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說:「你過來,我告訴你。」黃檗走上前去,卻被百丈給了一巴掌道:「我以為你的鬍鬚是赤的,哪料更有一個赤須的胡人。」說完大笑。
塵勞迥脫事非常,
緊抱繩頭做一場。
不是一番寒徹骨,
爭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辟希運
形變性不變
「形變性不變」,變動的是外在的皮肉,不變的是內在的精神,也說明了萬物的無常與法性的永恆。禪師在嘻笑怒罵之間,道盡了禪的平凡與精妙。變與不變,有限與無限,我們該如何把握它呢?
天寶三年,敕令中使楊光庭前往司空山禮拜本淨禪師。到了寺中的禪師院,和禪師互致問候完畢,中使急切地說:「弟子生死事大,一心慕道,願和尚慈悲救度。」
本淨禪師婉言相拒:「大夫自京城來,那裡是帝王之地參禪悟禪的人特別多,應該在那裡參問,某甲老病一無知解。」
中使設禮再請。本淨禪師見他虔誠,就說:「中使是求佛還是問道?若求作佛即心是佛。若欲問道無心是道。」
中使不能領會,再次懇請禪師解說。
本淨禪師便又耐心地開示:「若欲求佛,即心是佛,佛因心得。若悟無心佛亦無佛。若欲會道,無心是道。」
中使大悟說:「京城大德都教導通過佈施、持戒、忍辱、苦行等求佛,今天禪師讓我明白,圓滿的智性是本來就具有的,本身就是清淨自如的,並不通過一些外在的形式得來。現在才知道以前是白用功了!」
禪宗的特色即在於心有所悟,若無會心法不可得;而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就明白此心原來不過是無。
巖頭禪師是唐代高僧,當時佛教盛行,在唐武帝時卻突然下令禁毀佛法,巖頭禪師聽說了這個消息只好縫製了一套俗裝,以備不測。
不久聖旨下來,強令僧尼還俗,有聲望的高僧還要被逮捕判刑甚至入獄。這可急壞了巖頭禪師,幸好他早已縫好了一套俗裝,於是他便穿上俗裝,戴了低簷斗笠,悄悄躲到一個師姑的佛堂裡。當時師姑正在齋堂吃飯,巖頭禪師便大搖大擺走進廚房,拿起碗筷開始盛飯。
這事正好被一個道童看見,他立刻把這事告訴了師姑,師姑來到廚房拿起棒子就要打,仔細一看卻發現是巖頭禪師,便說:「啊!原來是巖頭上座,你怎麼變形了?」巖頭不慌不忙答道:「形雖變,性卻未變。」
有一次,大彥禪師參見巖頭禪師時,巖頭禪師正在門前拔草。
大彥禪師故意戴著斗笠大搖大擺地走到他面前,用手敲敲斗笠對他說:「禪師還記得我嗎?」
巖頭禪師一看是大彥在捉弄他,於是抓起一把草就朝大彥禪師臉上打了過去,並且說:「世間變化無常,記不得了。」
大彥禪師仍緊追不放,說道:「世間無常,但法性不變,怎可不認賬?」
巖頭禪師一聽這話,當場又打了大彥禪師兩拳。
大彥禪師並不理會,整好行裝準備進法堂,巖頭禪師卻說:「已經寒暄完了,你就沒必要再進法堂了。」大彥禪師一聽,立刻轉身就走。
可是第二天早上大彥禪師卻又走進法堂。他剛進門,巖頭禪師立刻從法座上跳下來,一把抓住大彥禪師說道:「你快說,你快說,我的前帳在哪裡?」
大彥禪師也一把抓住巖頭禪師,說道:「就在師姑家的廚房裡,『形雖變,性卻未變』!」說罷,兩人哈哈大笑。
觀影原非有,
觀身一是空。
如采水中月,
似捉樹頭風。
攬之不可見,
尋之不可窮。
眾生隨業轉,
恰似寐夢中——
唐·王梵志
禪道遁形
精神與靈魂固然重要,但沒有了肉體它們便失去了最重要的依托。但肉體又不僅僅是二者的依托,它還是生命永恆不滅的證據。
深秋,道吾正在為師弟雲巖煎藥。藥鍋裡熱氣騰騰,秋風一吹,滿屋子裡全是藥味。
道吾盛了一小碗藥汁,回頭望望躺在床上的雲巖:「師弟,師弟,該吃藥了。」
雲巖微微睜開了眼睛。「師兄!拋掉了這個空殼子後,我們還能不能在什麼地方相見?」
道吾笑笑說:「不生不滅處,憑緣分相見吧!」
「你為什麼也這樣消極呢?」雲巖擺擺手說:「為什麼不說宇宙處處皆有緣,即使在任何地方都能相見,何必只限於不生不滅之處呢?」
聽到這些,道吾站起身來,拿了斗笠往外走去,雲巖低聲問:「拿斗笠做什麼?」
「遮風避雨,自有用處。」道吾停下腳步回答道。
「出了門,風雨一吹還不是就掉了,能有什麼用?」雲巖閉上眼道:「這肉身軀殼能有什麼用?生死無常一來,還不是要灰飛煙滅嗎?
「至少有些覆蓋,總會有些用處吧。」
雲巖似有所悟:「噢,人生這麼大,又能覆蓋多少呢?」
道吾笑道:「師弟,雖然人生空虛,沒有什麼可留戀的,但至少也要無牽無掛地活出一點味道來,這樣才能有一點生命永恆不滅的意義!」
雲巖默默起身下床,從抽屜裡拿出茶葉,放在茶爐裡並加滿了水。
道吾看到後趕快走過來扶住他:「你想做什麼,病沒好怎麼能下床?快回去躺下!」
「我要煎茶。」
「煎茶?給誰吃?」
「有一個人要吃。」雲巖喏喏答道。
「那他為什麼不自己煎?」道吾有些驚訝。
「還好,我有這副空殼子在!也想活出點味道來。」
蒸沙擬作飯,
臨渴始掘井。
用力磨碌磚,
那堪持作鏡。
佛說元平等,
總有真如性。
但自審思量,
不用閒爭競——
唐·寒山
禪無處不在
參禪打坐離開生活,還有何用?日常生活的搬柴運水,喝茶吃飯,無不蘊藏無限的禪機。我們要讓自己享受到人生的幸福,就要體會到日常一言一行的樂趣。
趙州禪師非常注重生活中的佛教,處處從生活裡表現他的禪風。
有幾位學僧前來問禪,第一位學僧問道:「弟子初入叢林,請求老師開示!
趙州禪師不答反問道:「你吃粥了嗎?」
學僧回答道:「吃粥了。」
趙州禪師指示道:「洗缽孟去!」
第一位學僧因此開悟。
第二位學僧前來問道:「弟子初入叢林,請求老師不吝開示!
趙州禪師不答反問道:「來多久了?」
學僧回答道:「今天剛到。」
趙州禪師再問道:「吃過茶沒有?」
學僧回答道「吃過了。」
趙州禪師指示道:「到客堂報到去。」
第三位學僧因在趙州禪師住的觀音院參學十多年,所以也上前問道:「弟子前來參學,十有餘年,不蒙老師開示指導。今日想告假下山,到別處去參學!」
趙州禪師聽後,故作大驚道:「你怎可如此冤枉我?自從你來到此地,你每天拿茶來我為你喝:你端飯來我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頂禮,我低頭,哪一處我沒有教導你?怎麼能胡亂冤枉我?」
學僧聽後,不由得用心苦參禪師話的深意。趙州禪師在一旁提醒道:「會就會了,假若用心分別,思維則離道遠矣!」
學僧似有所悟,問道:「如何保住呢?」
趙州禪師指示道:「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尋師認得本心源,
兩岸俱玄一不全。
是佛不須更覓佛,
只應如此更忘緣——
唐·龜山正原
知錯就改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工作,就難免會犯錯誤,而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當別人犯了錯誤時,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加以對待,給他反省改過的機會。修行學佛之人主張發菩提之心,心胸寬廣,慈悲濟世救人,以行善為根本,使眾生從生死苦海之中得以超脫。
唐代著名的智舜禪師一向在外雲遊參禪。
有一天,在山上林中打坐,忽然看見一個獵人,打中了一隻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著這隻虎口逃生的小生命。
不一會兒,獵人跑來向禪師索要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智舜禪師非常耐心地開導獵人:「它也是一條生命,放過它吧。」
獵人說:「你要知道,那只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哩!」
獵人一直和智舜禪師糾纏,禪師沒有辦法,立即拿起行腳時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貪婪的獵人,並且說:「這兩隻耳朵,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以拿去做一盤菜了。」
獵人大驚,終於覺悟到打獵殺生是殘忍的事情。
為了救護生靈,不惜割捨自己的身體,這種「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德性,正是禪師慈悲的具體表現。禪者,不單純是逃避社會,遠離人群,禪者更要具有捨己救人的精神,從智舜禪師割耳救野雞的行為可見一斑。
有位信徒前來拜訪趙州禪師,由於沒有準備供養他的禮品,就帶著歉意地說:「我空手而來!」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問說:「禪師!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麼啊?」
「那麼,你就帶著回去好了。」趙州禪師回答說。
信徒更是疑惑了,問:「我什麼都沒有,帶什麼回去啊?」
趙州禪師說:「你就帶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趙州禪師話語中的禪機,滿腹疑惑,不禁自言自語:「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啊?沒有的東西怎麼好帶啊?」
趙州禪師這才開示信徒:「你不缺少的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禪師!就請您明白告訴我吧!」信徒仍然疑惑不解。
趙州禪師說:「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禪性,但你並不缺禪性。要把去惡行善的心提起,要把爭名奪利的心放下:作為一個正常人,最根本的就是要認識到行善是自己份內的事情,止惡是自已應盡的責任,何況你是一個禪者,一個有修行的人啊。」
人生來就是奉獻自己的,能為他人作貢獻的,這樣的人生是高尚,是值得人們永世銘記的。
佛陀過去未成道時,是乾陀尸利國的王太子。太子遇到一位聖明的大師,於是拋棄了榮華富貴,拜大師為師,和大師的弟子一起在山中修道。
這幾天一直下著大雪,大師和五百弟子在石室裡靜心修道。他們用神通力看見山谷中有一隻母虎,剛生下七隻小虎,母虎緊緊抱著幼虎躺在雪地上,用自己的體溫幫小虎取暖,一刻都不敢離開,它怕一離開,七隻小老虎就會凍死了。
北風越吹越強勁,雪越下越大,一連下了三天。母虎又餓又冷,虛弱得一點力氣都沒有,快要昏死過去。
母虎心想:「不如把小老虎吃了吧!」正張開大口卻想到:「它們畢竟是我的親生孩子啊!」只好用最後一點力氣忍著飢餓和內心的煎熬,祈禱大風雪趕快過去,但忍著忍著,母虎就快撐不住了。
大師看到這種情況,心生不忍,就對弟子們說:「你們誰能夠捨棄自己的身體,去救濟飢餓的老虎呢?」
太子聽到老師的話,馬上說:「我去吧!今天正好完成我多年的願望。」
大師問:「太子學佛的時間很短,為什麼會忽然發揚自己的慈悲心捨棄身體呢?」
太子回答:「弟子在過去世留下決心,我願意捨棄一千個身體,以救濟受苦難的所有生靈。現在弟子已經捨棄過九百九十九次了,今天再捨棄一個,就可以完成我的願望,希望老師替我歡喜。」
大師說:「太子的志向宏大,功德很高,一定會先成佛,成佛以後,希望你回來帶著我修道。」說完太子就獨自走出室內,來到深谷上方的懸崖邊,對大家告別:
「我今天捨棄身體,希望大家帶著歡喜的心情,不要阻止我,應該替我高興。」
大師和五百位弟子送太子到懸崖邊,聽到這話都紛紛掉下眼淚。
太子在眾人面前發下宏大的誓願:「我今天捨棄身體,希望所累積的功德可以讓我盡快成佛,解救受痛苦煩惱的眾生。」接著又說:
「你們把我剩下的骨頭舍利子安置在一個塔裡,任何人只要來到塔前誠心供養,不管小病大病,不用一百天,一定治好。如果我所說的話會真正實現,天空馬上就下香花雨。」
說也奇怪,太子話剛說完,天空中忽然出現許多香氣撲鼻的白色曼陀羅花不斷落下,像下雨一樣。大家看到這種情形都感到不可思議。
這時,太子解開衣服,縱身跳下懸崖。老虎得到一具菩薩的肉,母子都活了過來。
懸崖上所有人看見太子被老虎吃了,骨頭肉片散亂一地,不由得大聲號哭,聲音震動整個山谷。天上眾神看到這樣的景象,深深為太子的慈悲而感動,他們一面吹奏著仙樂,一面說著:
「好啊!這真是大慈悲而且有情意啊!」
國王和王后知道了這件事,趕忙帶著妃子和大臣來到山中。一看到地上散落著太子的骨頭,國王悲痛不已,放聲大哭;王后趴在太子的屍體上,哭到整個人快昏厥過去;太子妃跪著前進,把太子的頭扶起,一邊整理他的頭髮,一邊流淚說:
「我寧願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我的丈夫變成這樣。」
所有人都哭哭啼啼的,為太子的死感到傷心。
群臣對國王說:「太子發揚自己的慈悲心,用肉體佈施,救濟煩惱痛苦的生靈,這種義行不是那種因為命運不佳或因怨念逼迫而死的可以相比,我們應該好好供養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