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知道要如何在這個越來越危險的世界中將子女安全地撫養長大,那麼有這種困擾的不止你一人。身為治療師及家庭生活教育者,我看得出家長在保護子女方面有多麼憂心忡忡。過去二十年來,我在各種大小場合與數百名父母、教育學者及兒童保護專家有過合作經驗。以下是幾個典型的問題與意見:
「想到我們必須教育孩子害怕陌生人就令我生氣。」
「我的小孩被綁架的新聞嚇壞了,她根本就不想再踏出家門了。」
「我的小孩要怎麼保護自己?」
「我想要我的小孩有某種程度的自由,可是現在的世界很不安全。」
這些顧慮聽來耳熟能詳嗎?無論我走到哪裡,我聽到的都是大家對於保護子女的挫折感與無力感。沒人希望子女帶著恐懼走在街上,但我們自己會害怕。沒人希望子女長大後變得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但我們不確定他們可以信任誰。
我們要如何教育孩子注意安全,而不顯露我們自己的恐懼?我們有可能表達關心,卻不流露出焦慮嗎?我們希望孩子小心,而不是害怕,但我們不確定要怎樣才能在不讓他們害怕的情況下,給他們灌輸謹慎的觀念。
最近,我聽到一名女士在給自己的孩子們打電話,因為孩子想走路去一個朋友家。這位母親問了一些很尋常的問題:「你什麼時候回家?還有誰會去?」可到最後,她不僅提醒孩子「要記得在晚飯時間回家」,還告誡他「記得不要上任何人的車子」。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種種變化的衝擊。我在雜貨店或電影院裡,越來越常看到大家搖頭歎氣地說:「孩子實在是一點安全感都沒有了。」每個人都把孩子面臨的暴力問題掛在嘴邊,覺得要讓孩子有安全感變得很困難,過去那些理所當然的責任,現在卻變成了難以達成的重擔。
新聞報道充滿了街頭暴力,這讓我們每天都憂心忡忡。教師與執法人員面臨的青少年犯罪問題,在美國史無前例的猖獗。形形色色的犯罪手法每天都在侵入更多人的生活。就在上個月,丈夫與我在銀行的時候,突然聽到一個人大喊:「全部的人都不准動!」我們迅速回頭,嚇得說不出話來,想搞清楚發生了什麼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一個戴了彩色帽子的青少年身上。現場頓時鴉雀無聲。然後沒想到,這位男孩露出一抹笑容,大搖大擺地走過大廳,出了大門揚長而去——他的惡作劇達到了他所希望的結果。這位年輕人的虛張聲勢讓我愣住了。要是警衛在場,並且把這孩子的惡作劇當真的話,我們隔天可能就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警衛在搶劫惡作劇中槍殺青少年」。我們在青少年時期玩的惡作劇,跟眼前這個孩子比起來真是小巫見大巫。一名十五歲男孩的行為如此大膽莽撞,讓我對未來感到擔憂。
紐約市兒童、青少年與家庭研究學會的會長雅娃·席格勒博士表示:「現在的兒童很早就接觸到了現代生活的誘惑,令他們更難以抗拒毒品、酒精、性和犯罪。」在她的著作《我該告訴孩子什麼?》中,她指出學習障礙、青少年暴力、早期藥物與酒精濫用以及兒童憂鬱症與自殺行為的趨勢都在上揚。青少年在步入墮落的深淵,但這些年輕人將來也會長大成人並成為父母,我覺得唯有在他們身上積極投入更多的精力才是改變未來的正途。
席格勒還指出,家庭暴力、離婚率、父母對兒童的虐待等趨勢,也都在上升。這表示連兒童自己的家都不再是安全的避風港了。這意味著我們無法與虐待者劃清界線,不能覺得壞人、瘋子,或者罪人都是別人,與自己無關。這也表示父母並不都清楚子女的身上是否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我們並不歡迎這些時代現象,但我們還是必須去面對。時刻注意自我教育並且保持機警,警惕孩子是否可能受到了不當的對待,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三歲到十二歲,是兒童的個性與人格發展最為活躍的時期,為人父母的責任實在是非常重大。在這個階段,兒童正開始走入家庭以外的範圍,而且帶著驚訝與好奇,他們常常找父母為他們的見聞賦予解釋。我們的世界與街頭充斥了如此多的問題,我們可能會因為自身的恐懼,為他們的自然朝氣蒙上陰影。我們要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跟隨本書的介紹,你就能回答他們的問題,並且學習如何傳授基本的安全技巧與資訊,以保護子女。我將幫助讀者瞭解應該教導子女哪些內容,以及教導的時間與方法。讀者將體會教導子女小心與教導子女害怕之間的重大差別,並且得到實用的工具,向子女示範如何對環境保持警覺、如何辨認潛在的危險或看似可疑的情況,以及如何安全地作出回應。最後同等重要的是,你會得到部分的心靈平靜。
毫無疑問,將子女撫養成為安全、強壯、機靈的孩子,既是一項壯舉又是一項辛苦的工作。父母身為子女最重要的老師,可能會本著強烈的責任感,想把工作做好。本書的宗旨在於伴隨各位完成這項使命,我堅信我們都能成為既自信又熟練的個人安全老師。
在本書中,我會給出一些教導個人安全的方法,這些方法在我認識的數百位兒童與家長身上,以及在我自己女兒的身上,都頗有成效。雖然社會的犯罪情形愈演愈烈,為人父母者必須審時度勢加以應對,但我相信我的著作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我從一名母親兼女兒、一位專業而關切的國民的角度出發,開始了我的寫作。我是在一個美國中西部小鎮上長大的,我在幾個中型社區居住過,並且在多姿多彩的舊金山待了七年。我的觀點來自於我的生活經歷。然而,不同的文化與民族各有其獨特的養育方式與習俗,我不能保證我的觀點絕對會與所有讀者教養子女的方式一致。某些讀者或許無法認同我的一些觀念,我尊重他們的意見;但我希望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能保持一顆開放的心靈。
最重要的是,我要感謝讀者願意撥冗學習如何成為個人安全的最佳導師。我希望讀者投注的精力能有所回報。我誠心希望本書所傳遞的資訊會為你、你的子女,以及後代的子孫帶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