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設學堂、講究新學。如今國內的大學有了幾十處,造就許多新人才,做成了許多新事業,國家受了不少的益處;但是在社會上迷漫著一種驕奢、淫佚、貪污、詐偽、鄙賤、頹惰、寡廉鮮恥的風氣,使我國家糟到這樣的田地,不能不說也是它的結果。回想四十年前,我們在那裡提倡新教育的主張;到今朝,良心上也受著很嚴重的譴責。
怎樣的主張?就是只注重新知識,將人格的扶植,德性的涵養,都放在腦後,結果是如此了。張伯苓先生說:「我國教育(尤其是大學教育)太不適宜中國實際環境。今既被敵人炮火所毀,大可借此機會,將以往教育上之錯誤,從新徹底改革。」這真是金玉名言。
談到改革,最要的是師資。我以為非有堅苦卓絕的精神,高尚廉潔的節操,斷斷負不起這個重任;其次是教科,這要請教專家的,我不敢妄談。有了這許多大學搬到內地,時局稍好必定要想到建築設備。我要說千萬不可以再抄老文章。我們是個窮國,物力有限,裝點門面拿錢來亂花,損了國家,又害了青年。我記得民國八年到北京,有一天逛了頤和園,出來到清華學校,我請人帶我看廚房;只見無數的廚子,一切都是飯莊子的排場;後來看浴室,又看見一座座掛衣服的鋼櫃正在那裡扛進來,說是剛從美國帶來的。我拿頤和園來比較,覺得西太后還沒有這般奢侈。今年到南京看中央大學,那種宮殿式房屋,住慣了恐怕不能再回內地去。人們物質的享用太過,久而久之,目的只有金錢,其他什麼都可以不管。唉!這種紈挎的教育,傀儡的教育,真是亡國的教育。現在一兩個月的炮聲可以把我們震醒了。
臨時教育的緊要不消說得,我奉勸教育的當軸還要放開眼光。看到後來,將一般的教育在這時候立定根基。根基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教育不要貴族化,要貧(平字還不夠)民化;不要都市化,要鄉村化;不要外洋化,要內地化。
末了我還有幾句話,奉勸諸位流亡學生。將來國家的大任,不久都要降在你們的身上,到那時節,千萬不要忘記了在國外被他們警察監視搜查的情形;不要忘記了由天津到煙台濟南坐敞車、睡鐵悶子車、喝泥沙井水、吃大餅鹹菜饅頭的滋味。
在紐約中國留學生會館演說
(1910年8月)
本日承貴會寵邀,並承朱鼎馨先生介紹,得與盛會,與諸君子相見,至為欣幸。鄙人從中國來,自應以中國事奉告,但千端萬緒,實難盡述。貴會今夕借福音堂開會,副會長關君亦系耶教中人,雖關君聲明今夕開會與耶教無涉,鄙人亦非耶教中人;然念耶教與本國現勢及前途均大有關係,在座諸君亦必有遵奉耶教者,擬即就此問題略抒管見,借求教益。今耶教在中國境內,經各國教士竭力傳佈而推行不甚廣遠,且本國人民感情甚惡,時時有仇教之舉動,而政府與社會兩方面均不能就根本上解決,此事甚為可慮。然民仇教之舉不過盛於近今數十年中,而當耶教初入中國之時,則不如是,且頗得中國人之信仰,請申言之。明季士大夫多喜與羅馬教士相往還,且多有信奉耶教者,其中如徐文定公光啟,為有明有名人物。其人即皈依耶教,今上海之徐家匯天主教堂,即徐公捐宅所建也。不獨士大夫為然,即明代宮禁中,亦有敬奉耶教者。
鄙人此次遊歷歐洲,道經羅馬,在教皇宮中見有明代皇太后致教皇國書一通,上書大明寧聖慈肅皇太后烈納,末書永歷四年十月十一日,蓋有寧聖慈肅皇太后寶璽。文書中大旨謂己巳受聖洗,並皇太后瑪利亞、皇后亞納、皇太子當定均已入教,求聖父在天主前代求赦罪,並保佑國家中興太平,又請多派教士到華傳教等語。此外尚有司禮監太監龐亞基樓上教皇書一通,亦同時寄羅馬者,自稱入教已二十餘年,詞意亦與寧聖慈肅皇太后書相同,是可知耶教在明時極為興盛矣亦。不獨明代為然,本朝聖祖仁皇帝頗信用羅馬教士,被簡為欽天監官者,實繁有徒,且聞有入宮禁充顧問者。鄙人前聞諸張樵野侍郎蔭桓,謂當時有人奏疏中有天主字樣,未經抬頭,奉旨申傷;又京師宣武門內天主教堂落成之時嘗遣官前往行禮。侍郎言:曾於某書見此記載。是可知耶教在本朝之初亦甚有推行順利之象也。顧何以在當日則利順如彼,而今日則挫折若此?今日中國人一聞耶教之名,且有避之若浼者,是非無因而然也。原因所在?納有兩端:
一、由於傳教之事載入條約,吾國前數十年與各國訂立條約大抵出於戰敗之後,城下之盟人皆恥之。無識之人意謂外國傳教一事,本非我國人所願,不過迫於外國人之兵力,無可如何;而心中遂隱隱有一種敵愾同仇之意,此為民教不和最初之根。
二、由於在華傳教者多系外國教士,此層與吾國人民最易發生惡感情,可以分為三節說明之:
(甲)外國人不能確知中國人之性情及其習俗,因此而教中儀節及其言論不能按中國人之心理,因勢利導,而常有種種扞格之事在。耶教拯世宗旨本以拯拔人之罪惡為念,故凡有來歸者,無不容納;此中真心悔過者固不乏人,而以為逋逃藪者亦復不少。良善之民見有莠人入教,教會輒收容之,而其人未必改過遷善,且有時恃教為護符,而其行為益加惡焉,鄉黨宗族不免反受其凌侮。至於是時,對教會發生第一惡感情矣。
(乙)外國教士享受領事裁判權之利益,而不受我國法律之制裁。中國人見教士在我國境內中國官吏不能管轄,而心中已懷有一種不平之氣。馴至教士所僱用之人可以享此特別之利益,入教之人亦可以享此特別之利益,而人心愈為不平。有時教士以為其人既已入教,真心悔過,雖其先曾經違犯法律,而此後當不至再蹈故轍,因向中國官吏代為伸訴者;中國官吏憚教士之糾纏,往往徇其所請。此固由官吏之不善應付,然亦因教士為外國人而始徇之。同一犯罪之人而入教者得免於罪,不入教者即不得免於罪;此其不平為何如耶,於是對於教會又發生第二惡感矣。
(丙)因教案有殺人賠款割地之事,在教士以身殉道,容有不欲為此已甚者。然一教士被殺之後,而吾國確已賠款若干,因而割地者,膠州之役其明證也,旅順、威海、廣州灣之割讓,其原因與教會無涉,而實與膠州一案相連,即謂之始於教案也亦可。吾國人以為外國人在此傳教,而國家因受此種之損失,此其中別有原因,而國民則僅見其表面之結果,而不見其隱含之內容,而以為非由教案決不至此也,於是對於教會發生第三惡感情矣。
由此觀之,耶教之在中國,在今日已陷於極困難之一境;若不籌一妥善辦法,而耶教之人彼此不能相安。且於外交上有絕大之影響,而中國之危險不可設想矣。然鄙人以為能解除此危險者,即在信奉耶教之留學諸君,上文所言教案之原因:第一端在傳教之事載入條約,此層不易挽回;然能將第二端:外國教士在華傳教一事更改辦法。則亦可以將此兩種困難之原因漸漸消弭。所謂更改傳教辦法者為何?則由吾中國人自己傳教是也,吾國人無出而傳教者。故外國人不得不為越俎之謀。若我國留學生之信奉耶教者。肯以傳教之事自任。則外國教士自必引身而退。華教士之傳教者日多,而外國教士之傳教者日少,馴至於可以在中國之耶教教會無一外國教士,鄙人敢信其時可以無一教案。此何以故?中國人自己傳教,自能熟知中國人之性情,則凡教中之儀節言論必能善為因應,使其易於推行。不致受種種之抨擊。
間有莠民投附,察知其人並非真心悔過者,可以拒絕;即已入教,亦可隨時屏斥(此於耶教宗旨似有未合,然在中國目前不能不如此辦法。)。而上文所言第一之惡感情可以不生。教士既系中國人,自應同守中國法律。遇有訴訟之事,無論耶教非耶教同一待遇,官吏無所用其贍徇。而上文所言第二之惡感情可以不生。現在本國無識之人佔大多數,與教會之惡感情積久且深,一時不易消弭,諸君子既言信耶教,耶穌捨身救世,諸君子亦必有捨身救國者。諸君子出而傳教,其始必大有危險,然以諸君子信道之篤,愛國之忱,鄙人敢信,諸君子即殞身喪命,亦必不惜。諸君子可以先行宣佈,萬一不幸遇有此事,但求國家按律治理,無所用其賠款,更無所用其割地。甚且可以援耶穌愛仇之意,不必殺人,以至誠之心感人。人未有不動者,傳教中人果能如是行之,數次而後,而謂仇教之人有不自慚而感化者,吾不信也。如是則上文所言第三之惡感情可以不生。如是則耶教人與非耶教人可以永遠好合,而吾國庶幾有信仰自由之一日。且從此中外交誼,可以除去一大障礙,是造福於中國,豈淺鮮也。諸君子有以救國為志者,當不河漢斯言。
中國出洋賽會預備辦法議
(1910年9月)
幾人未有不自炫其所長而欲人之誇譽者,亦未有故暴其所短而欲人之恥笑者,而吾國獨及是,何以見之,見於出洋之賽會。
吾國出洋賽會前此多令稅務司辦理,留學比國學生某語余。西曆一千九百五年黎業資賽會,中國出品竟有刑具、煙槍、纏足鞋等物。留學生爭之公使,始撤去。前乎此者吾不之知,度亦大率類是。一千九百一年,美國聖魯意司及本年比京之會,皆中國官商自辦,聖魯意司之會吾見其建築影片,規制簡陋,其他可知。本年比京之會則嘗親見之矣。吾國會場凡五楹,居會地邊隅,與法屬越南及南非洲某部相比,其位置已不合矣。西人嘗以建築之形式,卜其國民之文野程度,而吾國會場獨為不中不西之制,不知何取。法德兩國會場之廣大,固非吾所幾及,荷蘭、巴西亦且不如。甚至世界至小之摩納哥國而猶不及焉,可無恥歟。出品有瓷、有綢緞、有扇、有畫、有繡貨、有漆器,然皆粗陋下等之物,零亂瑣雜,無可動目。所用櫥架至假諸比國博物館,以視日本區區數商人之出品,殆不能比其什一(日本並未以國家名義與會)。說者謂不及一蘇杭廣雜貨店,吾先後往凡六七次,見西人至者無幾。即至亦搖首蹙額,轉瞬即去,其一種鄙夷不屑之態可以想見。吾不知吾國人何必糜此有用之金錢,而購彼歐美人鄙夷不屑吾中國之一念也。
聖魯意斯之會,聞費銀至七十萬。黎業資之會,亦費銀十三萬。今年僅費二萬,可謂儉矣。吾未聞一國與會而可以二萬金集事者,前日何奢,今日何嗇,恐主持者亦無以自解。若謂財政艱難,不能不力求撙節,則費一錢必須得一錢之益,吾不知此二萬金所得之益安在,豈惟無益。直使西人以為吾國之工藝,與吾政府之提倡實業不過如是,則誠不如不赴會,不擲此二萬金之為愈也。
然則吾中國可從此不出洋賽會乎。曰:烏乎可。處此時世,吾中國欲廁足於世界,不可不以賽會為之先導,請言其故。
今日為商戰世界,夫人知之。吾國商民徒為本國之貿易,而不知為外國之貿易,故商業日見其衰。正宜因勢乘便,羅列百產,以與各國相見。苟有一物為西人所樂購,則銷路既辟。凡業此一物之農工商皆獲其利,吾中國之天產物人造物,其足以供彼西人所用者不知凡幾,富國之道宜莫若此事之為亟矣。
且賽會不僅為振興商務已也,若武備,若交通,若教育,凡有關係之物,無不可以與會。吾觀比京各國會場,或制為模型,或造為圖表,或舉其方法,或陳其成績,其屬於以上諸類者亦為出品之一大部分。教育為諸事本源,視一切為尤要,倫敦英日博覽會至列為專部,而比京德國會場,教育一門最見特色,觀者無不嘖嘖稱羨。吾國武備雖視他國為遜,然近年改革軍政,凡軍人之冠服,行軍之演習,制為圖說,列諸會場,亦可以一新耳目(比王蒞吾國會場,在會之員示以前年河南秋操圖,比王展閱良久,頗為稱許。)。郵部之設專司交通,汽船鐵路稍稍增進,如京張之隧道,如黃河之橋,縮為雛型,舉以示人,可使彼知吾國交通之進步。至於教育,搜集尤易,校舍之建築,生徒之功課,所用之圖書儀器,無不可以與賽,講堂教授之情景可用寫真,教育行政之統計可作圖表。西人嘗謂吾國無教育,苟能為之,亦可以塞其口。以上數事為吾國從來赴會出品所不及,然至足以表彰國力,固未可以輕易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