反映,有什麼政治、經濟,就有什麼文化。文化包含哲學、宗教、科學、技術、文學、藝術、教育等等。文化不光是思想,而且有實物成品。例如哲學思想,必須寫出來,成為著作;藝術家要生產藝術品,科學家要出成果。文化是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結構體系,但起主導作用的是哲學思想。這一點,中國與西方和印度有所不同。在西方,在印度,宗教成為文化的中心,西方中世紀尤其是這樣。雖然到了近代有所改變,但宗教的地位仍然很重要。中國則不同,雖然在中國有佛教、道教等宗教,但都不佔主導地位,占主導地位的是哲學思想。中國醫學的許多基本概念,如陰陽五行等,是從中國古代哲學來的。文學藝術也都受哲學思想的影響,古代著名文學家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等的文學作品,都受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與中國哲學有著密切的聯繫。

    第二、在中國文化演變過程中,哪個時代思想比較自由,那個時代文化就比較發展。文化的發展與思想自由有著必然的聯繫。

    以春秋戰國時期為例。春秋戰國是歷史轉變時期,思想有很大自由,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諸子百家,思想比較活潑、豐富,那時學術高度發展,出現了許多大思想家。例如孟子、莊子,他們是同時代的人,但二人思想的距離很遠。現在看來,他們的思想各有千秋,不能否定哪一家,各自都有特殊的貢獻。

    到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學佔了統治地位。西漢的思想比較簡單,沒有先秦時代那樣豐富了。到了魏晉時期,經學衰落,當時思想又比較自由,比較活潑,出現了玄學。這是因為當時對文化的控制較為放鬆。玄學的理論思維水平高於兩漢經學。

    後來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理學。理學的理論思維水平又高於玄學,它吸收了佛學一些思想資料,使儒學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北宋時期,哲學、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都有空前的發展,這是由於當時國家政權對文化的控制較松。宋太祖趙匡胤,立了一個碑,告誡他的子孫後代,不許殺戮士大夫,只能對其貶官、免職。這是一條優待知識分子的政策。於是文化就得以較大的發展。清朝大興文字獄,動不動就殺頭,文化發展就比較困難了。所以思想自由與文化發展有著必然的聯繫。

    第三、在文化演變過程中,既須要吸收外來文化,又須要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立性,這樣文化才能有健康的發展。

    在中國文化發展過程中,中華民族不拒絕外來文化。例如佛學是從印度傳進來的。佛學東來,流傳很廣,後來產生了中國佛學。中國佛學同印度佛學有很大差別,中國佛學以佛學為主,吸收了儒家、道家的許多思想。以後又產生了理學。理學是以儒學為主,吸收了道、佛的思想。所以,文化交流、文化融合,是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關鍵,不吸收外來文化,文化就很難發展。明末,西方傳教士利瑪竇等到中國,帶來西方的科學,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所促進。但不久中國發生政治動亂,明朝滅亡。清初康熙也注意吸收西方的算學,雍正則採取閉關政策,不許西方傳教士再來中國,拒絕吸收西方文化,於是中國文化逐漸處於停滯狀態,中國文化越來越落後。鴉片戰爭後。

    西學東漸,西方文化、科學技術空前發展,比中國文化高得多,但清朝的頑固派拒絕接受西學,使中國吃了大虧。中國文化大大落後了。清末以來,發生了中西之爭,新舊之爭。到本世紀20年代,關於文化的爭論很多,一派是東方文化論,認為東方文化、中國文化比西方文化高明,因而拒絕向西方學習,這當然是錯誤的思想,對文化的發展起消極的作用。另一派,正相反,是全盤西化論,認為中國「事事不如人」,必須全盤西化。這是喪失了自己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是半殖民地的奴化思想,同樣是錯誤的。總之,東方文化論和全盤西化論都是片面的、錯誤的。中國文化發展的唯一出路是吸收西方文化之長處,建立社會主義的新文化。一部近代史證明了一個真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現在應該認識。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振興中華。

    二、中國文化的特點

    這是中西文化比較問題,只有從比較中,才能看出中國文化的特點。

    文化具有時代性,也具有民族性。過去的所謂中國文化其實是封建時代文化,所謂西方文化其實是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文化,兩者乃是不同時代的文化。但是文化還有民族性,同一時代的文化也有差別,如近代英國與近代法國,都屬於資產階級文化,但卻有差別。中國封建文化與西方封建文化也有差別,這就是民族性的表現。中西文化比較是個複雜問題,既要看到文化的時代性,又要看到文化的民族性。

    20、30年代有一種流行看法,認為西方文化是向外的,面對自然界,中國文化則是向內的,面向內心;西方文化主動,中國文化則是主靜,以寧靜為主。這種觀點在30年代比較流行。還有一種觀點,說西方文化是物質文明,中國文化是精神文明。實際上,這些看法都是片面的觀點,是單純的同一性的觀點,看不到東西方文化的多方面的、複雜的情況。進行文化比較,應避免這種單純的同一性觀點,應該有全面的辯證的觀點。無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矛盾的統一體,都具有兩重性,包含多方面。中國文化固然注重內向,但也有向外方面,也面向自然,不面向自然就不成其為文化。同樣,西方文化也有向內方面。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講過,「你要認識你自己」,這就是向內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