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舊的iPhone又回到深圳,
在這裡被翻新後再出售,
這裡同樣出產大量仿冒的iPhone
——用舊的iPhone又回到深圳,在這裡被翻新後再出售,
這裡同樣出產大量仿冒的iPhone中國深圳,一部手機的圓滑線條和觸摸屏鍵盤讓你感覺無比熟悉,機身背面的品牌標誌你也感覺似曾相識。在中國沿海城市這個龐大的電子產品市場裡邊,一位銷售員承認,在仔細對比之後你會發現這部手機並不是你熟悉的蘋果公司的iPhone,而是山寨版的HiPhone。
——美國《紐約時報》
中國深圳,深南大道與紅荔路之間,有一條總是堵車的街道。現代化的寫字樓和雜亂無章的街頭店舖比肩而立,閃爍的霓虹燈光照在街邊的棕櫚樹上。年輕的商販們扛著整箱整箱的手機、配件在街上快步穿梭。人群中不時閃現各種膚色的商人,彼此間用著並不流利卻很默契的英語交流。
這片區域大約南北長不過930米,東西寬1560米,面積約1.45平方公里。平均每天有50萬人來這裡購物,他們許多來自印度、南非、阿聯酋、泰國等國家,雖然談不上很喜歡卻容易迅速被這裡濃厚的商業氣氛所吸引,那是因為這裡不時傳出有人發財的故事,並有無數懷揣著發財夢想的人擁入……
這便是有著「深圳的南京路」稱號的華強北路,更多的人直接叫它「華強北」。毫不誇張地說,這裡是整個中國手機市場的晴雨表。
華強北的前身是生產電子、通信、電器產品為主的上步工業區,這裡原來擁有廠房40多棟。
20世紀80年代初的中國電子製造業,電子元器件嚴重依賴進口,尚處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政府對電子元器件實行嚴格的計劃配額,許多生產企業拿不到足夠的原材料。
此時,毗鄰香港的深圳開始出現大量走私的現象。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大批人冒著風險來到深圳走私電子元器件。當年走私販賣電子元器件的商販既有最初倒賣服裝的販子、開餐館的商人,甚至還有國有工廠的部分「敢闖」的員工。
這便是華強北「水貨」市場的最早雛形,時至今日仍未在根本上改變,這也是華強北的「原罪」。
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深圳組建了賽格電子集團,並於1988年3月28日在華強北成立了著名的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當時由來自深圳本地和內地的160多家廠商以及10家港商開始在華強北一帶彙集,全中國的電子企業都到這裡來採購物美價廉的原材料,成了華強北的雛形,並逐步奠定其在中國電子元器件市場界舉足輕重的江湖地位。
據一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華強北老商家回憶,當時的政府對華強北的走私現象顯然心知肚明,但華強北在客觀上極大地滿足了中國電子產業的原材料需求,並為深圳創造了不菲的稅收。
此後,工廠悉數遷走,取而代之的是深圳國際電子城、萬商電器城、大百匯商業城、華強電子市場等一大批專業市場。華強北逐步成為中國南方最大的電子產品批發零售中心。興旺的生意使得這裡的租金在10年內漲了10倍以上,成為深圳租金最貴的地段之一。
如今,華強北的聲名早不僅限深圳和中國,在整個亞洲,遠到印度、迪拜,近到泰國、馬來西亞的電子市場,這個毗鄰香港的電子市場的名聲已經不脛而走——由於華強北掌控著全球消費類電子產業鏈中資源配置的相當份額,它成為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的集散地。
但讓華強北真正聲名鵲起的,還是這裡發達的「水貨」手機及「山寨」手機業務。通過走私完成原始積累後的華強北,迅速進入電腦、手機及其配件的裝配業務,並再次獲得空前成功。
這是一種被稱為「前店後廠」的並不高級的模式。華強北的各大電子商場裡銷售著種類繁多的電腦、手機及其配件,而華強北周圍幾公里範圍內的民居內,則散落著無數家看不見的家庭作坊,它們用並不算現代化的半手工方式裝配翻新手機和山寨手機,並以低廉的價格迅速走紅。
從2007年年底開始,蘋果和iPhone逐漸成為了這裡的明星。在華強北的各大電子賣場,一排一排包裝精美的iPhone一個挨著一個疊放在透明的玻璃櫃檯裡,在燈光下格外耀眼。放眼望去,在連綿不絕的手機市場內,幾乎所有的櫃檯都在醒目位置打出「蘋果」、「iPhone出售」這樣的招牌。
「你要行貨還是水貨?」張老闆坐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櫃檯前,她的櫃檯不到10平方米,卻擺滿了市面上熱銷的幾乎所有品牌的手機,蘋果、黑莓、Palm、HTC、三星、夏普……
「買行貨不划算,現在大家都買水貨,有的水貨手機質量比行貨還要好……」帶著濃厚的潮汕口音,張老闆的目光裡透著精明。她和老公經營的這家小店舖,生意好時,一天能出手數百部手機。
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到華強北購買iPhone都是一次滿頭霧水的旅程:這裡的老闆講著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行話」,並報出一大串不同版本的iPhone讓你選擇:大陸行貨、港行(香港行貨)、美版、英版、新加坡版、泰國版……價錢也相差上千元。
和張老闆所在的市場一樣,華強北的絕大多數手機店舖似乎無法給人一種放心的感覺。大廳裡播放著網絡歌手「鳳凰傳奇」的歌,滿地堆滿廢棄的包裝材料。來這裡購物的顧客習慣把雙肩背包背在胸前,以防小偷。
在深圳華強北,據稱有70%以上商戶開始賣翻新的iPhone手機,因為現在iPhone的利潤很薄,如果不銷售翻新手機就很難贏利。
「成交。」不遠處傳來一位東北老闆爽快的笑聲,緊接著是一陣撕裂膠帶的聲音,一整箱手機被工人打包完畢,不久之後它們就將出現在另一個城市的手機賣場裡。
許多櫃檯對自己的同行都心存提防,他們在櫃檯前打上「同行勿進,面斥不雅」的牌子——這裡行情瞬息萬變,一些新潮的產品很容易被其他競爭對手倣傚,也有許多競爭對手冒充顧客四處打聽價格行情。
在不遠處,幾個年輕人蹺著二郎腿,嘴裡叼著香煙,雙手熟練地為前來「刷機」的顧客服務,他們略顯不耐煩地給買好手機的顧客裝各種軟件。
當消費者從蘋果商店拿到他們的新iPhone後,iPhone的全球之旅並沒有結束。數目眾多的二手iPhone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又返回到深圳——它們出生的地方,並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開始它們新的旅程。
這些老款的iPhone,在被消費者淘汰下來後,依舊是市場上的「香餑餑」。在它的身後有一整條完整的產業鏈,給一批人帶來財富,並讓另一批人忍受痛苦。
一位「水貨」手機批發商的一天
三哥是在華強北一帶頗有點小名氣的水貨手機賣家,他的真名叫劉波。三哥的水貨手機商店位於華強北曼哈通信數碼廣場4樓A區。對於到了華強北找不到他櫃檯的外地買家,三哥會熱情地安排自己的「小妹」到街上去接。
大多數時候,三哥的店舖是不需要派人下去接的,這是因為他的店實在生意太好了。三哥的店面隱藏在華強北曼哈數碼廣場4樓一個很不顯眼的地方——僅在4樓,像他一樣的店,有好幾百家。
筆者來到三哥的店舖時,他正忙得手忙腳亂。不到10平方米的一個小店,至少擠了20個買手機的人。自動點鈔機的聲音辟里啪啦地響著,一沓百元大鈔在裡面亢奮地滾動。
「我們都是慕名而來,聽朋友說三哥的店裡賣的都是真品,從來不賣假貨。」一位年輕的學生剛剛花了1050元買到一款摩托羅拉的手機,興奮無比。這款手機在行貨渠道,售價在2000元左右。
這家店看上去十分簡陋,櫃檯上並沒有幾部手機放在那裡,只有一些手機電池和配件散落在櫃檯裡,但是這絲毫不妨礙它的吸引力,所有來買手機的人都要先看電腦上的報價單。
三哥和這個店的其他人看上去很不耐煩,他們的電話響個不停,忙得上躥下跳。這裡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太多討價還價的餘地。
在搜索引擎百度中敲入「華強北」三字,「三哥」的網站排在搜索排行第二,上面赫然寫著「水貨手機報價、華強北水貨手機報價單、華強北水貨手機批發網——手機淘」。
「來到店裡,確定好要什麼機器,我們去放貨處拿手機。我們拿貨的時候一般會驗好做工、屏幕,盡量挑一部相對完美的手機。」
「一定要確定好要哪款手機,沒有確定好的可以再選擇選擇,手機都是新手機,一般不借看的。我們不收押金,但是也請說話算話。」對那些來買手機的人,三哥在自己的網站上講好規則,他似乎對那些喜歡拿著手機左看右看的買家不太耐煩。
在這裡,來買手機的人被統一稱為「機油」,那是一個由「機友」發展而來的網絡詞彙。
拿貨一般要等待10分鐘左右,拿到手機之後,「機油」自己也要看好外觀、打過電話、驗好屏幕再付賬。這裡幾乎都是現金交易,店裡沒有POS機供刷卡,因此商場裡的取款機總是需要忙碌地吐鈔票。
由於生意興隆,三哥於2010年3月20日宣佈:
「每部手機在報價的基礎上加10—15元,一個月拿貨大於100部,每部在報價的基礎上加10元,合作押金300元;一個月拿貨大於50部,每部在報價的基礎上加15元,合作押金200元;蘋果產品每部無論多少量加30元,為了給量大的客戶更好更快速的服務,小於50部量一律不做了。」
「每月拿貨少於50部或者100部的,押金不退,拿夠拿貨量則往下推至下月作為合作押金。」
「批發無質保,收貨馬上驗貨,有問題馬上可以換貨。需要質保的客戶,請洽談價格。」
2010年4月18日,三哥贏來了第一個批發客戶。這是一位從河北坐火車來深圳,專程「考察」手機批發的客戶,他先在百度上找到三哥的店舖,經初步瞭解之後,在QQ上聯繫上三哥,並做了電話溝通。
4月18日,這位客戶來到華強北,被三哥接上樓,三哥事後回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