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傳 第45章 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穆斯·達爾文 (1)
    1879年2月,達爾文七十週歲的時候,為了慶祝他的壽辰,有一本叫做《宇宙》的德文雜誌出了專號,裡面有一篇達爾文的傳記。達爾文曾經寄給普賴耶教授一份材料,這個傳記就是根據那份材料寫成的。這一期的雜誌上同時發表了一篇恩·克勞斯博士的文章,這篇文章是評價達爾文的祖父伊拉斯穆斯·達爾文以及他的科學著作的。達爾文對這篇文章很滿意,還寫信感謝克勞斯,希望可以得到這本書英文版的翻譯權。

    達爾文想通過這篇文章的英文譯本前言,來反駁那些以回憶他的祖父為內容的文章。這些文章包含了對他祖父的攻擊。與平時一樣,達爾文盡量詳盡的搜集素材,在這方面,他的侄子雷吉爾德·達爾文為他提供了很大幫助。其中包括了伊拉斯穆斯的一篇文章,根據這篇文章達爾文更加全面地瞭解了他的祖父。同時,達爾文在閱讀其父親留下來的書信的時候還發現了很多伊拉斯穆斯的來信。後來這些材料都用在了達爾文這篇前言裡,雖然是前言,但是它比文章本身還長。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在劍橋的聖約翰學院,他涉獵了古典文學、數學和醫學,對詩歌的興趣也很大。後來,他從愛丁堡大學畢業,然後在諾丁漢開診所治病救人,但是事業並不是一帆風順,連番遭遇挫折,後來他遷居到了利奇菲爾德。在那裡他治癒了一個病入膏肓的人,於是名聲大噪。收入的水平也迅速提高,可以達到一年一千英鎊。但是,伊拉斯穆斯覺得自己的志向並不僅僅是做醫生。他發明了一種采光條件很好的馬車,這樣他就有更多的時間來讀書了。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高度評價了18世紀後期科技的大發展。工業革命帶來了工業、運輸業和農業發展。後來他同詹姆斯·瓦特成了很好的朋友。久而久之,伊拉斯穆斯和那個年代很多傑出人物都成為了好朋友,其中包括著名的化學家普利斯特利。伊拉斯穆斯與地質學家黑頓、名人本傑明·富蘭克林和盧梭都在通信。喬賽亞·維茨沃德是達爾文的外公,也是藝術瓷器的發明者。伊拉斯穆斯和他也是摯友。

    1777年,伊拉斯穆斯專注於研究植物學,並組織創建了利奇菲爾德植物學協會,這個協會翻譯了林納的《植物的系統》和《植物的分科》兩本書。為了擁有一個植物園,伊拉斯穆斯還購買了利奇菲爾德郊區的一片地。興致高昂的他寫了第一部敘事詩。不過此部敘事詩在他晚年才發表。

    他先發表的是《植物之愛》,取自敘事詩《植物園》的第二集,後來發表的是第一集《植物經濟》。這兩篇詩作都引起了極大反響。讀者最感興趣的是:這種詩的體裁很特別,它不僅把古典的、希臘羅馬的形象和英國民間的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還蘊涵著哲學精神。

    在《植物園》這本敘事詩中,作者所作的知識性很強的註釋和他所表現出來的對於植物的熱愛,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可能有些奇怪,但是那個時代的人卻十分喜愛。這本詩集的版本是非常多的。後來伊拉斯穆斯·達爾文在給他的兒子羅伯特·達爾文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並沒有在《植物之愛》上署名,因為這本書已經廣為人知,如果再署我的名字,就顯得太刻意了。」由此看來,他本人對此頗不以為然。那是一個盧梭思想大行其道的時代,在伊拉斯穆斯·達爾文的影響下,人們對植物學和植物採集產生了巨大的興趣。查理·達爾文講過一件事情,在年輕人中,閱讀伊拉斯穆斯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但是,他還有更加出色的作品——《動物生命學,即生命的規律》,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這本書的內涵極為豐富,裡面有他從一個醫生的角度思考和觀察人類天性和整個動物世界的結果。這本書應該算作是一本醫學著作,它的主要內容是「疾病的理論」,這本書的寫作初衷也是治病救人。然而,就像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一樣,他不僅詳細地闡述主要觀點,還發表涉及各個領域的創造性的見解。在七年的時間裡,《動物生物學》共出版三次,並翻譯成多種語言,深受讀者尤其是醫生的喜愛。

    他特別注意肌肉的鍛煉和模仿在生命胚胎階段開始時的重要作用。他以此為基礎很好地詮釋了「感覺的表現」。有趣的是,這也是達爾文後來研究的課題。例如,我們在嬰兒時期因為寒冷而打戰,成人時候因為恐懼而戰慄;又由於冷空氣、各種氣味的刺激,人類學會了哭泣。

    伊拉斯穆斯在《動物生物學》裡談到了性特徵的繼承問題。他說道:「人類把後代看成是一個新的動物,確實,後代在胚胎時期是親體的一部分,只是後來與親體發生了分離。這樣說來,嚴格地說,不能認為後代是一個全新的個體,它從它的親體那裡繼承了很多的習性。」

    瓦利茲內裡認為認為胚胎的彼此包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過卻在發育過程中,慢慢變大。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這個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他說,其實,這些胚胎非常小。

    《動物生物學》最有見地的內容是進化論。查理·達爾文在他的《自傳》裡提到了他在愛丁堡的大學生活,他和格蘭特都對拉馬克感興趣,達爾文說:「我在早年已經讀過《動物生物學》,拉馬克的同樣的觀點在書中有所發展,可是我卻記不清了。」達爾文接著說:「但是,一直以來我所見到的都是正面觀點,所以,潛移默化地,我在《物種起源》中也是抱著支持態度,不過我將用另外一種方式表達我的贊成。那時我十分贊同《動物生物學》中的觀點,可是這麼多年過去後,重新閱讀這本書卻令我十分失望。書中抽像的理論並不能和客觀事實吻合。」查理·達爾文在談到祖父時,不過說了寥寥幾句話。因此,以它為唯一的素材,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指出他們兩人在科學思想方面異同,是十分有意思的。

    在《動物生物學》一書中,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物種進化理論是有科學依據的:

    第一,生物在成長過程中,其身體都會發生變化,例如,毛毛蟲會變成蝴蝶,蝌蚪會變成青蛙。

    第二,在人類的作用下,家畜發生的變化。例如,猿馬到跑馬的轉變;各種品種的狗:戰鬥犬、識別氣味的犬、善於奔跑的犬、捕捉獵物的犬;此外,在人工培育條件下,動物的形態和顏色也發生了改變。並且,在氣候的作用下,動物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此外,對於人類來說,他認為鍛煉和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因素,例如人從事焊接、划槳、紡織、搬運和馬戲表演的話,他們的身形也會有改變。

    第三,畸形對後代的影響。他舉例說明:世界上有的貓不止四個爪子,有的雞不止兩個爪子,有的雞腿上有毛,有的狗沒有尾巴。

    第四,大部分的恆溫動物,例如老鼠、蝙蝠、大象、鯨魚這樣的四腳動物、鳥、兩棲動物和人類的構造極其類似。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所有這些動物的形體都來源於同一種東西,一種所謂的「動物纖維」的東西。「這條纖維存在於一切動物身上,在某些動物身上,例如人類長出了手和手指;而在另一種動物身上這條纖維發展成了爪子、趾、蹄,與此同時,這條原始纖維在鳥類身上卻沒有形成手或者腳,而變成了翅膀,不是長出了毛髮,而是長出了羽毛」,等等。

    第五,在這一條中他實際重複的是第一條和第二條的內容,所有生物的一生無時無刻的在變化,特徵也會代代相傳下去。

    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動物之所以會發生變異是基於它們的三種本性,分別是:性感、飢餓和趨利避害。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雄性有佔有雌性的衝動,這種衝動引起雄性間的爭鬥,好的戰鬥工具是獲勝的關鍵。他指出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說:野豬肩膀上的皮,是為了攻擊長著獠牙的情敵;牡鹿的觸角,和野豬皮的作用相同。除此之外,起相同的作用還有雄性家禽的距。伊拉斯穆斯·達爾文認為他們的後代將變得非常強壯,同時,他們的後代會越來越完美。

    因為取得食物的方法不同,動物也會發生一同程度的變異,他舉出了很多生動的例子。比如說:豬在硬硬的拱嘴上方長著鼻孔,這是為了方便它在泥土裡搜尋昆蟲和草根;同時大象用長鼻子是折斷樹枝,大象以樹枝為生;並且食肉類野獸大多擁有強有力的頜骨和爪子;牛在因為經常啃食成把的青草,所以它的舌頭和上顎會慢慢進化。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