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主見,該讓才讓不該讓不讓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如果以平等互利的方式來解決都是可以化解的。但是,如果矛盾涉及原則性問題,那麼就必須站穩腳跟,寸步不讓,否則就等於失去了做人的方向。
我們所說的原則性問題主要有兩種,一是尊嚴,一是應得的利益。尊嚴是精神上的原則性問題,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是不能允許別人輕易冒犯自己的尊嚴的,尊嚴受到損害有時比物質利益的損失更能讓人感到痛苦和難以忍受。一個人的素質越高,就越看重自己的人格與尊嚴,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就正是這個意思。
我們說在尊嚴問題上必須寸步不讓,但在很多情況下是自己的尊嚴已被人嚴重侵犯了,卻還不知如何申辯,結果只能白白地受氣。其實,別人侮辱我們的人格,並不一定說明他的人格有多高尚,如果我們能夠瞭解對方,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為自己討回尊嚴,出一口惡氣。
在某大城市的一戶人家,有一位鄉下來的小保姆,由於為人實在、幹活利索,給女主人的印象頗佳。但是,生性狐疑的女主人還是擔心這位鄉下姑娘的手腳不乾淨,於是在試用期的最後幾天想出個辦法來試一試她。
一天早晨,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飯,在房門口撿到1元錢,她想肯定是女主人掉下的,就隨手放在了客廳的茶几上。誰知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門口撿到了一張5元的鈔票,這讓她感到很奇怪。「莫非是在試探我嗎?」小保姆儘管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她又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女主人是位剛從科長位子上退休的體面人,怎麼會做出這種侮辱人的事情呢?這樣想著,她就把錢放進了茶几底下。不過,這次她卻留了個「心眼」。
到了晚上,小保姆假裝睡下,從臥室的窗戶窺看客廳中的動靜。正當她困意襲來,準備放棄這一念頭時,女主人竟真的悄悄到茶几前取錢來了。小保姆徹底驚呆了,怒火衝上了她的心頭:怎麼可以這樣小看人!她咬了咬嘴唇,下定了一個決心。
次日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門口發現了一張鈔票,這次是10元錢。她笑了笑,把錢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到了傍晚,她在女主人下樓去練氣功之前,把這10元錢悄悄地放在了樓梯上,準備也測試一下女主人。果然不出小保姆所料,女主人之所以懷疑別人手腳不乾淨,正是因為她自己是一個自私而貪心的人,她在下樓時看見了那10元錢,當時就眼睛一亮,然後趁著左右沒人把錢塞在了口袋裡。這一幕,全都被暗中偷窺的小保姆看到了。
當晚,女主人就像科長找科員談話一樣找到了小保姆,嚴肅而又婉轉地批評她為人還不夠誠實,如果能痛改前非,還是可以留用的。小保姆故作懵懂地問:「你是不是說我撿了10元錢?」「是呀!難道你不覺得自己有錯嗎?」小保姆搖了搖頭:「不,我不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因為我已經將那10元錢還給您了。」女主人一臉詫異:「咦,你啥時啥地還我錢了?」小保姆大聲回答:「今天傍晚,公共樓梯……」女主人一聽到「樓梯」兩個字,登時像觸了電一樣渾身一顫,狼狽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聰明的小保姆用巧妙的方法為自己找回了面子,女主人自然也不敢再侮辱她的人格和尊嚴。試想一下,如果她一味退讓,默默承受這種侮辱,會有什麼結果呢?
有主見的人敢於說「不」
如何拒絕而不得罪人是做人的大學問,拒絕很難,說「不」更難,但如果別人的要求不合理,與其答應,還不如盡快說「不」。
與人交往,說「不」是非常困難的事,其實說出來也可以避免許多麻煩,尤其是那些你根本做不到的事。明人潘游龍的《笑禪錄》裡有一個小笑話:甲和乙是朋友。一日甲病了,愁眉苦臉的。乙來探望,問:「兄是何病?有什麼需要我辦的?我都能為你辦。」甲說:「我是害了銀子的病,只需要二三錢便夠了。」乙立即假裝沒聽清,嚥了嚥唾沫說:「你說什麼?」笑話本意是在諷刺虛假的朋友,但從中我們也可體會到拒絕別人時的尷尬心理。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他人的請求,比如借錢,幫忙做某事,下屬提出加薪的要求等。如果我們對這些請求並不是願意接受的,卻又不好意思說「不」,我們就會使自己陷入十分為難的境地。或者違心地答應下來,心裡卻別彆扭扭;或者假裝答應卻不做,失信於人;或者只能如笑話中的那人,乾嚥唾沫,臉上酸酸的……
一般來說,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幫助他人,因為樂於助人是做人的一種美德。但幫助別人也不能沒有原則,對方的請求,有的是不合時宜或不合情理的,有的是我們沒有義務一定要承受的。比如有的人明明自己有存款,還向你借錢,原因是怕自己提前取款會損失利息。這樣的請求明顯就太自私了。有的人好貪便宜,見你有好東西,比如好字畫、盆栽擺設,便大大咧咧張口:「送給我吧!」這種「奪人所愛」的「請求」也是讓人反感的。還有些請求,是強人所難,或根本就是無理要求。對這一類請求,我們心裡老大不樂意,卻為什麼常常點頭答應呢?究其原因,大概有這麼幾個。
接受比拒絕更容易。
擔心拒絕後會觸怒對方或受到報復。
為了給人一個好印象。
不瞭解拒絕的重要性。
不知如何說「不」。
其中,不知道如何拒絕是令人們最犯難的事,但如果你掌握了一些技巧,也就不難了。在這裡,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拒絕別人的方法。
耐心地傾聽對方所提出的要求。即使是在他述說的半途你已知道非加以拒絕不可,你也應該認真地聽他把話講完。這樣做,為的是更確切地瞭解他請求的內涵,也是對對方的尊重。
如果你無法當場作出接受或拒絕的決定,你就要明白地告訴對方你還需要考慮,並告訴他所需考慮的時間有多長。你可以說:「明天我再答覆你。」或「讓我先瞭解一下情況,過兩天給你個准信兒。」但你絕不可以把「需要時間考慮」作為拖延不決的擋箭牌。
在你拒絕時,應該表明你對他的請求是認真考慮了的,你也瞭解了對方提出的這一請求的重要性。
拒絕時,你在表情上應和顏悅色。最好說一聲:「謝謝你對我的信任,不過……」你可以略微表示歉意,但切忌過分地表達歉意。那樣,對方會認為你不夠真誠。因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樣過意不去,你為什麼不接受請求呢?
拒絕時,你對對方和顏悅色,但同時也要顯露出堅定不移的態度。這就是說,你要暗示給他,你不會因為他再三請求而改變你的決定的。
最好能跟對方說一說你拒絕的理由。這是為了取得對方的理解和諒解,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在每一次拒絕時都要附以理由。有時不說理由反而會顯得真誠。你可以說:「真抱歉,這一次我無法為你效力,希望你別介意。」相信不會產生不良後果。如果你說了理由,對方試圖推翻你的理由,你切記不可和對方爭辯,只需重複拒絕。
要讓對方瞭解,你拒絕的是他所請求的事,而不是他本身,你是對事不對人的。這次拒絕了,不妨礙下次提出別的請求,也許下次就可以幫上忙了。
拒絕以後,若有可能,你可以為對方提供處理他的請求事項的其他可行途徑。美國某市長拒絕了西班牙裔居民關於失業的提案,但在對方撤回後,他說:「我願意將這一提案作為我本人的競選政見而公佈。」所以,儘管這位市長拒絕了,但並未失去西班牙裔居民對他的支持。這裡,要避免做這樣的事:建議對方試著找找另一個可能更有辦法的人。這樣做只會產生不良結果,「另一個人」會對你有意見,認為你是「嫁禍於人」,而被你拒絕者,也會認為你在搪塞他,對你反感。如果你真的沒什麼好建議,就不用再多說。
切忌通過第三者來拒絕某一個人的請求。這只會讓對方認為你既缺乏誠意,又怯懦。
關於拒絕的技巧,有個人提出了一種有效方法,名之曰「破唱片法」。損壞的唱片會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一句歌詞。有一次,幾位勤工儉學的大學生來向某人推銷《大百科全書》,但該人說他對《大百科全書》不感興趣。這些大學生就採取迂迴戰術來說服他,以達到讓他買書的目的。而「破唱片」也就開始「唱」了——
大學生:「你對教育感興趣嗎?」
「破唱片」:「感興趣,但我對買《大百科全書》不感興趣。」
大學生:「你有小孩嗎?」
「破唱片」:「有一個,但我對買書不感興趣。」
大學生:「你對你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滿意嗎?」
「破唱片」:「也許是滿意,也許是不滿意,我說不好,但我對買《大百科全書》不感興趣。」
最後,大學生們只好善罷甘休。
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我們要想使拒絕的話真正起到作用,必須不帶感情地使用這種技巧,只有平靜地重複自己的觀點,才能躲避操縱性的言語陷阱、辯論的引誘和形式邏輯的套子。
如果你遇到了一位請求者,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無理要求,並試圖說服你,你不妨當一次「破唱片」來拒絕他。
即使面對權威,也要敢於挑戰
權威是一種很堅硬的東西,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但是權威也並不是堅不可摧的,有「分寸」的人要敢於挑戰權威!
世界著名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一次歐洲指揮大賽的決賽中,按照評委會給他的樂譜在指揮演奏時,發現有不和諧的地方。他認為是樂隊演奏錯了,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
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鄭重地說明樂譜沒有問題,而是小澤征爾的錯覺。面對著一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小澤征爾思考再三,突然大吼一聲:「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判台上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們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判斷。前兩位參賽者雖然也發現了問題,但終因趨同權威而遭淘汰。小澤征爾則不然,因此,他在那次世界音樂指揮家大賽中摘取了桂冠。
做人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誰也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缺少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那麼,怎樣才算是有勇氣呢?
有勇氣的人,往往不為外界威力所懾,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負任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面,往往把既成的局面看成是不可改的。
沒有勇氣不行。無論什麼事,你總要看它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無論任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是被事威懾著你。
一個人如果在權威面前養成屈膝哈腰的「好」習慣,不但自己只能生活在人家的影子中,而且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要成大事,就要脫離權威的陰影。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每個人身上都有獨特的閃光點,如果能把這與眾不同的一點堅持下去,就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所以,做人要堅持走自己的路,不可讓他人的思想左右自己的意志。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但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作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評價他說:「你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對他的評價則是:「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物種起源》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只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還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斯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他曾因此遭到退學的命運。
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三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評價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試想,如果上面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只有做出了舉世無二的事業,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第一。看過馬拉多納踢球的人,還想一身臭汗地在足球隊裡混嗎?聽過帕瓦羅蒂的歌聲的人,還想修煉美聲唱法嗎?——其實,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只想功成名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曹雪芹、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