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的寶寶已知道自己的名字,叫他名字他會答應;能懂得簡單的語意,如果和他說"再見",他也會向你擺擺手;給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會搖搖頭;玩得高興時,他會咯咯地笑,並且手舞足蹈,表現得非常歡快、活潑。他喜歡和小朋友或大人做一些合作性的遊戲,喜歡父母對他的語言及動作技能給予表揚和稱讚。父母不要吝嗇對寶寶的鼓勵,要用豐富的語言和表情,由衷地表示喝彩、興奮,可用拍手、豎起大拇指等動作表示讚許。稱讚的氣氛會促使寶寶健康成長,這也是心理學講的"正性強化"教育方法之一。
嬰語世界——聆聽寶寶說什麼
1.嬰兒打鼾
打鼾也叫打呼嚕。在正常的情況下,嬰兒睡眠時也常發出輕微的鼾聲。但嬰兒在睡眠中經常張口呼吸、處於呼吸不暢狀態,夜間得不到充足的休息,白天便會精神欠佳、食慾較差,攝入食物熱量不足,還可導致生長發育遲緩,身高、體重均低於同齡正常孩子,身體抵抗力下降。這類孩子不僅易患呼吸道感染,而且易患雞胸、漏斗胸,甚至誘發肺源性心臟病。
☉"仰睡容易打呼嚕!"
很多媽媽總是喜歡讓寶寶仰睡,而仰睡時因面部朝上而使舌頭根部因重力關係而向後倒,很容易造成咽喉處的呼吸通道處於半阻塞狀態,使得寶寶由於呼吸不暢通而打鼾。
☉"媽媽,等我大一點就不會打鼾啦!"
嬰兒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口咽部比較狹窄,故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腫脹就易阻塞,嬰兒時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嚨有雜痰音,就是這個原因。
☉"我感冒時也會打鼾!"
感冒會造成嬰兒喉嚨部位腫脹、扁桃體發炎、分泌物增多,更易造成氣流不順而使鼾聲加重。
☉"我總是大聲地打呼嚕,我要看醫生啦!"
如果嬰兒連續發出大聲的呼嚕,則是不正常的,應該考慮是一種病症,如肥胖的或扁桃體腫大的嬰兒,因口咽部的軟肉構造較肥厚,睡覺時口咽部的呼吸道更易阻塞,所以鼾聲也非常大,更嚴重者甚至會有呼吸困難及呼吸暫停的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去就醫。
2.便秘
便秘指嬰兒大便乾硬,隔時較久,有時排便困難。單純性便秘多由結腸吸收水分電解質增多引起。
☉"是媽媽給我吃得太少啦!"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余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會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媽媽,給我喝點糖水吧!"
每當排便的時候,嬰兒都會吭哧、吭哧地用力,如果排出的硬便損傷了肛門,造成了出血,應馬上考慮治療辦法。
母乳餵養的嬰兒,首先喂糖水,以在洗澡後為佳。如果糖水不起作用,就把果汁用溫水1︰1稀釋,喂20毫升左右。如果是牛奶餵養的嬰兒,可以在牛奶中試著加入2∼3克麥芽汁;如果還是無效,則可以每日加果汁2∼3次。
☉"媽媽,幫我把便便弄出來吧!"
嬰兒便秘時可以採用刺激腸道出口的方法幫助寶寶排便,最安全的是灌腸,最好使用嬰兒用灌腸劑。灌腸的要領是使嬰兒仰臥,露出下半身,大人左手抓住嬰兒的雙足部,充分上提,將灌腸器的頭部輕輕旋轉插入肛門,在插入兩厘米左右後,注入灌腸液,然後拔出灌腸器,同時用脫脂棉堵住肛門,一會兒便便就會排出來。如果過了幾分鐘便便還沒有排出來,可以再灌1次。
有的人經常用紙捻通便,我們不提倡這樣做,因為紙捻不容易做成無菌的。當然,使用消毒棉棒是可以的。
☉"好像有什麼東西讓我太緊張了!"
受到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會導致嬰兒短時間的便秘。
3.急疹
嬰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是嬰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疾病,由呼吸道飛沫傳播,多發於6∼18個月的寶寶,患過後不會再患。1週歲內寶寶首次出現的高熱多半是嬰兒急疹。
嬰兒急疹的症狀是嬰兒迅速發熱到39℃∼40℃,氣色不佳且沒有精神。但沒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大便也不稀。一般高熱會持續3天,第4天會自然退熱。退熱以後,寶寶的胸部和頭頸部出現玫瑰色斑丘疹,周圍繞以紅暈,類似風疹、麻疹或猩紅熱,這在醫學上稱"退熱疹出",是嬰兒急疹的特有表現。
☉"糟啦,突然高燒是不是出急疹啦!"
嬰兒急疹常常是突然發病,體溫迅速升高。高熱早期重症患者可能伴有驚厥,有的出現眼瞼浮腫、眼結膜炎等症狀。
嬰兒發熱時,要讓他多飲水,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如果體溫較高,嬰兒出現哭鬧不止、煩躁等情況,可以給予物理降溫或適當應用少量的退熱藥物並及時就醫。
☉"玫瑰疹讓我噁心、嘔吐!"
嬰兒在發熱期間有食慾較差、噁心、嘔吐、輕微腹瀉或便秘等症狀,並且咽部充血,頸部淋巴結腫大。
☉"退燒了,身體舒服了好多!"
嬰兒得了急疹父母無須驚慌,嬰兒急疹屬於良性疹子,一般不需要使用藥物治療。寶寶發燒38.5℃以下也無須服用退燒藥,只需要給寶寶物理降溫即可。發熱3~5天後體溫驟降,退熱後孩子全身可出現大小不等的淡紅色斑疹或斑丘疹,先從胸腹部開始,很快波及全身。這時孩子已經退燒,可安然入睡。
☉"我多休息休息會好得快些!"
嬰兒患了急疹一般不用特殊治療,只要加強護理和給予適當的對症治療,幾天後就會自己痊癒。嬰兒患急疹後,父母要讓寶寶臥床休息,盡量少去戶外活動,注意多喝水;同時要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4.耳垢濕軟
9個月的寶寶的頭已經能夠支撐了,所以爸爸媽媽有機會看清楚寶寶耳朵裡面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的耳垢不是很乾爽,而是呈米黃色並粘在耳朵上,有些父母會擔心寶寶是否患了中耳炎。其實,還有一種情況叫做耳垢濕軟。而中耳炎和耳垢濕軟是有區別的。
患中耳炎時,寶寶的耳道外口處會因流出的分泌物而濕潤,但兩側耳朵同時流出分泌物的情況很少見。並且,流出分泌物之前寶寶多少會有一點兒發熱,出現夜裡痛得不能入睡等現象。而耳垢濕軟一般是雙側的。
☉"不要用尖東西掏我耳朵!"
耳垢濕軟大概是因為嬰兒耳孔內的脂肪腺分泌異常造成的,不是病。一般來說,肌膚白嫩的寶寶比較多見。寶寶的耳垢特別軟時,有時會自己流出來,媽媽可用脫脂棉小心地為寶寶擦乾耳道口處,但千萬不可用尖的東西去掏寶寶的耳朵,以免碰傷耳朵引起外耳炎。
☉"我是遺傳爸爸媽媽的耳垢濕軟嗎?"
如果嬰兒父母自身也有同樣情況,就可能是遺傳的結果。一般有耳垢濕軟的寶寶長大以後仍然如此,只是分泌的量會有所減少而已。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嬰兒和兒童的一種常見疾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皰疹為主要特徵。初始症狀為低熱、食慾減退、不適並常伴咽痛。發熱1∼2天後出現口腔潰瘍,開始為紅色小皰疹,然後轉變為潰瘍。口腔皰疹常見於舌、牙齦和口腔頰黏膜。1∼2天後可見皮膚斑丘疹,有些為皰疹、皮疹,不癢,常見於手掌和足底,也可見於臀部。
☉"媽媽,我不想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流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定要避免讓寶寶與患兒或有可疑症狀者接觸,吃東西前一定要洗乾淨手,不要隨意使用別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盡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
☉"我要多喝水,多休息!"
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讓他臥床好好地休息。嬰兒發熱時多給他喝溫開水,宜吃清淡稀軟的飲食。患兒嘴痛時注意給他吃低溫食物,疼痛厲害不能進食時要及時去醫院輸液,補充身體所需的熱能。
☉"我要講衛生,不想被感染!"
爸爸媽媽要注意寶寶的衛生狀況,對患兒糞便應馬上進行處理,便盆、衣褲要及時消毒。保護嬰兒手、腳部的皮膚及衣著、被單的清潔,避免被破潰的疹子污染。勤給患兒洗手,並且將指甲剪短,以防孩子抓疹子而造成皮膚感染。
6.耳後淋巴結腫大
如果爸爸媽媽發現寶寶的耳朵後面到脖頸的部位(雙側或單側)有小豆粒大小的筋疙瘩,按之好像也微痛的樣子,則可以確定寶寶患了耳後淋巴結腫大。
☉"我頭上好癢,只好用手抓!"
耳後淋巴結腫大夏天特別多見,是因為嬰兒頭上長痱子發癢,嬰兒用手搔抓所致。嬰兒指甲內潛藏著的細菌,從被抓破的皮膚侵入到嬰兒體內,停留到淋巴結處,淋巴結為了不讓細菌侵入,於是就發生反應而腫大。
這種筋疙瘩一般不化膿、破潰,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被吸收。不過,也有很長時間不消失的,父母要注意觀察。
☉"勤換枕套,勤剪指甲會更好!"
為了預防寶寶抓破皮膚,爸爸媽媽夏天最好讓易長痱子的嬰兒枕水枕頭,常換枕套,常給嬰兒剪指甲。
☉"耳後的疙瘩越來越多啦,我要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