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會做事的人 第15章 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懂低調行事的人 (1)
    得意時不張揚,多替別人著想

    一般人總會有那麼幾件得意之事,愚蠢的人喜歡張揚出來,以顯示自己的不平凡;而聰明的人則喜歡留在心裡,不讓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大談自己的得意之事,表現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並不好。很多時候,對方不僅不會認為你是「了不起」的,相反還會認定你是個不成熟、喜歡賣弄的人。所以,與人交往的時候,盡量不要提及自己的得意之事。

    一位女士的寶貝女兒,從劍橋畢業回國之後,在香港一家金融機構工作,每月薪水數萬港元。這位女士自然很是自豪,面對親朋好友時,言必稱女兒的風光,語必道女兒的薪俸。後來,這件事被女兒發覺,便極力制止母親,說總誇自己的女兒,突出自家好,別人會有什麼感受,不要因此傷害了他人。

    因此,當我們在談及自己時,要防止過分突出,切勿使別人心理失衡,產生不快,以致影響了相互之間的關係。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很要好的女友,甲長得漂亮,乙相貌平平。她們一起去參加舞會,舞場上許多男士頻頻與甲共舞,卻在不知不覺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識地感覺不妥,於是推托身體不適,奉勸朋友們邀請乙。男士們尊重了甲的奉告,乙被男士們捲入了舞池,她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為重,不想女友被忽視,於是機智地採取一種平衡方式,使乙的心靈得到撫慰,同時也使她們的友誼更加深了一層。

    其實,不僅應該在生活中保持低調,一些重要的人物在一些重要的場合更應該有謙虛的作風,不能大肆張揚自己,很多名人就是這樣做的。

    英格麗·褒曼在獲得了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後,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了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她在領獎時,卻一再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弗倫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並由衷地說:「原諒我,弗倫汀娜,我事先並沒有打算獲獎。」

    褒曼作為獲獎者,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極力維護了對手的面子。無論這位對手是誰,都會十分感激褒曼,並且認定她是自己傾心的朋友。

    以上這幾個故事說明,你的一言一行都應該為對方的感受著想,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不能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與此同時,自己的心靈也會因此安然自慰。

    事實上,每個人都想被評價得高一點,明知不可談得意之事,但卻情不自禁地大談特談,這是人性中共同的弱點之一。所以,完全不談得意之事當然不可能,但同樣是談得意之事,也不妨注意一下談的方式。

    在別人未談得意事之前,自己不要談。也就是說,單方面大談得意之事不雅,因此,先讓對方發表演講之後自己再說,這樣不良的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聰明的人總會注意到這個細節,他會對對方說「您的見聞廣博」,促使對方發表得意之事,然後再若無其事地說「我也知道這樣的事」。如此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會更好。

    低調做人不失銳氣,切忌鋒芒太露

    做人要有銳氣,但銳氣不代表鋒芒。銳氣可以展現自我的內心,但鋒芒卻給別人壓力。有分寸的人都應盡量避免這一點。

    一個人想要在事業上一展才華,就應該把握好分寸,巧妙展露,在時機沒有成熟之前,千萬別鋒芒太露。

    大多數人總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別人知道自己是個不平凡的人。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讓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讓一個地方的人都知道,仍不可能;那麼,至少讓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吧!但是,要讓人知道自己,當然先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從言語行動方面著手,於是便容易露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

    鋒芒是刺激大家最有效的方法,但若細看周圍的同事,尤其是那些處世已有年頭、已有經驗的人,表現往往與你相反。「和光同塵」、毫無稜角,言語發此,行動亦然,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誰知他們的才能頗有位於你之上者;好像個個都很訥言,誰知其中頗有善辯者;好像個個都胸無大志,誰知頗有雄才大略而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語上露鋒芒、在行動上露鋒芒,這是什麼道理呢?

    因為他們有所顧忌,言語太露鋒芒,便要得罪他人,被得罪的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行動太露鋒芒,便要惹來他人的妒忌,這些妒忌也會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如果你的四周全都是阻力或破壞者,在這種情形下,你的立足點都沒有了,哪還能實現你揚名立身的目的?

    年輕人往往樹敵太多,與同事不能和諧相處,就是因為言行太露鋒芒。言語之所以太露鋒芒,行動之所以太露鋒芒,是急於求知於人的緣故。而處世已有經驗的同事,之所以能夠「以緬合歡」,也是因為曾受過這方面的教訓。

    陳先生在年輕時以兼有三種特長而自負,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在學校讀書時,已是一員狠將,不怕同學,不怕師長,以為別人都不及自己。初入社會,還是這樣的驕傲自負,結果得罪了很多人,不過,他覺悟很快,一經好友提醒,便連忙負荊請罪,倒是消除了不少嫌怨。但是,無心之過仍然難免,結果終究還是遭受了挫折。俗語說,「久病成良醫」,陳先生在受足了痛苦的教訓後,才知道言行鋒芒太露,就是自己為自己前途所安排的荊棘,從而為人處世更加小心謹慎。

    有人為了避免再犯無心之過,就故意傚法金人之三緘其口。即使不能不開口,也要考慮再三,雖然這稍有「矯枉者必過其正」之嫌,但是要掩蓋先天的缺點,就不能不如此。因此,若聽見他人說你世故人情太熟,做事過分小心,不但不要見怪,反而要感到高興才是。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採用這樣的辦法不是永遠無人知道嗎?其實只要一有表現本領的機會,你把握住這個機會,做出過人的成績來,大家自然都會知道。這種表現本領的機會,不怕沒有,只怕把握不牢,只怕做的成績不能讓人特別滿意。如果你已有真實的本領,就要留意表現的機會,沒有真實的本領,就要趕快開始準備工作。

    總之,鋒芒對於你,只有害處,不會有益處,額上生角,必觸傷人,你自己不把角磨平,別人必將力折你的角,角一旦被折,其傷害更多,而鋒芒就是人額頭上的角啊!

    學會「藏巧」保全自己

    樹大招風,我們在大功重賞面前,或身居高位之後,要善於「藏巧」。如果鋒芒太露,妄自尊大,就難免會功高震主,引火燒身。

    《陰符經》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訴我們,善於伏藏是制勝的關鍵。一個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成大事,甚至還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

    伏藏又可分為兩層。一是藏拙,這是一般意義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點,不給對方可乘之機。而另一種,也是更高明的——「藏巧」。

    一個人擁有高智商、強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說,這是上天賜予的良好天賦。有了它,便可以在社會競爭中如魚得水,游刃有餘。然而,由於事物的複雜多樣、環境的不斷變異,在某些時候,利與弊會不知不覺地轉換。有「分寸」的人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瞭解自己,掌握對方和周圍環境,權衡利弊,得勢時就發揮智慧,點背時就隱藏智慧。

    下面這兩個故事就是「藏巧」的範例。

    漢高祖時,呂後採用蕭何之計,誅殺了韓信。當時高祖正帶兵征剿叛軍,聞訊後派使者還朝,封蕭何為相國,加賜五千戶,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衛做相國的護衛。

    百官都向蕭何祝賀,只有陳平表示擔心,暗地裡對蕭何說:「大禍從現在開始了。皇上在外作戰,您掌管朝政。您沒有冒著箭雨滾石的危險,皇上卻增加您的俸祿和護衛,這並非表示寵信。如今淮陰侯(韓信)謀反被誅,皇上心有餘悸,他也有懷疑您的心理。我勸您辭掉封賞,拿出所有家產去輔助作戰,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慮。」

    一語驚醒夢中人。蕭何依計而行,變賣家產犒軍,高祖聽說後果然高興,疑慮頓減。

    這年秋天,黥布謀反,高祖御駕親征,此間數次派遣使者打聽蕭何的情況,回報都說:「正如上次那樣,相國正鼓勵百姓拿出家產輔助軍隊征戰呢!」

    這時,有個門客又對蕭何說:「您不久就會被滅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勞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寵。可是自您進入關中,一直得到百姓擁護,如今已有10多年了,皇上數次派人問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關中百姓的擁戴。現在您何不多買田地,少撫恤百姓,來自損名聲呢?皇上必定會因此而心安的。」

    蕭何認為有理,又依此計行事。高祖得勝回朝,有百姓攔路控訴相國。高祖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異常,也沒對蕭何進行任何處分。

    比起蕭何來,王翦似乎更勝一籌。戰國末期,秦國老將王翦率領60萬秦軍討伐楚國,秦始皇親自到灞上為王翦大軍送行。這時,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秦始皇賞賜給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園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為然地說:「老將軍只管領兵打仗吧,哪裡用得著為貧窮擔憂呢?」

    王翦回答說:「當國王的大將,往往立下了赫赫戰功也得不到封侯。因此,趁著大王還寵信我的時候,請示大王賞賜給我良田美宅,好作為我的子孫的家產。」

    秦始皇聽後覺得這點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帶領軍隊進入函谷關以後,心裡還惦記著地產的事,接連幾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賞賜地產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將領們見他率兵打仗還念念不忘田宅,覺得不可思議,便問他說:「將軍如此三番五次地懇請田宅,不是做得太過分了嗎?」

    王翦答道:「不過分,秦王這個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現在他把秦國的軍隊全部讓我統領,我不借此機會多要求些田宅,為子孫們今後自立作些打算,難道還要眼看著他身居朝廷而懷疑我有二心嗎?」

    第二年,王翦率領的軍隊攻下了楚國,俘獲楚王負芻。秦始皇十分高興,滿足了王翦的請求,賞給他不少良田美宅、園林湖池,並將他封為武成侯。

    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才不可露盡,力不可使盡,即若有知識,也應適當保留,這樣,你會加倍地完善。永遠保存一些應變的能力,適時住手比全力以赴更加聰明,有「分寸」的人總能穩妥地駕馭航向。

    槍打出頭鳥,為人處世莫炫耀

    人聰明固然很好,但如果時時以聰明自居,處處顯示自己、炫耀自己,總認為自己有能耐、有本事,就會成為別人的眼中釘,成為「槍打出頭鳥」的那只受傷鳥。

    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聰明的人,自以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處處炫耀自己,喜歡跟別人抬槓,搭上話就針鋒相對。無論別人說什麼,他總要加以反駁,表示出他就是比別人強。每每當我們說「是」時,他一定要說「否」,而當我們說「否」時,他又說「是」。這種人事事都想佔上風,成為槍打的出頭鳥也就在所難免。

    其實,我們在現實中就是真的很聰明,也不應該以聰明自居。無論在處事的態度上,還是在與別人說話的態度上,都要謙虛謹慎。如果我們在跟別人接觸時不給對方留一點面子,好像要把對方逼得無路可走才心滿意足,那你與這個人的關係就會成為敵人而不是朋友。所以,聰明的人一定不要為了達到心理上的滿足而不顧別人的感受。好好想一想,你是滿足了,但人家會不會滿足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當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還是個毛頭小子時,有一天,父親的一位老朋友把他叫到一邊,尖刻地訓斥他說:「富蘭克林,你簡直不可救藥!你到處指出別人的錯誤,自以為比所有人都高明,誰受得了你?你的朋友已經討厭你了。他們對我說,如果你不在場,他們就會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已經沒有人打算再告訴你些什麼事情,因為你不可能再吸收新的知識。其實,你的舊知識又有多少呢?我看十分有限!」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