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送對的,不送貴的
在贈送他人禮物時,一定要先考慮別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託別人贈送的方式,最顯得沒有誠意。既然要送,就該讓對方喜歡。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禮」的國度裡,如果你不講「禮」,必將寸步難行。但是如果送禮的功夫不到家,就會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送了還不如沒送。所以,學習一些送禮的技巧非常有必要。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訪問日本時,有一項訪問NHK廣播電台的安排。當時NHK派出的接待人員,是該公司的常務董事野村中夫。野村接到這個重大任務後,便收集有關女王的資料,仔細加以研究,以便在初次見面時能引起女王的注意,最好給女王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打算送一份最好的禮物給女王,但卻始終沒有尋到最適當的禮物。
野村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到好主意,偶然間,他發現女王的愛犬是一隻小獵狗,於是靈感隨之而來。他跑到服裝店特製了一條繡有女王愛犬圖樣的領帶。在迎接女王那天,野村打上了這條領帶。果然,女王一眼便注意到了這條領帶,微笑著走過來和他握手。
野村送出的禮物是無形的,也是非常藝術的,雖然禮物還繫在他的脖子上,但卻使女王體會到了他的良苦用心,感受到了他的情意,並欣然接受,可謂是地道的「禮輕情義重」了。
送禮,本身是一種禮貌、尊重、感謝的表示,它本來要求是「禮輕情義重」。禮物應是小巧玲瓏,不必價值過分,因為又不是給對方的物質援助或經濟補貼。同時,送禮還要注意時機,「雪中送炭」永遠勝於「錦上添花」。
有位目前很活躍的油畫畫家,曾透露他在年輕時過了一段非常困苦的生活,經常三餐不繼。有一次,他把一幅連自己都沒信心的畫拿到畫商那裡,畫商看了半天,付給他一筆當時他認為很多的錢。就畫家來說,畫商並非買了這幅畫,而是給了他前途。後來,他終於成功地熬出了頭。
那筆金額是否很高呢?其實不見得,但直到今天,那位畫家對這筆款項還覺得非常龐大。人在困厄消沉中,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給了他最大的面子,可以使人產生長久的感恩之情。對畫家來說,畫商的錢的確成就了他的前途,因此這位現在已成名的畫家若有滿意的作品,一定會先交給那位畫商,並且以普通價錢成交。
所以說,在別人的婚禮上或榮升宴會上大肆破費,不如在人病痛或朋友有難時,伸出援手。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個送禮,什麼時候款待,什麼時候送禮,這裡面很有學問。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託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至其他公司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會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現在卻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將使對方非常感動。
李先生在擔任某公司總經理時,每年年底的禮物堆積如山,賀卡像雪片一般飛來。可是當他退職離休之後,所收的禮物只有一兩件,賀年卡一張也沒收到。以往訪客往來不絕,而這幾年卻寥寥無幾,正在這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了,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個人,不覺使李先生感動得熱淚盈眶。
過了兩三年後,李先生又被原來的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這位職員。因為他能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更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老實說,送禮的人即使存在著反饋心理,但只要在送禮的當時,彼此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他所懷的目的,就不會被對方發現。
因此,在贈送他人禮物時,一定要先考慮別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託別人贈送的方式,最顯得沒有誠意。既然要送,就該送對方喜愛的禮物才是。要想辦成事,過程中必然少不了送禮這個環節,要使事情辦得漂亮,就一定要懂得把禮送得既實惠又有面子。
把禮物送到對方心裡
送禮有講究,很多人辦事,「禮」送了,可沒送到人家「心坎」裡去,結果是事兒沒辦成,禮也送了,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人指出,日本人在送禮方面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不難想像,很多人拿到此類禮品都愛不釋手,不由得說一句:「太好了!」
小禮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舉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既聰明又精明,摸透了外國商人的心理,又運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們瞭解了外國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別人的好感;二是他們採用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禮品,因為他們深知歐美商業法規嚴格,送大禮物反而容易惹火燒身,而小禮物絕沒有受賄行賄之嫌;三是他們又很執著於本國的文化和禮節。這樣他們只需用「小」禮物就徹底「溫暖」了人心。可見,禮品雖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禮」相關,有「禮」才有「利」,這已經成了商務交際的一般規則。在這方面,道理不難懂,難就難在具體操作上:你送禮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樣到家,不顯山露水,卻能夠送到人的心窩裡。
送禮其實已成了一種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電腦裡有專門的儲存,對一些主要公司的主要關係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日期都有記錄,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動,以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商業地位。
人們都講禮尚往來,人之常情,這在商務交際中也不例外。問題是你是否送禮送到了點子上,這不僅要合別人的需要,而且要合別人的喜好、興趣和審美觀點。合適、合時、合地又合乎人情、合乎道理,這就不容易了。
要把禮物送到人「心坎」,就要慎重對待禮物的輕重,以對方能夠愉快接受為尺度。
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雙方都不要著重禮物本身的物質價值,而應視收到的是一份濃濃的情、厚厚的意。
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中國早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朋友之間或出遠門旅遊捎回一點當地特產,或年節佳辰、個人喜慶,贈送一點敬賀禮品,表現彼此間的一番情誼則是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誠摯的感情交流,是發自內心的贈與,是感情的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