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思與回憶
還記得你天黑以後在街上玩「踢罐子」的日子嗎?在那時候,你的父母根本連想都不想,就讓你一個人在你們家的院子裡面玩耍。我們從來沒想到我們的子女會在犯罪如此猖獗的環境之下長大,他們連童年這些簡單的自由都失去了。
現在大家都說父母必須讓子女作好面對一個不同世界的準備,在這個世界中,與兒童相關的犯罪及暴力是司空見慣的事。我們的社會與家庭結構大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局與經濟也是。
今天,我們在養育子女方面,面臨著意想不到的新挑戰:繼父母、單親家庭、艾滋病、藥物濫用、暴力等。我們的孩子面臨著格外大的壓力,大大降低了這個時代父母保護子女的能力。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為人父母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與子女分享自己最美好的童年時光是我們的一大喜悅。結果我們發現,我們成長的世界與我們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格格不入,而這種感覺讓人難以接受。我們懷念過去的美好時光,而且內心還在掙扎,如今所謂的保護子女,意義與三十年前大不相同。
我的一位朋友是單親媽媽,她對於自己所住的城市的生活很不滿意,她兒子出門的時候總會把自行車上鎖,因為他怕自行車會被偷。雖然我在小鎮長大,而她在城市長大,但我們的共同回憶都是騎自行車到處遊玩——圖書館、朋友家、公園——而且回家吃晚飯的時候,大門一向不上鎖。
我們都覺得童年的時候,我們的生活環境很安全,可以跟大人分開生活。小時候,我們在自己的社區跟住家附近覺得很安全,可以自由穿越後院、抄近路,還可以隨便接受別人給的餅乾。
我們之所以會這麼覺得,有一部分原因是鄰居之間會彼此照應。我們長大之後所保有的安全感與自信,大部分都是在這個人生階段中發展出來的。
如果跳過記憶中的輝煌部分,我們會發現我們的童年世界還是存在一些怪異之處的,但這只是因為世界一向如此罷了。
今天,不管是城市、市郊或鄉下的兒童,他們過的童年不但跟我們不一樣,也跟我們的設想迥異。如今我們必須幫助孩子學會判斷什麼是安全,並且提供機會,讓他們盡可能自由。幸運的話,我們的下一代就會在三十年後,甜蜜地回憶著自己的童年。
2.家長從未告訴我們的事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長大的兒童所接受的教育是,嚴格服從權威人物。與大人作對會被認為沒禮貌而且不懂得尊敬長輩。我們知道很多這些「尊敬大人的」孩子同時是性侵害的受害者。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小時候受到性侵害的大人紛紛出面,打破禁忌,開始討論當年的「家庭私事」。他們共同開啟悲慘童年的記憶之盒,並且迫使我們不得不去檢視。我們訝異地發現兒童的性侵害問題,在三四十年前就已經非常嚴重,就像現在一樣。而在許多情況下,這件事已經演變成為代代相傳的「家庭傳統」。在我們小時候,與兒童相關的犯罪案件數量比較少。今天,目標為兒童的罪行在全美比比皆是,無論是小鎮、大城市與鄉村地區,還是教會與學校,以及每個社會與經濟階層皆是如此。
社會上的人還是很難接受大部分侵害兒童的事件都是熟人所為的事實,而且通常是為人信賴的家族朋友或受人愛戴的親戚干的。我們萬萬想不到,侵害兒童的主要對像通常是父母、繼父母與同居人。這種背叛愛與友誼的行為實在令人憤怒。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向我們的子女解釋這個事實,尤其這並不是我們長大的時候一般會談論到的事情。這是讓人覺得不舒服的真相,我們寧願不要去面對。
我小時候住在一個中西部的小鎮上,一位四年級同學受到一名殯葬業者的性侵害,他的殯儀館就在我們學校的對面。這位女同學把事情告訴一位朋友,後來此事悄悄地傳遍了全校。家長們一定也發現了,因為我記得警方曾經介入過這件事。小時候,大人很少把事情告訴小孩,於是我們便運用過於豐富的想像力,在下課時間填補遺漏的細節,大家天馬行空地討論著警察要怎麼對付這個壞人。
以兒童的眼光來看這位同學,我納悶的主要是她怎麼會想要在殯儀館玩耍呢?她難道不知道那裡有死人嗎?!換句話說,我根本就沒搞清楚重點。因為學校、警方跟家長不會為我同學所發生的事給出解釋,我不清楚我要關心的重點是什麼。所以這件事情過了之後,我的內心對於殯儀館產生新的恐懼,卻完全沒有得到任何有用的資訊。
有一年暑假,我家這一帶的孩子們全部相信我們被一個「綁架者」跟蹤。他開著一輛金色的甲殼蟲,而且根據不甚可靠的消息來源,他還會偷偷抓走沒有戒心的孩子。我不知道這個謠言是根據當地的事件衍生出來的,還是我們自己捏造的。不過我們再度在沒有大人說明與解釋的情況下,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了起來。說不定我們只是無聊,需要一點刺激,而我們也確實得到了那一點刺激。整個暑假,孩子一看到金色的車子就嚇得魂飛魄散。其實腦筋正常的綁架者,是絕對不會強押小孩上一部又小又慢的車子的。即便真有這麼個人,警方也能輕而易舉地追捕到。但我們的想像與這些事實毫不相干,也跟目擊這位冒牌綁架者未經證實的線索毫無關聯。在任由自己摸索的情況下,我們忙著煽風點火,以荒誕不經的故事及虛假的謠傳擴大我們的童年恐懼。
回想起來,我們童年時期的恐懼與當今兒童面臨的情況相較之下,似乎微不足道。回顧以往,或許我們的無知延長了我們純真的時間,我們掌握的資訊不多,而我們與父母也不公開討論這類的事情。
今天,身為大人和家長,我們要跟殘酷的事實及驚人的數據搏鬥。我們承擔不起當初父母所冒的相同風險。我們不能視而不見,我們也沒有能力讓世界變得更好。所以我們必須本著誠實、小心與同情的態度,教育子女瞭解他們身處的世界。
3.懂得保護子女的新父母
今天的父母認為他們養育子女比他們成長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限制、結構與監督。全美與日俱增的暴力犯罪傳聞加深了父母的恐懼,他們害怕子女會遭人綁架或受到性侵害,或者只是交友不慎。
為了保護子女,許多家長讓孩子參加課後輔導活動,例如團隊運動、童子軍或補習班等。他們嚴格執行宵禁,不准子女天黑之後在外面玩耍,並且要求他們跟朋友出去時要定時匯報。
由於全天在家的父母變少了,學校在兒童安全方面肩負起更多的責任。校車司機不再准許孩子在不同的車站下車。父母必須進學校接孩子,不能不下車在馬路旁邊等著。
這一切跟我們長大時所得到的簡單信息似乎相距甚遠。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警告不過就是「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糖果」以及「不要上陌生人的車子」。如果你跟我聊過的大部分大人一樣,這就是我們「個人安全教育」的全部內容。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父母認為這些警語會保護我們的安全,於是之後的新一代父母還在沿用同樣的不恰當資訊。街頭的情況改變了,但我們教育子女的方法並沒有改變。
身為今日的父母,我們必須瞭解子女所面臨的潛在危險。我們必須認清社區與街頭的實際狀況,並且教育子女,讓他們安全地度過童年。今日的兒童必須學習具體的預防方法,才能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可能性,並在人生負擔的夾縫中求生存。我們還必須給予孩子一個信息,那就是他們在謹慎當中還是可以具備自信的。
4.取得健康的平衡
保護孩子的意思是什麼?隨時隨地陪在孩子身邊,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嗎?如果你認為是這樣,那麼你可能知道過了特定的年齡之後,這是不可能的事。然而,我們非常希望保護子女的安全。有些父母的反應是過度保護子女,有些父母則是過度放縱子女,自以為他們的子女不會出事。這兩種極端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脆弱,這與父母的心願適得其反。
舉例來說,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不能發展出自己的直覺與判斷,以至於沒有辨認危險或可疑狀況的技巧。他們對於人或週遭的環境,從來不會有「第六感」。受到過度保護的孩子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以及判斷力,而且什麼都要靠大人來指導與提供信息。因此,他們對於懷著善意以及不懷好意的人所說的話都一概聽從。
父母過度保護子女,有一部分的原因是他們對於支配欲的需要,有些時候則是出於他們對於權威的需要。這種過度保護的做法,通常在孩子變得比較獨立的時候開始。為了揮去他們不再是孩子生活重心的失落感,或是平息對於孩子作出較獨立決定的恐懼,父母開始極不明智地破壞孩子的自尊,並且增加他們無所適從的感覺。無所適從與自尊心低落,不能在危險潛藏的社會中保護孩子。事實上,這兩點正是讓孩子成為受害者的特質。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我認識些討厭管教過度的叛逆年輕人,他們會去證明家長的恐懼毫無根據可言。誰都不想讓子女覺得自己很沒用,這樣他們會去做些傻事以證明我們是錯的,但是給予孩子超出他們所需要的保護,可能會引發這樣的冒險行為。讓自己覺得有權威或許確實很重要,如果你因此讓孩子喪失批判思考與作出好決定的能力,你可能會讓他變成失控的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