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韓寒用得最好?
2010年,北京街頭的凡客廣告牌換上了韓寒和王珞丹巨大的畫像,旁邊堆著看似隨意實則精心組織的文字,「我是凡客」四個紅色大字特別顯眼。張金桃現隨子女定居北京,有時她在家門口散步時,會路過王珞丹的廣告牌,她晚上睡不著覺,想起陳年小時候他奶奶為他喝羊奶上火著急;也想起,陳年到大連上學的那段時間,返回老家時說,有時候一個人在那兒住,晚上颳風挺害怕的。「我說那麼可憐的孩子,現在事業做這麼大,真不容易。」
2009年5月,陳年在北京長安街邊的東方君悅酒店舉辦婚禮,剛送走部分客人,他就抱著67歲的張金桃嗚嗚地哭了四五分鐘,旁邊的人看得目瞪口呆。張金桃也哭了,「太不容易了,他闖出來了。我覺得這孩子,這麼多年一個人闖世界,到40歲了才成家,我太激動、太高興了。」
雖然張金桃對王珞丹的凡客廣告印象深刻,但是凡客更引起轟動的是韓寒的代言。在廣告牌上,韓寒穿著29元的T恤,旁邊寫著:「愛網絡,愛自由,愛晚起,愛夜間大排檔,愛賽車,也愛29塊的T-SHIRT,我不是什麼旗手,不是誰的代言,我是韓寒,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
韓寒是一名作家兼職業賽車手。他出生於1982年,少年以文字成名。在很多人眼裡,他是自由、叛逆、獨立的象徵,他常就公共事務發佈尖銳批判的文章,在網絡上獲得廣泛的追捧,他的一篇博客點擊率可達到一百多萬次。2010年4月,韓寒入選美國《時代》週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他是很多網民的精神偶像,也被很多人視做「80後」的領軍人物。
這一次韓寒、王珞丹的代言,在網絡上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凡客體」運動,很多人模仿廣告牌上的文字,編出不同的段子,或惡搞,或抒發愛慕之心,或宣揚自我。這讓凡客也大喜過望。「這個代言廣告收益值13億元。」楊芳說。
May是一名「80後」,考了美國的註冊會計師,現在一家外資公司做財務工作。我見她的那天,她穿著凡客的粉底波點雪紡裙,手裡提著一個紅色的Coach包,這是她在美國花了三百多美元買的。她的衣櫃裡有一百多件「VANCL」出品的衣服,她在凡客網上買的第一樣東西是199元的雪地靴。過去她覺得凡客就是便宜、好用,但談不上什麼生活方式。在韓寒、王珞丹的廣告之後,May覺得凡客變得不一樣了。原來她會慶幸凡客的雪地靴沒有logo,現在她覺得VANCL的logo很酷。「我跟我爸爸說,如果我要創業,我得弄個像VANCL這樣酷的網站。」
May和她的朋友正在參加凡客舉辦的「凡客達人」活動。這是一個鼓勵凡客用戶上傳照片的活動,你可以在「凡客達人」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用凡客產品搭配的衣著,並且可以分成賺錢。May說:「在這裡的世界,可以拍自己喜歡的照片。」她和她的朋友在鏡頭前自然地做著各種搞笑的動作。
她是中國「80後」的一員,在中國劇烈的社會轉型期間誕生的一代。他們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商業社會裡成長起來。他們普遍接受了高等教育,能熟練地使用互聯網,能迅速地接受新鮮事物。比起上兩輩的人,他們的意識形態、審美情趣更多元化;他們更關注自我,更坦然地爭取自己的利益;他們更外向,更強烈地釋放自己的情感,更敢於表達自己對公共事務的鮮明觀點;他們喜歡秀、喜歡「曬」;他們通過「宅男」、「文青」等標籤劃分人群,尋找同類;他們喜歡鏡頭,喜歡閃光燈,認同張愛玲那句「成名要趁早」。
「VANCL倡導一種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我普通,可我就是我。我覺得這特符合「80後」、「90後」的心理。」May說。
這應是近幾年國內最經典的廣告案例之一,也是將韓寒運用得最棒的品牌廣告。它如一把野火,呼呼地燒遍原野。為什麼是凡客?我相信,老闆的審美趣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陳年的審美趣味體現於凡客很多細節裡,例如受到台灣誠品書店啟發的品牌中文名,例如不惜成本做得考究的外包裝盒。連凡客賣29元的圓領T恤(簡稱VT)也有體現,他向設計師推薦將林覺民的《與妻書》、毛澤東的詩詞做成VT的文案。
無論是「人民時尚」,還是韓寒,陳年顯現了一種很難得的特質——洞察這個時代的精神與心理。許知遠說:「他這人特別精明,他的點掐得很準,在他做文學批評時就已經顯現出來了。當年他做書評週刊時,選題的點非常精準,他是對時代有把握能力的人。」
2008年起,凡客就在考慮代言人,一會兒rain,一會兒金城武的,總定不下來,陳年覺得哪都彆扭。直到2010年年初,凡客做當年大熱的一款T恤「櫻花T」,討論代言人選時,不知是誰提出了韓寒這個名字。陳年問:「為什麼我們不直接找韓寒代言凡客?」似乎因為這炸彈太重磅了,會議陷入了靜默。然後,大家變得激烈起來。有同事蹦了起來,帶著哭腔說韓寒如何好。隔了一周,陳年說,就韓寒吧。
早些時候,楊芳向陳年提出女代言人人選王珞丹。陳年不認識她,楊芳找來《奮鬥》的片段給他看。他看了兩三分鐘,說:「這個隨你們吧。」
楊芳說:「我覺得首先是韓寒的某種精神讓陳年有期待。王洛丹更像一個演員,所以觸動他內心不是那麼深。韓寒非常符合凡客的特質,就是有獨立的見地、敢於去打破、敢想敢為、嚮往自由,這種精神其實就是互聯網精神。他在這點上和凡客骨子裡特有的驕傲,是相通的。」
如同韓寒高中輟學一樣,陳年也曾在高中和大學期間兩度輟學。他所讀的大連高中的校友現在都還知道陳年,這個唯一從學校裡跑了的人。「我小時候特理想主義。在高一高二應該老實讀書的時候,我在圖書館突然看了很多莫名其妙的書,它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我又看不太懂,價值觀混亂了。這對一個聽話的小孩造成的扭曲比較大。」1984年、1985年,社會變得特別開放,溫元凱、蘇曉康等人整天「胡說八道的」,總理可以隨便罵,十分自由化。「小孩本沒有什麼固定世界觀,一看,原來這個世界可以這樣。」他讀《情人》、讀《百年孤獨》,剛出第一版的《麥田守望者》讓他感到「原來牛×的小孩就是這樣」——他的中途輟學有受此書的影響;他也讀了柯雲路的《新星》,以及李澤厚、顧城、北島等人的書。
他做主編的時候曾鬱鬱不得志,發現自己太不自由了。這個長那個官的文學愛好者,都喜歡寫上幾篇拿到他那裡發。他必須為這些文字騰出版面,有時候他改動、刪減一下,也會被某某長托人帶話。
我問陳年:你是個理想主義的人麼?他說:「我肯定不算。真正理想主義者,都是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真正的英雄都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我不算。」
深諳中共黨史的企業家。
我注意到,在陳年的辦公室裡,有一面牆是書架,上面擺著《毛澤東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史研究》、《白崇禧口述自傳》等書。一位互聯網分析師說:「陳年極其喜歡研究中共黨史,這一代互聯網企業家裡研究中共黨史的,只有馬雲、周鴻禕,再就是陳年。」
陳年喜歡講林彪的戰術四快一慢。你在什麼時候都會快,但是真正發起總攻的時候一定要慢、要細,把它想清楚以後就跑得快了,大規模去做,無所顧忌,執行力強。
事實上,從陳年批判卓越的「西方帝國主義文化」,以及他倡導的「人民時尚」裡,也可以管中窺豹,除了受到儒家經典、西方自由思潮的影響以外,陳年還深受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話語體系影響。他對中共黨史極其稔熟,對語錄與經典信手拈來。
他倡導集中優勢打殲滅戰(毛澤東語),在現階段不考慮線下開店,因為那是過於陌生的事情,牽扯精力過多;他奉行「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語),相信只要高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下面的員工機會就越多,成就感也越大,不用講什麼管理方法。陳年說:「什麼時候才講管理呢?就是大家沒事幹了,講站隊、講論資排輩的時候。」
面對公司規模擴大,組織結構日益龐雜,容易產生小團隊的問題,他採取「老人做新事,新人做老事」的辦法來解決。從5億元到20億元,可能會有部分老員工覺得這當中部分錢是自己弄出來的,陳年說你要搞清楚,這不是你一個人弄的,是一堆人合力弄出來。他認為這些人是既得利益集團,是舊勢力,需要打破。「你不是很厲害嗎?那拿2000萬去,把一個新事情做出來。」至於舊項目,已經有規範了,可以交給新人來做。這也讓我聯想到當年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的歷史。
王春煥說陳年現在也受到柳傳志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的一些影響,現在主要負責建班子、定戰略的事情,很多事情放手給下屬做。陳年推崇「不爭論」原則,這是他從歷史裡學到的。在推進一件事的時候,把各種不確定性的論證、爭議全都掛起來,用最後的結果來說話。他認為鄧小平就是使用「不爭論」原則的典範。在管理公司的時候,尤其是凡客早期,多數時候這種「不爭論」原則讓陳年將細枝末節的亂七八糟的爭議都扔開了,強力推進事情。
陳年讀高中時一度退學,回老家教書教了一陣子,又去考大學,後來考上大學後又退學,再到北京謀生,很是折騰了一陣子。陳年說:「挺能折騰的。小時候特別鬧的孩子長大了可能慢慢溫和,過去循規蹈矩的同學,30歲以後開始憤世嫉俗。我越來越溫和,很少冒險。做事的時候體現出來的不顧不怕的勁頭,實際都是想明白了以後才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