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京陷落以後,清政府即已開始著手限制曾國藩勢力的膨脹。清政府利用湘軍內部固有的矛盾,迅速提拔和扶植曾國藩手下的將領,他們的地位迅速提高,以至於和曾國藩的地位不相上下。當左宗棠的左系湘軍與沈葆楨結成同盟,並脫離曾國藩,向其發起挑戰時,清政府則大加利用,暗中支持左、沈與曾國藩分庭抗禮,從內部瓦解曾國藩的勢力。而對於曾國荃則竭力壓制,不讓其有抬頭的機會,雖已升任浙江巡撫,卻以尚未赴任為借口,不允許其單折奏事。
對大有「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之勢的曾國藩而言,如何擺脫眼前的困境,確實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其實,在天京陷落前的一段時期裡,曾國藩就已經對大功告成後如何收場的問題進行了思考。當天京陷落以後,面對朝廷的猜忌和隨之而來的種種為難之舉,曾國藩早已洞若觀火,並有了思想準備。要想善其末路,必須自剪羽翼。
曾國藩到達南京以後,七月初四「定議裁撤湘勇」,在七月初七的奏折中,向清廷表示,「臣統軍太多,即擬裁撤三四萬人,以節靡費」。
在裁撤湘軍的同時,也奏請曾國荃因病開缺,回籍調養。曾國荃攻陷天京後的所作所為,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同時,清政府對他也最為擔心,唯恐他登高一呼,從者雲集,所以既想讓他早離軍營而又不讓其赴浙江巡撫任。無奈,曾國藩只好以其「病情嚴重,難任浙江巡撫」為由,回鄉調理。很快,清政府便批准了曾國藩的奏請,並賞給曾國荃人參六兩,以示慰藉。曾國荃對此大惑不解,但曾國藩卻深知其中利害關係,極力勸說。
隨後,曾國荃返回家鄉,怨氣難消,以致大病一場。從此,辭謝一切所任,直至同治五年春,清政府命其任湖北巡撫,他才前往上任。曾氏以退為進、以退護官的為官之謀,令後人不由不為之歎服。裁撤湘軍,是曾國藩謀事在先、「盛時常作衰時想」的一個典型事件。
小不忍則亂大謀,該忍讓時須忍讓
當你的勢力還不足以戰勝對方時,必須忍,只要心裡明白,一切只為他日出頭,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鬥爭中,每個人的情形時刻都有改變的可能,或由輝煌轉向暗淡,或由高山峰巔跌入萬丈深淵,如何在這強烈的反差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積累力量,東山再起呢?臥薪嘗膽的故事,常被用來鼓勵人們刻苦發憤,忍恥吞辱,戰勝困難,爭取勝利。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退守在會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的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僕役,勾踐答應了。
於是,勾踐將國事委託給大夫文種,讓大夫范蠡隨他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他們住在山洞石層中,夫差兩次外出,勾踐都親自為他牽馬。有人辱罵他,他也不在乎,低眉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的面孔,很討夫差歡心。
有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裡讓范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嘗了嘗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只要嘗一嘗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嘗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會好,大王不必擔心。」
沒過幾天,夫差的病果然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國去。
勾踐歸國後,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他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勞力,唇乾肺傷,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育百姓,經過3年,百姓都歸順了他。
為了更好地籠絡群臣,每當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夠分勾踐不敢獨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與人民共飲;勾踐自己耕種吃飯,靠妻子親手織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綾羅綢緞。為了堅持鍛煉鬥志,不過舒服生活,他連褥子都不用,床上鋪著柴草,還備一個苦膽,隨時嘗一嘗苦味,以不忘其所受之苦。他還經常外出巡視,隨從車輛裝著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殘,並送給他們食物吃。
後來,勾踐召集諸大夫,向他們宣告說:「我準備和吳國開戰,拼一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踐肺同日戰死,我跟吳王頸臂相交肉搏而亡,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這些辦不到,從國內考慮,估計我們的國力不足以損傷吳國,若國外結盟的諸侯也不能毀滅它,那麼,我將拋棄國家,離開群臣,自帶佩劍,手舉刺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去當僕役,拿著箕帚侍奉吳王,以便找機會跟吳王決戰。雖然我知道這樣做危險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實現!」
再後來,越國終於和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軍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吳國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於諸侯。
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不但是因為勾踐最後洗雪了恥辱以報國仇,更主要的是他能夠忍辱負重,是我們克服暫時的困難、知恥後進的楷模。這就是做人要有「分寸」,該忍時忍,等待日後的成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在政治生活中,很多時候環境險惡到容不下你的性命,這就需要你裝瘋賣傻,裝狂發癲。因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要想日後升成人傑,就要留得性命在。
在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同是鬼谷子的學生,但龐涓功利心重,學習幾年就下山到魏國做了大將軍,並且大展拳腳,訓練好兵馬就向衛、宋、魯等國進攻,而且連打勝仗,弄得三國齊來拜服。東方的大國齊國派兵來攻,也被龐涓打了回去。從此他深得魏王的信任。
龐涓的同學孫臏是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他德才兼備,是個少見的人才,尤其是從老師鬼谷子那裡得到了祖先孫子的十三篇兵法,更是智謀非凡。一次,墨子的門生禽滑厘來拜訪鬼谷子,見到了孫臏,為他的才德所感動,就想讓他下山,幫助各國國君守衛城池,減少戰爭。孫臏說:「我的同學龐涓已下山去了,他當初說,一旦有了出路,就來告訴我的。」禽滑厘說:「聽說龐涓已在魏國做了大官,不知為什麼沒有寫信給你,等我到了魏國,替你打聽一下。」
等禽滑厘到了魏國,就對魏王說了孫臏和龐涓的事,魏王一聽,立即找來龐涓,問他何以不邀孫臏同來。龐涓說,「孫臏是齊國人,我們如今正與齊國為敵,他若來了,也要先為齊國打算,所以沒有寫信讓他來。」魏王說:「如此說來,外國人就不能用了嗎?」龐涓無奈,只得寫信讓孫臏前來。
孫臏來到魏國,一談之下,魏王就知道孫臏才能極大,想拜他做副軍師,協助軍師龐涓行事。龐涓聽了忙說:「孫臏是我的兄長,才能又比我強,豈可在我的手下。不如先讓他做個客卿,等他立了功,我再讓位於他。」在當時,客卿沒有實權,卻比臣下的地位高,孫臏還以為龐涓一片真心,對他十分感激。
其實孫臏一來,魏王召見龐涓的次數就少了,龐涓很不是滋味。沒多久,孫臏收到一個齊國人捎來的孫臏的家書,大意是哥哥讓他回去,齊國也想重振國威,希望孫家的人能在齊國團聚。孫臏對來人說:「我已在魏國做了客卿,不能隨便就走。」並寫了一封信,讓他帶回去交給哥哥。
不料,孫臏的回信竟被魏國人搜出來交給了魏王,魏王便找來龐涓說:「孫臏想念齊國,怎麼辦呢?」龐涓見機會來了,便對魏王說:「孫臏是大有才能之人,如果回到了齊國,對魏國十分不利。我先去勸勸他,如果他願意留在魏國,那就罷了。如果不願意,他是我薦舉來的人,那就交給我處理吧。」魏王答應了。
龐涓當然沒有勸孫臏留在魏國,反而是勸孫臏向魏王請假回去。第二天,孫臏就向魏王請兩個月的假,魏王一聽他要回去,就說他私通齊國,立刻把他押到龐涓那裡審問,龐涓故作驚訝,先放了孫臏,再跑去向魏王求情。過了許久,才又神色慌張地跑回來說:「大王發怒,一定要殺了你,經我再三懇求,大王總算給了點面子,保住了你的性命,但必須處以黥刑(在臉上刻字,使之留下永久標記)和臏刑(剔掉膝蓋骨使之不能走路逃跑)。孫臏聽了,雖然非常憤怒,但也覺得龐涓為自己出力,還是十分感激他。
於是,孫臏臉上被刺了字又被剔去了膝蓋骨,從此只能爬著走路,成了終身殘廢。
不過,龐涓對孫臏的生活倒是照顧很周到,使孫臏覺得靠龐涓生活,就得報答他。有一天,孫臏主動提出要替龐涓做點什麼,龐涓說:「你那祖傳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寫下來,咱們共同琢磨,也好流傳後世。」孫臏想了想,只好答應了。當時孫臏只能躺在那裡用刀往竹簡上一個字一個字地刻,他雖背得滾瓜爛熟,但若想寫下來,卻不容易,再加上孫臏對受刑極為憤慨,所以每天只能刻十幾個字。這樣一來,龐涓便沉不住氣了,就讓手下一個叫誠兒的小廝催孫臏快寫。誠兒見孫臏可憐,便裝作不解地問服侍孫臏的人說:「龐軍師為什麼死命地催孫先生快寫兵法呢?」那人說:「這還不明白,龐軍師留下孫先生的一條命,就是為了讓他寫兵法,等寫完兵法,孫先生也就沒命了。」
孫臏聽到了這話,大吃一驚,前後一想,恍然大悟,霎時間大叫一聲,昏了過去。等別人把他弄醒時,他已經瘋了。只見孫臏捶胸披髮,兩眼呆滯,一會兒把東西推倒,一會兒又把寫好的兵法扔到火裡,還把地下的髒東西往嘴裡塞。從人連忙奔告龐涓說,孫先生瘋了!
龐涓急忙來看,只見孫臏一會兒伏地大笑,一會兒又仰面大哭,龐涓叫他,他就沖龐涓一個勁地叩頭。龐涓見他神志不清,但懷疑他是裝瘋,就把他關在豬圈裡,孫臏依然哭笑無常,累了就趴在豬圈中呼呼大睡,醒來時還隨手抓起一把豬糞,塞進嘴裡。
龐涓心想,孫臏受刑之後氣惱不過,可能是真的瘋了。從此,他只是派人監視孫臏,不再過問。
孫臏白天躺在街上,晚上就又爬回豬圈,有時街上的人給他點吃的,他就哈哈而笑,而又嘟嘟囔囔,也聽不清他說些什麼。這樣久了,魏國的都城內外都知道有個孫瘋子,沒有人再懷疑他了。龐涓每天都聽人匯報,覺得孫臏再也無法同自己競爭了,就沒再動殺他的念頭。這樣,孫臏便活了下來。
一天,齊國淳於髡來魏國做使者,打探到孫臏的下落,把他藏在自己的車裡,偷偷帶回了齊國。
過了兩天,躺在街上的孫瘋子忽然不見了,龐涓讓人查找,井裡河裡找遍了,也未見蹤影,龐涓又怕魏王追問,就撒謊說孫臏淹死了。
孫臏到了齊國,齊威王一見之下,如獲至寶,當即想拜他為軍師,孫臏說:「龐涓如知道我在齊國,定會嫉妒,不如等有用得著我的時候再出面不遲。」齊王同意了。後來,孫臏陸續打聽到了自己的幾位堂哥早已音訊全無,才知道原來送信的人也是龐涓派人偽裝的。前前後後,這一場冤屈全由龐涓一人導演而成!
後來,孫臏帶兵連敗宋、魯、衛、趙等國,齊王派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打得龐涓連連敗北,最後,孫臏用「減灶法」引誘龐涓來追,暗設伏兵,將龐涓射死在馬陵道上。魏國從此衰敗,並向齊國進貢朝賀。在殺死龐涓後,孫臏便辭官歸隱,專門研究起兵法來。
孫臏的裝瘋避禍使他最終有報仇機會,得以除掉龐涓完成自己的心願,也為中國後來的歷史增添了一部名揚四海的《孫臏兵法》,可見在矮簷下低一低頭,留住青山,才會有柴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