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時期以來,各地機關幹部紛紛下基層,去鄉村,不怕山高路遠,排除雜事瑣事,在扎扎實實扶貧濟困中,在「一個也不能漏」的愛民情結中,打了十分漂亮的一仗,如春潮,似暖流,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讚譽。
這種精神值得稱讚,這種精神應持之以恆,因此我以為領導幹部應常下去看看。
常下去看看,這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實踐我們的宗旨,展示我們的才華,實現我們的抱負的需要。
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體現在哪裡?我分明看見了——就在毛主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的精闢論斷中;就在周總理佩戴的「為人民服務」的紅色徽章上;就在鄧小平同志「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的深情話語中;更在江澤民同志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裡。
常下去看看,看什麼?胡錦濤總書記說得很明白,就是要看看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就是要問問柴米油鹽,聊聊家長裡短,聽聽百姓的心聲;順順他們的情緒,鼓鼓他們的幹勁。民心順了,有了凝聚力,才有號召力,我們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常下去看看,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要真抓實幹,幫助群眾解決問題;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要和人民心連心,為人民辦實事。
希臘神話裡,有個英雄,叫安泰。只要他雙腳不離開大地母親,就力大無比,無人可敵。在一次戰鬥中,對手設法使他雙腳離地,他頓時氣力枯竭,很快敗下陣來。這種關係,用中國人的說法,則為「魚兒離不開水,瓜兒離不開秧」,人民離不開共產黨,共產黨更離不開人民群眾。這是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了的。
共產黨之所以能得天下,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加大炮,靠的正是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和人民心連心。三大戰役中,光支前民工,就有800萬。陳毅感慨: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農民用小車推出來的啊!黨與群眾的血肉關係,戰爭年代如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更應如此。
2003.5.9《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