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滿天悟禪機 第25章 中篇:藝彩紛呈 (11)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官至太子太師。工書,尤以楷書聞名。初學王羲之,後師顏真卿、歐陽詢,用筆遒健,字體結構俊秀嚴緊、剛勁有力,尤以骨力勝人一籌,其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故後人將他與書法家顏真卿並稱為「顏筋柳骨」。

    柳公權的楷書,書體開展,中宮密集,重心偏高,而以撇、捺等加以支撐,給人以峻秀之感,法度極為森嚴;「柳體」起筆、收筆無法則可尋,頓挫提按也沒有規矩可依;其筆大體均勻,且稜角分明。

    柳公權學「顏體」,一變寬博豐潤而為緊峭峻秀,化凝重端正為犀利遒健,偏重骨力,給人以「俊俏英偉」之感,故有「顏筋柳骨」之譽。北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評其書云:「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失能,蓋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一家。」

    他博覽群書,才華出群,出口成章,對答如流。一次陪文宗到未央宮,轎車剛停,文宗就令他以數十言頌之。公權一視,出口成章,左右逢源,言辭流利優美,無不驚歎。文宗又笑著說:「卿再吟詩三首,稱頌太平。」公權毫無難色,慢步高歌,七步三首,文宗感歎地說:「曹子建七步成詩,卿七步詩三首,真乃奇才也。」

    柳公權歷經了唐朝德、順、憲、穆、敬、文、武、宣、懿十代皇帝,官至太子太師、紫光祿大夫上柱國、河東郡開國公。鹹通六年逝世,享年88歲,葬於耀縣阿子鄉讓義村,墓前有清·乾隆陝西巡撫畢源立碑,上書「唐太子太師河東郡王柳公權墓」。

    《神策軍碑》是柳公權楷書的代表作之一。此碑結體佈局平穩勻整,保留了左緊右舒的傳統結構。運筆方回兼施、運用自如;筆畫敦厚方正、沉著穩健,表現了柳體楷書渾厚、開闊的典型風格。正如岑宗旦《書評》云:「【柳書】如轅門列兵,森然環衛。」清·孫承澤跋文說:「柳學士所書神策軍紀聖德碑,風神整峻,氣度溫和,是其生平第一妙跡。」

    《玄秘塔碑》是柳公權的代表作,其體中宮緊密,四周疏放,筆書向內攢聚,向外輻射,撇高捺低,表現出靜中有動的超逸姿態。

    其書初學王羲之,後融北碑方筆於楷書,取「歐體」之密瘦硬險峻,又削減「顏體」之肥厚豐滿;結體中宮緊縮,四角寬博開張;用筆瘦硬挺勁,骨峻氣宏,自成一家,人稱「柳體」。

    柳公權的書法遒勁俊媚,用筆、結體都有其獨到之處。他在用筆方面非常注重法度,講究「精確千脆、一絲不苟」,尤其對筆畫的始末筆端特別注重,方落、圓收,或方圓兼施,以求準確無誤。其字短線渾厚有力,長線剛挺有質,似有彈性。挑、鉤、折等用筆自如,鋒出銳利,有「勢不可擋」之態;此外,柳體運筆多用中鋒,以腕力行之,故線條純厚、質樸蒼勁,可謂「筆正」之典範。

    柳公權的書法尤以楷書為佳,其筆法、結構已達爐火純青之地步,對當時以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據史書載,當時的公卿大臣家的碑刻墓誌如不是「柳體」所書就以為不孝,足見其影響之大。

    【6】張旭

    張旭,唐朝大書法家。字伯高,吳郡【治今江蘇蘇州】人,官至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他擅長「狂草」,號稱「草聖」。因其為人性格豪放,好飲酒,善寫詩,與當時著名詩人李白、賀知章等人交往甚密,人稱「酒中八仙」。唐人好以書飾壁,相傳張旭往往大醉後呼叫狂走,然後揮筆狂寫,故人世呼「張顛」。其草書「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意蘊超妙,行筆非凡。

    張旭的書法,初學「二王」,端正謹嚴,規矩至極,傳世《郎官石柱記》可見其楷法筆法;然而,最能代表其書法創造性成就的,則是他的狂草作品。其善於生活中觀察體悟,據其自稱,他的書法是見公主與擔夫爭道而得其意〔大意謂「略甚狹窄而又勢在必爭,妙在主次揖讓之間能違而不犯」【典出唐代李雄《國史補》】,從而領悟到書法的結構布白「進退參差有致,張弛迎讓有度」的書法意境——此即所謂「擔夫爭道」之典故由來。〕,後觀公孫氏舞劍而得其神,自此書藝大進。

    張旭,人稱「張長史」。其母陸氏為初唐書家陸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孫女。陸氏世代以書傳業,有稱於史。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號稱「吳中四士」。

    《肚痛帖》是張旭狂草的代表作,此帖寫得縱橫飛揚,精靈跳躍,猶如靈兔奔走,疏狂的筆法使字形結體動盪,但通篇看去卻很平穩。《古詩四帖》以其嶄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氣魂開雄偉壯闊之篇章。

    高適在《醉後贈張旭》贊云:「興來書自聖,醉後語尤顛。」杜甫亦云:「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尾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張旭狂草,出乎天性,而力運自發,宛如天成。

    歐陽修《集古錄》:「旭以草書知名,而《郎官石記》真楷可愛。」豐道生跋:「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宣和書譜》中評說:「其名本以顛草,而至於小楷行草又不減草字之妙,其草字雖然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

    他精工楷書、草書,尤以草書著稱。他的書法得於「二王」,而又獨創新意。楷書《郎官石柱記》,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展現楷書之精妙。

    舊時,常熟城內曾建有「草聖祠」,祠內有一副楹聯,云:「書道入神明,落紙雲煙,今古競傳八法;灑狂稱草聖,滿堂風雨,歲時宜奠三杯。」可見其書法之精湛。

    書法大家顏真卿曾向他請教筆法,懷素繼承和發展了他的草法,後以「狂草」得名,對後世影響很大。其草書與李白詩歌、裴旻劍舞並稱為「三絕」。

    唐·韓愈竭力推崇其書,在《送高閒上人序》中稱:「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失,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

    張旭狂草,筆墨縱橫,然能左右逢源、游刃有餘。《宣和書譜》云:「其草字雖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無一點畫不該規矩者,或謂張顛不顛是也。」此言或許最為恰當。

    其書博大清新,縱逸豪放之處,遠超前代,頗具盛唐氣象。傳世書跡除楷書《郎官石柱記》外,草書有《肚痛帖》、《古詩四巾占》等較為著名。

    4宋元時期

    【1】蔡襄

    蔡襄,宋代傑出書法家,「宋四家」之一。字君謨,興化仙遊【今屬福建】人,官至端明殿學士,人稱「蔡端明」,謚「忠惠」。其書風格意境取法晉、唐,恪守法度;講究古意,以神氣為佳,書謂「端勁高古,容德兼備」,開啟宋代書派之主流。

    蔡襄為人忠厚正直,知識淵博,他的字「端勁高古,容德兼備」。《自書詩帖》得魯公筆法而修於魯公書,可為楷則。沈括說他善於「以散筆作草書,謂之散草,或曰飛草,其法皆生于飛白,自成一家。」這說明蔡襄雖追求古趣,但不是「泥古不化」的,敢於創新。

    其人善書,工正、行、草書,也善章草。書學虞世南、顏真卿,並取法晉人。正楷端莊沉著,行書溫淳婉媚,草書參用「飛白」法;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東坡題跋》稱:「『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論。君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書第三;就其所長而求其所短,大字為小疏也。天資既高,輔以篤學,其獨步當世宜哉。」明·陶宗儀《書史會要》云:「君謨工字學,大字矩數尺,小字如毫髮,筆力位置,大者不失縝密,小者不失寬綽。」米芾《海岳名言》評其書:「如少年女子體態嬌嬈,行步緩慢,多飾鉛華。」

    傳世墨跡有《謝賜御書詩》和書札、詩稿等;碑刻有《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著有《茶錄》、《荔枝譜》,及後人所輯《蔡忠惠公集》等。

    蔡襄官至端明殿學士,知杭州事,卒溢「忠惠」。擅篆、籀、楷、隸、行、草等書體,楷書師法顏真卿,結體端嚴,體格恢宏;行書得晉人風韻,瀟灑簡逸。論書應注重「神、氣、韻」,崇尚古法。他上承唐代書法,下開宋代新風,與蘇軾、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

    蔡襄書法渾厚端莊、淳淡婉美,其正楷端重沉著,行草溫淳婉麗。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東坡、歐陽修。

    在「宋四家」中,蘇軾、黃庭堅、米芾都以行草見長,而蔡襄卻以楷書著稱。其書法師從褚遂良、顏真卿,兼取晉人法則;其字端正沉著、雄偉遒麗。米芾、蘇東坡、黃庭堅、歐陽修對他的書法都十分推崇。

    歐陽修說「自蘇子美死後,遂覺筆法中絕。近年君謨獨步當世,然謙讓不肯主盟。」【《歐陽文忠公集》】

    許將《蔡襄傳》說:「公於書畫頗自惜,不妄為人,其斷章殘稿人悉珍藏,仁宗尤愛稱之。」

    《自書詩帖》是其行書代表作,整篇神氣連貫,筆意溫婉清雋,猶有王羲之的《蘭亭》遺風。傳世墨跡有《茶錄》、《牡丹譜》、《與杜長官帖》,石刻《萬安橋記》、《晝錦堂記》等;後人輯有《蔡忠惠集》傳世。

    【2】蘇軾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皆以文學聞名於世,世稱「三蘇」。他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又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

    元豐二年,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因有人說他作詩諷刺「新法」,故有「文字譭謗君相」的罪名,後被捕下獄,史稱此一事件為「烏台詩案」。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被外放穎州。元佑八年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謚號「文忠」,時年六十六歲。

    黃庭堅在《山谷題跋》中說:「東坡書如華岳山峰,卓立參昂,雖造物之爐錘,不自知其妙也。余謂東坡書,學問文章之氣鬱郁芊芊,發於筆墨之間,此所以他人終莫能及耳。」又說:「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

    存世書跡著名者,有《前赤壁賦》、《答謝民師論文帖》、《祭黃幾道文》、《黃州寒食詩帖》、《洞庭春色中山松醑兩賦合卷》;此外,尚有《一夜帖》、《久上人帖》、《子由夢中詩帖》、《與子厚書》、《天際烏雲帖》、《董侯帖》等;碑刻有《豐樂亭記》、《司馬溫公碑》、《表忠觀碑》、《蘇子丹碑》【亦稱《羅池廟迎送神辭碑》】、《醉翁亭記》等。

    另有,《與若虛帖》、《答錢穆父詩帖》、《付穎沙彌二帖》、《遺過於帖》、《次韻秦太虛詩帖》、《與郭廷評書帖》、《與宣猷丈帖》、《漁父破子詞帖》、《武昌西詩帖》、《石恪畫維摩贊帖》、《魚枕冠頌帖》、《致道源四帖》等已收入《三希法帖》。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人稱「玉局」、「長公」、「雪堂」,謚「文忠」,眉川【今屬四川】人。嘉祐進士,歷官翰林學士、端明殿侍讀學士、禮部員外郎,至兵部尚書,禮部尚書;蘇軾生平喜愛提拔後進,著名詩人和書法家黃庭堅、北宋著名詞人秦觀等人均出其門下。

    《前赤碧賦》將蘇軾的曠達胸襟、高潔靈魂及超逸優遊的心境體現了出來,故明·董其昌讚揚此書墨法云:「每波畫盡處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傳耳。」

    蘇軾的書法,主要是行書和楷書,楷書也含有行書的韻味。其書法初學「二王」,後學李邕、徐浩,中年以後又學顏真卿、楊凝式,繼而自成一格。其字特色,以「筆圓韻」勝,即豐肥而有氣韻。他曾說過:「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其書集眾家之長,開創「剛健婀娜、豐腴圓潤」的「蘇體」,後啟「宋代尚意」的獨特風格。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黃庭堅在《山谷題跋》稱:「蜀人不能書,而東坡獨以翰墨妙天下。」

    黃庭堅曾題字云:「東坡道人少時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浩;至於酒酣放浪,能忘工拙時,瘦硬字乃似柳誠懸。中年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於筆圜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者自當推為『第一』。數百年後,必有知余此論者。」

    其子蘇過在《斜川集》中說:「吾先君子,豈以書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剛之氣發於胸中,而應之於手,故不見其有刻畫嫵媚之工,而端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

    蘇軾的著述宏豐,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三家並稱。其文章風格平易流暢、豪放自如。

    【3】米芾

    米芾,一作黻,字元章,號鹿門居士、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太原【今屬山西】,後遷襄陽【今湖北襄樊】,世稱「米襄陽」;後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徽宗趙佶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相傳,他愛古好奇,常穿了唐代服裝在大街上四處走;又喜愛石頭,看見奇石就下拜,呼之為「兄」,因其舉止狂放瘋顛,故世稱「米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