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大國,若烹小鮮〔1〕。
以道蒞天下〔2〕,其鬼不神〔3〕。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註釋】
〔1〕小鮮:小魚。河上公註:「鮮,魚。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擾,恐其糜也。治國翻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王弼進一步解釋道:「不擾也。躁則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家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得眾心矣。」
〔2〕蒞:以草鋪地,作為人的坐席,引申為來臨、出席。
〔3〕其鬼不神:鬼,隱藏在心中人的自私、邪惡的一面,因此是邪惡力量的代表。神,顯神通。
【譯文】
管理大的國家就好像烹飪小魚,經常翻動,魚就碎了,所以不能經常擾民。以道的原則治理天下,人心中邪惡的意念就不會發作。只有那些自私、貪慾不發作出來,人們活動的時候才不會傷害到別人。人心中的惡念不傷害人,當然聖人也不會去傷害別人。百姓和統治者互不傷害,從上到下的德行一致,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闡述】
「治大國,若烹小鮮」,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總統裡根看到這句話,被深深感動了,並把這句話寫進了他的國情咨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治理再大的國家就好比烹飪一條小魚一樣,攪動過多就全都碎了。老子強調的是統治者的無為而治,對國家政事的安靜無擾——「民忘於政,若魚忘於水」。
其實,一個統治者,一個管理者,不必把自己的作為看得太重,一定要像庖丁解牛那樣——「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人人可各隨天性稟賦好好幹活,相安無事的。無論是治理國家,還是管理公司,如果頻施「暴政」、「虐政」,處處表現得都太有為了,必然會有災禍降臨。統治者順其自然,不去侵擾百姓,百姓自己就知道該怎麼做。王弼是這樣解釋的:「不擾也。躁則多害,靜則全真。故其國家彌大,而其主彌靜。然後乃能廣得眾心矣。」突出地強調「靜」,這正是老子的本意所在。
進一步而言,老子的哲思告訴我們的,就是時時要保有一顆平常心。不要以為國家很大,就看得很嚴重,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政策,要道法自然順其自然,以平常心看待,國家就能安定無恙。不管什麼事發生在我們面前,躁進妄為就會限制自己,導致什麼也做不好。不管這件事有多麼不尋常,多麼崇高,如果時時惦念著它的偉大、崇高就不能有所突破。
老子在這裡還是在說治國之道,其實他所講的道理可以推廣到對待萬事萬物的態度,這裡只是拿治國來舉例說明罷了。不多事瑣碎,不橫生枝節,以平常心對待一切,這就很好。聰明的人絕不因為聰慧明敏,就去做干擾別人的事。
王弼云:「道洽,則神不傷人;神不傷人,則不知神之為神。道洽,則聖人亦不傷人;聖人不傷人則不知聖人之為聖也。夫恃威網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聖之為神聖,道之極也。」任何相對待而存在的事物,互不干擾,各自干各自的事情,比如人和鬼,聖人和俗人,這樣就可以達到和諧了。一般意義上的鬼神觀念,在老子這裡並不存在,他認為,禍患全在人為。為人處世最需要講求的就是得當恰切,這樣禍患就無從降臨人世。