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和尚笑著對他說:「孩子,你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有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給他們怎樣解釋,都不可能使他們真正明白重要的道理,就只好隨他們去了。」
少年滿懷虔誠地聽著,臉上沒有絲毫得意之色。
智和尚接著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義嗎?」
少年回答說:您是不是說,在我感到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些狂喜也會變得平淡一些?」
智和尚微微點頭,接著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智和尚兩眼發光,繼續說道:「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
少年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地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
智和尚哈哈大笑:「阿彌陀佛,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著你以後慢慢品味吧。」
少年說:「這句話的含義,我一時體會不出。但這四句話之間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用什麼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
智和尚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閱歷。」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後叩首告別。
後來少年變成了壯年,又變成了老人。再後來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後,人人都還時時提起他。人們都說他是一位智者,因為他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給每一個見到過他的人帶來了快樂。
一個年輕人,基於「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鬱鬱心態,終日深覺自己過得十分不快樂,周圍的友人看到他的這種情形,都十分熱心地提供許多快樂秘方,或是推薦知名的心理醫生,希望能改善年輕人的心情,但均未能奏效。
經過好長時間的折騰,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憂鬱症狀已然絕望,索性放棄尋訪名醫,找了一處山,打算將自己放逐於山野之間,就此終老一生。一日,正當這個年輕人皺著眉頭沿著一道山澗踱步,雙眼的餘光驀然發現有位中年和尚坐在溪水中的一塊石頭上。
「在這人跡罕至的深山裡,怎麼還會有其他人呢?」一年輕人詫異地打量著那個中年和尚,這一看之下,使得年輕人更是驚奇不已。他發現坐在溪中石頭上的和尚,眉宇之間充滿慈愛安詳的神色,眼光極其柔和地望著潺潺的溪水,週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令人感覺十分愉悅的非凡特質。
年輕人仔細地想了想,認為一直困惑自己的問題,或許可以從此人的身上獲得答案,當下便衝口而出:「嘿!你為什麼看起來是那麼的喜悅?」
中年和尚絲毫沒有遭到驚嚇的反應,轉頭看了看年輕人,眼光中充滿智慧地答道:「想要讓自己心靈平靜、獲得無限快樂,先要懂得『以水為師』……」
年輕人不懂為什麼平淡無奇的水,可以發揮如此神奇的效能?接著又開口提出心中的疑問。
和尚開始告訴年輕人其中的奧秘哲思:「水,是萬物的根源,充滿無限生命的可能。水,不具固定形態,隨方就圓,可依任何容器改變它的外形,深諳圓融之道。水,利於萬物而不居功,為善而不欲人知。水,能潔淨萬物,卻不與之同流合污;借由三態變化,永遠保持純真本性而不變。水,看似柔弱無比,但卻是大自然中最強大的力量。水,服從自然法則,哪裡卑下,就往哪裡去,擁有謙沖美德。」
為什麼世人常常幹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卻不願幹那些利己利人的事呢?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才應該是人生的真諦。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無相禪師照實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佔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給其他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的開導道:「回轉自己的功德以趣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故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地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胡,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萬事無如退步休,
本來無證亦無修;
明窗高掛菩提月,
淨蓮深栽濁世中——
宋·慈受懷深
執象而求
速度是時間與空間的轉換,真正的禪師可以不昧時空。他給弟子們留下的是其參禪悟道的精神,而不是其行為,精神是模仿不到的。這些也正是禪的精髓所在。
承德寺的僧眾非常敬仰善昭禪師,三番幾次要善昭禪師去那裡當住持。禪師厭煩俗務不願去,不得已之下對眾弟子說:「我怎麼能夠丟下你們去做住持呢?如果帶你們去,你們又都趕不上我。」
有一個弟子便向前說:「師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80里。」
禪師搖搖頭,歎了口氣說:「你走得太慢了,趕不上我。」
另一個弟子高興地喊道:「我去!我一天能走120里路!」
禪師還是搖搖頭說:「太慢了!太慢了!」
徒弟們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麼程度。這時有位弟子慢慢地走出來向善昭禪師叩首道:「師父,我跟您去。」
禪師問:「你一天走多快?」
那弟子說:「師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禪師一聽,微微點頭道:「很好!那我們現在就走吧!」
說完,善昭禪師就坐在法座上微笑著圓寂了。那個弟子也恭恭敬敬地站在法座旁立化了。
臨濟禪師禪功高深,已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對弟子們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這一天臨濟禪師意識到自己即將圓寂,於是他召集眾弟子說:「我西去後,你們不可讓正法也隨著滅卻!」
大弟子惠然立即表明態度說:「身為您的弟子,我們決不會將師傅的正法滅卻,我們會謹記在心。」眾弟子聽後也一致表態。
臨濟禪師看到這些點了點頭,然後問:「那麼,假如日後有人問起我的禪法是什麼,你們如何作答?」惠然馬上學著臨濟禪師教導他們的方法,高聲大喝!臨濟禪師臉色一沉,非常不以為然。
他歎了一口氣說道:「真沒想到,我的正法卻會在你們這些大喝一聲的人那裡滅卻,你們真讓我失望!」說完,臨濟禪師端坐在法座上悄然圓寂。
看到臨濟禪師已經離去,惠然傷心不已。他對大師的言行感到非常不解,於是對大家說:「師傅平時教導我們時都大喝一聲,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學著他也大喝一聲呢?」
眾弟子正在犯疑,這時臨濟禪師突然開口搭話了,他說:「我吃飯你們能當飽嗎?我死你們能代替嗎?」弟子們聽後急忙跪拜在地。
大弟子惠然請求說:「師傅!弟子不明白您的教誨,請不要著急離開,再多給我們一些開示吧!」
臨濟禪師卻突然大喝一聲道:「我才不給你們留下模仿的機會!」說完,臨濟禪師真的圓寂了。弟子們呆在那裡,禪師的話久久在耳邊迴盪。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來時歡喜去時悲,
合眼朦朧又是誰?——
清·順治
種因得果
現實生活中天堂和地獄並不存在,我們沒有理由去相信。但是天堂般的生活我們曾憧憬過;地獄般的感受我們曾經歷過。但為什麼沒有用心去體會它們的存在呢?這一切是可以改變的!
有個小和尚總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燒水、做飯、打禪,瑣碎的事太多。有一次,他向禪師訴苦,禪師就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人死後,去了閻羅殿。他到了那裡,看到那裡生活非常安逸。這個人想:我活著的時候生活太辛苦了,現在我死了,終於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沒有別的事情,也不用每天辛苦地工作了,這樣的生活實在是太好了!這簡直就是天堂!
然後,他向負責人問道:「這裡是地獄嗎?我實在難以想像地獄居然是這樣好!」一負責人說:「沒錯,這裡就是地獄!在這裡你什麼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過一段時間你就知道這才是真正的地獄。」
這個人心想:怎麼會呢!這裡天天山珍海味,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還有舒適的床鋪,想睡多久就睡多久,從來沒有人管。早知道這樣,我早就不活了,活著還不如死掉呢!
於是他就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樂得像個神仙。可是時間長了,他就覺得十分寂寞和空虛,於是他去找負責的人,說道:「我每天除了吃飯就是睡覺,和豬有什麼區別?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了,你還是給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點我也願意。」
負責人答道:「這裡從來就沒有工作,想要什麼只要一想,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不能得到!」那個人沒有辦法只好回去了,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又去找那個負責人,說道:「我不想在這裡住了,這種生活實在是難以忍受,你還不如讓我下地獄!」
負責的人說:「已經告訴過你了,這裡本來就是地獄,你還以為這裡是天堂呢?實在是太笨了!這才是真正的地獄。」
故事講完了,禪師問小和尚:「現在你還覺得生活太辛苦嗎?」
小和尚答道:「弟子明白了。」
還有一個關於懷德大師的故事。懷德大師帶著小和尚雲遊四方。這一天兩個人沿著一個山間小路往前走,感覺又困又累。突然發現前面一個老人背著一個看起來非常沉重的包袱往前走。懷德大師忙拉著徒弟趕過去說:「老人家,我們幫你拿一會兒東西吧!」
懷德大師和徒弟幫老人拿了一段距離的包袱,恰巧老人的兒子趕車來迎接自己的父親,就讓他們師徒搭上了順路車。
小和尚的臉這才由陰轉晴。
懷德大師開導他說:「有因才有果。幫助別人就是強大自己,幫助別人也就是幫助自己。比如你幫助別人提了東西,你能耗費了自己的體力,耽誤自己的時間;但是,你現在就不用自己趕路了。」
看著徒弟似懂非懂的樣子,懷德大師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餚,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狂歡的跡象。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四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食物、刀、叉與那些四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裡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這位參觀者困惑了一下子。他懷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裡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四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喂對面的人,而且也被對方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最後,懷德大師說:「這個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且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
生活中的得與失就像山谷中的回聲,你付出什麼,你就能夠得到什麼。所以善待自己的情感你也就能夠得到真情的回報。
禪為金剛鐵,
能遮煩惱箭。
雖未得無餘,
涅槃分已得——
《大智度論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