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更有力量。躲避和隨波逐流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也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一種。
曾經有一個青年,在未出家前,常常遭到別人的辱罵,反罵回去時,換來的卻是更大的羞辱,最後因為耐不住自尊連番受挫,一時心灰意冷,才忿而出家。
教他佛學的師父洞悉了他心中的障礙,忽然一改和善的態度,動輒吼罵,視之為無物。
「怎麼?罵你,你不高興是吧!不服氣,你也可以反罵回來呀!為什麼不敢?因為我是你師父?因為怕罵了我,我會趕你出去,天下之大就沒有你可以容身之所?還是你怕會罵輸我,擔心自尊受到更大的侮辱,惟恐又刺傷了從前的痛處?」
青年氣得額頭青筋浮凸,簡直就像是密封在罐子裡的炸藥。
「像你現在的心境,如何習法學道?我這裡有兩條路給你選,一條是去後山禁閉室修行兩年,一條是立刻滾出山門。」師父不留情面地說。
青年氣雖氣,但一想到:這已是人生最後的退路,離開這兒,豈不又要回到原來的世界?一個人寂寞獨處,總好過罵不贏人,一再地被羞辱好。他決定修行兩年。
兩年期間,師父不定時的會來到後山,在禁閉室外,故意罵他不長進,是庸夫一個。而他總是緊閉門窗,獨自在裡頭氣得跺腳,以忍功回應。無奈,越忍耐就越氣,修行還怎麼修得下去?
一天,師父又來到禁閉室外,大罵他不是個東西,沒想到他卻出聲回應了:「謝謝師父的讚美,弟子還真不是個東西呢!」
師父察知他有所轉變,但不曉得到達何種程度,繼續罵:「哎呀!你這個爛東西,竟然敢頂撞師父!」
青年再回應:「啊!師父,您說對了!弟子全身上下就沒一處是好東西,若非這個虛假不實的爛身體,弟子早雲遊四海去了!」
「哼!你這廢物,將來出山門可別說是我的徒弟!」
青年在屋裡大聲笑答:「不敢,不敢!我會說自己是師父的一堆屎,將來有機會埋在土裡,滋養大地,使萬物受育。幸哉!幸哉!」
師父終於再也罵不下去,高興地說:「你現在的心胸,想必是萬里無雲的晴空了。既然陰霆已去,還賴在籠子裡幹什麼?出來吧!」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境不同,對待人和物的態度便也迥然相異;成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虛懷若谷者是最能領悟到人生真諦的。
在遙遠國度的一個喧鬧的城市裡,住著一位具備非凡智慧的禪師。人們喜歡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城市,群集在禪師的禪堂外,仔細聆聽禪師的教誨。住在禪師同一條街上的不遠處有一位學者。他空有滿腹的經綸,卻苦於一直懷才不遇。
看著禪師門前車水馬龍的盛況,學者心裡很不是滋味。最終學者失去了自己應有的修養及風度,開始利用許多惡毒的批評,來攻擊這位深受眾人景仰的禪師。
學者那惡意攻擊的舉動不久就傳到了禪師的耳中。但禪師卻一笑置之,並不在意。
許多天以後,學者突然大徹大悟,深深覺得自己的行為卑劣,於是,他來到禪師的面前負荊請罪。學者向禪師表示,他願意盡所有的力量,將曾經說過、做過的有關污辱禪師名譽的一切行徑,用最快的速度加以澄清。
禪師聽了學者的話,伸手取過身旁的一個鵝毛靠枕,正色說道:「別的事你也不用做,我只要求你把這個鵝毛枕頭拿到大街上,將它外面的封套撕開,讓裡面的鵝毛隨風四處飛。然後,我要你把所有的鵝毛,一片都不能遺漏地全都給我撿回來。」
學者想了想,汕汕地笑道:「這個……這個……我怎麼可能辦得到?鵝毛那麼輕,一陣風吹來,就不知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禪師微笑著說:「對啊,謠言一旦傳出去,豈不就像這鵝毛四處飛散一般,又怎能將那些謠言收得回來呢?所以,我們不如就讓這些事情隨風飄散吧。」 學者聆聽了禪師輕鬆的話語後,方才明瞭禪師的智慧深不可測,從此心悅誠服地跟隨禪師學習禪道。
趙州八十猶行腳,
只為心頭未悄然;
及至歸來無一事,
始知空費草鞋錢——
明·蓮池大師
得失之辯
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國家的發展,總會有得有失。失去的已然失去,不必苦惱;得到了也不必喜狂,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過去有位長者,十分富有,家裡各種寶貝應有盡有,惟獨缺少真正的赤珠。於是,他就請人到海中給他採集赤珠。
採珠人駕著船,頂風破浪,經歷了重重艱難險阻,終於來到了海中採珠的地方。他刺傷自己的身體,流出鮮血,用不透水的油布袋裝著,沉到海底。蛤蚌聞到血的香氣,就游到油布袋邊,於是採珠人就誘捕到了珠蚌,再把蚌殼剖開,得到一粒珍珠。採珠人就這樣艱苦地採了三年,才把這些珍珠串聯成一條項鏈。
採珠人從海上歸來,向同伴們展示了自己的項鏈。同伴們看到他採到了一串赤珠項鏈,就都想謀為己有。一天,他們一同去井邊打水,大家就把採珠人推入井中,又在井上蓋上大石頭,接著大搖大擺地離開了。
採珠人在井底呆了很久,但一直沒有辦法攀援而上。突然有一隻獅子從井邊的一個洞中鑽了出來,低頭飲水,採珠人十分害怕,大氣都不敢出。獅子喝足了水,伸伸腰,擺擺頭就離開了。採珠人如夢初醒,就順著獅子來飲水的洞出去,回到了家鄉。
採珠人來到同伴的家中,對同伴怒喝道:「你拿了我一串赤珠項鏈,你拿了肯定對你有害。趁現在還沒有人知道,你可以秘密地還給我,我一定不向別人講這件事。」
同伴看到他安然無恙地回來,以為有神靈相助,十分驚恐,就把赤珠全部歸還給了採珠人。採珠人於是拿著自己辛勤採集的赤珠項鏈,回到了家裡。
採珠人有兩個兒子,拿著赤珠項鏈玩耍。
一個兒子問:「這些珍珠是從哪裡來的?」
另一個就說:「是從我口袋裡出來的。」
這一個就不服氣,說道:「是從我的瓦甕中來的。」
採珠人聽見他們的對話,就意味深長地笑了。他的妻子很奇怪,問:「你笑什麼?」
採珠人回答道:「我採集這些珍珠,歷經了千辛萬苦。小兒依靠我的福緣,得到了這些珍珠,卻不知道它們的原委,說是從瓦甕中出來的。可笑啊可笑!」 人生何嘗總能找到出處?不過總在為無根之果而強辯,自以為是罷了。
來看看下面一則故事:
很久以前,有兩個人都拜同一位先生為師,又一同來到另外一個國家。
他們在道路上看到大象的足跡。其中一位對另一位說道:「這是一頭母象,懷了一隻小母象,母象的右眼是瞎的;象背上騎著一位婦人,這位婦人也懷了一個女嬰。」
另一個人聽後很奇怪,就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這個人說:「我是用頭腦思考知道的。你要是不信,我們一同到前面去看。」
兩個人緊趕著前行,找到了那頭大象,果然同那個人說的一樣。沒過多久,母象生了頭小雌象,婦人也生了個小女孩。看到這些,其中一個人想:我和他都跟隨同一個老師學習,為什麼我就看不出來呢?
後來,他們都回到老師身邊。其中一位就問老師:「我們兩人同行,他一看到大象的足跡,就能看出許多問題,我卻一點也辨別不出。希望老師重新給我講課,讓我能聽清楚些。」
老師就問另一個學生;「你是怎樣辨別大象足跡的呢?」
這個學生回答道:「我只不過是將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罷了。我看到大象小便的地方,就知道這一定是頭母象;看見象的右腳足跡深些,就知道它懷著小母象;看見道路左邊的草沒有任何倒伏,而右邊卻相反,就知道此象右眼必是瞎的;又看見象歇息之處有小便,便知道象背上馱了婦人;看見婦人右腿足跡深,就知道她肯定懷了個女嬰。」
老師於是對另一個學生說道:「學習,就是要用頭腦思考。幹什麼事,只簡單地看表面是不行的。你不能從象跡中辨認出任何東西,這不是我的責任。」
鼠搖岑寂聲隨起,
鴉矯荒寒影對翻。
當此不知誰主客,
道人忘我我忘言——
宋·王安石
大智與大愚
聰明可以學得來,愚卻學不來,人要達到愚蠢的境界是很難的,這就是愚不可及的本來意思。只要付出自己的愛心就會得到真正的無價之寶。
一休是聰明的化身,也是日本著名的禪師,他不僅機智過人,而且禪功很高。在他還是一個小沙彌的時候,便初露鋒芒。
有一次,一位信徒給師父送了一瓶上好的蜂蜜,師父視為珍寶,每天飯後只吃一點,細細品味,但這卻被細心的一休看出了門道。他很想嘗一嘗,卻苦於找不到機會。
這天機會終於來了。師父有事外出,但怕一休會偷吃蜂蜜,於是臨走前就拿出蜂蜜對一休說:「一休!信徒送來的這瓶東西是毒藥,毒性很強,非常危險,你可千萬別碰它!」
一休心裡清楚,師父這是怕自己偷吃,故意拿話來迷惑他。等師父走後,一休毫不客氣地把整瓶蜂蜜拿來都吃光了,味道真好!好吃極了!一休讚不絕口。可是等師父回來怎麼向他交待呢?一休靈機一動,順手又將師父最心愛的玉蘭花瓶打得粉碎。
當師父辦完事回來,還未進門就聽到有哭聲,他邊想邊往裡走,卻發現一休正躺在地上號啕大哭。師父剛要開口問他怎麼回事,一休卻哭得更凶了,邊哭邊對師父說:「師父!我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你究竟做錯了什麼事?」師父很納悶。「師父!我把您心愛的花瓶打碎了!」一休一邊抹眼淚一邊說。
師父果然十分心疼,忍不住埋怨道:「一休,你怎麼這麼粗心大意,把那麼貴重的花瓶給打碎了?」一休見師父只顧心疼花瓶,於是又懺悔道:「師父!我知道把您那寶貴的花瓶打碎了罪不可恕,只好以死來謝罪,所以我就把那瓶毒藥全吃下去了!」說完又開始號啕大哭。
還有一次,足利將軍邀請一休禪師到家裡用茶,熱情地拿出家裡的所有珍稀古董,一件件地給一休禪師鑒賞,並不停地問一休禪師的看法。
一休禪師不在意地看了看,然後說:「你這些古董雖好,但是都比不上我的三件無價之寶。」
將軍一聽,急忙問道:「禪師原來也是行家啊,你的寶貝是哪三件呢?」
一休禪師答道:「也沒有什麼稀奇的,我擁有的是盤古氏開天闢地所用的石塊、歷朝忠臣所用的飯碗,還有就是前代高僧用的萬年枴杖。
將軍聽了,驚歎不已,迫不及待地說:「啊,這才是真正珍貴的東西!禪師你一個出家人也用不著它們,不如賣給我好了。」
一休禪師爽快地答應了,但是補充道:「可是,每件沒有一千兩銀子的話,我是不會賣的。」將軍急忙答道:「就這麼說定了!禪師可不許反悔。」
為了防止夜長多夢,將軍叫侍從立即帶著銀子跟隨禪師回去取古董。一休禪師回到寺院,當著侍從的面,拿起寺門口抵門的那塊石頭、正在餵狗的破碗以及自己的破手杖遞給他,讓他帶回去給將軍。
侍從依言把三件東西呈給將軍,又如實說明了它們的來處。
將軍聽後非常生氣,便跑去找一休禪師理論道:「你身為禪師,我一心待你友善,為什麼要這樣欺騙、戲弄我呢?難道你就不怕我治你的罪嗎?」
一休禪師不慍不火,微笑著說道:「我沒有欺騙將軍啊。現在各地正在鬧饑荒,很多人都餓死了。將軍的三千兩銀子,我都拿去賑濟災民了,你救了那麼多人的性命,難道不是得了無價之寶嗎?」
一休禪師的聰明才智我們已經見識了,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位禪師的故事。
在一個城市裡,住著一個傻瓜,他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惱。
有一天,一位禪師來到這座城市,傻瓜便跑來向禪師求助。
「你的生命有什麼困境呢?」禪師問。
「我不喜歡別人把我看成傻瓜,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別人把我看成是聰明人呢?」傻瓜問。
「這非常簡單,從現在開始,不管任何事情,你都給予最多最無理的批評,特別是對那些美好的事情加以批評。七天以後,大家都會認為你是聰明人了。」
「就這麼簡單嗎?那我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