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畫傳 第11章 命中注定的交錯 (2)
    「定明早六時飛行,此去存亡不卜……」我怔住了,心中一陣不痛快,卻忙給他掛去一個電話。

    「你放心,」他說,「很穩當的,我還要留著生命看更偉大的事跡呢,哪能便死?……」

    話雖這樣說,他卻已經死了整兩周了!

    凡是志摩的朋友,我相信全懂得,死去他這樣一個朋友是怎麼一回事!

    現在這事實一天比一天更結實,更固定,更不容否認。志摩是死了,這個簡單慘酷的實際早又添上時間的色彩,一周、兩周,一直的增長下去……

    我不該在這裡語無倫次的儘管呻吟我們做朋友的悲哀情緒。歸根說,讀者抱著我們文字看,也就是像志摩請柏雷一樣,要從我們口裡再聽到關於志摩的一些事。這個我明白,只怕我不能使你們滿意,因為關於他的事,動聽的,使青年人知道這裡有個不可多得的人格存在的,實在太多,絕不是幾千字可以表達得完。誰也得承認像他這樣的一個人世間便不輕易有幾個的,無論在中國或是外國。

    我認得他,今年整十年,那時候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尚未去康橋。我初次遇到他,也就是他初次認識到影響他遷學的逖更生先生。不用說他和我父親最談得來,雖然他們年歲上差別不算少,一見面之後便相互引為知己。他到康橋之後,由逖更生介紹進了皇家學院,當時和他同學的有我姊丈溫君源寧。一直到最近兩月中,源寧還常在說他當時的許多笑話,雖然說是笑話,那也是他對志摩最早的一個驚異的印象。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源寧說,有一天他在校舍裡讀書,外邊下了傾盆大雨——惟是英倫那樣的島國才有的狂雨——忽然他聽到有人猛敲他的房門,外邊跳進一個被雨水淋得全濕的客人。不用說他便是志摩,一進門一把扯著源寧向外跑,說快來我們到橋上去等著。這一來把源寧怔住了,他問志摩等什麼,在這大雨裡。志摩睜大了眼睛,孩子似的高興地說「看雨後的虹去」。源寧不止說他不去,並且勸志摩趁早將濕透的衣服換下,再穿上雨衣出去,英國的濕氣豈是兒戲。志摩不等他說完,一溜煙地自己跑了!

    以後我好奇地曾問過志摩這故事的真確,他笑著點頭承認這全段故事的真實。我問:那麼下文呢,你立在橋上等了多久,並且看到虹了沒有?他說記不清,但是他居然看到了虹。我詫異地打斷他對那虹的描寫,問他:怎麼他便知道,準會有虹的。他得意地笑答我說:「完全詩意的信仰!」

    「完全詩意的信仰」,我可要在這裡哭了!也就是為這「詩意的信仰」他硬要借航空的方便達到他「想飛」的宿願!「飛機是很穩當的」他說,「如果要出事那是我的命運!」他真對命運這樣完全詩意的信仰!

    志摩我的朋友,死本來也不過是一個新的旅程。我們沒有到過的,不免過分地懷疑,死不定就比這生苦,「我們不能輕易斷定那一邊沒有陽光與人情的溫慰」,但是我前邊說過最難堪的是這永遠的靜寂。我們生在這沒有宗教的時代,對這死實在太沒有把握了。這以後許多思念你的日子,怕要全是昏暗的苦楚,不會有一點點光明,除非我也有你那美麗的詩意的信仰!

    我個人的悲緒不竟又來擾亂我對他生前許多清晰的回憶,請朋友們原諒。

    詩人的志摩用不著我來多說,他那許多詩文便是估價他的天平。我們新詩的歷史才是這樣的短,恐怕他的判斷人尚在我們兒孫輩的中間。我要談的是詩人之外的志摩。人家說志摩的為人只是不經意的浪漫,志摩的詩全是抒情詩。這斷語從不認識他的人聽來可以說很公平,從他朋友們看來實在是對不起他。志摩是個很古怪的人,浪漫固然,但他人格裡最精華的卻是他對人的同情、和藹和優容;沒有一個人,他對他不和藹,沒有一種人,他不能優容,沒有一種的情感,他絕對地不能表同情。我不說瞭解,因為不是許多人愛說志摩最不瞭解人情麼?我說他的特點也就在這上頭。

    我們尋常人就愛說瞭解,能瞭解的我們便同情,不瞭解的我們便很落漠乃至於酷刻。表同情於我們能瞭解的,我們以為很適當;不表同情於我們不能瞭解的,我們也認為很公平。志摩則不然,瞭解與不瞭解,他並沒有過分地誇張,他只知道溫存、和平、體貼,只要他知道有感情的存在,無論出自何人,在何等情況之下,他理智上認為適當與否,他全能表幾分同情,他真能體會原諒他人與他自己不相同處。從不會刻薄地單支出嚴格的迫仄的道德的天平指摘凡是與他不同的人。

    他這樣的溫和,這樣的優容,真能使許多人慚愧,我可以忠實地說,至少他要比我們多數的人偉大許多;他覺得人類各種的情感動作全有它不同的,價值放大了的人類的眼光,同情是不該只限於我們劃定的範圍內。他是對的,朋友們,歸根說,我們能夠懂得幾個人,瞭解幾樁事,幾種情感?哪一樁事,哪一個人沒有多面的看法!為此說來志摩朋友之多,不是個奇怪的事;凡是認得他的人不論深淺對他全有特殊的感情,也是極自然的結果。而反過來看他自己在他一生的過程中確是很少得到同情的。不止如是,他還曾為他的一點理想的愚誠幾次幾乎不見容於社會。但是他卻未曾為這個而鄙吝他給他人的同情心,他的性情,不曾為受了刺激而轉變刻薄暴戾過,誰能不承認他幾有超人的寬量。

    志摩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情感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他站在雨中等虹,他甘冒社會的大不韙爭他的戀愛自由;他坐曲折的火車到鄉間去拜哈岱,他拋棄博士一類的引誘捲了書包到英國,只為要拜羅素做老師,他為了一種特異的境遇,一時特異的感動,從此在生命途中冒險,從此拋棄所有的舊業,只是嘗試幾行新詩——這幾年新詩嘗試的命運並不太令人踴躍,冷嘲熱罵只是家常便飯——他常能走幾里路去採幾莖花,費許多周折去看一個朋友說兩句話;這些,還有許多,都不是我們尋常能夠輕易瞭解的神秘。我說神秘,其實竟許是傻,是癡!事實上他只是比我們認真,虔誠到傻氣,到癡!他愉快起來,他快樂的翅膀可以碰得到天,他憂傷起來,他的悲慼是深得沒有底。尋常評價的衡量在他手裡失了效用,利害輕重他自有他的看法,純是藝術的情感的脫離尋常的原則,所以往常人常聽到朋友們說到他總愛帶著嗟歎的口吻說:「那是志摩,你又有什麼法子!」他真的是個怪人麼?朋友們,不,一點都不是。他只是比我們近情,近理,比我們熱誠,比我們天真,比我們對萬物都更有信仰,對神,對人,對靈,對自然,對藝術!

    朋友們,我們失掉的不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詩人,我們丟掉的是個極難得可愛的人格。

    至於他的作品全是抒情的麼?他的興趣只限於情感麼?更是不對。志摩的興趣是極廣泛的。就有幾件,說起來,不認得他的人便要奇怪。他早年很愛數學,他始終極喜歡天文,他對天上星宿的名字和部位就認得很多,最喜歡暑夜觀星,好幾次他坐火車都是帶著關於宇宙科學的書。他曾經譯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並且在1922年便寫過一篇關於相對論的東西登在《民鋒》雜誌上。他常向思成說笑:「任公先生的相對論的知識還是從我徐君志摩大作上得來的呢。因為他說他看過了許多關於愛因斯坦的哲學都未曾看懂,看到志摩的那篇才懂了。」今夏我在香山養病,他常來閒談,有一天談到他幼年上學的經過和美國克來克大學兩年學經濟學的景況,我們不禁對笑了半天,後來他在他的《猛虎集》的「序」裡說了那麼一段。可是奇怪的!他不像許多天才,幼年裡上學,不是不及格,便是被斥退,他是常得優等的。聽說有一次康乃爾暑校裡一個極嚴的經濟學教授還寫了信去克萊克大學教授那裡恭維他的學生,關於一門很難的功課。我不是為志摩在這裡誇張,因為事實上只有為了這樁事,今夏志摩自己便笑得不亦樂乎!

    此外他的興趣對於戲劇、繪畫都極深濃。戲劇不用說,與詩文是那麼接近,他領略繪畫的天才也頗可觀,後期印象派的幾個畫家,他都有極精密的愛憎,對於文藝復興時代那幾位,他也很熟悉,他最愛鮑蒂切利和達文騫。自然他也常承認文人喜畫常是間接地受了別人論文的影響,他的,就受了法蘭(RogerFry)和斐德(WalterPater)的不少。對於建築審美他常常對思成和我道歉說:「太對不起,我的建築常識全是Ruskins那一套。」他知道我們是最討厭Ruskins的。但是為看一個古建築的殘址,一塊石刻,他比任何人都熱心,都更能靜心領略。

    他喜歡色彩,雖然他自己不會作畫,暑假裡他曾從杭州給我幾封信,他自己叫它們作「描寫的水彩畫」,他用英文極細緻地寫出西邊桑田的顏色,每一分嫩綠,每一色鵝黃,他都仔細地觀察到。又有一次他望著我園裡一帶斷牆半晌不語,過後他告訴我說,他正在默默體會,想要描寫那牆上向晚的艷陽和剛剛入秋的籐蘿。

    對於音樂,中西的他都愛好,不止愛好,他那種熱心便喚醒過北平一次——也許惟一的一次——對音樂的注意。誰也忘不了那一年,克拉斯拉到北平在「真光」拉一個多鐘頭的提琴。對舊劇他也算得「在行」,他最後在北平那幾天,我們曾接連地同去聽好幾出戲,回家時我們討論的熱鬧,比任何劇評都誠懇、都起勁。

    誰相信這樣的一個人,這樣忠實於「生」的一個人,會這樣早地永遠地離開我們另投一個世界,永遠地靜寂下去,不再透些須聲息!

    我不敢再往下寫,志摩若是有靈聽到比他年輕許多的一個小朋友拿著老聲老氣的語調談到他的為人不覺得不快麼?這裡我又來個極難堪的回憶,那一年,他在這同一報紙上寫了那篇悼我父親慘故的文章,這夢幻似的人生轉了幾個彎,曾幾何時,卻輪到我在這風緊夜深裡握吊他的慘變。這是什麼人生?什麼風濤?什麼道路?志摩,你這最後的解脫未始不是幸福,不是聰明,我該當羨慕你才是。

    此後在給胡適的信中,林徽因剖析了自己跟徐志摩之間純真的友情,對他們之間曾有的那場戀愛,她說自己並沒有覺得可羞慚,反而給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識上、磨煉修養的幫助。

    「志摩inaway不悔他有這麼一段痛苦的歷史,我覺得我的一生至少沒有太墮入凡俗的滿足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志摩警醒了我,他變成一種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怒,或Happy或Sorry,或難過,或苦痛,我也不悔的,我也不Proud我自己的倔強,我也不慚愧。」

    張幼儀的自傳中說到,林徽因在1947年見了她一面,她回憶說:「一個朋友來對我說,林徽因在醫院裡,剛熬過肺結核大手術,大概活不久了。連她丈夫梁思成也從他正教書的耶魯大學被叫了回來。做啥林徽因要見我?我要帶著阿歡和孫輩去。她虛弱得不能說話,只看著我們,頭擺來擺去,好像打量我,我不曉得她想看什麼。大概是我不好看,也繃著臉……我想,她此刻要見我一面,是因為她愛徐志摩,也想看一眼他的孩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