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雨滿天悟禪機 第6章 上篇:慧海佛光 (2)
    問:表八頁第四分,比丘以咒藥乃至為按腹等墮他胎——波羅夷雲何墮胎後母死兒活,母死無犯,但結方便墮胎偷蘭遮?

    答:對母決無殺心故。

    問:表六頁,境想後【第四分】取男物,作女物想;取女物,作男物想。二條同罪,為同波羅夷抑其他罪耶?

    答:滿五——夷;不滿五——蘭。

    問:表十二頁正面:靈芝《資持記》,染意窺看,唸唸重吉。深寮坐起,一一單提。重吉單提二句,是否為結罪意也?

    答:是結罪。重吉:大淫遠方便;單提:第四十五獨與女人露地坐戒。

    問:表十五頁,無主僧不處分過量房戒。境想過重表,茲擬於下。是否有訛?

    過量

    答:是!

    問:表十六頁第七戒,具緣成犯內第三緣。《資持記》既云:此由有主,大小從他,故無過量。雲何又制長佛六磔手廣四磔手已上房?亦在具緣內耶?

    答:長六廣四已上房,乃乞處分,不滿此量則不須乞,有主者,大小從他,所以決無過量之罪。至乞處分,則別是一事耳。第七戒長六廣四之言,專就應處分否而說,與過量罪無有關係也【因第七戒中無有過量罪】。

    向:表十九頁正面,罪相表內,羯磨有三:單白、白二、白四,今作白竟,是否為單白?若是者,則作白一羯磨竟,乃至白三羯磨竟三條,將如何配合於羯磨中?若非者,則作白竟,為哪一段文?請詳細示知。

    答:僧羯磨有三:

    【此是白文】

    一,單白………………………………

    ………………………………誦一遍

    【此是白文】

    二,白二………………………………

    ……………………………………誦一遍

    【此是羯磨文】

    白與羯靡………………………………

    共計為二………………………………………………

    故名白二…………………………誦一遍

    【此是白文】

    三.白四………………………

    …………………………………誦一遍

    【此是羯磨文】

    白與羯靡………………………………………………

    共計為四………………………………………………

    故名白四………………………………………………誦三遍

    破僧羯磨,屬於白四,與前二種無涉。

    問:懺僧殘法中,直與摩那埵法與增上摩那埵法,有何差別?請示知。

    答:犯僧殘後,當日發露,向僧乞摩那埵法,僧即作羯磨與法。即日依行,共經六日夜,然後出罪。此直與法也。若犯僧殘後覆藏者,須先依一、二【乞看講義】,然後增上與摩那埵法。增上者,即是後與之意也。

    問:講義內,大小二字以下之小注云:即三法下三品之事,三品指何三品?

    答:此一句依靈芝記寫錄。下字稍未明白,應是依法所成之事也。三品即大事中事小事,如疏中所明【疏中指此為三品】。此品字不可與八品九品相混同,分別觀之可也。

    問:僧集約界小注中云:若戒場大界,並須盡唱制限集之。請詳示知。

    答:戒場【有場大戒】四處共集,如疏所明;大界【無場大界】二處共集,因說恣法通於界內外也。其他羯磨,當界自集【不通界外】。上且略答,後講結界法時再詳說也。四處共集【共集至大界】。

    因說恣法須在大界作也。有難乃開戒場。

    二處共集

    其他羯磨當界自集

    問:戒場大界,疏中雲。何謂無場大界?

    答:有場大界在後文。

    以上大意,乞轉告諸師,因他人亦應懷疑也。

    問:簡眾是非四滿數中:不應訶、應訶、不得訶、亦得訶,請示其差別之大意。

    答:共二種:不應訶同不得訶;應訶同亦得訶。惟文字稍有變化,其義無異也。

    問:與欲、受欲、說欲,其意雲何?

    答:與欲者,即托汝傳欲;受欲者,即領受代為傳欲;說欲者,即至僧中代為說欲也。

    問:五種與欲中,是否均為與欲者之言相耶?

    答:是也。

    問:五與欲中,前三種,其言詞將何分別、方應與欲者之言相?

    答:所分五種,悉依律文也。前三種,意同文別。病重之人,可隨己意用一種,即成就與欲。不拘何種文句。

    問:自然界六相,與界場外大界內之自然界有何差別?

    答:不同!戒場外之自然,僅指無法之空地而言。無此界字【他處或作蘭若,亦此意也。】;若自然界,則加一界字。

    問:現時各處叢林傳戒,印有懺罪單一紙,於中列某甲須禮千佛懺若干乃至念大悲咒若干遍。未知此單出於何時?受戒以後是否必須行持?

    答:此單出於近世。受戒以後必須行持。

    問:七眾自知有犯邊罪。今欲全捨戒法,再乞受五八等戒。未知是先行懺悔後再受戒或先受戒後行懺悔?

    答:若約已犯邊罪【前曾受五、八、十,具而犯前四重者】,今雖捨戒,亦不能即受五戒八戒。薩婆多論云:「犯邊罪者,更受五戒不得。」若約已前受七眾戒時,或境不稱心、或心境俱不相應決定不能得戒者,雖破四重,亦可不名邊罪。僅名惡業,則不須捨戒【以無可捨故】,可以先懺悔七日以上【但至誠懇切懺之,不必得清淨相也。】即自誓受三歸五戒八戒,或受菩薩戒可也。

    至於沙彌、比丘戒,非不可受,以無師故。必須禮占察懺法得清淨相已,則菩薩、沙彌、比丘三戒同時可得也。

    問:比兵受具已,因有難事,不理已而必須犯夷罪者,先捨戒已,而後行之。他日復欲受具戒.是否為已犯邊罪?

    答:五、八、十,具皆捨之,非已犯邊罪也.

    問:對首羯磨,約事已分三品。而懺次蘭眾多對首,得中上品。應居眾法對首之上,雲何列相不列小眾對首、而僅收入但對首中?

    答:乞閱疏記可知。

    問:從生偷蘭,即從他而生。他字為指何境!

    答:初二篇。

    註釋:

    突吉羅:梵文音譯。佛教戒律,意指包括惡作、惡語在內的一切輕微違犯之罪。

    靈芝記:指宋代靈芝律學名著《行事鈔資持記》。

    《含注本》: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含注戒本》之略稱。

    波羅夷:梵文音譯。佛教戒律,意指極重的罪,違犯者被逐出僧【教】團。

    偷蘭遮:梵文音譯。佛教戒律,意指重罪、大罪。

    薩姿多:說一切有部【有部律】的音譯。

    《行事鈔資持記》隨講別錄

    《行事鈔》一部,分為上、中、下三卷:

    且據大途,如上所判,至論互相投寄,不無相兼。

    釋書名《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資持記》四分律:即律題;刪繁補闕行事題:即鈔題;資持記:即記題。上十字為所解本文,下三字即能解之記。

    四分律:如常釋;刪補者:示異古也;行事者:行以運載為義,事即對理彰名。然事通善惡,此唯善事,又局戒善也;鈔:有二義,一採摘、二包攝也;資持者:資以助發為義,持即對犯彰名也。

    依《長養功德經》或《四分隨即羯磨》受八戒者之區別。

    今若依《長養經》受八戒,而發心據大乘戒舊疏家所判者行持,實與依《四分隨機羯磨》所受者,無大異也。

    八戒可以一月、乃至盡形壽;值難緣,則退去。後再受之。

    甲戌二月十一日始錄弘一。

    註釋:

    《行事鈔資持記》:全名為《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資持記》,宋代靈芝律學名著。

    《行事鈔》: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之略稱。

    律刻《鈔記會本》:即天津刻經處所刻《行事鈔資持記》【與鈔合會本】。

    《羯磨》: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之略稱。

    《戒本疏》: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含注戒本》之略稱。

    《戒本》: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含注戒本》之略稱。

    7《四分隨機羯磨》:全名為《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唐代道宣律學名著之一。

    8《業疏》:唐代道宣律學名著《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之略稱。

    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

    一印造經像之功德

    眾生沉淪於苦海,必賴慈航救濟,而後度脫有期。佛法化導於世間,全仗經像住持,而後燈傳無盡。以是之故凡能發心:

    對於佛經佛像或刻或寫、或雕或塑、或裝金或繪畫——如是種種印造等法,或竭盡己心獨立營辦,或自力不足廣勸眾人,或將他人之已印造者為之流通為之供養,或見他人之方印造者為之贊助為之歡喜,其人功德皆至廣至大,不可以尋常算數計。何以故?佛力無邊,善拔諸苦;眾生無量,聞法為難。今作此印造功德者,開通法橋,宏揚大化,遍施寶筏,普濟有緣。其心最之廣大,實不可思議。故其功德之廣大,亦復不可思議也。敬本諸經之說,略舉十大利益,謹用淺文,詮次如左:

    【一】從前所作種種罪過,輕者立即消滅,重者亦得轉輕。貪瞋癡——為造孽種子;身口意——為作惡機關。清夜自檢,此生所犯者已多不可計。若合多生所犯者言之,所造罪業,多於寒地之冰山。能勿駭懼?!雖然罪性本空,苟一動贖罪心機,誓願流動聖經,莊嚴佛像;罪惡冰山,一遇慧日,有不消滅於無形者乎!

    【二】常得吉神擁護。一切瘟疫、水、火、寇盜、刀、兵、牢獄之災,悉皆不受。人間種種惡報,無往而非多生惡業所感,一念之善,力可回天。修行善業,而從最方便易行之印造經像之殊勝功德上做去,其感動吉神而蒙護衛,此中實有相互獲益之關係。蓋神道天道,自佛法言之,均為夙業所驅,未脫長劫輪轉之苦因。所以如來說法,常有無數天神恭敬擁護,阿難集經,四大天王為之捧。案印造經像為諸天龍神非常歡喜之事,以此功德,而感吉神,常為擁護;終此報身,離諸災厄,宜也。

    【三】夙生怨對,鹹蒙法益,而得解脫,永免尋仇報復之苦。人間一切爭持,嫉妒、詐欺、誣陷、掠奪、殘殺等種種構怨行為,莫不起因於自私自利之一念。佛法以破除我執,為救苦雪難第一工程。印造經像,普益人間,為不可思議之法施功德,所及至廣。法雨一滴,熄滅多生怨對之瞋火而有餘:化仇而為恩,轉禍而為福,其權何嘗不操之自我也。

    【四】夜叉惡鬼,不能侵犯;毒蛇餓虎,不能為害。鏗貪醜行,為墮落鬼道之深因;瞋火無明,為降作毒蟲之徵兆。結怨多生,尋仇百劫,惡緣未熟,任爾逍遙;時會已來,憑誰解救?鬼魁相侵,虎蛇見逼,孽由自作。事非偶然,修上惕之!印造經像,預行懺罪,於是縱有惡緣,悉皆消釋。倘臨險地,胥化坦途矣!

    【五】心得安慰,日無險事,夜無惡夢。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塵世多眾,十之七八在驚憂疑悶懊怨痛苦中:吾人一生,十之七八在驚憂疑悶懊喪痛苦中,蓋為找計者,我以外各各皆立於敵對之地位:孤與眾抗,危孰甚焉!兄手欲心難饜,有如深谷,無事自擾,不風亦波——此所以形為罪藪、身為苦本也。佛法善火諸苦本。彼印造經像者,或以親沾法味而開明,或則暗受加被而通利:諸障雪消,心安神怡,潤及色身,有斷然者。

    【六】至心奉法,雖無希求,自然衣食豐足,家庭和睦,福壽綿長。至人行事,所見獨真,事機一至,急起直迫做去,無顧慮無希求,發心至真切,用力至肫摯,自然成就至超卓。印造經像之事,以如是肫切懇摯,至誠格天!至心奉法之人為之,雖不計功德,而所得功德實無限量。即僅就其人所得一部分之世問福言之,自然一一具足,而無少欠缺;苟或有人,心存希望,而始行善,發心不真切,結果即微薄,可決言焉!雖然一念之善,一文之細,皆不虛棄,皆有無量勝果。譬之粒谷播於肥地,一傳化百,五傳而復得百萬兆。作宏法功德者,烏可無此大計無此決心哉!

    【七】所言所行,人天歡喜,任到何方,常為多眾傾誠愛戴,恭敬禮拜。夙生存嫉妒心造誹謗語,揚人惡事暴人短處稱快一時者,歿後沉淪百劫,慘苦萬狀,備受一切苦報,一旦出生人間,因緣惡劣,任至何地,動遭厭惡——作任何事都無結果。而宏揚佛法之人,善因夙植,存報恩之心,充利群之念:或淨三業,作寫經畫像功德;或捨多金,作印經造像功德,所得勝福,不可稱量。現在一切受人眾歡敬之人,原從夙生宏法功德中來;往後一切令大眾歡敬之人,實從現今宏法功德中出。植荊得刺,栽蓮得藕。一一後果,胥由自藝也。

    【八】愚者轉智,病者轉健,困者轉亨;為婦女者,報謝之日,捷轉男身。夙生吝於教導,以及肆口謗法,肆意譭謗有德之人者,沉淪重罪畢受後,還得多生蠢愚無知報;夙生為貪口腹、恣殺牲禽,以及曾為漁夫屠夫獵戶庖丁、與曾操製造凶器火器毒藥等權助成他人兇殺之業者,沉淪重罪畢受後,還得多生惡疾殘廢報;夙生貪慾無厭、止知剝人以肥已,慳吝鄙嗇、不肯周急而解囊者,沉淪重罪畢受後,還得多生貧窮困厄報;夙生知見狹劣、心存諂曲,巧言令色、掩飾行欺,逐境攀援、容量淺窄,因循怠惰、倚賴性成,煩惱垢重、怨憤易發,妒忌心深、情慾熾盛者,沉淪重罪畢受後,還得多生女身報。唯有佛法,善解諸縛;苦海無邊,回頭即岸;罪山萬仞,息念便空。是以虔作流布佛經莊嚴佛像之無上功德者,過去積罪,自然逐漸剷除;未來勝福,穩教圓滿成就。

    【九】永離惡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資超越,福祿殊勝。一切含靈,捨身受身,往返之道,如車輪轉。千生萬劫,常在夢境,作善不已,罪畢斯升。驕縱忘本,種墮落因,作惡多端,福削壽傾,百千萬倍,惡報堪驚。地獄餓鬼以及畜牲,墮三惡道,萬劫沉淪,難得易失。如此人身,作十善業,修五戒行,生人天道,夙福非輕。諸佛如來,悲憫同深,廣為說法,首重攝心。正念無作,離垢超塵。是故印造經像,上契佛心,僅此微願,已種福田。自是厥後,做再來人,諸福圓具,出類超群。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