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會做事的人 第21章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會說話的人 (1)
    讚美要到位,多說無益

    讚美別人其實並不需要華麗的辭藻、動聽的聲調,有時僅僅一句簡單的話,便能讓人喜上眉梢,勝過千言萬語。

    明朝著名畫家周玄素,就曾經用一句話讓開國皇帝朱元璋龍顏大悅,讓我們先來看看這個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建國不久,有一天他突發雅興,派人招來宮廷畫師周玄素,命令他立即著手在大殿的牆壁上繪製巨幅《天下江山圖》,以顯示自己的偉業和蓋世功勞。

    周玄素聽後心想:這偌大的江山,僅憑一幅畫怎麼表現得了呢?假如自己動筆時稍有不合皇上心意之處,恐怕自己的腦袋就得搬家了。於是,他上前謝罪說:「微臣才疏學淺,又未曾走遍天下九州島,實不敢奉詔。臣斗膽懇請陛下啟動御筆,勾勒本圖規模,臣從而潤色一二。」

    朱元璋見他說得在理,便當即提起御筆,刷刷幾下,在牆上草畫出一幅《天下江山圖》的大致輪廓。隨後,便對周玄素說:「朕已構建了草圖,你加以潤色吧!」

    周玄素看了看草圖,又啟奏道:「陛下江山已定,豈可再有改動!」

    這一語雙關的話,讓朱元璋聽了大為高興,重重地獎賞了周玄素一番,畫畫的事也作罷了。

    這句讓朱元璋大為高興的話語看似簡單,其實裡面是有玄機的。它表面是說,這幅《天下江山圖》陛下已經畫好了,我不便改動;而更深的一層意思則是:陛下的政權已經非常牢固,無論是誰都無法動搖了。朱元璋是絕頂聰明的人,自然明白周玄素的話中玄機。但這深層含義很能迎合朱元璋的心理,把他說得心裡甜滋滋的。所以,他不但沒有怪罪周玄素,還破例重賞他。

    封建王朝的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威,但是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難處,那就是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江山被別人奪走,因而要竭盡全力保住。周玄素的一句看似普通的話語,實際上是說到了點子上,說到了皇帝的心坎裡去了,讓朱元璋如飲甘霖,舒心至極,因而重賞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對於初次見面的人,哪一種讚美最有效呢?最好避免以對方的人品或性格為對象,而稱讚他所屬物等看得見的具體事物。如果讚美對方「你真是個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對方也容易產生「才第一次見面,你怎麼知道我是好人」的疑慮和戒備心。

    陳南與不少朋友的家人都相處得很好,其中與一位夫人的友誼甚至比和她丈夫的友誼更為深厚,當然他們之間的關係絕不會使人產生誤會。本來他只認識她的丈夫,那麼他怎麼成了她全家的朋友呢?起因是在與她初次見面的那次宴會上他隨便說出的一句話。

    當時,他被介紹給這位朋友的夫人,由於當時沒有適當的話題,就順口說了一句「你佩戴的這個墜子很少見,非常特別」,企圖以此掩飾當時的尷尬。他說這句話完全是無意的,因為他根本不懂女人的裝飾品。出人意料的是,這個墜子果然很特別,只有在巴黎才能買得到,是那位夫人的心愛之物。隨便說出的這句話,使夫人聯想起有關墜子的種種往事,從此他們便成了好朋友。

    要恰如其分地讚美別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稱讚不得法,反而會遭到排斥。為了讓對方坦然說出心裡話,必須盡早發現對方引以為豪、喜歡被人稱讚的地方,然後對此大加讚美。在尚未確定對方最引以為豪之處前,最好不要胡亂稱讚,以免自討沒趣。試想,一位原本已經因身材消瘦而苦惱的女性,聽到別人讚美她苗條、纖細,又會怎麼想呢?

    讚美別人時,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一般優點的讚美,一種是對大家不注意的細微優點的讚美。兩相比較,後一種讚美更容易使人喜悅。陳詞濫調或者不著邊際的讚美只會惹人生厭。另外,讚美的直接目的是讓對方高興,如果你不低估人家的智力的話,讚美的話也得有新意才成。

    正如現代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著作《懷道德教育演講》中的將軍,一聽到別人稱讚他美麗的鬍鬚便大為高興,但對於有關他作戰方式的讚譽卻不放在心上。這種心理是每個人都有的。大概不少人讚美軍人,不論在這方面怎樣讚美他,也只是讚歌中的同一支曲子,不會使他產生自我擴大感。然而,如果你對他軍事才能以外的地方加以讚賞,等於在贊詞中增加了新的條目,他便會感到無比的滿足。

    批評時的方式方法

    很多人不願意接受批評,是因為批評者不講究技巧,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反之,如果講些技巧,就會使忠言不那麼逆耳,被批評者也就會樂於接受了。

    俗語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現實生活中卻不完全是那麼回事。幾乎人人都愛聽讚美之詞,不願意聽批評之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批評者不懂得批評的方法,不善於把握批評的分寸。

    批評講究藝術,才能既達到批評的目的,又不至於傷害每個人都擁有的自尊心。批評若能做到「良藥不苦口」,才算是真正做到家了,以下幾條原則是批評藝術的集中表現。

    批評要態度鮮明,忌含糊

    在決定批評內容前,先要知道自己的批評是針對哪一種行為表現的。確定了這一點,才不至於把話說得含含糊糊,也不會使對方覺得你是在推卸責任地批評他。

    批評切忌表達含糊不清。有的人因擔心被人視為尖酸刻薄,喜歡用一些很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批評,如將「喜歡鬥毆」說成「為贏得論點及吸引注意而訴諸體力手段」;將「說謊」說成「難於區分幻想與實際」;將「作弊」說成「有待進一步學習公平競爭的規則」。這樣說,雖讓人聽得不那麼刺耳,但卻失去了批評的語氣,顯得像是在調侃,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使用旁敲側擊法,效果會更好

    不直接批評對方,而用打比方、舉例子的方法提醒對方,促使對方解除疑慮或恐懼,以提高認識、改正缺點。

    有時,無聲的行為更甚於有聲的批評。例如,有一個大老闆開了許多大商店,他每天都要到商店去看看。一天他發現一位顧客在櫃檯前等著買東西,卻沒有人注意到他,售貨員站在櫃檯的另一邊在聊天。這時,這個大老闆沒說一句話,只是自己站到櫃檯後面,給顧客拿了要買的東西。他的這種行動便是對售貨員的無聲批評。

    批評的重點不在錯誤

    一般的批評,只是把重點放在對方的「錯誤」上,卻並不指明對方應如何去糾正,因此收不到積極的效果。積極的批評,應在批評時,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利於對方改正。被批評者也會更加認識到你批評得很有道理,心悅誠服。

    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

    設身處地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讓被批評者站在批評者的角度,讓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這樣的錯,你批評不批評?」讓他換個位置來認識自己的過錯。一種是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對自己的過失是否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甚至會主動檢討而不希望被人嚴厲呵斥?

    雙方均為對方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評與接受批評方面就容易協調起來了。批評者也就能視對方過錯認識程度的深淺而把握批評的分寸。

    批評要注意場合

    某些批評本來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效果不錯,但如果選的時間、地點不對,效果卻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面前被老闆批評,他一定會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滿、憤怒。事後,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們會有什麼看法和想法,而不會注意到老闆批評的內容。這樣一來不但批評沒有效果,反而會讓他產生其他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更大的效果,就應該注意說話的時間、地點,該一對一批評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場。當著不相干的第三者或眾人之面直接批評某人,不僅使被批評者沮喪或氣惱,還可能會使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尷尬,擔心「下次會不會輪到我」,從而與你在心理上產生疏遠感,批評了一個等於是得罪了一群人。

    批評口氣要盡量委婉

    被質問會給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會把對方逼到敵對、自衛的死角。被訓斥會讓人覺得低人一等。被藐視感覺人格上受到污辱,會使對方感到很壓抑、反感。

    而口氣溫和、委婉,會使對方心理上產生內疚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得體的語調、表情或其他的身體語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見溝通時的敵意。

    以上幾種批評的方法若運用得恰當合理,能給批評者和被批評者都帶來相對平和的心態和較好的結果,反之不但會傷了和氣,還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分歧。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問題的解決,因而批評方式的採用是為批評目的服務的。只有批評方式恰當而合理,別人才會欣然接受,這樣的說話方式別人才最愛聽。

    跟上級說話,多用啟髮式語言

    上司是地位和權威都比我們高的人,直接批評難以見效,擺事實、講道理也不好,因為他比你「懂得多、看得遠」,你必須在維護自尊心的基礎上,多用啟髮式語言。

    戰國時候,秦國攻趙,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要趙國送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方肯發兵,但趙太后執意不肯,雖然滿朝文武都竭力勸諫,仍無濟於事。最後趙太后乾脆宣佈:「誰要是再來勸我,我就吐他的臉。」

    後來左師觸求見,太后知道他也是來規勸的,於是滿臉怒氣地等他來。觸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請罪說:「我的腳有點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沒有來看太后,但心下卻很惦念,所以今特來拜望。」太后見此便說自己現在也得靠車行走。觸又問了太后飯量等其他一些情況,這段家常話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後,觸又求太后允許他的小兒子在王宮衛隊裡當一名衛士。太后滿口答應,並問觸兒子多大歲數了。觸答說15歲,並說要在自己死之前為兒子安排好立身之處。太后見此便問男人是否也疼愛孩子。觸說:「比起女人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時,觸順便問太后疼愛燕後(趙太后之女)是否甚於長安君。太后答曰:「比不上長安君。」由此,觸強調說父母疼愛孩子就應該為他們的前程著想,並舉例說趙太后自己當年與燕後分別,難捨難分,依依惜別,但每次祭祖的時候,卻禱告讓燕後留在燕國,不要回來,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為燕王。講完這番話,觸反問太后:「您這樣做,不正是為燕後的長遠著想嗎?」太后點頭稱是。

    此時,觸話鋒一轉,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自趙國從大夫升諸侯以來,每一代國王的子孫凡是封侯的,其後人還有嗎?」太后搖搖頭,觸又問:「不光是趙國如此,其他子孫受封的後代還存在嗎?」太后又搖搖頭,由此觸評論道:「這是因為他們的地位顯貴卻沒有功勳,待遇優厚卻沒有功績所致。如今您給長安君以顯貴地位,膏腴之土,卻沒有給他為國立功的機會,這樣一旦太后不諱,長安君又何以使趙國自立呢?因此,老臣認為您愛長安君卻沒有替他的長遠考慮,愛長安君不及愛燕後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觸的批評與勸說,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辦。」之後,便為長安君準備了100輛車子到齊國,齊國隨即發兵救趙,從而打退了秦國之軍。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