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要懂得保護自己 第14章 為什麼駭人的數據起不了作用 (2)
    我是否應該拿戀童癖在公交車上或車站閒晃,尋找青少年下手的故事,來嚇唬我那個成天搭乘電車與公交車的十三歲外甥呢?當然不可以。既然已經有大人教過他如何應付陌生人不適當的提議,那麼保持自身安全的提醒與意識就很重要。

    有沒有可能事先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嚇到孩子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不過,一些即使是出於友善目的行為,也會有出錯的時候。1984年,美國國家失蹤與受虐兒童中心發起一項活動,在牛奶盒上放了失蹤兒童的照片。沒過多久,該中心便發現這些照片引起全國兒童惶恐不安的情緒。每天早上吃早餐的時候,成千上萬的兒童瞪著牛奶盒上的照片瞧,那些都是被人從父母身邊擄走的孩子。成千上萬的兒童每天早上都得承受一回驚嚇。因此,該中心撤下了牛奶盒上的失蹤兒童照片。現在,這些照片只出現在廣告信函的背面,而這些廣告信函都是寄給成年人的。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漸接觸到更多不同的人,孩子必須做好自己可能面對何種人與事物的準備。然而,每當我們對孩子吐露一些殘酷的事實時,請牢記我們的目的在於加強他們的安全感,而非破壞安全感。孩子向獨立踏出每一步時,我們都必須為他們提供一些新的資訊,使孩子逐漸瞭解他們的世界與其中存在的人們。不過我們在提供資訊時必須深思熟慮、小心謹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次次掀開現實的各個層面。而且,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清楚地傳達我們對於人類恆久的信心,至少對於絕大部分人是抱持這種態度的。這種做法有助於讓孩子養成實際的安全感,並且以辯證的態度看待世界。

    5.管理家中的媒體

    當你拿起一份報紙,閱讀到兒童遭到綁架或謀殺的新聞時,心裡是否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真可怕!這人有病!他應該永遠關禁閉!」你有時是否會在孩子聽力所及的範圍內發表類似上述的意見呢?許多父母都會如此。不論你的子女是從你那兒聽到,還是從電視、廣播、報紙的報道中得知與兒童有關的犯罪消息,我們的孩子過度暴露在犯罪與暴力事件報道的風險很高。

    我們不可以毫無限制地讓孩子讀新聞,理由有二:第一,媒體並未盡力避免使用會嚇到兒童的字眼與畫面。事實上,犯罪事件通常是以駭人聽聞、圖文並茂的手法進行報道的。諸如「警察因性侵兒童被捕落網」這樣的頭版新聞令報紙大賣,我們的孩子想不看到也難。第二,可怕的新聞報道可能會對你的孩子造成情緒上的創傷。

    1994年一份由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社會心理學治療實驗室所作的研究報告指出,加州、俄勒岡州、猶他州被調查的一千名兒童,其壓力與電視新聞之間有所關聯。近年來已經有無數研究報告證明,兒童常常因從電視上看到虛構暴力情節而受到長期傷害性的影響。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這份研究報告的重點則在於,兒童在電視上看到真實生活中發生的暴力事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斯坦福的研究人員發現,電視上報道的真實暴力事件可能帶給幼小心靈的影響強度,如同虛構的恐怖犯罪節目或親身體驗的駭人事故。初步的研究結果強烈建議父母應當防止幼兒——以及有恐懼或焦慮傾向的孩子——收看晚間六點的新聞報道。此外,父母不應該把報紙留在用餐的桌子上,因為這很容易讓小孩子看到報紙上的內容。

    孩子在飽受「最新消息」與「特別報道」等新聞持續轟炸之時,電視上報道的真實犯罪事件對他們而言並不怎麼遙遠。因為電視新聞報道的主要觀眾並非兒童,如果你的孩子過度暴露在犯罪與暴力事件的報道之中,那麼下列與壓力有關的反應,會有一個以上出現在孩子身上:

    ·做噩夢

    ·害怕

    ·焦慮

    ·無法專心

    我們必須心懷警惕,保護子女不受太多視聽報道的轟炸。這項建議同樣也適用於《美國頭號要犯》這類描述鉅細靡遺、手法震撼人心的犯罪報道電視節目。

    小孩子要到幾歲才有辦法處理這類過度報道的情形呢?十二歲的兒童看過一則令人毛骨悚然的報道後,可能會和六歲兒童一樣產生做噩夢的反應。這個問題的答案跟年齡沒有太大關係,而是關乎孩子能否對這個世界抱持善惡並存的現實觀。這種現實觀的養成需要時間,也需要情緒上與心智上的成熟。

    還有另一種方法,可以防止我們的孩子過度暴露在這類報道之下,那就是持續壓抑我們個人的情緒。這裡有一個例子來說明,某個母親如何處理自己看了報紙上一則報道後所產生的情緒。她對十歲的兒子說:「我剛剛看了一篇報道,某個女孩子在一家商店前面遭人綁架,有個陌生男子拿走了她的腳踏車,說服她過去取車。當時她身邊還有一個朋友在場呢。這些狂徒瘋子越來越無法無天了!你在這附近騎腳踏車不太安全,即使跟朋友在一起也一樣。」

    你認為這個做兒子的聽了母親對此事件情緒高漲的反應,可能會有什麼感覺?她是在教給兒子珍貴的個人安全信息,還是在把自己的恐懼感投射在兒子身上?在我們沒有控制自身恐懼感、不考慮我們的言語對孩子有何影響的時候,我們說出來的話往往跟這位媽媽所說的沒什麼兩樣。這位母親有非常充分的理由感到憂心,但是她討論感受的對象必須是其他成年人,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危險殘酷的畫面在電視上一閃而過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對子女的安全問題變得更加焦慮。不過,請看看下面這位母親留意到自己無意中把恐懼感傳染給兒子後,會用什麼方式提起這篇新聞報道:

    母親:艾瑞克,假如你停好了腳踏車,回來的時候卻發現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車,你會怎麼辦?

    艾瑞克:嗯,我會跟他說,把車子還給我。

    母親:可是,如果這個陌生人告訴你,他想給他的兒子買一輛跟你一樣的腳踏車,所以不過是想仔細看看你的車子。然後,他請你到他身邊對他說明細節。

    艾瑞克:呃,既然他只是想看一看我的腳踏車,因為他也想買一輛嘛,這樣的話,我應該會到他旁邊去跟他聊聊天。

    母親:好,我們用一分鐘來討論一下這個狀況。我們以前講過,面對陌生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比較安全?

    艾瑞克:不要太靠近他們。

    母親:對。要記得我告訴過你的,陌生人對你微笑,跟你打招呼,這都沒有關係,可是接下來他們應該繼續往前走。現在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東西,還問了你一大堆問題,他的行為不是一個陌生人應該有的舉動?如果你回答他的問題,或者走近他身邊,都不是什麼好主意。

    艾瑞克:可是他拿了我的腳踏車呀!

    母親:沒錯。如果有個陌生人拿了你的東西,你最安全的反應就是:「咦,事情好像不太對勁!」然後走開,去找人幫忙。

    艾瑞克:好比我可以對他說:「喂!馬上放下我的腳踏車!」可是,如果他沒有放下我的車子,我就跑開,然後告訴別人嗎?

    母親:沒錯。你的確在用腦筋思考,這是更安全的辦法。你能讓我放心地知道,以後我讓你騎車去商店的時候,你會牢記這一點嗎?

    艾瑞克:沒問題,老媽。

    在這個例子中,這位母親把自己的情緒反應,轉變為保護兒子的正面手段。她認清自己的恐懼感,並且利用這種恐懼提醒自己要告訴兒子保護自身安全的資訊。讓兒子騎著腳踏車在附近活動,令她憂心忡忡。她需要某種保證,確保兒子不會被假裝對他的腳踏車感興趣的陌生人騙走。

    請注意,這位母親並未把個人的感受投射在對話當中。她可能被這則新聞鬧得擔憂不已,但是她並沒有讓自己的情緒支配行為,她花了一點時間思考。然後,她用「如果……」式的問題作為開場白,提出一個假設的狀況,而非直截了當地把這件綁架案的內容告訴兒子。(不過,倘若聊起這件報道的是兒子,做母親的有義務回答兒子提出的有關綁架的問題。)我們要注意到的是,艾瑞克告訴媽媽,他會幫助這位陌生人,於是做母親的立即明白艾瑞克在這種情況下會難以自保。她沒有作出挫敗或恐懼的反應,反而開始幫兒子複習他應該如何與陌生人互動。

    到了這段對話的結尾,做兒子的對這種狀況已經有了比較好的準備,做母親的也再度確認,兒子在碰上這種狀況的時候有能力作出安全的反應。而且,這位家長一點也不需要跟兒子提起,報紙上對這次犯罪案件所報道的任何細節。

    這位母親很有智慧地運用這則新聞報道,把它當做給兒子加強特定安全技巧的機會,也為她自己帶來了些許心情上的平靜。這個例子說明了我們可以把這類新聞當做「適於教學的材料」,以便與孩子進行重要自衛資訊的複習。在這位母親提起這則報道之前,她先思考自己希望兒子學到的是什麼,因而把一個可能引發焦慮的狀況轉化成有收穫的場合。

    五分錢娛樂場兒童電視頻道最近播出一個由琳達·艾勒比主持的特別新聞節目。(這個有線電視頻道是以小學生為主要觀眾,播映多種不同的節目,從教育節目到遊戲節目都有。)在我看到節目名稱「危險的陌生人」時,內心不免對其正面效果起疑。正如我先前所言,這類宣傳保護自身安全的電視節目所用的節目名稱往往投機取巧,因而使得虛構的事情與錯誤的消息永遠存在。最糟的情況是,這類節目還會給兒童灌輸恐懼感。在兒童的心目中,不該把「陌生人」與「危險」連在一起。

    雖然我對這個節目名稱有意見,我還是與我七歲的女兒一同準時收看這個節目。在節目開始之前,我內心暗暗牢記,如果稍後我發現節目中有任何對女兒而言太可怕或太寫實的資訊,我會馬上把電視機關掉。不過,節目播出幾分鐘之後,旁白那安撫人心、不慍不火的敘述語調,令我鬆了一口氣。節目中沒有用到半個警告性質的字眼,播放錄影案例畫面時,也向年幼的觀眾提醒,畫面中的人物全都是由演員演出的。我很仔細觀察女兒是否把大拇指放進嘴巴裡吸吮——這是她心神不寧時的反應。

    節目結束後,我跟女兒討論了她的感受。要瞭解她理解了多少、是否能理清任何不清楚的資訊,這都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而且我也有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練習使用不帶警告意味的字眼和詞句與她溝通。第二天,她又提起這個節目,問了我別的問題。後來,當這個特別節目要重播的時候,她說她想再看一遍!

    做家長的務必要有意願,也要有時間,陪同子女觀看適當的電視節目和適合閱讀的書面資料,這將有利於進行適當的自身安全教育。請你確定這些媒體資訊的內容完全迴避了駭人的統計數據,並且理清了可能出現的錯誤消息。此外,你可以運用電視節目或書籍,展開親子問答活動。請牢記,為了讓孩子真正學到有用的資訊,你必須討論書中或電視節目裡的概念對你的子女有多大的意義。

    6.你的話語所擁有的力量

    這一節你將再度練習如何分辨自己所使用的字句言辭,是在嚇唬孩子世間的險惡,還是會教導孩子自身安全的資訊。請看以下的例子:

    父親:我在到處找你!你知不知道你不應該沒經我准許就離開院子!你有可能會給人拐走或者殺掉的!我不是告訴過你,外頭有很多瘋瘋癲癲的人,就是要找你這樣的孩子下手嗎?

    以下有九個訣竅,告訴你如何處理暴力與犯罪事件的報道:

    [1]與其他成年人討論你的反應,而不是跟你的孩子討論。

    [2]除非你的孩子問起,否則不要討論特定的犯罪事件。

    [3]如果犯罪報道的話題是你孩子起的頭,那麼盡量不要敘述罪案的細節,同時以聆聽為主即可。

    [4]運用事件教導或加強安全概念。

    [5]在你看電視新聞的時候,讓孩子到另一個房間玩耍,或者等孩子睡了以後再看深夜電視新聞。

    [6]保護年幼的孩童,把報紙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讓他們看到恐怖的照片或令人擔驚受怕的新聞標題。

    [7]不要跟孩子一起收看真實犯罪報道節目或《美國頭號要犯》之類以真實犯罪事件改編的電視節目。

    [8]如果你的孩子因為所見所聞而心神不寧,要想辦法使他們安心。

    [9]跟你的孩子一起收看為兒童安全教育設計的電視節目。節目結束後與孩子討論一番。

    這位家長為什麼如此驚恐,其實不難瞭解。我確信你我都有類似的經驗,才不過一轉身便突然發現孩子不見了。我也曾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你的心臟開始劇烈跳動,你沿街奔跑,邊跑邊喊孩子的名字。這是非常恐怖的經歷。然後,等你終於找到孩子了,心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伴隨著些許挫折與怒火。你等不及要打他幾下。可是為什麼要打他?目的何在?我問為人父母者:「你們打小孩的時候,到底有何意圖?」有些家長回答:「我要讓他懂事一些!」或者「我要讓他知道,他讓我有多擔心、多著急!」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