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62章 朱新禮:農業夢(4)
    匯源在新店村租賃了一千多畝土地,用於種植柑橘,租金一百多萬元。另外,萬久明要求匯源就近僱用務工果農。基本上村裡沒有外出打工的人,都是因文化和年齡限制,在外面幹不了活。在高峰期,匯源果園每天僱用兩百人左右;低谷期,也有五十人以上。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1.39畝,新店村不足八分地。目前,新店村種田的人基本是五六十歲的老人。壯勞力基本外出務工。最初,匯源租賃土地,涉及15個生產小隊的土地。農民不幹,天天吵,天天鬧,一個生產隊至少開上30次會才通過。因為種田的基本上是老人,土地是他們的保障,萬一匯源垮了怎麼辦?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新店村農村戶口6773人,1171個60歲以上的人。每月開會,萬久明就看到下面一半以上是老人:「有時候我想都不敢想,以後的農業該怎麼發展?」

    四五十歲的村民,在外面打工,見過了世面,他們對種田沒有多大的興趣了,看到了城市的變革和發展之後,就問為什麼我們村不這麼做?二三十歲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基本都跟著父輩在外務工,什麼叫種田他們都不知道。至於十多歲的青少年,文化結構基本都是初中、高中以上,能寫能讀。現在匯源在新店村租賃土地,再也不見之前吵架打架的現象,不用開會通知,帶上合同挨家挨戶簽字就行了。

    萬久明開會的時候常問一句話:「十年後誰來種田?」基本上沒人能回答,來開會的基本是50歲以上的人。他說,我們現在做的事,就是要打造新的農業結構,讓你的子孫萬代都覺得這是個好地方,這才能留住人。

    萬久明認為,匯源的來到讓農民們意識到流轉土地的好處,並且解決了當地大部分剩餘勞動力。他給我算賬,一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在外已經無法掙錢了。但在當地,除了收土地租金以外,還可以給匯源打工,做拔草、打藥的工作,日薪25元,一個月做25天,做10個月,能掙上6250元。

    萬州是三峽移民最多的地方,動態移民26.3萬人,佔據三峽庫區五分之一的移民量。萬州甘寧鎮牌樓村村民伏德清即是三峽移民。175米水線以下的就要搬遷,他家在148米,老家全淹完了。2001年,他移民至牌樓村。國家共給了五萬元,買房子花了兩萬元。每月每人有660元移民補助,夫婦兩人共1320元。

    伏德清在匯源果園打工有五六個年頭了,通常早晨五點起床,七點到果園打農藥、修枝、鋤草,中午休息,下午三點到七點繼續幹活,一年工資大約一萬元。另外有幾分菜地,滿足日常生活;餵了兩頭豬,一年吃一頭,賣一頭。毛豬七元一斤,一般一頭豬有250斤。刨開各種開支,他每年能存下兩萬元。

    移民到牌樓村十年,伏德清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但是,他仍念念不忘老家。他的老家在長江南岸,距現在居住地二十多公里,需從大溪渡口坐小船過去。他曾和兒子回老家,他說:我又回家了。他的家已經在江水下。

    儒家文化與鄉土情懷。

    匯源上市的部分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儘管在高濃度果汁佔據了52%的市場份額,但是在低濃度果汁這一塊市場,匯源並不擅長,不過佔據6%~7%的市場份額。萬榮、萬州等地的果園基地,以及密雲有機農業基地,都屬於匯源集團未上市的部分。對於朱新禮來講,他更希望做產業的上游供應商。與農民和土地打交道,牽涉上百億元資金的產業,更符合這位喜歡宏大場面,又有鄉土情懷的涉農企業家的夢想。

    幾年前,他打算將匯源上市部分賣給可口可樂。眾所周知,2009年3月,商務部以違反《壟斷法》為由,叫停了「可口可樂併購匯源」一案。

    朱新禮在併購案中,說了一句著名的「賣豬論」:企業要當兒子來養,當豬來賣。這句話是他在廣州上培訓班時,一位教授講的。那位教授說,中國創業的人,總是把企業當兒子,最後再當老子。創業人死了,企業也死了,很不懂得把這個企業當成一種商品,在交易中創造更多的價值。

    在三個多小時的採訪裡,我唯一見到笑呵呵的朱新禮變臉,就是談到「賣豬論」。他拉長了臉,笑容瞬間被抹去。他用冷嘲的語氣提及抨擊賣豬論的專家:「這種人我覺得很可笑。但不要和他理論,理論的話我覺得自己丟人。」

    他覺得只有農民才會明白農民對豬的感情、豬對農民的意義。他記得家裡父親餵豬的時候,伺候那個豬比照顧兒子還好。父親每次都親自餵豬,看著豬吃得歡,站在一邊就高興。兒子吃飯,父親肯定不會親自喂。

    併購被叫停,對匯源是次傷筋動骨的打擊。員工士氣低落,可口可樂提高工資的承諾化為泡影,有些人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期權也沒了。匯源解散的營銷體系又要重建。但是朱新禮仍沒放棄上游產業的夢想,甚至進軍有機農業。

    農村、農業、農民,是朱新禮心頭一抹揮不去的故鄉的影子。我詢問他有關外資企業在中國農業的投資,他回答:「我們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從農村裡出來的,對中國的農村農業非常熟悉,熟悉就有感情。這和外資不一樣,他們什麼賺錢就去做什麼,投資農業週期長風險大,所以他們對農業這一塊還是說得多,做得少。很多人覺得,外資對農民有一點懼怕,感覺很難組織。實際錯了,中國的農民,只要你幫他,不和他們搶利益,非常好相處。」

    他本性裡有儒家文化做底子,又受到中國鄉族傳統觀念的熏陶。

    朱新禮的父親原名朱世智,他那一輩的兄弟都按照仁義禮智信排序取名的。新中國成立後,朱父改名為「朱世慶」。朱世慶少小讀過私塾,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每逢春節,朱家院子裡掛滿了給村民寫的對聯。朱新禮小時候村裡沒有什麼娛樂消遣,既沒有電視機也沒有收音機,生產隊裡的人都上朱家,圍著朱世慶坐上滿滿一圈。朱世慶就講故事,講孔融讓梨、三國演義、西遊記等。朱新禮也坐在一邊聽。他家的教育非常傳統,家裡來客人應該怎麼說話、怎麼站、怎麼坐,要求嚴格。在路上見到老人,應該站到路邊,讓老人過去再走。

    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朱新禮,用人第一條,孝敬父母,如果你不孝敬父母,他不跟你玩。他認為,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誰敢和你共事。匯源的多名員工均告訴我,每年春節都有老人獎。有父母的人發500元現金和價值300元的果汁,如果父母不在,就發給岳家(婆家)。他要求員工交回寄錢寄貨的回執。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鄉親父老是一個整體。富甲一方,即意味著澤被一方的責任。同村、同鄉、同族,這是在血緣與地緣基礎上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堅固紐帶。朱新禮先是捐獻200萬元給東裡村修新房、新路,後又捐獻1000萬元給東裡村(700萬元給東裡東村,300萬元給東裡西村)支持新農村建設。村裡的水泥路都是他修的。東裡東村81歲的王京法當年曾和朱新禮一起共事,王京法說:「他(朱新禮)從老家發跡了,沒有忘記老家。」

    如果「族」還存在的話,朱新禮將是一名「族長」,是整個族裡掌握最高權威的大家長。事實上,他就是匯源的大家長。他事無鉅細地管理著整個公司,巡視下面分公司,會如同家裡老人一般與員工嘮嗑,問一些「家是哪兒的,在哪個學校畢業的,結婚沒有,老婆是幹什麼的,孩子多大了,在哪兒上學」的家長裡短。他既管著匯源數十億元資金的集團戰略,又管著招待客人的果汁浪費沒浪費的問題,連員工搬新房同事祝賀喬遷之喜他都要規定不許送禮。他的大家長作風,也注定了匯源的管理文化具有「罵你才是信任你的」的成分。趙金林剛來的時候,常遭到朱新禮指名道姓的批評,覺得臉上掛不住,但後來習慣了,覺得應該這樣。他說,儘管朱總常生氣、發火,但從不記仇,說完就過去了。對於下面的員工來講,有時候老總不批評了反而是邊緣化的跡象。原先有個廠長就問:朱總好久沒批我了,是不是對我有看法?後來這人離開了匯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