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38章 陳年歸去來(2)
    2011年3月3日早晨7點30分,我來到凡客旗下的物流公司如風達北京昌平配送站。站點設置在昌平區沙河一住宅小區裡。這時候,有二十來位員工穿著背後印著「VANCL」的黑色羽絨服領取貨物。他們戴著紅色的摩托車頭盔,腿上綁著內裡帶毛的皮護腿——當天氣溫是8℃~-3℃。配送員張龍來自甘肅,褐色的面孔因為日曬風吹而發紅,他自己的力帆摩托車後座載著26個印著「VANCL」logo的牛皮紙包裝盒,我離開時,他正在加固繩子。

    我與一凡客員工跟隨站長助理邢玉通出發,目的地是回龍觀,他開著一輛松花江牌的自家小麵包車。從抵達客戶小區起計算,完成一單貨的交易大約需要十分鐘時間。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客戶問:「為什麼你們有內褲,沒有內衣?」邢玉通笑著說:「我們公司會馬上增加新的品種。」那客戶又問:「今天怎麼來了三個人?」邢玉通繼續笑著說:「您是我們最尊貴的客人,我們將用最好的服務。」客戶「嘿嘿」笑起來。

    最開始的海澱站分為海澱站、上地站;分出的海澱站又分為萬柳、海澱、中關村三站;上地站又分為昌平、上地、清河三站;昌平站又將分為昌平、回龍觀兩站。如同細胞分裂生殖一樣,從2010年5月起,不足一年的時間,如風達海澱站已擴張為七個站。

    截至2011年3月,如風達在全國開通了25個城市送貨服務,有站點九十多個,員工兩千六百多名。在如風達總經理李紅義的規劃裡,2011年年底員工人數將達到一萬人。2009年年底,這個數字才一百多。2008年的時候,如風達尚需要接外面的活計來養活自己,2009年陳年就告訴李紅義,只做凡客的生意。如風達現在每天送貨七萬多單,承載了凡客53%的運貨量(其餘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

    終端消費者所接觸到的凡客是這樣一家公司:面帶微笑、穿著乾淨的配送員;結實、講究的牛皮紙包裝盒;價廉物美的衣服;三十天內免費無條件退換貨的服務。

    它還在不斷進化:2010年圓領T恤有三百多款花色,2011年增加到一千五百多款花色,以避免用戶撞衫的抱怨;它在西班牙、美國、日本、韓國尋找設計師合作,試圖將全球最新的流行趨勢帶給客戶;它不斷增加品類,包括跟服裝不相干的體溫計、煮蛋器、檯燈等家居用品。

    它試圖更快、更多、更highfashion,試圖在消費者生活的每個角落都印上「VANCL」的logo。你以為陳年想打造一個網上的Zara,實際他在做一個網上的Zara+宜家。

    凡客變成了代工廠眼裡的香餑餑,他們主動找上門來,願意接受凡客嚴苛、挑剔的條件。凡客供應商之一、江陰福匯紡織有限公司高管黃得原說,一般公司100件如果出現五個次點(比如線頭等),可以容忍。但凡客不能容忍任何一個次點,只要有次點它都會退貨、返廠整修。「但是,凡客的訂單量大。」

    2010年,凡客平均每天產生八萬個左右訂單。賣得最好的產品是價值29元的圓領T恤,總共賣出400萬件。2011年,他們希望這個數字達到1000萬件。江陰福匯紡織2010年為凡客加工了27萬件圓領T恤,2011年的訂單是100萬件。

    2007年,陳年創辦凡客,定下的「雄心壯志」是2010年銷售收入有兩三億元。這位前卓越網副總裁想的是,「卓越六年過億,那VANCL三年過億就很成功了。我真的很恍惚啊,第一年就超過一億、奔著兩億去了」。

    現在他的願景修改為,2015年凡客銷售額達1500億元,有1億用戶在購買凡客產品,賣出15億甚至更多產品,公司員工達到20萬人,另有40萬生產線工人為凡客服務。

    野心勃勃的少年。

    這個從小就不安分的人,野心勃勃。

    1969年4月,陳年出生於山西省聞喜縣薛店鎮豐樂莊。豐樂莊地處黃土高原,當地地勢被叫做「塬」,村民在塬上挖窯洞做居所。陳年的父親是聞喜縣第一位考上北京大學的大學生。他的母親出身北京高幹家庭,與他父親是大學同學。在他父親在老家已結婚的情況下,他的母親帶著身孕來到豐樂莊,在陳家生下陳年。當時陳年父親在武漢接受知識分子再教育,陳年母親天天盼著他回家,白天等不著晚上接著等,問陳年奶奶:「媽,他晚上回來過沒有?」但是,陳父沒有回來,可能是因為接受再教育中途跑回家的話,會遭到處理。在陳年出生25天之後,久等他父親不歸的母親離開了豐樂莊,將他留給了他奶奶。

    陳年在他的自傳體小說《歸去來》一書中寫道,直到19歲,他才在北京第一次見到他母親,才知道母親長什麼樣子。

    奶奶既當爹又當媽地一手拉扯大陳年。那時候孩子沒奶吃,陳年奶奶弄來一隻羊,煮羊奶給他喝。他長得瘦小,大腦袋支在細脖子上,晃悠悠的,好像會輕易折斷。他和另外三個沒媽的堂兄弟跟著奶奶長大。奶奶每天給他們做麵條、蒸饅頭吃。家裡窮,沒有白面,是黑黑的高粱面,更吃不到肉。在陳年小學老師張金桃的印象裡,陳年經常生病發燒,總夾著一支體溫計。張金桃家和陳年家是鄰居,她的丈夫和陳年父親是發小,兩家有幾代人的交情。陳年不到一歲時,她曾去過天津看望陳年母親並告訴她:「奶奶管得挺好的,你別操心了。」當時陳母提起自己的兒子就掉眼淚,托張金桃帶了一大堆當時最時髦的營養品煉乳回鄉。陳年的小學同學暢金娟記得,老師問大家:你們最愛的人是誰?同學們都說爸爸媽媽,陳年寫的是奶奶和爺爺。「那次我看他一個人坐在凳子上發呆,看起來很可憐。其他同學興高采烈的,他一個呆呆的。」

    陳年在中學時一度去大連,與生父和繼母居住在一起。他沒有怎麼讀高中,就跑回了家。村裡人猜測,畢竟和繼母隔了一層,不好處。回老家後,他做了薛店鎮中學的英語老師。教了一陣子書,他又返回大連讀高中,考上了大連理工大學,在大學又中途輟學。之後,他去了北京,追逐他的文學青年夢。

    陳年大舅媽(實際是他堂兄的大舅媽,陳年亦稱呼大舅媽,下同)回憶,陳年20世紀90年代初到北京,沒地方住,在橋洞裡睡了半個月,每天買些搾菜、方便面吃。他給奶奶寫信說沒錢,奶奶賣了家裡的糧食,湊了一百多元,寄給了他。這是奶奶去世後,有一年清明節陳年回來,講給大舅媽聽的。說起這事,陳年眼睛都紅了。

    在去卓越網之前,陳年的朋友、專欄作家許知遠問:「為何非要做生意?」陳年說,這個社會太勢利了,在這個時代證明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掙更多的錢。

    我問陳年,金錢對你意味著什麼?他說:「金錢是遊戲規則,更多的金錢意味著,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你也可以讓更多的人過得富足。金錢是最公平的。」

    擺脫貧窮,是陳年渴求成功最初的動力。即使在他符合社會通常的「成功」定義的時候,他也沒有裝腔作勢地說,我不是為了錢。錢能解決很多問題,這是一個困居塬上窯洞的少年最樸實的想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