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閱世 第16章 上篇:閱世隨筆 (16)
    刑部主事張元濟、工部主事夏偕復、內閣中書陳懋鼎、內閣中書王儀通,呈為援案設立通藝學堂,講求文字術藝之學,懇請奏明立案事。竊維時事多艱,儲才宜亟,迭經中外臣工條奏,欽奉諭旨,推廣各省學堂,並令官紳集資創辦。凡有知識,人人思奮。本年正月,職等聯集同志,分籌款項,於琉璃廠賃居民房,延聘教習。先習外國語言文字,業經具呈聲明,並蒙發給同文館書籍,各在案。數月以來,悉心研究,覺其條理之密,孳乳之蕃,字句之後先,詞氣之輕重,例繁類雜,融貫為難。自非深於華文,無以究洋文之精奧。又其推算之學,格物之理,制氣尚象之法,體國經野之規,各有專門,足資借鏡。

    而非博通中國古今之沿革,亦無由考求而得其會通。向來士族儒流,多鄙視別國方言為不屑,而習攻翻譯。大抵閭閻寒賤,性識暗鈍之人,毋惑乎互市數十年,欲求一二通達中外文字學術之人而寥寥罕覯也。職等設立學堂,來學者多系京員及性質聰穎之官紳子弟,其於中學均已具有規模。現在定立課程,先習英文暨天算輿地,而法俄德日諸國以次推及。其兵農商礦格致製造等學,則統俟洋文精熟,各就其性質之所近,分門專習。一俟籌款稍充,再行延洋教習,廣購儀器,分建藏書譯書等館。以期考核精審,溫故知新。並遵照光緒二十一年五月總理衙門議復刑部侍郎李瑞棻推廣學校章程,選派優等學生遊歷外國,擴其才識,或再入各國大學堂肄業,期底大成。

    伏查二十一年十二月總理衙門議復御史陳其璋推廣學堂一折,准令官紳集資創建,奏明辦理。今試設半年,規模漸立,來學日眾。自應援案呈請具奏。惟是風尚初開,響學伊始。若不稍加獎勵,無以鼓舞人才。而教習一途足以勝任者,本難多得,各省學堂爭相延訂。而此間限於經費,修脯歉薄,欲得博涉多通之士以為師資,於事尤為不易。查上海廣方言館、廣東同文館高等學生均經總理衙門隨時調考,優者保獎留館供差。將來學堂所有成業學生,有情願投效同文館者,可否援照此案,准其隨時報名。積有人數,即由總理衙門同文館定期調考,分別錄用。又查本年二月總理衙門議復安徽巡撫鄧華熙籌添學堂一折,准令所聘教習仿照十八年新疆設立俄文館章程,三年期滿著有成效,有官人員保加升階,無官人員比照同文館作為翻譯官。再留三年,始終不懈,准以府經歷、縣丞歸部銓選。將來學堂所聘教習,可否援照此案?三年屆滿,請由總理衙門考驗確實,一律獎敘。如蒙允准,則教者自能實心指授,而學者亦必日起有功。似於育才之道,不無裨益。所有設立學堂漸有端緒,應請奏明立案。及援案懇予獎勸等情,理合具呈籲請。伏乞恩准施行,謹呈。

    光緒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附:

    欽命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為劄行事,本衙門附奏刑部主事張元濟等集資在京自建通藝學堂一片,於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旨依議。欽此。

    相應抄錄原奏,恭錄諭旨,劄行該學堂紳董刑部主事張元濟等欽遵可也。須至劄者,粘抄,右劄通藝學堂紳董張元濟等。准此。

    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片)

    再臣衙門於本年正月間,接據刑部主事張元濟等呈稱:聯合同志,分籌款項,賃房開館,學習西國語言文字,請發給同文館書籍等因。當經照準撥給在案。

    茲於八月二十四日。

    復據張元濟等呈稱:設立通藝學堂,來學者多系京員及官紳子弟,現在定立課程,先習英文及天算輿地,其兵農商礦格致製造等學。俟洋文精熟,各就性質之所近,分門專習。伏查二十一年十二月總理衙門議復御史陳其璋推廣學堂一折,准令官紳集資創建。奏明辦理。

    今試辦半年,規模粗立,來學者眾。自應援案呈請具奏,並援案請將學堂教習比照成案,酌給獎敘。暨學堂成業學生仿照廣方言等館學生例,調考錄取等因。臣等查近日中外交涉事宜條目日繁,需才益亟。僅恃臣衙門之同文館、上海之廣方言館、廣東之同文館及南北洋閩廠學堂數處,學生有限,誠不足應各省之取求。前議推廣學堂,通行各省,而宮紳創辦尚屬寥寥。該員等居京師首善之地,籌款設立學堂,自行講習,造就人才,留心時務,志趣實屬可嘉。其所請酌獎教習一節,應比照安徽成案,略與變通。擬俟三年期滿著有成效,由該學堂出具考語,稟由臣衙門核辦。有官人員准其保加升階;無官人員准其作為監生,一體鄉試。再留三年,始終不懈,准以府經歷、縣丞歸部銓選。其成業學生願投效同文館者,應准其隨時報名,聽候調考。惟必須由該學堂出具憑單,將學生所習何業、成就分數、考試等第,詳悉註明。由同文館查核,再行調考,以防冒濫。所有京員集資自建學堂緣由,理合附片具陳。伏乞聖鑒訓示!謹奏。

    光緒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具奏,同日奏朱批。依議,欽此。

    代外務部擬辦理儲才館事宜奏折

    (1906年閏4月22日)

    奏為續擬調用人員辦法,並設立儲才館管理一切事宜,恭折具陳,伏祈聖鑒事!

    竊光緒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日奏請臣部司員需人,隨時調用京外各官及卒業學生到部行走等因。奉硃批:依議,欽此。欽遵在案,數月以來,臣等疊將前奏事宜。悉心考求,詳籌辦法。前奏內稱「無論京外現任候補候選各官及各學堂卒業出洋留學卒業各學生,擇其品端學優,事理通達,或嫻習各國語言文字,或研究中外政法條約者,隨時咨調到部」等語。查交涉文件,應從主國之制,惟英法兩國語言文字,實為環球諸國所習用。尤應兼通博習,以窺竅要而運機宜。臣部現有司員,選取皆憑考試,於漢文案牘似能勝任,即研究中外政法條約者,亦尚不乏其人。惟於外國語言文字,講求甚鮮。

    嗣後需用人員,應先就兼習各國語言文字,曾經出洋或曾在各省辦理洋務者,擇尤調取。至卒業學生,亦宜先盡曾經留學歐美各國及日本者,而專在本國學堂肄業者次之。庶可以力爭上游,而實收得人之效。前奏又稱「咨調到部,分派各司額外行走,試看一年,如果才堪造就,再行奏留。酌定歸何項班次候補,如有實不副名未能得力之員,仍即咨回,以昭慎重」等語。查臣部四司,各有專職。從前司員到署,分司治事,籍資習練。現在變通辦法,除為臣等稔知隨時奏調擢用外,其餘咨調之員,概不分司。先就所能,將臣部預為籌備事宜,責令調查,以覘其學。再將臣部交涉重要案件,責令試辦,以練習其才。數月之後,優絀自呈。果能名實相符,自當即時撥擢,若其未甚妥協,亦宜照案咨回。

    原奏試看一年,本為慎重取捨起見。然為期過久,而長才不免屈抑,庸流轉樂浮沈。故奏留咨回之期,不必定以一年為限。以上兩事,皆仍本、原奏之意,而或則補其闕漏,或則加以發明。誠以立法不厭求詳,而取材必期適用也。且前奏有所未及,而於茲事頗有關係者,臣等請更連類言之。其一曰專任用。功名之士,亟思自奮,使不預懸一鵠。使其知所趨赴,則人皆將觀望而不前。臣部司員既經停止保送考試,嗣後司員缺出,新調人員與舊有人員一體酌量序補。至各國使署參贊,領事、隨員、翻譯,向章可由臣部司員充當。惟每館或僅派一人,或未派往。嗣後各國使署所有參贊,領事、隨員、翻譯,應專用臣部所謂人員充補。至如何遴選派委之處,容俟臣等歸入整頓出使章程中一併核議,另行專折奏定。又各省交涉日繁,大都設局辦理。俟臣部所調人員造就足用之後,各省將軍,督撫需材贊助,應准其隨時奏調,以期得力。

    其二曰嚴考察。錄用之途既廣,甄別之法宜嚴。調員到部學習辦事,自宜分定責任。訂立規條,無論官階大小,一經到署,均宜恪遵。若不服從,便當撤退。其有沾染污俗,不自檢束者,尤應嚴予擯除,以為害群之儆。其三曰優廩餼。臣部各員所得廉俸,不可謂薄。惟新調人員不能遽得實缺,區區津貼,安足羈縻。且各省出色人員大都身兼要差,所入較為豐贍。至留學外國畢業諸生,各省設立學堂相需甚殷。多出重金,爭先延聘,若使相形見絀,安能招之使來?欲廣搜羅,宜優俸糈。新調人員到署,均擬優給薪水,分別等第。一以造詣之深淺、資格之先後為衡,但能得一二真才。而國家已隱受無窮之利益,重祿勸士,有固然已。特是欲行一政,不可不整其機關;欲舉一事,不可不完其組織。機關不整,則對於內必有局勢渙散之虞;組織不完,則對於外難收呼應靈通之效。以上所陳各節,事情極為繁重,若非特設處所,派員承辦,不足以資擘畫而專責成。

    臣等公同商酌,擬於本署設立儲才館一所,凡有調用人員,及凡與有關涉之事,均由該館經辦。謹擬具章程二十五條,另繕清單,恭呈御覽。現在創建伊始,規模簡略,應用經費,約計每歲需銀四萬兩,當可支辦,即由臣部就出使經費項下籌撥。嗣後如須推廣,再行奏請量予增加。至調用人員駐館辦事所需堂捨,必須另行興築,方為合用。惟因亟於開辦,只可就臣部衙門現有房屋,酌加修葺,俾資應用。所有臣等續擬調用人員辦法,並設立儲才館管理一切事宜緣由,理合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聖鑒訓示!謹奏。

    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二十二日具奏。

    關於學費標準致學部堂官書

    (1906年)

    頃見江督收取學費咨文,已奉批示辦法,嘉惠寒畯,實深欽佩。惟元濟竊有不能已於言者。徵收學費,務從廉儉,無非欲教育普及;然欲教育普及,必先多設學堂。學費輕,則學堂之負擔重;負擔重則學堂之建設難,使學堂寥寥。取錄者固可得少收學費之益,而被遺者轉有不能向學之歎矣。竊謂減輕學費,宜於學堂完備,生徒入學艱阻之時;而不宜於學堂缺乏,生徒入學踴躍之時。今之學堂不可謂不缺乏也,今之生徒入學,不可謂不踴躍也。使學費稍重,於生徒之入學未必加阻,而學堂得此挹注,且易於增設焉。未見其有害也。且學費可輕,而學堂之經費不能減少,則仍必取之於地方。其人無子弟入學,而亦攤派學堂經費,今日公理尚未大明,於心必有不願。反而言之,入學者為己之子弟,亦不宜令他人之父兄為之分任學費也。然則將專責之入學者之父兄乎,是又不能。一則毋過重,一則毋過輕,使底於平而已。外國兒童就學者多,無人不有子弟入學,即無人不任學堂之經費,自無不可。而中國今日猶未能有此程度也。

    中國賦稅之法不能改良,多一分之徵收,即多一分之騷擾。若學費,則入學者出之,學堂納之,絕無絲毫征斂之弊者也,是不獨於教育財政有裨,而於地方行政亦並受其益矣。凡取於人之事,由多而少,則順而易;由少而多,則逆而難。將來學堂經費必有支絀之一日,彼時若再加學費,必致為難。何如今日多取之,而將來核減之為愈乎?教育當圖普及。據羅君所擬各省學務綱要,每縣十年後可望設立學堂百所,每堂經費千元。高等初等各五十人,初等學費每月四角,高等六角,歲可得五百元。尚缺其半。每縣百所,歲尚缺費五萬元。而於教育普及之道尤僅得三分之一。如羅君議,所餘一半經費不知從何籌措,而況乎減輕學費,更將增多他項收入也。堂批初等至多不得過制錢二百文;高等小學每月少不過三角,多不過六角;中學以上每月學費照林君所議,五年後停止寄宿。各學堂設立在前者能否酌改,各聽其便。子弟三人以上同時入學,減收學費各節,擬求詳加斟酌,以免後來多所窒礙。元濟為統籌全局起見,冒昧上陳。務祈俯納,學界幸甚,大局幸甚。

    初等小學:擬請改為少不過二角,多不過五角。

    高等小學:擬請改為少不過五角,多不過一元。

    中學堂:擬請改為少不過二元,多不過四元。

    高等學堂:擬請改為少不過四元,多不過六元。

    實業學堂:似應格外提倡,擬請與高等小學堂一律。

    大學分科今未設,可不及。

    再本部初立,法制未定,各省遇事咨商。若逐件答覆,奇零瑣碎,且恐於將來編定學制之時不無窒礙。鄙見現在似應通行各省,本部現正核議一切章程,凡有咨商各件,均須統盤籌算。俟擬定章程,奏准頒行再行咨復。一面趕緊將各省咨詢各事匯齊核議,擬定全體章程,似較整齊劃一。是否有當,並乞鈞裁。

    關於教會學校章程致學部堂官書

    (1906年)

    前日蒙垂詢,英人設立協和醫院來部立案,作何辦理?當陳管見:課程不必干預,但將來考驗須按本部所定章程;並推論各國教會所立學堂亦應一律看待,將學生收回己用……匆匆未盡所懷。明知今日遽為此言,亦猶四十年前之議築鐵路,必忤清議。然欲為國家維繫人心,消弭教禍,實不能不從此入手,敢貢芻蕘。伏祈鑒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