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她改變行程時不願意讓你知道,你可能該說:「我們家每個人行程改變時都有責任打電話回家,這是禮貌,也是我們家的安全政策。萬一你要晚十五分鐘回家,我能信任你會打電話跟我們說嗎?」
注意,在討論結束前,你一定要確定她同意晚回家或行程改變時會打電話通知你。假若你能從一開始就建立起家庭安全政策,你的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時就比較容易同意合理的限制和安全措施。
對九到十二歲兒童來說,督促和評估安全資訊:
·可以幫助他們預先想到可能會碰到的危險狀況。
·可以讓他們能自行掌控某種新的或未知的狀況,好讓他們再度確定已熟知安全技能。
·可以更新和詳細說明安全資訊,好讓他們能處理某種狀況中可能發生的任何問題。
對父母來說,需要提醒和預先察覺安全資訊:
·可以注意哪些技能需要複習或練習。
·可以幫助他們決定孩子可能需要怎樣程度的監督。
·可以加強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記住,當你的孩子接近青少年時期時,他們想要更獨立是很自然的事。你的最佳應對之道是現在就幫他們準備好,因為他們很快就將堅持享有更多的自由。
2.讓你的社區變得安全
犯罪並非無法避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了孩子——也為了我們大家——讓自己的社區變得更安全。方法就是串聯鄰居,並組成鄰里守望相助團體。鄰里守望相助計劃的好處之一是,通常會在每一個街區成立一個「安全之家」,這是由一個合格的成年人所負責的組織,父母可以教導兒童在需要幫助時到這個地方求援。當兒童遭受幫派或流氓侵擾時,安全之家可以當做他們的避難所,也可以在發生意外時提供協助。
鄰里守望相助計劃的另一個好處是,在鄰居之間建立團結感,這在犯罪率高的社區尤其重要。我住的社區就有一個守望相助計劃。成立自己的團體很簡單,以下是一些秘訣,由Westec安全公司提供:
·聯絡附近的警察局,告訴犯罪預防部門的警官你們要成立守望相助團體。這些警官會協助你們,並出席首次會議。
·告訴你的鄰居們你要成立一個守望相助團體,以及你需要他們的參與。
·找另一位鄰居來幫忙,挨家挨戶地介紹自己。
·詢問鄰居週一到週五的哪些時間可以來開會。一般來說,鄰居會議都是在週一到週四的晚上七點或七點半召開。
·順便討論最方便及最能夠舉行會議的場所,問鄰居是否有任何人的家能借來開會。其他可能的開會場所還包括地點適中的學校、會議廳或街道辦事處。
·交換電話號碼,告訴鄰居你會通知他們開會的時間和地點。
·借由這個機會認識並熟悉鄰居,如此一來守望相助計劃才比較容易成功。
·聯絡犯罪預防警官並定下首次會議的時間和日期,他或她會幫助你將消息傳開,並鼓勵人們參加。
·會議前幾天用電話或親自提醒每個人,確保高出席率。
·熟悉鄰居們的日常作息。
·萬一你家要空一段時間,通知一位你信得過的鄰居幫你注意。
·鄰居們出遠門時幫他們看家,你出遠門時也請他們幫你看家。
·在街道和窗戶上張貼守望相助標語,讓別人知道這是一個鄰里守望相助的社區。
3.自我防衛產品
現今在市面上,不管是自我防衛課程還是個人安全警報器都變得越來越流行。就某方面來說,我認為這是個正面的信息,顯示社會對於推廣兒童安全的必要性的肯定。另一方面,我想這也是「哪裡有恐懼哪裡就有錢賺」的象徵。
1994年1月9日,《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總結了這種新現象中最糟的部分。作者一開頭就寫道:「首先是犯罪,然後是恐懼,接下來就是商品推銷。」父母必須瞭解,光是高價商品和課程是不夠的。沒有人能替代你教你自己的小孩個人安全技能,也沒有任何裝置或自我防衛課程能和你的孩子練習那些技能,並監督他們,直到他們能應用所學為止。當你住家附近發生犯罪案件,感到緊張或恐懼是非常正常的事。這時,為了求個心安,你可能願意做任何事或買任何東西。當心,有些商人就是利用父母的恐懼來賺錢。你必須仔細評估市面上的個人安全商品和服務。別慌張,尋求快速解決的方法,或將保護你孩子的責任委託給別人。
名為PAAL的商品是一種手掌大小的電子警報器,在啟動時會發出尖銳的噪聲。父母必須記住,只有當孩子們有時間且想到要啟動這些裝置,這些裝置才有作用。最近中西部發生的一起綁架案中,一名女孩從街上被擄走並慘遭殺害,警方發現她的警報器掉在人行道旁的地上。
要記住,除非你的小孩心中的警報器能及時啟動,否則任何裝置對他來講都不會有用。孩子的第六感能在他遇到危險前就及時警告他,但個人警報器卻做不到。而教導孩子依直覺辨認危險、如何相信他人和其他事物,這也是父母的責任。萬一小孩沒學會這些,隨身攜帶個人安全裝置也可能是沒有用的。
警報器需要一隻手來啟動,價格介於30和40美元之間。口哨也需要同樣的敏銳度,價格約為一美元。另一方面,大叫卻不需要花任何錢,而且能有效遏止大多數綁架者。大叫「救命!這個人想綁架我」或「走開!我不認識你」能阻止大多數綁架者。應該提醒大家,雖然高亢、剌耳的噪聲能傳得比人聲還遠,但那是一種不明確的聲音。也就是說,在夜裡,或甚至在白天,聽到警報器作響的人可能會想:「又是汽車警報器在響。」然後不予理會。
除了給小孩個人安全警報器會帶給我們錯誤的安全感外,我們也很容易誤認為自我防衛課程可以起到保護孩子的作用。
4.小鬼當家和自己照顧自己
近年來,描寫小孩必須獨立抵抗小偷盜賊的電影,很容易成為賣座巨片。在《小鬼當家》和其續集《小鬼當家2》中,一個十歲男孩獨立擊退兩名想趁他家人去度假時闖空門的竊賊。而他之所以會一個人在家,是因為他的家人不小心把他忘掉了。
一對帶著一大堆小孩和行李的父母,在趕去機場時忘掉一個孩子,似乎是一件很難發生的事,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然而,小男孩利用自己的聰明和機械天賦擊敗盜賊,卻純粹只是幻想,雖然這令孩子著迷。
對擔心自己會落單或被忙碌的父母忘掉的小孩來說,這樣的故事有著絕對的吸引力。真正具有衝擊性的劇情在後面:男孩戰勝一個人在家的恐懼感,並成為警察和家人眼中的英雄。打出片尾字幕時,這個經常被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欺負並被父母誤解的男孩,臉上綻放出微笑,告訴觀眾如今他受著眾人的寵愛。此片安慰了每一個曾被一個人留在家或曾覺得自己被忘掉的孩子。
在美國,估計約有2240萬名職業婦女的孩子未滿十八歲。數據顯示,大多數十一歲以上的孩子放學後都是自己打發時間。這意味著每一個上學日,皆有1500萬名兒童必須自己照顧自己一小時以上。
「鑰匙兒」這個詞已被「自主的孩子」或「負責照顧自己的孩子」等不帶有歧視性的詞語所取代,但兒童獨自待在家的主要原因並未改變。兒童放學後沒有人管,因為家長無法負擔保姆的費用,或因為他們沒有住在附近的親戚可以來幫忙。讓小孩獨自在家的父母告訴我,他們寧可把正值學齡的孩子交給親戚或保姆照顧,但這樣的安排有時不容易達成,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上。
在這個單元裡,我並不想強調我們的政府和工作職場需要提供更好、更合理的兒童照顧服務,我的重點在另外兩件事上:首先,如何評估孩子已做好放學後照顧自己的準備;其次,如何將一個人在家轉變為正面且有建設性的安排。
決定將小孩一個人留在家時有幾件事需要考慮,年紀只是其中一項,你還必須考慮到小孩的成熟度、個性,以及獨立能力。以下是當你決定把小孩一個人留在家之前所必須觀察和詢問的事項。
仔細觀察:
·你的小孩通常都會遵守規定嗎?
·你的小孩怕黑嗎?
·你的小孩會不會很怕一些無法解釋的聲音?
·你的孩子們一同在家時相處融洽嗎?
·你把小孩交給保姆或親戚照顧時,他的反應如何?
·你的小孩會解決問題嗎?
·你的小孩會打緊急電話並說出所需的信息嗎?
·你的小孩會鎖門和開門嗎?
耐心詢問:
·你想要照顧自己嗎?
·你獨處時是什麼感覺?
·你比較喜歡獨處、跟保姆在一起,還是去托兒所呢?
·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們相處得好嗎?
·萬一有陌生人打電話或敲門,你會緊張嗎?
·聽到房裡有奇怪聲響時你會怎麼做?
你觀察到的結果,能幫助你決定你的孩子是否準備好負起照顧自己的責任。有人警告說,強制把這些責任加諸孩子身上,可能會在不知不覺間降低他們的自信,以及影響他們在學校及其他活動上的表現。
借由觀察孩子的行為和耐心詢問,你就能得知他們必須妥善處理的恐懼和焦慮。舉例來說,有些小孩可能很喜歡獨處,他們會自己開心地玩或做功課。有些小孩卻可能還沒準備好自己一個人在家,他們害怕聲響,隨時擔心會出事;他一直待在家裡煩惱不安,直到有人回家為止。另一名小孩把所有的燈都打開,把電視機的聲音開到最大,但還是會做噩夢,這說明他也還沒準備好。
還有其他問題需要考慮,例如,你的居住環境安不安全?在你住的地方,把小孩獨自留在家安全嗎?下午時通常有誰會在你家附近閒晃?
在考慮你的孩子們彼此的相處狀況時,想想他們吵完架後是否總是能自己和好,還是需要大人來調停。萬一他們的爭吵經常演變成打架,你必須為他們作不同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