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指歸 第13章 尋本溯源 (1)
    禪宗史的真歷史與假歷史

    禪宗史的一個新看法

    楞伽宗考

    《壇經》考

    荷澤大師神會傳

    禪學古史考

    禪學古史考

    印度人是沒有歷史觀念的民族,佛教是一個「無方分【空間】無時分【時間】」的宗教。故佛教的歷史在印度就沒有可靠的記載。去年【1927】的夏間,我在上海美國學校的中國學暑期講習會內講演了四次《中國禪宗小史》。聽講的有兩位印度人,他們聽我講「慧能死於西曆713年,……道一死於788年,……百丈懷海死於814年,……丹霞天然死於824年,……」覺得十分奇怪。他們後來到我家裡閒談,說起此事,認為中國民族特別富於歷史觀念的表現。他們說:「怎麼連佛教和尚的生死年代都記的這樣清楚詳細!」

    關於禪學在古代的傳授,史料很殘缺;我們沒有法子,只能在中國舊譯的禪法書及其序跋裡面鉤出一點比較可信的材料,使人知道古代佛教徒的傳說裡的禪法傳授史是個什麼樣子。

    古代翻譯的禪法諸書,舉其重要的,約有下列各種:

    【1】《道地經》一卷【縮刷《藏經》暑六】

    「天竺須賴孥國三藏僧伽羅叉,漢言眾護,造。」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約西曆148—170】譯。凡七章。

    【2】《大安般守意經》一卷【宿五】

    安世高譯。舊錄作一卷。今縮《藏》所收乃是康僧會與陳慧注本,注文與經文混合,故分二卷。

    【3】《禪行三十七品經》一卷【宿八】

    【4】《禪行法想經》一卷【宿八】

    以上均安世高譯。安世高還有《大小十二門經》各一卷,也是禪書,今不存。

    【5】《小道地經》一卷【暑六】

    後漢支曜【約185年】譯。

    【6】《禪要經》一卷【暑六】

    在後漢錄,譯人不詳。

    【7】《修行道地經》七卷【暑六】

    眾護【僧伽羅叉】造,西晉三藏竺法護譯。跋作六卷二十七品,今本有七卷三十章,而且只有二十九章。南條文雄說,末三品依《法華經》。大概此三品是後來加入的。序題「《瑜迦遮復彌經》,晉名《修行道地》」。跋言太康五年【284】二月二十三日譯成。

    【8】《坐禪三昧法門經》二卷【暑六】

    僧伽羅剎造。姚秦鳩摩羅什【402—412】譯。

    【9】《禪法要解經》二卷【暑六】

    【10】《思惟略要法》一卷【暑六】

    【11】《菩薩訶色慾法》一卷【暑六】

    以上都是鳩摩羅什譯的。

    【12】《禪秘要法經》,三卷【宿五】

    鳩摩羅什譯。首行有「後秦弘始年……譯」字樣……

    此書乃眾家所造。《高僧傳》七,《僧敏傳》云:「《禪法要》三卷,始是鳩摩羅陀所制,末是馬鳴所說,中間是外國諸聖共造。」僧格序文中說的更詳細:

    ……尋蒙【鳩摩羅什法師】抄撰眾家禪要,得此三卷。初四十三偈是鳩摩羅羅陀法師所造。後二十偈是馬鳴菩薩所造也。其中五門是婆須密,僧伽羅叉,漚波崛,僧伽斯那,勒比丘【疑是「脅比丘」之誤】,馬鳴,羅陀《禪要》之中抄集之所出也。六覺中偈,是馬鳴菩薩修習之以釋六覺也。初觀淫恚癡相及其三門,皆僧伽羅叉之所撰也。息門六事,諸論師說也。

    【序文見僧祐《出三藏記》九】

    【13】《修行方便禪經》四卷【即所謂《達磨多羅禪經》】【藏八】

    達摩多羅與佛大先造。東晉佛陀跋陀羅在廬山【約410年】譯,慧遠作序。序尾有一行云:「《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

    【14】《五門禪經要用法》一卷【暑六】

    「佛陀蜜多撰,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424—440年】譯。」

    【15】《治禪病秘要法》二卷【宿五】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跋言孝建二年【455】譯成。

    以上譯出的禪法書,是依時代的先後排列的。我們可以作一表如下:

    第二世紀的晚年

    安世高譯《道地經》、《大安般經》等。

    第三世紀的晚年

    284年,竺法護在敦煌譯《修行道地經》的全文。

    第五世紀的初期

    鳩摩羅什在長安譯各種禪經。【約在404年】

    佛馱跋陀羅在廬山譯《達摩多羅禪經》。【約在410年】

    曇摩蜜多在建業譯《五門禪經》。【約在450年】

    這表上可以看出印度禪法逐漸輸入中國的歷史。安世高等譯的書,都很簡略,不很容易懂得。故《道地經》有道安等的章句,而《安般經》有道安的注及陳慧等的注本。法護譯的是僧伽羅叉的全文,但其書遠在敦煌,又不久即遭大亂,似乎不很流通。故五世紀初年慧遠作《禪經》序云:

    每慨大教東流,禪數尤寡。三業無統,斯道殆廢。頃鳩摩耆婆【即鳩摩羅什,kumarajiva】宣馬鳴所述,乃有此業。雖其道未融,蓋是為山於一簀。……

    故其時僧叡序羅什所出《禪經》云:

    此士先出《修行》,《大小十二門》,《大小安般》,雖是其事,既不根悉,又無受法。學者之戒,蓋闕如也。……

    以此推知禪法之推行是5世紀以後的事。5世紀初期,北有羅什,南有慧遠,其所出諸書又都是提要鉤元的書,故印度的禪法遂稍稍流行於中國。

    據近代學者的考證,釋迦牟尼大概生於紀元前6世紀【約560年】,死於前5世紀【約480年】。故鳩摩羅什時代上距釋迦不過八九百年,可算是「去古未遠」。這八九百年中的傳說之中,含有一些史料,其可信之程度總稍勝於後世的種種傳法說。故我們研究印度禪學的傳授,應該先研究這些較古的史料。

    佛教禪法的來源很古,《奧義書》【Upanishads】中已有禪定之法,其名為「瑜伽」【Yoga】【看忽滑谷快天《禪學思想史》上卷,39—52頁】;此種書在佛教產生時已成為很有勢力的經典,故佛教不免受他的影響。數論一派【Sankhya,印度六家哲學之一】也注重「瑜伽。」稍後起之瑜伽一派【六家之一】,更把禪定作為主要的修行法門,故其學派即稱瑜伽【看忽滑谷快天同書上,66—84頁】。

    佛教之禪法也名為「瑜伽」,習禪者名為「瑜伽遮羅」,禪法名為「瑜伽遮羅布迷」,即是「瑜伽師地」,譯言「修行道地」。故法護譯的僧伽羅叉的《修行道地經》序題:

    《瑜伽遮復彌經》,晉名修行道地。

    故廬山譯出的《達摩多羅禪經》序末說:

    《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

    僧祐記錄此經,也說:

    《禪經修行方便》二卷。一名《庾伽遮羅浮迷》,譯言《修行道地》。

    一名《不淨觀經》,凡有十七品。

    可見僧伽羅叉的書,和達摩多羅與佛大先合作的書,都叫做《瑜伽遮羅布迷》【Yogāchārabhūmi】都可譯作《瑜伽師地論》。【《高僧傳》二,《佛陀跋陀羅傳》,他譯有《修行方便論》,本不稱「經」也】。

    南條文雄的「明藏目錄」於《道地經》下注原名為Margabhumi,又於《修行道地經》下注原名為karyamārgabhomi,又於《達摩多羅禪經》下注原名為DharmataraDhyana—sutā,這都是出於臆測的,全沒有根據。

    這個書名關係不小。我們因此可以知道這時期的禪法上承《奧義書》,中間與外學勝論派及瑜伽派相關,下接唯識宗的瑜伽師地。

    漢晉時代譯的許多禪法書之中,從不提及無著【Asanga】弟兄之名。大概無著弟兄的時代很晚,其年代約在第4或第5世紀。Peri說他們的年代在280至360年之間,似乎還過早【參考Eliot,HinduismandBnddnism,Vo1.Ⅱ.P.65】。他們不過是「瑜伽遮羅」的後起之秀。試取無著的《瑜伽師地論》【玄獎譯本】與法護、羅什、佛陀跋陀羅諸人譯的各種《瑜伽師地論》相比較,便可知道他們的內容大致相同,演變的線索也很明顯。不過無著所造更多煩瑣的分析,遂成為唯識的煩瑣哲學。更進一步,便成了下流的密宗了。

    在中國方面,賴有中國古代思想的抵抗力,這種煩瑣的分析同中國人的頭腦不能相容。中國的文字也不配玩這種分析牛毛的把戲,故5世紀以下的禪學趨勢便是越變越簡單,直到呵佛罵祖而後止!中間雖有玄奘、窺基的大賣氣力,而中國思想終走不上唯識的煩瑣哲學上去;雖有不空、金剛智同許多帝后的提倡,而中國居然不曾墮落成為真言宗與喇嘛教的國家。

    這兩種趨勢可以表示如下:

    佛教的禪法變煩瑣的趨勢—唯識—密宗

    古印度的瑜珈

    勝論—瑜珈派變簡易的趨勢—中國的禪宗

    這是後話,表過不提。

    我們現在要研究古禪學的傳授略史。廬山譯出的《禪經》有小序云:

    ……佛滅度後,尊者大迦葉,尊者阿難,尊者末田地,尊者捨那婆斯,尊者優婆崛,尊者波須密,尊者僧伽羅叉,尊者達摩多羅,乃至尊者不若密多羅,諸持法者,以此慧燈次第傳授。我今如是所聞而說是義。

    此是佛大先的口氣,故有達摩多羅而無佛大先自己。我們應該先考定佛大先的年代。

    佛大先即佛陀斯那【Buddhasena】。《禪要秘密治病經》有後記云:

    河西王從弟大沮渠、安陽侯,于于闐國衢摩帝大寺,從天竺比丘大乘沙門佛陀斯那。其人天才特拔,諸國獨步;誦半億偈,兼明禪法;內外綜博,無籍不練。故世人鹹曰「人中師子」。沮渠親面稟受,億誦無滯。以宋孝建二年【455】九月八日,於竹園精舍書出此經,至其月二十五日訖。尼慧(左三點水右睿)為檀越。【《出三藏記》九】

    據《開元釋教錄》四:

    安陽侯沮渠京聲,即河西王蒙遜從弟,……少時嘗度流沙,到於填國,於瞿摩帝大寺遇天竺法師佛陀斯那,安陽從之諮問道義。……以茂虔【即牧犍】承和年中譯《禪法要解》一部。

    《高僧傳》二,《曇無識讖傳》後附《安陽侯傳》,也說他從于闐高昌東歸,回到河西,即譯出《禪要》。又說:

    又偽魏吞併西涼,乃南奔於宋。……初出《彌勒》、《觀世音》二觀經。……後竹園寺慧(左三點水右睿)尼復請出《禪經》。安陽既通習積久,臨筆無滯,旬有七日,出為五卷。

    沮渠王國被滅時在承和七年,當宋元嘉十六年己卯【439】。其譯《禪經》,在宋孝建二年【455】。《開元錄》記載有誤。也許他在河西,曾譯初本;後在南方受請,又重譯一本,故十七日而譯成。沮渠蒙遜開國在401年;《僧傳》說安陽侯少時在于闐見著佛大先,大概佛大先當400年時還生存。

    此說頗多旁證。《高僧傳》三,《智嚴傳》中說:

    智嚴……周流西國,進至罽賓,入摩天陀羅精舍,從佛馱先比丘諮受禪法。漸染三年,功逾十載。佛馱先見其禪思有緒,特深器異。

    智嚴與佛陀跋陀羅同回中國,《僧傳》二說:

    佛馱跋陀……少受業於大禪師佛大先。先時亦在罽賓,乃謂智嚴曰:「可以振維僧徒,宣授禪法者,佛馱跋陀其人也。」

    他們到長安時,鳩摩羅什已在長安,當5世紀的初年。這都可證佛大先當400年時還生存。他的及門弟子到中國的有三人:

    佛陀跋陀羅【死於429年,年71】

    佛大先智嚴

    沮渠京聲【死在455年以後】

    其次,我們要考定佛大先以上的幾個人的年代。慧觀序《修行地不淨觀經》云:

    此一部典名為《具足清淨法場》。傳此法至於罽賓,轉至富若蜜羅,亦盡諸漏,具足六通。後至弟子富若羅,亦得應真。此二人於罽賓中為第一教首。

    富若蜜羅去世已來五十餘年,弟子去世二十餘年。曇摩多羅菩薩與佛陀斯那俱共諮得高勝,宣行法本。佛陀斯那化行罽賓,為第三教首。有於彼來者親從其受法教誨,見其涅槃時遺教言:「我所化人眾數甚多,入道之徒具有七百。」富若羅所訓為教師者十五六人,如今於西域中熾盛教化,受學者眾。

    曇摩羅【依上文當作曇摩多羅】從天竺來,以是法要傳與婆陀羅,婆陀羅與佛陀斯那。佛陀斯那愍此旃丹【震旦】無真習可師,故傳此法本流至東州。……【《出三藏記》九】

    慧觀是鳩摩羅什的弟子,又與佛陀跋陀羅同在建業道場寺,死於宋元嘉中。他的史事知識大概是從這兩個大師得來的,故有可信的價值。他說的罽賓一派的世系都是幾十年間的事,故更可信。罽賓的三世教首是:

    富若密羅——富若羅——佛大先【佛陀斯那】

    又有從天竺來的一支:

    曇摩多羅【即達摩多羅】——婆陀羅——佛大先

    考僧祐《出三藏記集》十二有薩婆多部的世系表兩種。一種是僧祐所輯,一種是「長安齊公寺薩婆多部佛大跋跎羅師宗相承」世系,其中有可與慧觀所記相印證的,今列表如下:

    薩婆多部記

    【1】僧祐所記

    【49】弗若蜜多羅漢【衍漢字】

    【50】婆羅多羅

    【51】不若多羅

    【52】佛馱先

    【53】達摩多羅菩薩

    (2】齊公寺本

    【無】

    【48】婆羅多羅

    【44】不若多羅

    【49】佛大先

    【50】曇摩多羅

    慧觀所記

    富若蜜羅

    婆陀羅

    富若羅

    佛陀斯那

    曇摩多羅

    慧觀又說:

    富若蜜羅去世已來五十餘年,弟子【富若羅】去世二十餘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