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傳 第46章 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穆斯·達爾文 (2)
    動物的第三個需要,就是保護自己,這就要求它自己的救生工具更加完善,例如,對於一部分動物來說,飛魚、蝙蝠加長了的鰭和翼下的膜,兔加長了的腿可以在面對危險時,實現自我防禦。對於烏龜、海刺蝟來說,防衛可以靠堅硬的甲殼或刺來實現。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在《動物生物學》裡闡明自己的觀點,他認為所有的恆溫動物都起源於一條所謂的「活纖維」,他之所以能夠提出這一觀點,依據就在於他之前所指出的恆溫動物在結構上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並且它們一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所經歷的變化以及人類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思想。

    有一種偉大的力量使得這種「活纖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能夠受到周圍條件的影響而不斷發展變化,產生新的特徵,並且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他認為林納的「昆蟲」和「蠕蟲動物」的起源可能是相同的,然而這個起源可能不是這條「活纖維」而是另一條。他認為植物可能也是這樣,比如說,草本植物在汲取陽光和空氣的過程中形成了樹木;慢慢的,一些植學會了其他植物的身上吸取養分。伊拉斯穆斯存在疑問的地方是:對於所有植物和動物來說,原生動物纖維是普通還是特殊呢?還是動植物是漸漸出現還是突然出現呢?還是,其實活纖維才是所有生物的起源?

    《動物生物學》也體現大衛·休謨的觀點,認為生殖能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它甚至比智慧更加重要,因為機器的創造者是智慧,而生殖能力才是延續這種智慧的途徑。

    《大自然的神殿》是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最後一部敘事詩,這本詩集出版於1803年。在這部詩作裡,他研究的主題仍是「生命的起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機體是如何起源和發展的、機體的性生活是怎樣的、機體的心理和智力是如何發展的,最後還研究了善與惡的相互關係。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是自然女神烏蘭尼亞給繆斯女神灌輸了宇宙和進化理論,繆斯去拜訪自然女神,自然女神所住的地方只歡迎那些聰明和善良的人。一般認為,伊·達爾文的詩作在取材上比較偏向醒世,不符合當代人的口味,當代人都會覺得這些詩有些枯燥。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認為它們和盧克萊修的敘事詩《物性論》一樣有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本著作已經發表了兩千年了,而且人們只抱著審視歷史的眼光來閱讀這本書,但是前蘇聯的讀者還是十分推崇這本書,並且這本書在蘇聯一版再版。

    如果研究自然哲學時,站在唯物主義角度,那麼自然哲學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與盧克萊修根本不能作比較,因為兩者的天賦是那麼的不同。然而,我們必須承認,敘事詩《大自然的神殿》有著大量的傑出之處,讓霍洛德科夫斯基感到最震撼的是:學生們在聽他講敘事詩時,表現得非常專心和耐心;當然與原著相比譯文總是相形見絀的,但是,譯者對於有機體發展過程的精彩描述、光彩奪目的景象的變幻莫測,以及作者對修飾語的斟酌,都引發了讀者極大的興趣,都想親自去探知一下未知世界。

    我們來看看之前提過的敘事詩《大自然的神殿》,繆斯向烏蘭尼亞提問,烏蘭尼亞以自然神論哲學原理為根據向他解答。上帝將世界創造出來,同時也創造出了他管理世界秩序的法律,這時,世界開始運作。

    詩句接下來描述了一個天崩地裂的場面,在此之後是海洋的形成以及海洋中的有機物產生的過程。再下來,描述有機體是如何不斷演化直至形成新的生物形態。敘事詩的作者用舉例的方式舉出了很多生物,最後談到了人。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針對敘事詩進行了評注,他解釋認為,海洋上形成了島嶼和原始大陸之後,兩棲類動物就由結構非常單一的動物在陸地邊緣的生活過程中產生了。比如蛙類,就是當時簡單的水生動物演變為兩棲動物。再比如蚊蟲,原來漂浮,現在會飛。在遠離海洋的地方生活的有機體,也慢慢開始發育出新的特徵和能力來適應生存。正是這樣,世界上才到處都生存著動物和植物。

    第三首詩的內容是大自然和科學的最新進展。接著,是闡釋感覺對心情的影響。按照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觀點,人手的構造在奇特之處就是,只是運用幾個手指就可以使用工具,這對於人類發展史而言是意義重大的事件。他對人類的起源作出了自己的評注,闡述了與人的直立狀態所不相符的問題。因而,他認為,人類祖先行走是借助了四肢的力量。除此之外,他還提出,人類的大拇指的肌肉之所以能夠區別於猴子,得到應用,是一種意外,也是為了抓住工具。但這個意外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我引用這首敘事詩中的段落和篇章,意在希望讀者能夠對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觀點和思想內容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查理·達爾文否定了他祖父的觀點,但他祖父的觀點對他自己的進化思想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毋庸置疑,他的否定是沒有錯誤的。我們已經知道,查理·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是在什麼背景下產生、成型、發展的。在他研究過賴爾的《地質學原理》第二卷之後,《物種起源》將問題擺在他的面前。不過,即使不靠閱讀書籍,僅僅是他平日的觀察所得,就已經可以為他提供充足的資料用于思索物種可變性理論。值得一提的是,達爾文在著作和書信中曾經反覆指出,彭塔阿爾塔在發現貧齒目化石時,為他提供了物種可變性理論的基礎材料。

    以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動植物群落為代表的有機生命體在世界範圍內分佈的現狀,使得達爾文越發堅定地確信進化論的科學性。物種可變性並不是一種假定,而是事實。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表述與事實之間的不一致,使得查理·達爾文摒棄了他祖父的觀點。他祖父的觀點,諸如原始纖維的鰭、翼、足和骨骼的發展或者花的一些部分變成昆蟲等,都是不值得查理過多關注而直接摒棄的部分。伊拉斯穆斯·達爾文所具有的十八世紀「自然神論」觀點,具有一定的幻想的成分,這就是查理·達爾文排除其觀點的理由。

    但是,從相反的方面而言,查理·達爾文的觀點是不能被質疑的。他曾經表示,在他童年時代,祖父對自然神論的支持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才會在耳濡目染之後在《物種起源》一書中以另外一種方式支持這些觀點。本質上而言,查理和賴文等許多學者的觀點都相同,基本可以接受人同動物,特別是同猴子有血緣關係。他在筆記本裡寫道:動物是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這種態度與他祖父的敘事詩中正好是吻合的。

    然而,我們仍然可以作出進一步的思考。我們知道,在學生時代學習、研究過的那些事實和理論觀點,會對青年人的智慧形成了重大的影響,因而便會與他緊密地結合起來。本來是他所感興趣的和珍愛的東西,但他因為受到了巨大的影響,以至於難以將它和自己身上所固有的特性、氣質、知識分離開,而且,在之後的歲月裡,人們還會產生相似的聯想。這就揭示了為什麼查理·達爾文的晚期作品的主題與他祖父的研究題材具有某種極大的相似性。對於查理而言,這些主題都是非常使人嚮往的,有些題材甚至使他產生了丟開正要進行的「大部頭著作」的創作和研究,轉而寫作這些題材的衝動和慾望。經過分析,我認為,這些題材主要包括:

    1.《雄性之間為佔有雌性進行的鬥爭》,這一主題查理·達爾文在《1842年概要》中就已經想要專門論述了,他認為性選擇問題是他永遠都深感興趣的題目;

    2.《食蟲植物》和「茅膏菜」,查理曾經在某一時期想要圍繞著這一主題創造出一首敘事詩;

    3.《人類和動物的感覺表現》,查理·達爾文在一八六七年給華萊士的書信裡提到了這個題目,他曾經這樣作出說明:這是「這是我二十七年來,最喜愛的題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查理的祖父在他的敘事詩作當中闡述認為在語言的產生和發展之前,感覺就表現出來了。

    4.《攀緣植物》。關於達爾文對祖父性格特徵的繼承,我從查理·達爾文為克勞斯的文章寫的《篇前簡介》中,分析幾個很有意思的段落,將其大意呈現給讀者:

    查理·達爾文認為,他的祖父在解釋任何疑難問題的時候,都具有非凡的靈活性。按照他本人的觀點,這種非凡的靈活天性是他自身常年養成的習慣,他總是把某些話題反覆不斷、繪聲繪色地講給別人,並把自己比作把語法教給自己外甥的舅舅日利·布拉扎。

    查理·達爾文還援引了凱爾對伊拉斯穆斯的評價。凱爾特別指出了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洞察力非常強,異於常人。

    我認為,查理·達爾文完全繼承了他祖父的這些特點,並且不斷地發揚光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