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與對方順利辦事,必須深入瞭解交際對象,瞭解對方的性格、身份、地位、興趣,然後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攻其虛,得其實,這樣辦起事來才能進退自如,成功有望。做不到這一點,就容易把本該辦成的事辦砸。
不能忽視對方的身份地位
無論在哪個國家、什麼時代,人們的地位等級觀念都是很強的。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你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無大無小,無尊無賤。尤其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時,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他不喜歡聽你的話,不願幫你的忙,或者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阻礙了自己辦事的路子,使所辦之事遇到障礙。
聰明人都是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辦事的,這也是自己辦事能力與個人修養的體現,平常我們所說的「人會來事」,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只當領導的器重他,做同事的也不討厭他,這樣,他們辦起事來就比較容易。
看準對方的性格,投其所好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有的人喜歡聽奉承話,給他戴上幾頂「高帽」,他就會使出渾身力氣幫你辦事;有的人則不然,你一給他戴「高帽」,反而引起了他敏感性的警惕,以為你是不懷好意;有的人剛愎自用,你用激將法,才能使他把事辦好;有的人脾氣暴躁,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跟他說話辦事就不宜拐彎抹角。
所以,與人辦事,一定要弄清這個人的性格,依據他的性格,投其所好或投其所惡才會對辦事有好處。
對方的性格,是我們與其辦事的最佳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與其產生共鳴,拉近距離;投其所惡,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我們的意願進行。無論跟什麼樣的人辦事,我們都應首先摸透他的性格,依據其性格「對症下藥」,就很容易「藥到病除」,辦事成功。
外交史上有一則逸事:一位日本議員去見埃及總統納賽爾,由於兩人的性格、經歷、生活情趣、政治抱負相距甚遠,納賽爾對這位日本議員不大感興趣。日本議員為了不辱使命,搞好與埃及當局的關係,會見前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後決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動納賽爾,達到會談的目的。
下面是雙方的談話。
議員:閣下,尼羅河與納賽爾,在我們日本是婦孺皆知的。我與其稱閣下為總統,不如稱您為上校吧,因為我也曾是軍人,也和您一樣,跟英國人打過仗。
納賽爾:嗯……
議員:英國人罵您是「尼羅河的希特勒」,他們也罵我是「馬來西亞之虎」,我讀過閣下的《革命哲學》,曾把它同希特勒的《我的奮鬥》作比較,發現希特勒是實力至上的,而閣下則充滿幽默感。
納賽爾:(十分興奮)呵呵,我所寫的那本書,是革命之後,三個月匆匆寫成的。你說得對,我除了實力之外,還注重人情味。
議員:對呀!我們軍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馬來西亞作戰時,一把短刀從不離身,目的不在殺人,而是保衛自己。阿拉伯人現在為獨立而戰,也正是為了防衛,如同我那時的短刀一樣。
納賽爾:(大喜)閣下說得真好,以後歡迎你每年來一次。
此時,日本議員順勢轉入正題,開始談兩國的關係與貿易,並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產生了奇效。
在這段會談的一開始,日本人就把總統稱作上校,降了對方不少級別;挨過英國人的罵,按說也不是什麼光彩事,但對於軍人出身,崇尚武力,並獲得自由獨立戰爭勝利的納賽爾聽來,卻頗有榮耀感,沒有希特勒的實力與手腕,沒有幽默感與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從上校到總統呢?接下來,日本人又以讀過他的《革命哲學》,稱讚他的實力與人情味,並進一步稱讚了阿拉伯戰爭的正義性。這不但準確地刺激了納賽爾的「興奮點」,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話收到了預想的奇效。
觀其行,知其心
通過對方無意中顯示出來的態度、姿態,瞭解他的心理,有時能捕捉到比語言表露得更真實、更微妙的內心想法。
例如,對方抱著胳膊,表示在思考問題;抱著頭,表明一籌莫展;低頭走路、步履沉重,說明他心灰氣餒;昂首挺胸,高聲交談,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發,揉搓手帕,說明她心中有話,卻不知從何說起;真正自信而有實力的人,反而會探身謙虛地聽取別人講話;抖動雙腿常常是內心不安、苦思對策的舉動,若是輕微顫動,就可能是心情悠閒的表現。
懂得心理學的人常常通過人體的各種表現,揣摩對方的心理,達到自己辦事的目的。
推銷員在星期天做家庭訪問,必定會注意受訪夫婦蹺腿的順序。如果是妻子先換腳,然後丈夫跟著換,可認為是妻子比較有權利,只要針對妻子進行進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當然是丈夫比較有權利,這就需要針對丈夫進攻了。
辦事之前,通過察言觀色把握住對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變化,有助於我們把握事態的進展。
求人辦事因人制宜,有的放矢
與人競爭、辦事、談話,不僅是一個人辦事的規律,更是一個人才智、能力的體現,對辦事成功有很大的益處。
與耍兩面派的人辦事應謹慎地劃出一條原則
辦事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這樣的人物,他當面奉承你,轉過身去卻嗤之以鼻;他為了取得你的喝彩,事先就送上一兩下掌聲;為了取得你的「庇護」,他成天低聲下氣地圍著你打轉;他對你心懷不滿,但當面總是笑臉,背後卻到處撥弄是非……這類人物,有著兩張臉皮,有著雙重人格。與這樣的人打交道,你可能會感到艱難,對付這種人若處理失當,很可能會使交往「觸礁」。
對於這樣的人,在與之辦事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去傷害他的自尊心,不去損害他們如此費心地保護著的那個「面具上的自己」,盡量不去得罪他,也不可簡單地拒絕其肉麻的奉承。簡單拒絕只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觸礁」的進程。
與這樣的人辦事,你要謹防被他的別有用心所利用。這就需要在與之交往過程中,謹慎地劃出一條原則、界限,剔除那些非原則的、損害他人的成分,抹去那些具有強烈私慾的色彩,在正當的利益上盡量滿足他,使他的自尊心、榮譽感也逐步地有所體現,並促使其良知自現。這樣就可以利用他的能量來為自己辦事。
與性格冷淡的人辦事要有熱情和耐心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往往是我行我素,對人冷若冰霜。儘管你客客氣氣地跟他寒暄、打招呼,他卻總是愛理不理,不會作出你所期待的反應。和這類人打交道,的確讓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但出於工作、辦事的需要,我們往往又不得不與他們來往,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要不要也採取一種相應的冷淡態度呢?
從形式上看,似乎他怎樣對你,你當然可以以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他。但是,這種想法是不恰當的。在這種人中,他們的這種冷淡並不是由於他們對你有意見而故意這樣做。實際上這是他們本身的性格,儘管你主觀上認為他們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但這絕非是他們本意。因此,你完全不要去計較它,更不要以自己的主觀感受而判斷對方的心態,以至於作出一種冷淡的反應。這樣,常常會把事情弄糟。
其實,儘管性格冷淡的人一般說來興趣和愛好比較少,也不太愛和別人溝通。但是,他們還是有自己追求和關心的事。不過別人不大瞭解而已。所以,在與這類人打交道時,不僅不能冷淡,反而應該多花些工夫,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來。一旦你觸到他所熱心的話題,對方很可能馬上會一掃往常那種死板冷淡的表情,而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
另外,與這種人打交道,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漸進,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維護其利益,逐漸使他們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從而改變和調整他們的心態。這樣,遇到事時,托到他們頭上也不會輕易碰釘子。
與清高傲慢的人辦事應選擇適當的交往方式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往往自視清高,目中無人,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與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實在是一件令人難受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不得不與這種人接觸,又該怎麼辦呢?
有人說,對這種人就必須以牙還牙。他傲慢無禮,我便故意怠慢他。這種做法在適當的時候也許是必要的,但它通常更多地只是一種從感情出發的表現。似乎對方的傲慢清高對我們是一種侮辱,於是,我們也要用這種方式去回擊他。而當我們用理性很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和處境時,則應該尋求某種更適當的交往方式。因為,如果他傲慢,你怠慢,便很可能使交往無法進行下去,這顯然對於雙方都是不利的。所以,我們應該從如何使自己辦事成功出發來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
對此,最合適的方式有以下三條。
盡可能地減少與其交往的時間
在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態度或某些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少他能夠表現自己傲慢無禮的機會。這樣,對方往往也會由於缺少這樣的機會而不得不認真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
語言簡潔明瞭
盡可能用最少的話清楚地表達你的要求與問題。這樣,讓對方感到你是一個很乾脆的人,是一個很少有討價還價餘地的人,因而約束自己的架子。
你還可以邀請這種人從事一些無法擺譜的活動
例如,請他去跳跳舞,聊聊家常,上卡拉OK唱唱歌,等等。而當對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現出其生活的原色之後,在以後的交往中,他往往不再會對你傲慢無禮。這樣你就可以從容地與他辦事了。
與沉默寡言的人辦事應先讓他說話
和不愛開口的人交涉事情,實在是非常吃力的;因為對方太過沉默,你就沒辦法瞭解他的想法,更無從得知他對你是否有好感。
有這樣一位新聞記者,他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是個記者。不論你和他說什麼,他總是沉默以對,你真是拿他沒辦法。當有人給他介紹廣告客戶時,他也只是淡然地說聲:「哦!是這樣啊!」然後手持對方名片,呆呆地看書。
對於這種人,你最好採取直截了當的方式,讓他明確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盡量避免迂迴式的談話,你不妨直接地問:「對於A和B兩種辦法,你認為哪種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與私心較重的人辦事應設法昇華其特點
所有的人在社會交往中,都討厭那種自私自利、只顧自己的人。因為這種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從不肯有所犧牲。但在日常交往中,遇到這樣的人,該辦事時還得辦事。
自私自利的人儘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別注重個人的得失和利益,但是,他們也往往會因利益而忘我地工作。我們對他們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沒有必要希望他們能夠像朋友那樣以義為重,以情為重。與這類人的交往關係可以僅僅是一種交換關係,干多少活,給多少利;幹得好壞不同,利也不一樣。人們之所以普遍地對這種自私自利的人感到厭惡,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僅僅按道德標準去衡量人,以其作為社會交往的準繩。這不能不有失片面,而當我們以一種利益標準去作為社會交往的尺度時,你也就不會在任何時候都對他們採取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自私自利的人也常常有他們的特點——精打細算。如果我們能夠通過適當的方式,將他們這種特點加以昇華,運用到某些比較合適的地方,也可以發揮其優勢。例如,讓這種自私自利的人幹一些財務工作,在有嚴格約束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成為集體的「守財奴」。這樣,豈不是一件好事嗎?
與「好出風頭」的人辦事不能一味遷就
在社會交往中,「好出風頭」的人也不少。這種人狂妄自大,自我炫耀,自我表現欲非常強烈,總是力求證明自己比別人強,比別人正確。當遇到競爭對手時,總是想方設法地擠對人,不擇手段地打擊人,力求在各方面佔上風。人們對這種人,雖然內心深處瞧不起,但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不傷交往中的和氣,往往處處事事遷就他,讓著他。這樣的做法是不合適的。
中國人總是追求一種和諧,謂之「和為貴」。這無疑是人際交往中一個重要的標準和目標。為了顧全大局,求大同,存小異,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必要的退讓,應該說是一種比較高尚且聰明的交往方式。「和」無疑是必要的,但如何去獲得「和」,則有不同的方式。「讓」是一條途徑,「爭」也不失為另一條必要的方式。殊不知,有些爭勝逞強的人並不能理解別人的謙讓,而以為真是自己了不起,由此而變本加厲地瞧不起別人,不尊重別人。對這樣的人,則不能一味地遷就,而應使他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遷就只適合那些比較有理智的人,而對於不明智的人,不妨給他點兒厲害,挫挫其傲氣。
還應該看到,爭勝逞強的人當中,有屬於性格使然者,也有屬於社會化不夠的不諳世故者。後者常常是年輕人,對於他們,更多的應該是正面地引導和點撥,開拓其眼界,增長其見識。這類人一旦成熟,一旦對社會有了初步認識,便會改變過去那種爭勝逞強的態度。
與性情暴躁的人辦事宜多採用正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