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55章 王興:富二代創業記(2)
    在父親死後,王苗掉到了社會最底層,回到農村種田。因為家庭成分不好,當時的招工、考學、當兵都沒有他的份。1979年農村搞副業,王苗去社辦企業當泥瓦匠,後來承包小的建築工程,做了包工頭,1981年賺了三萬元。1986年至1989年,社會掀起全民經商的浪潮,當時流行一句話「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等開張」。王苗投資開辦了選礦廠,篩選精礦出口貿易。1989年經濟形勢不好,他關閉了選礦廠,靜待時機。1992年鄧小平南巡之後,王苗嗅到商機,馬上將十幾年積累的資金300萬元拿出來,與人合辦了一家年產8.8萬噸的水泥廠。2003年,他再次和人合夥投資六億元,辦了年產200萬噸的水泥廠。現在,年過60的王苗已經不再管理水泥廠的具體業務,轉而聘請職業經理人打理。

    「我抓住了中國大時代的脈搏。」王苗說。奇妙的是,他這種敏銳的嗅覺似乎在兒子的基因裡傳承下來。在王興的創業故事裡,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他如何精準地踩到了每一次互聯網創新浪潮。

    王苗對兒女的教育一向寬鬆、民主,充分尊重兒女的意見。他希望王興能做陳景潤,專注科研,他不認為兒子有經商才能,希望兒子能讀完博士。在王興賣掉校內網之後,他還問王興能否到美國繼續完成博士學業。「他對我創業與否,不支持也不反對,尊重我的意見。」王興說。王興高中班主任吳老師覺得王苗在教育上很放鬆,不像有些家長把孩子盯得死死的。

    王苗家裡從不打麻將,也不會大吃大喝,「家裡有好的環境,大人勤勉做事,小孩也不會偷懶」。他喜歡書,買了很多書,也鼓勵兒女博覽群書。「兒女都是理科生,但人文素養都還可以,不像有的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以外,人文知識少得可憐。我認識的很多有錢人,家裡什麼豪華傢俱、家電、車都有,就是沒有書,很糟糕。」

    在這樣的家庭成長起來的王興,在師長眼裡是個獨立、有想法的人,在同伴眼裡是個敢於挑戰老師權威的學生。他喜歡科技,熱衷於動手作實驗,與賴斌強、陳亮等同是科技愛好者——後來,這兩位夥伴先後加入他創業的行列。

    由於家庭富裕,王興是龍巖市裡第一批擁有電腦的人,他甚至和陳亮他們動過賣上網卡的腦筋。他也是市裡最早接觸互聯網的,陳亮記得縣城剛有互聯網接入的時候,王興帶他們去了郵電局。王興有親戚在郵電局工作,為他們觸摸互聯網提供了便利。通過瀏覽器打開雅虎的首頁,在一個中國的小縣城裡就能看到美國最新的NBA(美國男籃職業聯賽)新聞。互聯網的神奇魅力在他們的心靈裡種下了一顆種子。這是1995年的事。這一年通常被視作中國互聯網商業元年。丁磊在寧波搭建了他自己的BBS(電子公告板);馬化騰在深圳創辦了PonySoft站台;馬雲在杭州開設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張朝陽戴著ISI公司首席代表的頭銜返回了中國。

    吳老師回憶,當年王興個性很強,學習有自己的主見,不功利。他能主動找到老師扣掉錯誤多算的分數,儘管這會影響他的成績排名。他一次不落地參加以培養黨員為目的的黨章學習小組活動,卻不入黨。他向吳老師解釋,暫時還不想入黨,只是想瞭解一些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吳老師覺得,高三這麼緊張,大家都拚命學習,他還花時間去學跟高考無關的東西,「他是求真知而不是求分數,一點都不功利,很難得」。

    學校開展學生申請無人監考的活動,王興是實驗班的班長,按理是第一個站出來申請的,可他沒有去。吳老師問他,他反而問,為什麼要申請?我們本來就沒有偷看。有沒有人監考,對我們來說沒有關係,申請這個沒有意義。雖然吳老師說服了自己學生去申請無人監考,但他意識到「王興即使當兵都要當有頭腦的兵,要知道為誰打仗、為什麼打仗」。

    談到王興後來的創業,吳老師覺得王興家的經濟實力起了很大作用,家裡情況允許他不是為謀生而讀書,也允許他失敗。從王興與他姐姐對家裡財富的態度來看,兩人對錢都不太看重,喜歡靠自己的能力掙錢。王苗以前告訴他的兒女,不指望他們賺多少錢,如果他們願意搞科研,對國家作點貢獻,他可以在資金上支持,讓他們生活不至於太清貧。但是他的兒女都沒有走科研的路。王興姐姐清華畢業後去了美國留學,在硅谷做工程師,自己買別墅和車,沒找父親要一分錢。王興除了最初的創業資金來自於父親,再也沒要過父親的錢。他在北京的房子也是自己買的。他們都告訴父親,不會繼承他的財產,讓他多捐錢。「總不能留下錢給他們,讓他們只做個富二代吧?如果將來他們的孩子還花我的錢,那是悲劇。」王苗說。

    1998年10月,王苗和妻子到清華看望一對兒女,一家四口在「清華園」牌坊下合影。當時女兒讀大四,兒子讀大二。這是王苗一生中最自豪的時刻,「唉,13年前的事了」。

    如果說王興的少年時代,他的家庭給他輸入了原始的商業基因,為他開闊眼界、獨立思考打下了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那麼,在清華的這段校園生活,則完成了王興的創業啟蒙。

    「清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最主要還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對我最直接的影響,不是專業課,而是前輩做事的高度。」在清華,王興並不是一個好學生,像雷達這樣的專業課他並不喜歡,他更投入於軟件這樣的課程。他與同寢室的王慧文合買了一台電腦,整天上網鼓搗各種東西。王慧文後來成為校內網的三個創始人之一。

    王興加入了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成為活躍分子。1998年,協會主辦清華創業計劃大賽,這是國內第一個創業計劃大賽。協會邀請了不少人來演講,包括張朝陽——他的「搜狐」剛剛發佈不久。王興記得他是在張朝陽演講之後第一個舉手提問的人。通常只要有演講提問這個環節,他總是第一個舉手。

    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是慕巖創辦的,他是第一任會長,是百合網創始人之一。第二任會長楊錦方如今與王興同在美團,主要負責銷售工作。第三任會長倪正東,是清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鼎盛時期協會有三百餘名會員,核心會員有三四十位。後來,不少人創業或者做風投。「這個協會對很多人來講是創業的啟蒙,除了講授一些關於創業、風險投資的課程以外,更多的是觀念上的改變,清華不僅是政治家和工程師的搖籃,將來也會是企業家的搖籃。」倪正東說。

    慕巖回憶,1996年他和楊錦方在中關村打工,找了幾家中關村的小軟件公司,發現都是北京大學的文科生開的。他傻乎乎地問,你們學哲學、歷史的,怎麼能開軟件公司呢?對方回答,我們定下方向,找你們清華的程序員寫寫就完了。這讓他們深受刺激。回學校後,他們就寫了創立「清華科技創業者協會」的申請。

    1998年,王興加入協會。倪正東對王興的印象是聰明、認真,是個怪才,說話不是長篇大論的,而是跳躍的,有很多奇怪的想法。慕巖覺得王興是典型的清華人,技術很強,對產品挺下工夫,人實在,不太會忽悠,這導致了他融資不怎麼順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